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随机应变方圆之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纪晓岚随机应变方圆之道-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夫人兴高采烈地告诉他:“皇上要封妾身为‘光华夫人’,圣旨快要到了。”
    “哪有这事!”王文治很愕然,不解地说,“我怎么没有听到。”
    “怎么,你还不知道?”王夫人迷惑起来。
    “你听谁说的?”
    “纪学士呵!”夫人说,“他亲自到我们家报喜讯,说在宫中看到圣谕。”
    王文治一听是纪晓岚说的,立即明白了。他知道这位大才子戏谑无常,准是他捣鬼。于是对夫人说:“别乱欢喜,哪有这回事。”
    王夫人正在兴头上,哪肯相信这话,又继续追问:“没有这事,难道纪晓岚敢假传圣旨?”
    “他是在戏弄我们呵!”王文治这一说,王夫人更摸不着头脑,要王文治解释清楚。
    王文治只好小声地对他说:“京中有一副常用的春联,写的是‘天恩春浩荡;文治日光华’。是先皇雍正爷赐给大学士张廷玉的。那下联头二字正是我的名字,如果你封了‘光华夫人’,再加上中间那个‘日’字,岂不应了我们的关系!”
    “呵……”王夫人这下恍然大悟,又羞又恼,大骂纪晓岚捉弄人,可恶。
    第二天纪晓岚看到王文治,笑得前仰后合,王文治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还有一次,纪晓岚早晨坐轿上朝,路过同僚某公门口。纪晓岚见其刚刚开了大门,忙令轿夫停轿,一个门里一个门外地说起话来。那人说:“老兄今天为何起得这样早?”纪晓岚连连摇头说:“甭提啦,为给一个晚辈分家闹得一宿没合眼。可是到了写分单的时候,那个抓阄的阄字我就说什么也写不上来了。”那人笑道:“老兄真是贵人多忘事啊,不就是门里边一个龟字吗?”纪晓岚听了,神秘地一笑,连忙拱手说:“谢谢!谢谢!”上轿走了。那人愣了愣神儿,晃然大悟,一拍大腿,“坏了,上了他的当,我成了龟!”
    有一位致仕老宰相过80寿辰,纪晓岚差人送去寿幛一幅,上书“真老乌龟”四个大字。宰相大为恼火,决意要给纪晓岚个难堪。
    次日,百官前来祝寿,宰相指着纪晓岚的贺幛说:“老朽八十初度,蒙君不吝手笔,深感荣幸。但老朽学疏才浅,望文而不解其义,敢请赐教。”文武百官不约而同,一齐把目光投向纪晓岚。
    纪晓岚从容自若,一本正经地解释说:“君为前朝老臣,年且八十,堪称老;世代为官,乌纱常戴,是为乌;自古以来,龟以寿称,魏武何许人?尚称龟为神物,逢君诞辰,以神龟相颂。此三字者,平庸之辈,岂敢妄加,唯老宰相,德高望重,当之无愧,此乃真之称也。”
    听他这一解释,老宰相转怒为喜,那些为他捏着一把汗的一块石头落了地,那些等着瞧热闹的却大为扫兴。
    这时纪晓岚已过不惑之年,大儿子汝佶已乡试中举,女儿纪韵华已结婚,按理爱开玩笑的习惯应有所收敛,但他的幽默劲头却有增无减。
    有一天,亲家母王夫人来了。王夫人是纪晓岚长子汝佶的岳母,从宝坻进京,来探望女儿。她不绝口地夸赞亲家公的才干。纪晓岚心里飘飘然,高兴得得意忘形了。戏谑无常的毛病又犯了,笑嘻嘻地对王夫人说道:“多谢亲家母夸奖,我这里有一诗相赠。”“什么诗,你快说说!”王夫人更加高兴。
