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利刃- 第1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冷战期间;黑海舰队的战略任务是控制土耳其海峡,出地中海应对美国海军第6舰队;破坏欧洲的石油航线以及美国至亚洲的海上交通线;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从南翼包围欧洲;支援印度洋分舰队。
  前苏联解体时,黑海舰队共有大小舰只833艘,其中大型水面舰只45艘、潜艇28艘,另有飞机150余架、舰载直升机85架及大量岸防和空防设备,总兵力约8万人。
  黑海舰队是前苏联海军中唯一不怕冰冻围困的全天候舰队,主要基地和舰队司令部设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塞瓦斯托波尔。克里米亚半岛位于乌克兰南部,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50万。克里米亚半岛1783年归并俄国,1954年前苏联最高苏维埃将半岛划归乌克兰加盟共和国。苏联解体后,黑海舰队成为俄罗斯和乌克兰争夺的首要目标。
  由于地位不明,黑海舰队仍悬挂前苏联海军军旗。1992年8月,俄乌两国在雅尔塔达成协议,将黑海舰队变成俄乌联合舰队,由两国共同指挥。1995年6月,两国正式决定将舰队一分为二。因舰队多数舰只年久失修,乌克兰只接收18.3%的舰只,其余部分折价售给俄罗斯。舰只分割取得进展,但双方在塞瓦斯托波尔基地租用问题上分歧严重。俄方要求长期租赁并单独使用该基地,重新组建俄罗斯黑海舰队,但遭乌方拒绝。
  俄罗斯目前正在黑海沿岸的新罗西斯克市修建海军基地。
  这支舰队的行动范围是黑海和地中海,它在黑海和亚速海有数个基地,其主基地是乌克兰港口城市塞凡堡。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续使用这个港口作为其军事基地在过去十数年中导致多次两国之间的外交冲突。按条约俄罗斯将于2017年撤出塞瓦斯托波尔。每年俄罗斯向乌克兰交纳一亿美元作为其基地的租金。
  沙俄时期(1783年至1922年)
  1783年沙皇叶卡捷琳娜大帝下令建立黑海舰队,其最早的舰只是1695年彼得大帝建立的亚速海舰队的船只。舰队很快就通过新造舰只得到扩充。在18和19世纪里黑海舰队主要对土耳其和法国舰队作战。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黑海舰队一开始对土耳其舰队作战成功,但是在英国皇家海军和法国舰队到达后行动被动,仅限于保护塞瓦斯托波尔,而且其舰只仅被用作浮在水面上的海岸炮台。1856年塞瓦斯托波尔被攻破后剩余舰只的船员将他们的舰只炸沉。在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巴黎和约上黑海被中立化,俄罗斯不准在黑海上拥有多于土耳其的舰只。但是在1871年在伦敦召开的会议上这个限制又被取消。
  十月革命后黑海舰队持布尔什维克的红旗,在此后的内战中为了防止黑海舰队落入白军以及外国入侵军的手中列宁于1918年6月18日下令舰队自沉。
  苏联时期(1922年至1991年)
  战后黑海舰队被重建。过去被自沉的舰只被打捞上来后修复,新的舰只下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黑海舰队主动对德国及其盟国作战。除海战外黑海舰队的士兵也被用作陆军。战后还短期使用飞艇扫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黑海舰队被扩建为一致现代化的、战略舰队。除黑海外其行动范围还扩展到地中海。1965年5月7日为纪念对法西斯主义的胜利黑海舰队被授予红旗勋章。苏联解体后黑海舰队的舰只被分给了乌克兰和俄罗斯。由于其经济和财政紧张乌克兰无法保持其舰队。俄罗斯也很难保障其舰队的作战能力。
  对于俄罗斯来说黑海舰队拥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政治价值,但是苏联解体后其军事价值大降。1952年土耳其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后博斯普鲁斯海峡受西方控制,由此黑海舰队的战略价值也降低。同时苏联其它舰队获得核武备也相对黑海舰队获得了更大的战略价值。
  俄罗斯联邦时期(1991年始)
  苏联解体后整个苏联的舰队被分割给此时独立的国家,其重要性几乎完全消失。直到苏联和乌克兰达成协议为止黑海舰队多年处于地位不明的状况。俄罗斯每年向乌克兰支付9700万美元作为停泊费。
