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中的心理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管理中的心理学-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作为一个管理者,在满足员工最基本的薪酬待遇的需求后,更应该用心了解员工的心理需求。因为,心理需求更容易影响一个员工的工作效率。

管理者要充分了解和把握员工的需求,就要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一是换位思考。站在员工的角度来体验员工,考虑他们的需求,了解他们所处的环境和他们的真正感受;二是运用内部营销的方法和技术。即把员工当做企业的内部顾客,运用营销调研技术,如一对一访谈、问卷调查、圆桌会议、实地观察等技术去了解员工的动机、情绪、信仰、价值观、潜在的恐惧和反抗等,以此准确了解和把握员工的情感、需求和欲望;三是加强交流与沟通。建立内部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互动式的沟通和反馈渠道,通过情感沟通,了解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也了解不同时期的需求重点;四是外部了解。通过对员工的家庭与亲戚朋友、企业顾客、供应商、离职员工的调查和访谈,来间接了解员工的真实情况。

沃尔玛公司十分关心自己的员工,公司里几乎所有的干部都用上了镌有“我们关心我们的员工”字样的包纽扣。他们把员工称为“合伙人”,并注意倾听员工的意见。萨姆?沃尔顿曾对干部们说:“关键在于深入商店,听一听各个合伙人要讲的是什么。那些最妙的主意都是店员和伙计们想出来的。”

萨姆?沃尔顿认为,在沃尔玛公司,干部必须以真正诚恳的尊敬和亲切对待自己的员工,必须了解员工的为人、他们的家庭、他们的困难和他们的希望,必须尊重和赞赏他们,表现出对他们的关心,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萨姆?沃尔顿会经常突然驾临本公司的商店,询问一下基层的员工“你在想些什么”或“你最关心什么”等问题,通过与员工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要。

1981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巴莫尔的戴蒙德国际纸板箱厂,因市场萎缩,工人为前途担心。65%的员工感到管理层对员工不尊重,56%的员工对工作感到悲观,79%的员工认为他们没有得到因出色工作而该有的报偿。为此,管理层推出“100分俱乐部”计划,即无论哪位员工,全年工作绩效高于平均水平的,则可得到相应分数,如安全无事故20分,全勤25分等,每年结算一次,并将结果送到每位员工家里,如分数达到100分,便可获一件印有公司标志和“100分俱乐部”臂章的浅蓝色的夹克衫。

到1983年,工厂生产率提高了16。5%,质量差错率下降了40%,员工不满意见减少了72%,由于工业事故而损失的时间减少了43。7%,工厂每年多创收100万美元利润。

1983年底评议时,86%的员工认为管理层对员工很重视,81%的员工感到自己的工作得到了承认,79%的员工认为自己的工作与组织成果关系更密切了。

这个事例更充分说明,对员工心理的满足更为重要,也更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一个人的心理需求是其动力的最大来源,人们更注重来自心理的满足,和得到被尊重、被信任和被重视的心理感觉。这种心理需求很容易产生,也很容易满足,但应该在第一时间发现,并采取措施来满足它,就会产生很强的动力。否则,一旦这种心理需求变成一种心理压力,那再满足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容易适得其反。

尊重个性,差别对待

现代人都渴望获得尊重。而要真正做到尊重别人,就要首先了解他人的个性。作为管理者,就应该用心了解员工的个性,并尊重员工的个性,才能真正和员工达到户动和交流,达到更好管理的目的。

员工希望在工作场所里能有人欣赏他们,能有“参与其事”的感觉。这就得尊重并信任每个人在组织中的重要性。这份尊重和信任,是从人与人来往间产生的。布雷希特的《用心管理》一书中提到,员工要的东西要有三个:有意义的工作;有机会在影响到他们的决定上施一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

只有尊重员工的个性,才能达到真正信任的目的。布雷希特指出信任模型是一座教堂,建立在四根大柱子上,这四根大柱就是公开、诚实、信赖以及尊重,并以贯彻执行作基础。

公开指的是和别人分享你的想法和感觉,同时也要倾听别人的想法和感觉。也就是以真心取代戒心。一旦大家都能彼此坦诚相待,信赖的关系就会更上一层楼。

诚实是指给予别人真实、完整的回馈,不管是好、是坏。一般人都想要、也都需要知道自己在别人眼中是怎样的。

信赖是指做承诺和履行承诺。

尊重指的是要做到人与人相处时不必说出的五点要求:纯粹倾听,不带批评;接纳差异,不做指责;肯定别人独特的品格;多往好的方向去看;以关怀之心告诉别人你的真正想法。

一个管理者若能够做到这五点要求,便会觉得受到了尊重,也尊重了员工,使员工觉得得到了关怀。而如果能发挥这四大支柱――公开、诚实、信赖、尊重――那管理者和员工的关系便会走向高度的信任。

