《谁是最好的管理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谁是最好的管理者-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93年秋,微软网络小组奋力争取及时完成微软网络以实现与“芝加哥”同时面世的目标。然而,盖茨已注意到互联网络正在隆隆作响。他同意让长期担任微软公司经理、曾倡导微软公司闯入多媒体领域的罗布·格拉泽就互联网络对微软网络的影响问题进行一次分析。格拉泽的结论是:微软公司应当从根本上改变其战略,让联机服务成为互联网络的组成部分。 

  这时,厄运袭来。1993年11月,时年34岁的西格尔曼脑部出血。尽管他身体将能恢复,但他的缺席使得平素对工作要求严格的格拉泽不得不有所放松。格拉泽向西格尔曼的手下展示了自己的计划。但头儿不在,微软网络小组已经是在超负荷工作了,格拉泽就没给他们再加压。以前曾是微软网络小组成员的杰弗里·利勒说:“我们实在无法花费大量精力去改变我们的计划。”格拉泽也说:“我感觉命运在同微软作对,不让微软公司早些真正了解互联网络。” 

  不管怎么说,微软网络还是个蛮有特色的项目。1994年11月份,盖茨在康岱发表的一次重要讲话里披露了微软网络计划中的服务项目。在短短几周时间里,他就说服了电信公司(Tele- munications Inc.)出资1.25亿美元购买微软网络20%的股份。电信公司负责人约翰·马隆差点儿就把这笔钱投给微软公司的竞争对手美国在线公司。不过,正如美国在线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史蒂文·凯斯所说:“盖茨在最后一刻说服或者说是恳求他不把钱投给美国在线公司。”三周之后,微软公司以1640万美元买下了UU网络技术公司(UU Technologies Inc)。现在,该公司负责办理微软网络业务。 

  微软网络尽管如此,盖茨还是在1995年5月发出了向互联网络进军的紧急动员令。他发表了题为《互联网络浪潮》的备忘录。其中他谈及的主题在硅谷中久久回荡。盖茨宣布互联网络是继IBM个人电脑之后“最重大的进展”。他写道:“我对互联网络重要性的认识先后经历了几个层次。现在,我要说互联网络是重中之重。” 

  1995年5月27日,斯利夫加发表了自己的紧急动员令。题为《环球网,下一个平台》。他警告说环球网具备取代视窗的潜力。斯利夫加说:“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相信会发生这种事情。但我是想表明一种观点。” 

  微软公司的经理们日益感到互联网络的契机必须抓住——要在它溜到别人那儿去之前抓住。1995年6月1日,40位微软公司的经理聚在华盛顿州贝尔维尤的红狮旅馆,集体讨论互联网络战略问题。盖茨就“互联网络浪潮”发表了20分钟的讲话。斯利夫加原计划15分钟的讲话最后长达1个多小时。斯利夫加说:“我惹恼了一些人。”在一个关键问题上,斯利夫加建议微软公司像阿景公司那样,在互联网络上免费发送一些软件。斯利夫加回忆说:“盖茨称我是个共产主义者。” 

  经理们还逐个审阅了微软公司筹划中的每个互联网络项目,头一眼就看到了Java。反应如何?阿拉德说:“就像对我备忘录的最初反应一样,不冷不热。” 

  直到1995年8月份95视窗上市之后,微软公司才算真的全力投入到互联网络工作上来。盖茨说:“早在三四个月前,就已有迹象表明这东西的发展的确迅速。我说:'好吧,等我们的95视窗一上市,我就去好好思考一下它对我们战略的影响。我们能否制定这样一个战略?我们在互联网络上下赌,假设它真的会使人们对个人电脑和软件的需求荡然无存。要是真的那样的话,它又将如何改变我们的战略呢?'” 

  盖茨不能浪费丝毫的时间。1995年8月8日,网景公司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其引人注目的原始公开股票在发行第一天就从28美元涨到了58美元,使互联网络股票行市呈现牛市走向。公司股票上市后18个月,董事长克拉克便成为名义上的亿万富翁。而盖茨直到微软公司成立12周年的时候,才达到这一里程碑。 

  网景公司所赢得的远不只是华尔街的一批追随者。它在网络测览器方面取得了微软式的统治地位,获得了与那些在经营中一贯处于获利地位的客户们签约的机会。这些公司正使用网景公司的服务器程序建立其网络地址。与此同时,整个电脑王国因为太阳公司的Java软件而变得充满生气。这一软件使得通过互联网络改变程序或是网络页面成为可能。这一体系所导致的威胁在于有了它,视窗在环球网上的地位将变得无足轻重。1995年11月16日,由于互联网络的缘故,戈德曼·萨克斯公司(Goldman,Sacha &Co.)在其“推荐购买”表中去掉了微软公司股票。 