    纪晓岚看房中只有他俩和侍妾彩符,便放心大胆地吟诵起来:今宵亲母太多情,贪看绣衣绕膝行;看到夜深人静后。……郭彩符见他开王夫人的玩笑,怕他说出有失体面的话来,赶快拦住他的话,说道:“老爷说些啥话?”晓岚见彩符阻拦,“噗哧”一笑,把原想说的一句咽了下去,顺口吟道:“平平仄仄仄平平。”王夫人听了,不知道有何蹊跷,高高兴兴地回房歇息了。
    郭彩符这时却笑得喘不过起来了。撒娇地用两手捶着纪晓岚的肩膀。纪晓岚故意装傻,问道:“你为何傻笑?”郭彩符也不示弱,双目一瞪:“‘平平仄仄仄平平’,是啥意思?咯咯咯。……”郭彩符话刚说完,又止不住笑出声来。

方圆实战:做一个内心在笑外表也在笑的人

    笑是在人际关系中取得成功的秘诀,单是外表的微笑就能散发凡人无法抵挡的魔力。如果你的内心也在笑,时时刻刻微笑着,那么,你的魅力更加无法抵挡,不管他是皇上还是太监,是朋友还是政敌,是对手还是伙伴。但过于做作的笑令人感到不舒服。纪晓岚的“笑”完全是发自内心,已经成了“笑癖”,成了别人认为的“病。”
    有位门生林凤梧与几位同年初访纪晓岚,纪晓岚问起林凤梧的命名之义。林凤梧回答说:“我出生时,母亲梦见一只凤凰,栖于梧桐之上,故为学生取名为‘凤梧’。”听完林凤梧的话,纪晓岚叹一声。林凤梧不解其意,忙问:“恩师何故叹息?”纪晓岚怅惋地说:“好险呢!”林凤梧更是迷惑不解。纪晓岚便接着说:“足下真算幸运,遇上了吉兆。设若不幸的话,梦见一只鸡,盘旋于芭蕉之间,则足下之名,便不大好听啦!”林凤梧立刻明白了弦外之音,羞怒难当,只能坐在那里含羞不语。与他同来的几位同年,也都是聪明俊士,哪能听不明白?忍不住大笑起来。
    纪晓岚的笑癖,往往在接见门人及部属的时候,一发不可抑制。接见山西乡试的解元冯文正时如此,接见门生林凤梧时,又复如此。既失自己身分,又使来谒者难堪,但奇怪的是,并没有人挂恨在心,因为人们已经知道,他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某年春闱夺头魁者姓刘名玉树,发榜后刘到主持春闱的礼部尚书纪晓岚府中谒师,行门生之礼。闲谈中,纪问刘居处,刘答暂住芙蓉庵。纪听后大笑不己。刘玉树心中纳闷,不知何处得罪恩师。后辗转打听,才知当时纪突然想起一联云:
    刘玉树小住芙蓉庵,
    潘金莲大闹葡萄架。
    纪一时高兴,忍俊不禁,笑瘾发作,才有此举。
    纪晓岚的两个学生,一个姓王,一个姓刘,都是纪晓岚点中的举人,在翰林院庶常馆学习。王某入翰林以后,常去拜望老师。纪晓岚看他额头上长着一块痣,曾想过为这块痣属一对,定是很有趣味,但拖了很长时间,一直没有机会说出口。
    一天凑巧,与王某同事的刘某,眼中有块白翳,纪晓岚看了,哑然失笑,两位学生问老师何故发笑。纪晓岚忍住笑声,正色说道:“适才阅读古人诗词,有两句诗甚是难懂,冥思苦想,不得起解。刚才两位贤侄进门后,我忽然茅塞顿开,故而忍不住笑出声来。”王、刘两人忙问:“是什么诗句,那么晦涩难懂,劳先生费神?”纪晓岚嘴角挂着微笑,目光在两位学生脸上转来转去,说道:乌云头上飞,明月浪中翻。
    二人听了,大惑不解:这两句诗浅显易懂,并没有什么深意,怎么先生会久思不解呢?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俩人几乎被闹糊涂了,忽然刘某看到王某额头上的那块黑痣,心想这不就是“乌云头上飞”吗。与此同时,王某看到刘某眼中的白翳,也恍然大悟,这不正是“明月浪中翻”吗。两人都不约而同地喊出声来:“啊。……”“是先生在拿我们开玩笑!”两人都明白了,不好意思地笑起来。