所以,管理者应该多问问自己:“我是个尊重员工,能激励人心的领导人吗?我在工作场所中,是否不问别人的职务和阶级,都给予同等的尊重呢?”一般人在工作场所或是觉得得到了较大的尊重和重视,做起事来不只是真心,还会用脑。

企业一般建有员工资料库,收录了有关工作的资料――教育、训练、经历等。但其实更应该建一个资料库,收录员工个人个性的其他趣味资讯。比如,员工的特殊嗜好,特殊兴趣,外语能力如何?是否会弹奏乐器或演唱?会不会书画或漫画?喜欢的书籍、电影或音乐类型等等。

员工个性资料库是内部交谊的极佳参考资料。根据这些资料,可以在内部成立一些非正式的组织,就共同的嗜好、兴趣互相切磋、学习,比如旅游团、合唱团、乐团等。这样,大家在工作或在家庭上有问题时,便找得到人协助,企业也能借此发掘出以前所不知道的资源。不过,最重要的是,这样可以把员工当做完整的人来看待,而不只是“工作人口”。

用心发现员工的兴趣

就如同了解员工的个性一样,员工的兴趣对管理者来说,也同样是必须要用心来发现和了解的。

人生的成功是和个人兴趣紧密相连的,做自己真正有兴趣的事情才会离成功更近。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人的需要的心理表现,它使人对于某些事物优先给予注意,并带有积极的感情色彩。兴趣起源于个体的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形成,这种内在的个体心理倾向可以在人的心理和行为中发挥积极作用,使你长期专注于某一方向,做出艰苦的努力,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人的兴趣都是以需要为前提和基础的。需要有直接与间接之分,兴趣也因此有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他们的不同只在于是否对实践本身感兴趣。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们的生理需要或物质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因此兴趣作为需要的延伸便表现为高层次的需要满足。在企业中,员工在工作中更倾向于拓展自己的兴趣,发挥所长,在工作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个人成就感、受重视等目标。

管理者会发现当对工作的期望远远超过满足生存需求时,工作就自然转变为实现自我价值的阶梯和幸福的心理源泉。

美国曾对两千多位著名的科学家进行调查,发现很少有是由于谋生的目的而工作,他们大多出于个人对某一领域问题的强烈兴趣而孜孜以求,不计名利报酬,忘我地工作,他们的成功是与他们的兴趣相联系着的。

缅因州的汤姆斯公司(天然牙膏制造商)鼓励员工拿出5%的带薪时间去做志愿服务和感兴趣的工作设计。结果公司的业绩非但没有因为工作时间的减少而衰退,反而有不断的创新成果出现。

苹果公司在其创业初期员工们每周的工作时间不止80小时或90小时,这种狂热的工作情绪不是出于公司的某项强制性规定,反而来源于工作本身的乐趣与挑战性,员工们为改变人们对个人电脑的看法这一理想而不断奋斗。

不难看出,员工之所以在工作中达到忘我的境界,品尝着“痛并快乐着”的幸福是因为工作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员工的内在潜能,而将这种潜能、幸福感与工作相连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兴趣。

兴趣作为个体的典型心理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员工的行为和努力程度;影响着员工是否能在工作中感到幸福和满意。作为心智的重要组成部分,兴趣还影响着管理层的激励手段尤其是精神层面的引导、激发和鼓励是否有效。如何才能通过有效的管理激发员工的兴趣成为管理层和学术界正在探索的课题,而充分的尊重和工作空间的给予是管理员工兴趣的出发点和不变的前提。

因此,作为管理者,只有真正用心发现员工的兴趣所在,了解他们的这种心理倾向,才能真正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激情。

安抚诱导情绪不稳定的员工

员工作为企业最有活力和创造力的一部分,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爱护。作为上级,不是简单、技巧地区管员工,而应该深入他们的内心,寻找取得心理共通的因素,这样管理的效果才能更好。

