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哈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等待哈佛-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红楼梦》里林黛玉就不会办事;尽管她非常聪明;每次只要她一搀合;就闹得别人不舒服;最后弄得不欢而散。为什么林黛玉做不了贾府的媳妇?她所学的和实际脱节呀!所以,虽然专业设置对了;但要研究分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能受社会欢迎。

张听说海大还成立了专家委员会,这个专家委员会是不是对教学大纲进行设置、评估?

傅正泰海大的每个专业都成立了行业专家委员会,由业界人士、行业专家、用人单位负责人及专业教师组成,负责制订、修改教学计划,安排实习、培训。首先是专业的定位,然后定位需要的是什么素质的人。实际上就是把这个专业搞透彻,根据专业需要的水平制订大纲,然后培养出相应的人才。因为专家的理论水平较高和实践经验丰富,所以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确定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还能帮助学校解决很多办学中的实际问题。这种机制不仅保证了学校教学紧跟社会发展,同时还开拓了行业领域。这在北京的民办高校中只有很少学校能达到,其他民办高校对这个重要性没有真正理。

“我现在最忧虑的是海大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张据说当初在海大“升本”问题上,教育部有过争论。当时的教育部长陈至立认为“本科院校不缺排尾,专科院校缺排头”。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傅正泰教育部对海大“升本”有争议;不是因为海大的办学能力;而是办学设施、办学场地不达标。“升本”有个标准,起码400亩地,多少间房子。但是北京对学校用地争得非常厉害;专家说地太散了;虽然地够;但是运用的能力不够。不管怎么说;海大的教学质量达到了;不能只看这方面;不看那方面;所以投票的时候多数通过。

外地是有钱就可以把房盖起来;北京是有钱也盖不起来。在海大“升本”问题上,最后他们讨论;也觉得很有难处。部长当时有疑虑;觉得海大升为本科;会失去它专科的特色;意思是说本科院校不缺排头;专科缺排头。我表态说,我把专科一样抓好。为什么要“升本”呢?因为专科学生毕业后;强烈要求续本。我这帮学生;在高中都不知道要抓紧;要不怎么只考300多分呢?但是学校三年你把他管过来了,他又觉得不够学了,非要“升本”。(笑)

张海大自办学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面对目前国内民办高教界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态势,海大的危机感来自哪里?还有海大的产权归属问题,您是如何考虑的呢?

傅正泰我现在特别能理解康熙皇帝晚年的心境,“活着时知道怎么办,死了怎么办?”我现在最忧虑的是海大的可持续发展机制问题,不能我不办了,就变成了公办。海大未来的掌门人应该推选有能力的人。我很佩服哈佛,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依然发展得很好,我非常希望有一天到美国考察,看看人家是怎么办的。假如有一天上面安排个人来,改变了海大的办学方向,说实话我很担心这样的变质。

当初贾春旺当海淀区长时是海大的董事长,保证了我办学时不受干扰。到第二届董事会时,董事都是一些“大官”,为海大的发展撑起了“保护伞”,现在急了还是管用。我已经是70岁的人了,以后海大到底怎么保持持续发展?说到股份制,本人没兴趣,但没股份说话又不管用。

北京的民办学校中,听说办得好好的就被“接管”了,海大有可能面临这样的现实——“接管”。假如上面不尊重海大的意愿,又怎么办?国有资产都可能流失,何况民办的!海大现有资产3个亿,校长薪水高,确实是块“肥肉”。在这种情况下,非常需要制定相关法律和一套正确的体制,来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第二部分“专业大户”傅正泰(3)

【海大大事记】

1984年3月6日,北京市政府发出通知,同意海淀区政府试办海淀走读大学,傅正泰任校长。9月20日,举行开学典礼。

1987年8月,海大按年级设教学点改为按学科设教学点,形成学科体制,向正规化办学迈出重要一步。

1990年12月,海大成立培训部,以招收高考落榜学生为主。

1992年,海大4个学院,计划内招收18个专业,在校生1119人;10月,培训部改称培训学院。

1994年9月,海大成立校务委员会,标志着学校建设向正规化迈出重要一步。

1995年5月,海大成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1996年3月,李岚清副总理到海大视察,对海大的办学理念和思路给予肯定和表扬,并同意海大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的试点工作。

1997年8月,海大计划内招收新生1150名,创历史最高记录。

1998年9月,海大成立城南分校。

1999年,海大实行扩大招生。当年计划内招收2557人,计划外招生1800多人,办学规模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1年,海大在海淀区永丰乡征地100亩,扩建为城北校区;用1。3亿多元在廊坊东方大学城购买250亩校园和8。5万平方米校舍,建立京南分校。

同年,海大在校学生超过1万人;计划外招收的高教自考在校生总数也接近万人。海大的办学规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002年7月,在国务院主持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傅正泰校长作为8名发言代表中唯一的高职院校代表,作了《面向市场,做大做强》的发言。

1999年至2002年,海大录取的大学新生,连续四年占北京当年考生总数的1/12;从当初的8个专业,发展到12个学院,110多个专业;从282人,发展到2。48万人。

2002年1月10日,北京市政府向教育部发出《关于申请批准海淀走读大学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函》,认为海大的“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已经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本科学历教育的办学标准”,现申请批准海大实施本科学历教育。

同年7月,教育部、劳动保障部、经贸委三个部委联合授予海大“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2003年4月16日,教育部正式发出《关于同意建立北京城市学院的通知》,决定撤销海大的建制,成立北京城市学院。并明确规定,北京城市学院系民办的本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以实施本科教育为主,同时可举办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

同年6月6日,海大正式更名为北京城市学院,并举行揭牌仪式。海大升格为本科,并更名为北京城市学院,这是海大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它完成了专科时期的历史使命,进入了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新时期。