    一直在一旁察颜观色的纪晓岚,这时忍不住笑个不停。
    为了这个问题,马夫人说他也没有用,明鸾劝他也无效,使她们伤透了脑筋。既不能不要人家来谒见,又不能防止他笑,始终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来,在他发笑的时候,及时解围,避免尴尬的场面出现。
    有一天家人忽报有李太守来谒,纪晓岚出来接见。当他见到那位太守额上生有一颗核桃那么大的肉疣,又禁不住大笑起来,巧在这时婢女小如捧茶出来,走到纪晓岚身边,被他突然的笑声吓了一跳,捧着的茶碗失手落地。
    锵然一声清脆的响声,茶碗在晓岚面前粉碎。这突然而来的情况,却意外地把他的注意力分散,笑声也不知不觉咽了回去。
    纪晓岚定了定神,向李太守说:“你身为府尹,统御僚属,额上生这么一颗东西,实在有碍观瞻,我告诉你一位郎中,在小东市周家古董店对面,他有专治此症的秘方。”,多谢大学士德意,敬请明示!”李太守原以为纪晓岚的笑,是奚落他,心下正觉不快。现在听晓岚说是要替他介绍名医,转为感激,所以没等纪晓岚的话说完,就急忙拱手道谢。
    “不过这位郎中对他的秘方不轻易示人。”纪晓岚带了一脸关切的神情说,“你最好先备一份厚礼,同时告诉他,你的身分和不得不治的苦衷,也许他会答应替你治疗。还有,别忘了说是我介绍的。”
    “多谢大学士厚爱,学生告退!”李太守怀着一颗感激不尽的心情,告辞而去。
    纪晓岚却又大笑起来。
    马夫人以为既然方才婢女砸了一个茶碗,能止住了他的笑声,何不如法炮制?于是她立即抓起一个茶碗来,朝纪晓岚面前一摔,谁晓得不但没能使他笑声停止,倒反而笑得更厉害了。
    原来这方法只能用一次,第二次就不灵光了,眼看他笑得前俯后仰,捧腹不止,也束手无策,只好任其笑个尽兴方休。
    李太守离开纪府之后,迫不及待地遵照纪晓岚的嘱咐,买了份厚礼,微服跑到小东市,费了半天劲,才找到周家古董店对面的王姓郎中。
    他抱着很大的期盼和喜悦的心情,踏进了郎中的家门,却万万没有想到,一见到那位郎中的面,两个人同时都愣住了。
    李太守像是被人劈头泼了一盆冷水,气恼得七窍生烟,当时一言不发,掉头就走,一路上懊丧不迭,暗骂纪晓岚不已。
    原来那位郎中的额头,也长有一颗同李太守差不多大的肉疣。
    其实,纪晓岚开玩笑是身不由己的,因为他的联想能力太强了,经常是自己把自己逗笑。
    有一次,一位门生谒见,纪晓岚赶忙起身迎接,门生进到室内,给恩师叩头。在门生站起来时,纪晓岚忽然发笑,长时间不能止住笑声,门生莫名其妙,楞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
    夜晚,客人们都已散去。纪晓岚和妻妾们坐在一轮皎洁的明月下聊天。
    夫人马月芳便问他,下午门生谒见时为何发笑。
    “下午门生来府上拜见,叩头时,我想起了一副对联,忍不住发笑。”“那你说说,想出了一副什么对联?”侍妾倩梅忍不住催问了一句。
    马夫人猜想他准是又想出什么坏话,不然怎么会这样如痴似呆地发笑。便说道:“你嘴里吐不出好话来!”“冤枉,冤枉。实是一副很工整的对联!”纪晓岚赶忙辩解。
    “那你就说出来看看。”马夫人说道。
    纪晓岚摸摸鼻子,仰头吟道:“今日门生头点地,”
