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利刃- 第1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其他模拟空战类游戏中米格战机也是必不可少的。
 

 苏联米格1。44战斗机 '本章字数:2306 最新更新时间:2009…08…18 11:00:00。0'
 
  米格1。44试验战斗机 

简介
  机长:超过20米 (超过米格-29,与苏-27和米格-31接近)
  翼展:翼展15米
  最大起飞重量:35吨 
  最大平飞速度:2.6马赫(2500千米/时)
  实用升限:20000米 
  作战半径:未知 
  最大航程:4500公里
  超音速航程:达2000公里
  亚音速航程:超过4000公里

研制背景
  俄罗斯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俄罗斯第五代(相当于西方的第四代)双发单座多用途战斗机。1983年开始设计(设计代号1。42),1989年开始首架飞机组装(工程代号1。44),2000年2月29日首飞,目前只有1架技术验证机。鉴于80年代初美国作出研制ATF先进技术战斗机的计划,前苏联也拟定出关于歼制第五代歼击机的秘密决定。之后,前苏联政府责成航空工业部和空军联手完成这项秘密任务。为此,前苏联航空工业部和空军召集一些从事军事航空装备设计工作的大型设计局,就新型歼击机的外形设计和结构方案进行研讨和论证。经过几年的充分准备,俄罗斯米高扬设计局最终向俄罗斯空军提交了MFI多功能歼击机的设计方案(设计代号1。42)。此前,该方案已顺利地通过国家委员会的论证。1989年,米高扬设计局完成了对MFI全套图纸的设计工作;随后,便开始了首架MFI的生产。MFI歼击机的总设计师是拉季斯拉夫。别利亚科夫;主任设计师是格里戈里。谢多夫。在MFI多功能歼击机的最后研制阶段,主任设计师是尤利。活罗特尼科夫。1994年初,MFI歼击机组装完毕并被运往茹科夫斯基。1994年12月,俄罗斯米格和莫斯科飞机生产联合企业试飞员罗曼诺夫。塔斯卡耶夫驾驶该机在茹科夫斯基格罗莫夫飞行试验中心机场跑道完成了快速滑行。但由于经费严重短缺,研制工作被迫搁浅。此后,尽管联合企业就MFI的经费问题向其上级有关部门申报过多次,但最终也没能解决。1998年初,莫斯科“米格”航空工业联合公司新上任的总经理格里戈里。涅莫夫和总设计师米哈依尔。科尔茹耶夫十分重视MFI的研制;在筹集了少量经费的情况下,又重新启动了该机的研制工作。

装置设备
  动力装置:
  米格1.44装2台留里卡设计局研制的AL-41F推力矢量发动机,总推力392千牛,全机推重比达1.25,发动机不开加力也能实现超音速巡航飞行。推力矢量技术是俄一大优势,实力远强于美国。苏-34MK和苏-37就使用了AL?31FP,推力矢量发动机,相比之下,采用最新技术和材料研制的AL?41F性能明显改善,推重比由8提高到11,位居世界第一;描烧室温度提高250℃,加速性能显著增强。
  主要机载设备:
  米格1.44上配备的新型N一014多功能相控阵雷达,是世界上功率最大的机载相控阵雷达,搜索距离达250?400千米,可同时跟踪25个目标,并对6个以上目标同时进行超视距攻击。
  机载武器:
  可以挂载俄军现役所有型号机载武器,包括射程400千米的KS-172高超音速超远程反预警机导弹和射程80千米的R-77M中距拦射弹。机上还保留一门30毫米机炮和12?14个外挂点,必要时可增大战斗载荷量。

发展前景
  尽管MFI多功能歼击机的优异作战性能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评价和普遍关注,但是,生产该机的俄罗斯米格和莫斯科飞机生产联合企业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是管理体制不合理,严重阻碍了MFI的研制工作。二是该机研制经费缺口较大。俄罗斯米格和莫斯科飞机生产联合企业总设计师米哈依尔。科里茹耶夫称,要使MFI拿到生产许可证书,必须要完成1000小时的试验。为此,需要生产8…10架试验样机。目前,米格和莫斯科飞机生产联合企业从空军得到了约26万美元的研制费用,而每架FMI的价格约为7000万美元,也就是说,要生产10架试验样机共需七亿美元。在目前俄罗斯经济形势恶劣的情况下,俄政府要拨出这笔巨额费用十分困难。而政府若不拨款,研制计划就可能告吹。基于上述原因,“米格”航空工业联合公司已开始在国外寻找合作伙伴。

