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首道文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王首道文集- 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上层建筑方面,首先从政治领域来考察。1949年,我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过50年代前半期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改造,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确立,这一政治制度得到日益巩固和发展。 但是,由于“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

    (《邓小平文选》第292页)

    ,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渗透于人们的政治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严重障碍。 由于建国后的近30年间,“左”的思想的长期干扰,我们没能实实在在地建设民主政治,在社会关系的处理上,人治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政治制度还很不完善。邓小平同志指出:“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

    (《邓小平文选》第287页)还由于我们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中缺乏经验,制度的运行机制不能完善起来,致使党政合一,形成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党和国家机构缺乏活力,工作效率低,广大基层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集中到一点,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其次从精神文明方面来考察。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就其总体方面来说发展程度还是不高的。 在思想建设方面,固然社会主义思想占统治地位,但是,我国原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这种基地遗留的封建主义思想残余和资产阶级思想

…… 734

    —217—王首道文集

    影响仍在毒害着人们,在人们中间起着有害的作用。而且,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多种经济成分和经济方式以及它们的发展,也必然要反映到意识形态上来,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来。 这样,不同思想的交锋,不同价值观念和人生选择的争论,是会长期存在的。 诚然,在我国社会上像雷锋、焦裕禄、张华等一样的先进人物大有人在,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所体现的是我们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方向。 但是,这毕竟是少数,相当的大多数还达不到这样高的思想境界。 在文化建设方面,我国民族科学文化水平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在总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只占06%,高中文化程度的占A66%,初中文化程度的占177%,小学文化程度的占A354%,12岁以上的文盲和半文盲(不识字或识字不足150A个者)

    占人口的235%。全国只有13的县普及初等教育。我A                         B国人口知识结构的层次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与此相应,我国文化设施建设也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逐步改变其落后面貌。综上所述,由于生产力落后这个根本原因,虽然我国已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其发展程度和规模上,不能不受现有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它必然只能与这种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每当我们忽略这一前提而一味改变生产关系时,无不受到挫折。我国上层建筑的发展也是如此。这都表明,由于历史的积淀而形成的现在的我国国情,绝不是朝夕可以改变的。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就是这个道理。 这么说,改变这种落后的状态必然要经历一个

…… 73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基础—317—

    很长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始终,我们就称之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个消极的提法。 我们已经取得了许多巨大的成就,这是我们取得现代化建设胜利的物质基础,我们必须树立必胜的信心。 同时,又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当前面临的困难和矛盾,树立自力更生、长期奋斗的决心。因此可以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积极的提法。 这也就是我国现阶段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已经告诉并必将还要告诉人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完全正确的。

    二、正确认识和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应该搞清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我国土地上生长出来的理论之果。 马克思主义指出,任何国家,在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取得政权以后,都会经历一个过渡时期,都会经历一个起始阶段。 但是,我们这里所指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以上述历史前提和现实情况为依据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并不是简单地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推导出来的一般结论,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当今实际结合的产物。 这只是说明,我们这里阐述的并不是一般地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社会生产力落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的历史阶段。第二,邓小平同志最近指出:“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

…… 736

    —417—王首道文集

    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

    (《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一九八七年二月七日》第23页)据此,有的人就认为我们搞的不是社会主义,搞社会主义只是将来的事情。这种论调是50年代初“社会主义在中国搞早了”的别说,是错误的。 我们说,邓小平同志说的“不够格”

    ,只是说我们的社会主义还不发达、不成熟、不完善,也就是说还没有实现在通常情况下由资本主义所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不是在这种基础上来建设社会主义的,而是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然后再来搞现代化建设。 这就是我们的特点。 我们思考问题必须从这个特点出发。第三,基于这个特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上,就必须从方法论上掌握两条原则:一是坚持社会主义。 不承认我们今天是社会主义,强调“补资本主义的课”