    吟到这里,停了下来。妻妾们不感兴趣,说他这是什么话,庸俗不堪,还是大才子做的对联呢,便催他念出下联。于是他又继续吟道:“昨宵师母脚朝天。”暗喻夫妻之事。这下可好,把妻妾三人都逗笑了。

方圆取媚之道二:性情悖谬乖张,必然使人不敢接近
    ——读书人爱犯的毛病是常常不分场合一本正经,或时时处处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与其相处令人感觉索然无味。纪晓岚能够亦庄亦谑,恰如其分地融于周围的环境。他拍马的功夫的确高人一筹,别人根本看不出来那是拍马,倒象是不得已而为之。他讥讽小人的阿谀奉承也令人喷饭,引起大家的共鸣。总之,他说话办事少有不近人情之处。

方圆实战:抛去文人的执著和自命清高

    文人一身傲骨,自命太高,既然能文,便可不顾细行。做了两首诗,便自命为诗人,写了两篇文,便自诩为名士。在他自己的心目中,他已不是常人了,他是一个文豪,而且是了不得的文豪,可以不做常人。于是人家剃头,他便蓄发,人家纽纽扣,他便开胸膛,人家应该勤谨,他应该疏懒,人家应该守礼,他应该傲慢,这样才成一个名士。自号名士,自号狂生,自号才子,都是这一类人。这样不真在思想上用工夫,在写作上求进步,专学上文人的恶习气,文字怎样好也已无甚足取。诗人常狂醉,但是狂醉不是诗人,才子常风流,但是风流未必就是才子。李白可以散发泛扁舟,但是散发者未必便是李白。
    纪晓岚曾在《如是我闻》中为名士习气感慨说:聪明颖隽之士,或者恃才兀傲,久而久之性情悖谬乖张,必然使人不敢接近他,其势只可以乞食;或者有文无行,久而久之,其秽迹恶声必然使人不屑齿录,其势必也仅可以乞食,是岂可赋感士不遇呢!
    纪晓岚之所以发此感慨的原因是有这么一件事情:
    有一天,竹吟与朱青雷在长椿寺游玩,在一书画摊上看到一卷长轴,写的是:“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落款是“山谷道人”。正当两人准备讨论其真伪的时候,恰有一乞丐路过,只见他虚着眼睛看了一眼,微笑地说:“北宋的黄庭坚却书写南宋杨万里的诗,真是闻所未闻!”说罢,竟甩手而去。朱青雷听后大为惊诧,说:“能说出如此的话,又怎么会以乞讨为生呢?”竹吟却叹息说:“能说出如此的话,又怎么会不以乞讨为生呢?”
    纪晓岚认为:恃才傲物,狂狷不羁,即是所谓“名士习气”。这么发展下去就会变得悖谬常理,乖僻得使人不敢接近,再发展下去便会成为乞讨为生。或有文才而没有品德,时间长了形迹污秽,声名败坏,使人不屑挂齿。这种人最后也会成为乞丐。此类人怎么配作《感士不遇赋》呢?
    事实上,最具智慧的人,不是所谓的消极避世的名士,而是现实生活实践中的强者。纪晓岚博览群书,对中国古代处世智慧深有研究。
    对东方人来说,象讨论知识那样去讨论智慧,就不是智慧。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后一句提示了人类获得智慧的一个普遍法则。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有代表性的物理学家,他的言行,常常洋溢着智慧,因为他能时时忘掉自己是一个大科学家,因为他能“忘”,所以能跳出物理学的范畴,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