性能
  高机动性能:
  米格1。44的机身长超过米格…29;与苏…27和米格…31接近;机翼比上述飞机面积略大;机翼单位面积载荷小。其AL…41F圆形尾喷口矢量控制装置与三角形鸭式布局相配合;以确保在高速飞行时的稳定性与慢速飞行时的机动性。其高空最大巡航速度达2。6马赫(2 500千米/时);超音速航程达2 000千米;亚音速航程超过4 000千米。
  超强隐身性能:
  米格1。44在正常条件下雷达反射截面为0。5平方米;其机体大量采用复合材料和综合红外特征控制技术;暴露在机腹的进气道采用独特的设计和吸波涂层。由于其机尾采用V形垂尾;垂直安定面外倾角大;面积小;大大提高垂直尾翼的效能和隐身性能。此外;其机载武器可全部挂在机腹弹舱内;大大提高了隐身性能。
  机载武器多样 米格1。44可挂载俄军现役所有型号机载武器;包括射程400千米的KS…172高超音速超远程反预警机导弹和射程80千米的R…77M中程拦截导弹。在其舱内装满武器的同时;机上还保留一门30毫米机炮和12~14个外挂点;必要时可增大战斗载荷量;担负空中截击和执行对地攻击任务。
  机载电子设备先进:
  米格1。44装有后视自卫雷达、〃塔康〃卫星导航系统等先进导航设备及电子战系统;并配备了新型N…014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可同时跟踪20多个目标;并保证对6个以上目标同时进行超视距攻击 。
  可执行多种作战任务:
  米格1。44功能多样;可执行多种作战任务。它可充当空战指挥机;为其它战斗机指示目标;并对它们发射的导弹进行制导;由于其后视雷达与R…73后射型空空导弹配合使用;可在临阵时突然间对后方敌机实施导弹攻击;另外;其新一代的生命保障与弹射系统;可提高飞行员的抗过载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其生命安全。
 

 苏联米格…1战斗机 '本章字数:375 最新更新时间:2009…08…21 11:00:00。0'
 
 米格家族的第一个成员是米格…1战斗机,1938年开始研制。当时,苏联空军根据实际需要,提出研制一种新型高速战斗机,著名的设计师波里卡尔波夫提出的方案赢得了广泛支持,随后该机被赋予了I…200的研制代号。这种战斗机安装米库林设计局的AM…35A型水冷发动机,设计指标为7000米高度最大飞行速度670公里/小时,升限13000米,爬升到5000米高度耗时4。6分钟。但是由于波里卡尔波夫本人当时正在全力进行I…180战斗机的研制工作,加之I…200被认为不够先进,所以该机的研制工作一直进展缓慢。后来为了和雅克福列夫的I…26战斗机竞争,波里卡尔波夫设计局加快了I…200的研制进度。1939年12月初,I…200的初步设计基本完成并获得了苏联空军司令和航空工业人民委员会的认可。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该计划,前苏联当局决定成立一个由米高扬领导的新设计局。
 

 苏联米格…3战斗机 '本章字数:2096 最新更新时间:2009…08…22 10:00:00。0'
 