  这个教训很清楚:微软公司若要在网络计算机时代保住自己的位置,就必须参与互联网络的竞争,就必须遵守网络的规则,也就必须接受互联网络的标准——接纳它们、扩展它们,点缀上微软的装饰,努力保持微软的轴心地位。 

  微软公司转入互联网络时代。常爱言过其实的帕尔默则负责给这一转变打节拍。盖茨回忆道;“帕尔默说:'喂,我们进展到哪儿了?'我们说:'哦,我们有了不少的散件。它们本应该综合在一起。但现在它们还没有。'帕尔默说:'把它们综合起来,让它成个东西。实际上,只要选定个日子,你们到时候就能叫它综合起来。'” 

  日子已经定好了:负责平台项目的集团副总裁保罗·马里茨将于1995年12月7日召集一次精心准备的互联网络最高层会议。微软公司将宣布其浏览器计划、网络服务器计划、新的基于环球网的微软网络计划以及其他的行动计划。马里茨两个晚上都住在公司董事会的会议室,听取往来穿梭的经理们讲述他们的计划。微软公司一名经理理查德·童则启程前往各处,向互联网络顾问们求计。斯利夫加的小组就微软公司如何获取测览器30%的市场份额的问题写出了长达14页的备忘录。该备忘录建议让美国在线公司和电脑服务公司(puServe Inc.)给微软公司的浏览器发放许可证。 

  1995年12月6日晚8点,微软公司的高层经理们汇集在西雅图中心礼堂进行最后的彩排,他们仔细地将每项演示都过了一遍,盖茨甚至还对幻灯片上的文字细细推敲了一番。(与此同时,微软与太阳两家公司的经理们则在连夜就签署给Java发放许可证的协议一事忙碌着)直到午夜时分,一名公关部经理告诉盖茨说所有的演示都是压倒性的,之后整个展示会的准备工作才算一切就绪。他们还需要给记者们准备一个三点概括。已是疲惫不堪的盖茨躺倒在地。跟着,帕尔默也倒下了。人们都等待着,不晓得盖茨是在思考还是发火。最后,盖茨脱口说道:“我只是要让他们知道我们已经离不开互联网络了!” 

  从那时起,微软公司不再瞻前顾后。公司的员工们通过闭路电视系统收听互联网络的情况简介,通过电子邮件获取讲稿。随后,他们又收到录像带资料。盖茨要大家绝对清楚新的“前进命令”是什么。弗米尔产品部(Vermeer Product Unit)副总裁克里斯·彼得斯指出,盖茨大可不必为此担心。他说:“如果董事长发话说那样做就是成功,就会有一大批人那样做。” 

  如今微软公司已兴奋起来。马里茨说:“真正调动起我们积极性的是偏执狂和竞争。”当1995年12月8日,即微软公司引人注目之举过后的第二天,被问及来自微软公司的威胁一事时,网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詹姆斯·巴克斯戴尔打趣地答道:“上帝站在我们一边。”这话犹如是将火扔在干柴上一般。现任微软公司互联网络部负责人的西尔沃伯格说:“这种话是要把人都围在互相排斥的小圈圈里。我得谢谢网景公司。所有这些废话正好帮我们调动了积极性。” 

  微软公司所依靠的不仅仅是学术精神。据内部人士讲,在最高层会议期间,微软公司曾试图买下激励者公司(Excite)。该公司的“查询器”技术,和比它更为出名的竞争者的不相上下。该技术将帮助微软网络成为一条进入环球网其余部分有用的通道。内部人士说,微软公司的出价为7500万美元,但遭到激励者公司的拒绝。原因是,投资银行家们说如果激励者公司公开上市,获益会更多。1996年4月4日,激励者公司公开上市,目前价值为8400万美元。微软公司接下去的标购行动是以1.3亿美元左右的价格买下网络新贵——销售额不足的弗米尔技术公司(Vermeer Technologies Ine。)。这一标购获得了成功。现在,弗米尔公司颇受看重的“头版”软件(Front Page)正被用于生成网络页面。 

  1996年2月12日,微软公司向公众透露了其在与网景公司的竞争中所使用的一件重要武器——互联网络信息服务器(In ter Information Server)。迄今为止,该软件免费卸载的数量已达到9万份左右。3月份,微软公司打了个漂亮的大胜仗:公司在网景公司的眼皮底下与美国在线公司好不容易达成了一项交易,使微软公司的“互联网络探索者”成为美国在线上主要的网络浏览器。作为交换,微软公司也作出了重大让步:在95视窗中加入美国在线,结束对微软网络的独家优势。微软公司正在从一个互联网络渴望者转变为互联网络夺冠者。英特尔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安德鲁·格罗夫说:“这是商业务实态度的杰作。” 