    ,就会犯右倾错误,这是观察和处理革命发展阶段问题上的机械论。 二是坚持初级阶段论。 不承认我们今天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为可以超越这个阶段达到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就会犯“左”倾错误,这是观察和处理革命发展阶段上的空想论。 实践告诉人们,如果不从认识论的根源上认识问题,我们就会在方法论上犯错误,从而导致实践的失误。这种苦头我们吃过不少,应深刻记取教训。第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较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尚未确定的过渡时期,是性质不同的两个社会发展阶段。 改革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结构。 据此,有人认为我国已经倒退到过渡时期。 这是一种误解。 两者有着重要的质的

…… 73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基础—517—

    区别:其一,过渡时期“谁战胜谁”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已经解决。 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在没收官僚买办资本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公有经济虽是领导成分,但在数量上并不占绝对优势地位。1952年,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工业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分别为415%和33%,资本主义经济还占相当大的比重,农业和手A工业的个体经济占绝对优势,这种经济关系决定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到1956年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963%;参加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总数的A92%;私营工业的99%和私营商业人数的85%实行了公私合营。 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已经到来,剥削阶级作为一个完整的阶级已不复存在,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因而其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其二,过渡时期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占主体地位,社会主义经济与非社会主义经济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其他非社会主义经济只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两者的矛盾,从其性质上看,基本上是人民内部的矛盾,而不是对抗性的阶级之间的矛盾。其三,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因此在整个社会必须抓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

…… 738

    —617—王首道文集

    的矛盾,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并且为此不断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部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

    社会主义是从资本主义发展而来的,它也必然是继续发展的,绝不会僵化和凝固。 恩格斯用唯物辩证法研究社会发展问题时得出结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作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443页)就是说,社会主义刚刚建立,必须清楚地认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探索适合其发展状况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具体形式,因此,改革不可避免。 这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改革的最一般理论指导思想,但还应进一步研究我们当前改革的理论。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来看,改革的根据是:第一,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或作了教条的理解,或作了空想的理解,或附加了许多非社会主义的成分。 这样,就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或者追求当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理想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模式;或者自己离开了此时此地的条件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具体结论加以理想化,然后去追求;或者在这种追求中,把社会主义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条件下才能实现的东西,如取消商品和货

…… 73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基础—717—

    币,拿到生产力还很不发达的现阶段来实行。 这几种情况我们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第二,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创造了不可否认的丰富经验,但也发生过许多失误,如以高度集中统一的指令性计划管理办法来管理经济。 我们非但没有认识到它的弊端,反而将其当作社会主义的典范搬到我国来,致使我国也实行了一套僵化的经济体制,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这是我们的教训之一。第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战争是我们与敌人斗争的经常的主要的形式。 这样,高度集中统一的一元化领导方法在党的各种生活的实行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经济生活中实行供给制也是行之有效的。 这一切转到和平时期的经济建设中来的时候,就发生了问题。 因为,我们工作的对象不是阶级敌人而是人民。 因而,改变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应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我们并没有这样做。 革命时期主要是解放生产力,现在主要是在解放了的生产力的基础上调动和发展生产力,所以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就是必然的,而我们多年来恰恰在这个方面未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分配机制,使我们吃了不少苦头。第四,由于我国社会的历史条件,封建主义的残余和小生产者的思想,在社会上流传太深太广了,这是一种强大的社会阻力,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同时资产阶级的影响也无时不在侵袭着人们的头脑。所有这一切,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中都有顽强的表现,它们的存在及由此产生的弊端,严重地阻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现。

…… 740

    —817—王首道文集

    上述问题的存在,我们认为既是初级阶段产生的原因,也是初级阶级造成的结果。 说它是原因,是因为由于历史的现实的种种原因,我们民族的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受到约束,影响到我们民族的认识和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建国以来发生的各种失误也就很难避免。说它是结果,是因为初级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体制中存在弊端也是很难避免的。两者互为因果。 因此,实行改革是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唯一途径。 实践证明,实行改革也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前进的强大动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交相映晖,共同发展。 没有这理论,改革是盲目的,没有当前的改革实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也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也不可能产生。

    四、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与基本路线

    1党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A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从来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只有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社会主义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推进,以至共产主义的实现,都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

    (《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第59~60页,人民出版社1987年11月第1版)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

…… 74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基础—917—

    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