  1992年后由于高加索地区的地区性冲突(尤其在格鲁吉亚)以及这个地区作为一个原油运输必经之地使得黑海舰队获得了新的任务。黑海舰队的海军航空兵、陆战队和运输船车臣战争中支持性地或直接介入战事。
  黑海舰队有一支非常著名的合唱团,这支合唱团在塞瓦斯托波尔有一个自己的剧院,它同时也在世界各地进行非常成功的巡回演出。
  在2005年/2006年俄罗斯和乌克兰天然气争议中乌克兰曾经考虑提高黑海舰队租金。 

 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 '本章字数:4906 最新更新时间:2009…07…22 11:00:00。0'
 
  波罗的海舰队苏联海军高级战役战略联合编队,是苏联四大海军舰队之一。其前身是北方战争中创建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

历史
  十二世纪,诺夫哥罗德人的舰船首次出现于波罗的海(当时称为瓦兰海)。立窝尼亚战争(1558?1583)期间,俄国的私掠船队(私人武装船)曾同瑞典和波兰?立陶宛的私掠船作战。1658年,俄国政府在德维纳河畔的科肯豪森开始建造军舰,以便在波罗的海作战。后来,根据卡迪斯和约(1661),科肯豪森划给瑞典,因此,俄国只好把军舰烧掉。1702年10月,俄国的桨船队和陆军部队在彼得一世指挥下攻占了瑞典的诺特堡要塞(施吕瑟尔堡,今彼得要塞),1703年5月又攻克涅瓦河上的第二座要塞??尼延尚茨。于是,俄国打开了进入波罗的海的门户。1703年5月建立了圣彼得堡,同年秋季修筑喀琅施洛特炮台,为建立喀琅施塔得海军要塞(1724年后为波罗的海舰队的主要基地)奠定了基础。1704年在彼得堡创建兵船修造厂,该厂后来成为俄国的造船中心。北方战争期间,在波罗的海舰队协助下,俄军攻克维堡要塞、雷瓦尔、佩尔诺夫、里加、赫尔辛福斯和奥布等港口以及蒙海峡群岛。在汉科角海战、厄塞尔海战和格伦加姆附近作战中,波罗的海舰队均获胜利,使俄国在波罗的海站稳了脚跟,并成为海军大国。到1722年,波罗的海舰队已拥有帆船130艘(含战列舰32艘),桨船近400艘。舰队当时采用终身服役的募兵制补充兵员。舰队的指挥由海军院负责,只在战争期间才临时委派舰队司令。彼得一世在位时,在海战中功绩卓著的海军将领有:阿普拉克辛、谢尼亚文、戈利岑和戈洛温。七年战争(1756?1783)期间,波罗的海舰队封锁了松德海峡以阻止英国舰队进入波罗的海,进行了战役运输,参加了攻占梅梅尔和科尔贝格的作战。十八世纪下半叶至十九世纪初的俄土战争期间,波罗的海舰队组建了几个分舰队,前往地中海同土耳其舰队作战。派到地中海战区作战的波罗的海舰队的舰艇在切什梅海战、阿索斯海战和纳瓦里诺海战中打败了土耳其舰队,取得了巨大胜利。这些胜利的取得是与斯皮里多夫、谢尼亚文、格雷格等俄国海军将领的指挥分不开的。1788?1790年俄瑞战争期间,波罗的海舰队挫败了瑞典舰队夺取喀琅施塔得和彼得堡的一切企图,并在戈格兰岛、罗琴萨尔姆、雷瓦尔和维堡等处的海战中取得了胜利。
  十九世纪上半叶,俄国对舰队的技术改装注意不够,因此在克里木战争(1853?1856)爆发时,波罗的海舰队基本上还是使用帆船,而英、法舰队这时已经拥有大量明轮船和螺旋桨船。然而,1854年英法舰队闯入波罗的海,企图夺取喀琅施塔得、斯维亚堡,消灭波罗的海舰队和封锁彼得堡的行动并未得逞。为了对付英法军舰,在喀琅施塔得的接近水域首次用锚雷布设了水雷障碍。俄国吸取了克里木战争的经验,自1861年起,开始大力建设蒸汽装甲舰队。到十九世纪末,波罗的海舰队已有19艘蒸汽装甲舰、4艘岸防装甲舰、4艘装甲巡洋舰和39艘护卫舰。1874年改革后,水兵服役年限缩短为7年,并设立了舰队和港口总司令的职务。
  以科研为目的而进行的远航和环球航行(如克鲁森施特恩和利相斯基、拉扎列夫和别林斯高晋、利特克、涅韦利斯科伊等人的探险),是波罗的海舰队的一项主要活动。该舰队是许多重大发现和发明的摇篮。日俄战争(1904一1905)期间,曾抽调波罗的海舰队的舰只组成太平洋分舰队。这支分舰队历尽艰辛,航行3万公里,到达太平洋,但遭惨败(参见对马海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波罗的海舰队多次进行布雷战役(布设了约3。5万个水雷),袭扰德国舰队的交通线,阻止德国舰队突入芬兰湾和里加湾,支援陆军,从海上保卫彼得格勒。