  1996年6月,微软公司又将注意力转向内部网(in tras)——一种建立在互联网络技术上的公司网络。6月13日,公司简略描述了其定于1996年夏季晚些时候发动的以视窗NT4.0版“头版”和一个新的查询软件。这对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 &Co.)这样的机构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这类机构喜欢由一家公司为它们提供所有的常规软件和更新的互联网络应用软件。微软公司正为约2.5万台使用视窗的个人电脑和1200个网络服务器制作一种交易系统。该系统与内部网和互联网相连。 

  盖茨指望着像美林公司这样的客户能够在微软公司为互联网络在战略上填补漏洞的时候给予微软帮助和支持。举例来说,微软公司在合作软件与电子商业软件方面就仍然落在后面。 

  那些曾刺痛微软公司的网络新贵们说,微软公司所错过的远不是一点点。它们断言,雷德蒙德所发布的大都是空话。太阳微系统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斯科特·麦克尼里轻蔑地说:“编个广告宣传是花不了很长时间的。”盖茨说微软公司将会推出自己所许诺过的产品。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其工作尚未完成。盖茨说:“此刻,我们不能说我们已摆脱了险境。我们再有一年多的时间,一定会取得令人惊奇的结果。” 

  硅谷称盖茨为“软件业里的撒旦”,word perfect公司前主管甚至称他为“带你过河,然后吃掉你的狐狸”。莲花软件(Lotus)创办人卡波尔说得比较中肯,“盖茨代表我们最好或最坏的一面。”但这些评论,丝毫无损于盖茨作为全球软件巨人的地位。 


崇尚速度、追求变化——康柏电脑公司总裁艾克哈得·普菲福尔
  60年代初担任美国德州仪器慕尼黑分部业务主管,后投靠TI公司负责欧洲分部市场营销。1983年进康柏公司主管欧洲分部的生产运作。1991年出任康柏首席制造主管,年底就任总裁。 

  主要业绩 

  ●1991年接任康柏总裁后,三年内把康柏的利润翻了5倍:从33亿美元跃升到148亿美元,领全球PC风骚。 

  ●从1991~1996年把康柏逐渐变成采用标准部件生产PC电脑的最大厂商。 

  ●1995年成功实现与微软和英特尔公司合作,生产IBM兼容机。 

  ●1995年8月,康柏公司成为个人电脑销量最多的公司。 

  ●1996年与Ciso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获益匪浅。 

  管理精粹 

  ●“在康柏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我们不认为1996年使我们赚钱的方法在1997年还会有效。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你也得不断革新和创造——不单是指产品而是你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普菲福尔在股东大会上的讲话。 

  ●“在危机时刻,普菲福尔所表现出来的沉着和冷静对所有员工来说都是巨大的心理安慰和精神动力。”普菲福尔的前任上司评议说。 

  “因为他的护佑,康柏公司及其电脑业才成为不落的太阳。” 

  商业周刊1997

  崇尚速度、追来变化

  普菲福尔无疑已成了康柏的化身,他机敏过人,意志坚韧,并且是个典型的工作狂。只要在康柏呆上几天,你就会立刻意识到这位执行总裁所独有的巨大感召力。 

  普菲福尔从不鲁莽行事,他的每一个决定都经过了周密细致的权衡。一旦真的开口,他清晰的思路、恰当的用语让人不得不怀疑他是否在开口之前反复排练过。 

  只要有艾克哈得·普菲福尔(Eckhard pfeiffer)掌舵,康柏(paq)就能乘风破浪,一往无前。他使康柏成为业界的太阳,康柏耀眼的光芒让他不得不戴上墨镜才能看清方向。 

  每天清早7点左右,你总会看到一辆黑色的宝时捷敞篷车从休斯顿豪华住宅区的一幢高层建筑内急驰而出。方向盘后坐着一个55岁左右相貌英俊的德国人,灰白头发,墨镜遮住了眼睛让人看不清他的表情。他在繁忙的车流中左右穿梭,当宝时捷驶出市区后,时速表的指针已经指到了100公里,这股黑色的旋风直驰向休斯顿郊外25英里处的一座松木掩映的8层玻璃钢架建筑,那里便是电脑巨人康柏的主楼。 

  楼内的人们正为统治电脑世界往来穿梭。宝时捷的车主,康柏电脑的执行总裁艾克哈得·普菲福尔让楼内的人们相信实现这一目标并不是梦想。在这个完美主义者的统率下,康柏一跃成为90年代电脑界无可争议的新太阳。从1991年董事会“流放”了上届总裁罗德·坎农,并把普菲福尔扶正之后,康柏的年利润几乎翻了5倍:从33亿美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