平心而论,员工同企业领导一样有血有肉有情感,有个人的期望与企盼。员工在企业工作,一方面是自身生存和养家糊口的需要;另一面则希望能够得到企业更多的关注和培养,使自己获得能够充分体现自身价值的更大的发展空间。包括精神的鼓励和情感的满足。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我们工作的粗糙、方法的简单、自身的情绪波动和愈来愈明显的“代沟”等原因而忽视了员工的要求,以致员工只能带着压抑的情绪工作。这就必然会伤害员工的情感,甚至使少数员工产生消极或抵触情绪,进而带来潜在的危机。

但往往许多管理者很容易忽略这一点,他们总是抱着员工来工作就应该有工作的态度的信条,不关心或者很少关心员工情绪的波动,甚至压制员工情绪的外漏,但这种做法却总是适得其反。员工是一个正常人,他的正常情感反应必然会影响到工作时的表现。显然,管理者忽视这一点,甚至采取压制的手段都不是明智之举。

许多因素都会导致员工情绪的波动,比如,企业的发展前景、领导的信息暗示、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工作进行的顺利与否、同一阶层员工的升迁状况、安定程度、薪金差别、工作受挫、面临改革、人员调动、劳资冲突、岗位危机,甚至于个人家庭生活的和谐与否、父母身体状况等等,都会造成企业员工的情绪波动,从而给企业带来潜在的危害,一般来说,处于情绪低潮的员工的工作效率将会大大下降,暴躁的情绪还会造成企业员工的内耗(抵触情绪的孳生,导致工作环节效率降低),情绪问题严重的话,可能造成企业大面积的不必要的人才流失。

那么,作为一个管理者,面对这样的情况,面对一群情绪不稳定的员工,首先应该要做的是用心来安抚他们,从他们的立场出发,从他们的心理状态入手,有针对地做好安抚工作。

但很遗憾的是,员工情绪管理是现代新兴企业人事管理的一个盲点。国内很多不同规模不同资产构成形式的企业内的人事经理们从来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即将员工情绪纳入到企业人力管理的范畴之内。

我们通常喋喋不休的讨论总是围绕企业的人才的筛选机制、人才的激励机制、人才的福利留任机制等进行,习惯着手考虑如何得到优秀的人才,如何让优秀的人才在利益的驱使下高效的工作,如何在企业福利及文化上让人才沉迷(在某种程度上的自我满足)并在企业中留任下来……

我们将人才假设为一种没有情感的资源来考虑利用,却常常缺乏最起码的人文关怀。

这确实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一个盲区。由此,现代管理人性化的新要求向我们提出了“情绪管理”的新课题、员工是企业的根本。我们的企业能有今天的兴旺,靠的是全体员工多年来共同的艰苦奋斗。企业要做强做优,实现新一轮的发展目标,更要坚持以人为本,真心实意地依靠全体员工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因此,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善待长期以来与企业同甘共苦、唇齿相依的每位员工。

基于这样的要求,我们应该对以往的工作进行深刻的反思,从中找出亏待员工的缺陷,认真加以弥补。从现在开始.我们一定要在把握企业总体方向的同时,多花一点精力对员工的“情绪”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认真做好理顺员工情绪这篇大文章。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要更多地倾听强化员工“情绪管理”的具体建议和意见,通过干群的共同努力,与员工建立更加亲密融洽的关系,把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关心员工的各项举措一一落到实处,既注重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又积极帮助员工解决实际问题,让员工共享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同时,要引导员工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不断地为企业快速、持续、健康、和谐的发展增创后劲。企业的工会、共青团组织以及人事部门要深入研究“情绪管理”这个新课题,把“情绪管理”具体化、制度化、经常化,使企业的各项工作在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更富人情味,更具时代性。

员工利益无小事。为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工作的顺利开展,作为管理者,还是要用心体会员工的这种心理波动,对员工讲明利害,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来迎接新的上级和新的工作。管理者要始终能够站在维护员工利益的高度,不断强化“情绪管理”,使全体员工做到以企业为家,爱企业如家,并为“家”的兴旺爱岗敬业,尽心尽力的工作,那么,企业就一定能够经受任何风浪的考验,战胜一切艰难困苦,拓展广阔的发展前景,共创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利用好耿直的员工

有一类员工,他们性格耿直,往往被人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