 1939年初,欧洲已被法西斯德国的战云笼罩,面对德国不断增长的军事力量。苏联政府决定强化苏联红军特别是空军的力量。此时苏空军前线航空兵装备的歼击机主要是坡立卡波夫设计局生产的I-153和I-16,和当时德国梅塞施米特BF-109E比起来,这些飞机早就过时了。几个主要的飞机设计局都接到了设计原型机的命令,设计出的飞机要通过试飞竟争,选出最好的投入大规模生产。当时的航空人民委员会也敦促立即成立一个试验性的设计
  局来吸引年轻一代有才干的专家。当时苏联有九个主要的飞机设计局,所有的总工程师们可以直接向斯大林汇报。坡立卡波夫设计局工厂的经理和总工程师向斯大林建议由米高杨来领导那个新的设计局,斯大林听后先是一楞:“什么?安那斯塔斯的兄弟?!”但最后他首肯了这个人事安排。米高杨本人没有想到他会被任命去作如此重要的工作,犹豫一会儿后同意了,但要求调格列维奇来做他的助手,这个要求被接受了。与此同时在1939年11月又调来了另外一些工程师加入这个队伍。新的设计局至此初具雏形。坡立卡波夫工厂被扩建了以便为新的设计局提供厂房。又经过其他的一些准备工作,米高杨-格列维奇设计局正式组建于1939年12月8日。
  组建伊始,年轻的设计师立即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1939年12月,他们提交了I-200歼击机的设计方案,方案迅速得到了中央委员会,航空人民委员会和空军的批准,研制工作展开了。到1940年3月30号,设计局的这头一个作品已经造出了原型机,1940年4月1号,原型机首飞成功。在1940年12月,该机被授予生产编号:米格1。第一架生产型的米格1于1941年四月进入苏空军服役。
  米格1是一架下单翼,用一个活塞发动机(AM-35A)作为动力的歼击机,座舱是敞开式,机上装备一挺12。7毫米口径(带弹300发)和两挺7。62毫米口径(带弹375发)机枪,翼下的两个外挂点可挂两个100公斤炸弹,最高升限12,000米,最大航程580公里。看上去和二战中的其它同类型活塞螺旋桨单翼飞机大同小异。
  但是,米格1却不是一架很成功的飞机,在工厂和空军的试飞中暴露了设计中存在的不少问题,特别是操纵性的问题。设计师们根据新的全尺寸模型在中央空气动力研究院大型风洞中试验的结果,对米格1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这些改进包括:
  在飞行员座位下加一个250升的副油箱以加大航程;改进发动机冷却系统;采用一副新的螺旋桨;增强前起落架使该机能在草地上起降;飞行员座位后加8毫米厚的装甲;换用新的瞄准具等等。经过改进的飞机在1940年12月开始出厂试飞,叫做米格3,航程增加到820公里,载弹量亦有所增加。
  米格3和米格1几乎在同一时间进入苏军现役。在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的那天,米格1和米格3占苏军歼击机总数的37%,占新歼击机总数的89。9%。1941年10月,德军已经打到了离设计局不远的地方,全局及工厂被迫迁到古比雪夫。(Kuybyshev)更突然的是,两个月以后,米格1和米格3的生产被迫中止了。怎么回事呢?
  卫国战争中,为了对付强大的德军的坦克集群,苏军急需大批强击机。当时伊留辛设计局在生产一代名机,被称做“空中坦克”的伊尔2强击机。而伊尔2的发动机和米格机所用的发动机是在一个工厂里生产的,生产线受规模限制不能同时大量生产两种发动机。在那个时候赢得地面战场的胜利对苏联来说是至关紧要,而米格机的表现却未如人愿。1941年12月斯大林怒气冲冲地向工厂经理发来了电报:
  “你们在和我们的祖国和红军捣鬼!直到现在你们还没有考虑生产伊尔2!现在伊尔2对我们的红军就象空气和面包一样必需!你们一个工厂每天只生产一架伊尔2,另一个工厂却每天生产1-2架米格3!这是对我们祖国和红军的侮辱!我们需要伊尔2不是米格机!如果你们想用每天只生产一架伊尔2来削弱我们祖国的力量,你们犯了严重的错误而且你们必须为此付出代价!我要求你们立即生产更多的伊尔2!这是对你们的最后一次警告!NO。P553斯大林
  发动机生产线立刻被全部用来生产伊尔2的发动机了。在大肃反中幸存的人们明白违背斯大林的命令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没有发动机,米格3的生产终于在1941年12月23日停止了,最后一批米格机在1942年初出厂。在仅一年多的时间里总共3120架米格机被生产出来交付部队服役。
  作为年轻的设计局的初次尝试,米格1和米格3都不是很成功的。米格设计师们分析认为:在战争前期,按高空截击机设计的米格机先是被用于中,低空截击,后来甚至被用于强击以支援地面部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且在这些空域里德国飞机的性能远优于米格机。在战争中,后期,当抢夺制空权变得更重要时,米格机开始建功立业,它特别适于5000米以上的空战,因此米格机通常进入国土防空军(PVO)服役,被用来拦截高空来犯的轰炸机和侦察机。
  年代:1940
  发动机:1xAM…35A;1200hrs。pwr。
  翼展:10。30m
  机长:8。15m
  重量:3350kg
  最大速度:635km/h
  升限:12000m
  航程:1250km
  乘员:1
  武备:1x12。7mm+2x7。63mmguns+6x57mmrockets
 

 苏联米格3系列战斗机 '本章字数:3644 最新更新时间:2009…08…19 11:00:00。0'
 
 前苏联米格系列战斗机是苏联空军的骄傲,她们和苏霍伊系列飞机几乎成了苏联战机的代名词。她们构成了苏联空军和国土防空军前线歼击机群的主力,而且在世界上不少国家的空军中担任重要角色。这里介绍的是米格战斗机的第一型量产型米格…3。
  苏联飞机都以设计局的名字命名,米格飞机的全称来源于米高杨-格列维奇设计局的两位创始人阿。依。米高扬(Artyom Ivannovich Miko…yan)和米。格列维奇(Mikhail IosifovichGuryevich),这两位航空大师创造了米格飞机的神话。<;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document。write(〃〃);ad_dst = ad_dst+1;<;/script>; 
  1939年初,欧洲已被法西斯德国的战云笼罩,面对德国不断增长的军事力量。苏联政府决定强化苏联红军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