  波罗的海舰队是俄国劳动人民积极进行革命斗争的策源地之一。1902?1903年,舰员中出现第一批社会民主小组。1905?1907年革命时期,波罗的海舰队发生过多次武装起义,如利巴瓦(今利耶帕亚)起义(1905)、喀琅施塔得起义(1905、1906)、斯维亚堡起义和“亚速纪念”号巡洋舰起义(1906)等。1915年,在喀琅施塔得成立了波罗的海舰队布尔什维克的核心组织??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舰上总委员会。在1917年二月革命中,波罗的海舰队的水兵站在起义人民一边。到6月底,全舰队约有布尔什维克党员1。5万名。9月6(19)日,以德边科为首的波罗的海舰队中央委员会通过决议,不承认临时政府,不服从其指挥。1917年,德军进攻蒙海峡群岛时,波罗的海舰队使德军舰队遭到重创,未能突入芬兰湾,进逼彼得格勒。在彼得格勒十月武装起义(1917)“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中,波罗的海舰队起了重要作用。工人赤卫队、水兵和彼得格勒卫戍部队的士兵是起义中起决定作用的突击力量。有1万多名武装水兵和11艘军舰参加了推翻临时政府的战斗。德边科、斯拉德科夫、霍夫林等人代表波罗的海舰队参加了领导起义的革命军事委员会。10月25日(11月7日)21时40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舰首炮用空包弹发出了攻打冬宫的信号。波罗的海舰队的电台最先发布了列宁签署的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推翻临时政府的《告俄国公民书》。1918年2?4月俄国军舰的冰区航行在波罗的海舰队的历史上写下了英雄的一页。这次冰区航行救出了236艘可能被德军俘获的军舰和运输船,使它们穿越坚冰封冻的芬兰湾,从雷瓦尔转移到赫尔辛福斯,然后又转移到喀琅施塔得。十月革命胜利后,波罗的海舰队官兵积极参加了国内战争,他们是各海战区苏维埃海军和组建各内河区舰队的战斗骨干。在1919年彼得格勒保卫战中,该舰队的舰艇、海岸炮兵、航空兵和海军陆战支队,与陆军并肩战斗,起了重要作用,击沉英国武装干涉者的军舰18艘,击伤16艘,打退了他们从海上的进攻,迫使英国舰队撤销对彼得格勒的封锁。1919年6月的作战也具有重要意义。当时,陆军和波罗的海舰队共同努力,夺回了红山炮台要塞。舰队参加国内战争各条战线作战的人员达2万人。由于积极参加反对专制制度的斗争和国内战争,舰队于1928年2月荣获红旗勋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几个五年计划期间,波罗的海舰队更新了技术装备,补充了新型水面舰艇、潜艇和飞机,改装了旧式战列舰,建立了舰队航空兵、岸防部队和防空部队。波罗的海舰队是1932年和1933年先后组建太平洋舰队和北方舰队的基础。在1939?1940年苏芬战争中,舰队封锁了波的尼亚湾和芬兰湾一带水域,袭击了敌人的基地和舰队,支援列宁格勒方面军的部队突破“曼纳林防线”,并向维堡进攻。全舰队有23名军人因出色完成战斗任务荣获苏联英雄称号。
  苏德战争开始前,波罗的海舰队编有2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2艘驱逐领舰、19艘驱逐舰、48艘鱼雷艇、69艘潜艇、656架飞机、数个岸防兵团和防空兵团,是苏联海军中战斗力最强的战役联合编队之一,其基本兵力驻在塔林和里加,与德国和芬兰的海军对峙。由于战争前夕加强了战备,波罗的海舰队有效地粉碎了敌人的突然袭击。后来,德军侵入苏联内地,舰队的驻泊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活动受到很大限制,不得不在极端复杂的情况下作战。德国统帅部力图在空军支援下用陆军部队攻占列宁格勒(参见列宁格勒战役),不打算在波罗的海进行大规模的战役。因此,波罗的海舰队的主要任务从开战之日起就不是像预期的那样对敌海军作战,而是保卫可能被敌军从陆上夺取的海军基地和沿岸地域,以及先后支援西北方面军、北方面军和列宁格勒方面军。1941年,波罗的海舰队在几个被隔绝的方向上,一直在敌人掌握制空权而触雷危险又不断增长的条件下作战。波罗的海舰队不得不一面保卫前进基地和积极袭扰敌人在波罗的海的海上交通线,一面保护喀琅施塔得经塔林、汉科至蒙海峡这一全程都处在敌军侧击之下的极为脆弱的交通线。与此同时,波罗的海舰队还派出了兵力和兵器保卫列宁格勒。楚德湖、拉多加湖、奥涅加湖等区舰队以及伊尔门湖舰艇支队也是以波罗的海舰队的兵力组建的。波罗的海舰队以坚决的行动保卫了舰队主要基地塔林、蒙海峡群岛和汉科海军基地,从而长期拖住了德国的大量部队。在列宁格勒接近地作战极其艰难的严峻时刻,舰队驻蒙海峡群岛和汉科的守备部队坚持在敌后英勇奋战,牵制了主要方向上的部分敌军,有力地支援了列宁格勒。波罗的海舰队的远程轰炸机从萨列马岛上的机场起飞,对柏林实施了最初的几次空袭。波罗的海舰队的飞行员在空袭柏林中表现了高超的军人技能,以普列奥布拉任斯基上校为首的一大批飞行员荣获了苏联英雄称号。波罗的海舰队在陆上战场情况复杂的条件下,组织了驻塔林舰艇突围转移到喀琅施塔得和撤走汉科海军基地兵力的战役,掩护了陆军的战略翼侧,阻止敌舰侵入芬兰湾。舰队积极参加了直接防守列宁格勒的保卫战,固守该城的海上门户,并派出约10万海军官兵加强陆上防御地段,保障列宁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