【正泰论剑】

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宏观上确实存在着两个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其一,国家财力难以适应。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如果大规模扩大高等教育,资金问题如何解决?其二,社会是否需要这么多大学毕业生?现在的专科生已不好就业,再扩大规模,wωw奇書网会不会造成新的失业。这是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不正确解决这两个问题,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话。海淀走读大学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和发展的,创办海淀走读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探索发展高等教育的新经验。

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开创民办高等教育的先河

在体制的内在推动下,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努力把学办“活”。中国人口多,穷国办大教育的根本国情,要求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公办与民办相结合,两条腿走路。国家应当加大投入,但财力不足,包不下来。过分依赖国家投入,既不能充分满足广大群众的求学需要,反而容易滋长吃“大锅饭”的情绪,束缚高等教育的发展。

在这种认识指导下,海淀走读大学作为典型试验,开创了“国家承认学历;学生自费走读,不包分配;学校民办公助,自负盈亏,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办学体制。

中国没有私人财团资助,学校财政主要靠学费收入,困难自然很多。为了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学校必须深化改革,根据市场需要设置专业,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把学办“活”,才能生存发展。海大的教育质量是好的,专业设置是符合社会需要的。例如,据1999年10月中旬统计,毕业生的就业率在北京市66所高校中,排名第五。据2000年7月中旬的统计,海大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8。3%,在全国名列前茅。海大的入学成绩低,又是专科,经过学校三年的培训,毕业时能得到社会如此的认可和肯定,充分说明海大办学体制的内在活力。

我们认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应当加快发展。对国家来说,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另一方面投入体制必须进行改革。国家对高校的投入,不应以学校属公办还是民办来划分,而应当看学校的发展前景,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经过评估审核,哪所学校办得好,社会认可度高,就应该更多地投入,这样才能建立竞争机制。

二适应时代要求,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我们认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应当同时存在两种趋势:一种是向高发展。大力建设一些重点学校和学科,致力于培养有雄厚理论基础的高级人才,准备将来作为骨干,在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生活中,担负重要岗位的工作。

另一种是向广发展。大力发展一些较低层次的高等学校,致力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有一定理论基础和相当实干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主要在企事业第一线从事大量实际工作。

对社会来说,前一种人是少数,但要求有很高的质量;后一种人是多数,要求有很大的数量,能全面适应变化着的社会需要。它的毕业生构成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技术基础,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世界各发达国家在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都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单位人口的大学生含量都迅速提高。

美国劳工部的统计表明,从1950年到2000年,高级专业人员的比例保持不变,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只是对他们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人数比例保持不变。而对需要一定技术、技能的职业岗位,则从原来的20%提高到65%,对不需要技术的一般劳动力,从原来的60%下降到15%。由此可见,机械化、自动化等节省下来的劳动力岗位,被第三产业、第四产业的需要一定技术修养的新岗位所取代。上述数据证实了我们的看法,它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许多人认为,在高等教育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是水平不高,没有培养出优秀的科学人才。所以,对向高发展比较重视,如狠抓“211”工程等。但是,对高等教育向广发展,则有很多疑虑。他们认为,现在的专科生已不好就业,再扩大规模,可能造成新的失业。

对这个问题,我们认为,专科生之所以不好就业,是因为专科教育没有办出自己的特色,把专科搞成了本科的浓缩。学制又短,理论学得不深不透,实践能力又不行,所以社会不欢迎。现在的问题是,“许多人没事干,许多事没人干”。高等教育向广发展,不只是数量方面的扩大,在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等方面也要丰富和改造,要将先进的科学、文化与社会的各种实际需要相结合,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方方面面的需要,培养真正顶用的应用型人才。

三面向发展高科技产业的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形成了许多高新技术产业,它成为一种强大动力,推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任何高新技术,在转化成社会生产力时,不仅需要优秀的科学家、企业家,还需要大量掌握这种技术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培养高技术、高文化的应用型人才,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服务,是当代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例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安全已成为人们极度关注的重大问题。据最保守估计,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金融、电子商务、和其他信息服务单位,仅“信息安全管理员”这一职业岗位,北京市每年就需要几千人,全国每年则需要几万人、十几万人。这还只是信息安全一个方面;而要保证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在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挥效益,所需要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人才自然要多好多倍。

海大地处海淀区中关村,是全中国最先感受知识经济来临的地方。所以,它的专业设置必须立足于培养高科技、高文化的应用型人才,为首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服务。这是海淀走读大学专业设置的重要特点。

实践告诉我们,确定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时,既必须站得高、看得宽,又必须眼睛向下。

站得高、看得宽,是指要看到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看到国家和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走向,看到社会走向现代化,出现了许多新的需要。1996年后,我们围绕计算机网络、光盘与多媒体、生物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等方面,开设的一些专业,很受欢迎。2000年,我们还围绕信息安全、电子商务、科技成果转让、互联网信息处理、小型科技企业的创业与经营等方面,开设了一些新专业,相信一定也能受到社会的欢迎。

眼睛向下,是要看得见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实际需要。最近,我们设置的物业管理、形象设计与美容、计算机硬软件维修、道桥工程等专业,也很受欢迎。

我们认为,海大的这种作法是代表了一种方向。当代社会的重要特点是科学技术发展快,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将会不断出现许多新的需求,高等学校的结构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体系,肯定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四准确掌握高职教育的特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我们认为,专科教育应摆脱学科型教育的框框,向高等职业教育的方向发展。将先进的科学、文化与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实际需要相结合,面向一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根据将来工作的实际需要,安排教学计划,培养实用型人才。

另一方面,还应强调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不同,高等职业教育中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只是一些技能,更重要的是运用理论分析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