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利刃- 第1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以鼎等23人随同前往英国留学海军,载洵一行先后访问了意大利、奥地利、德国、英国的海军学校和船厂,并向意大利订购炮舰1艘,向奥地利订购驱逐舰1艘,向德国订购驱逐舰3艘、江防炮舰2艘,向英国订购巡洋舰2艘; 
  37、1909年4月,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伏波”、“广金”、“琛航”3艘军舰,乘员共170人,在南海进行了巡逻,查明了西沙群岛的15个岛屿,并在永兴岛上鸣炮升旗勒石为记,捍卫了中国的领海主权;之后,萨镇冰还向清廷提出应每年派舰南巡; 
  38、 1910年1月,载洵等取道西伯利亚铁路回国;8月24日,载洵、萨镇冰乘船前往美国、日本考察海军,参观了船厂及其他海军机构,向美国订购巡洋舰1艘,向日本订购炮舰2艘(载洵所订的军舰,除美、奥、意三国因舰款纠纷或欧战原因而取消外(分别为〃飞鸿〃、〃龙湍〃、〃鲸波〃三舰),其余9艘在民国初年来华;德造驱逐舰命名“同安”、“建康”、“豫章”号,炮舰为“江鲲”、“江犀”号,英造巡洋舰命名为“肇和”、“应瑞”号,日造炮舰命名“永丰”、“永祥 ”号); 
  39、海军制定了7年(1909年…1915年)筹办规划,其主要内容为:在7年内,中国海军应添置头等战舰8艘,各型巡洋舰20余艘,其它军舰10艘,水鱼雷艇3队,编设舰队,兴办舰船枪炮学堂及海军大学,发展船厂,建设军港,规定海军征兵区,建立经费预决算制度等; 
  40、1911年,辛亥革命,海军各处部队顺应革命形势,易帜倒戈,纷纷起义; 
  41、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成立民国海军部,为临时政府九部(南京临时政府共设陆军、海军、司法、财政、外交、内务、教育、实业、交通9部)之一; 
  42、 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袁世凯继位,民国临时政府迁往北京,民国海军部也从南京迁到北京石驸马大街办公;海军部设立总长,次长,左右司令,左右司令分别统帅第一、第二舰队;第一舰队辖巡洋舰“海圻”、“海容”、“海琛”、“海筹”号,驱逐舰“飞鹰”、“建康”、“豫章”、“同安”号,炮舰“永丰”、“永翔”号,长官座舰“舞凤”、“联鲸”号,运输舰“福安”号; 第二舰队辖驱逐舰“建威”、“建安”号,炮舰“楚同”、“楚观”、“楚谦 ”、“楚有”、“楚豫”、“楚泰”、“江元”、“江亨”、“江利”、“江贞”、“江鲲”、“江犀”、“拱宸”、“建中”、“永安”号,鱼雷艇“湖鹰”、“ 湖鹏”、“湖隼”、“湖鹗”、“辰”、“宿”、“列”、“张”号; 
  43、1913年2月22日,民国政府下令把长江及各地水师改编为水上警察,结束了清末水师和海军混杂的状况; 
  44、1913年,参与进剿“二次革命”; 
  45、1916年袁世凯病逝,北洋段祺瑞政府拒绝恢复国会和旧约法,引起各路护国军队不满,海军司令李鼎新联合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怿、练习舰队司令曾兆麟暨各舰长通电全国,支持护国运动,北洋政府慑于海军的压力,被迫宣布恢复民国元年制定的约法; 
  46、 1917年,护法运动爆发,当时的海军总长程璧光与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泽率舰南下广州支持护法运动,〃海圻〃号巡洋舰;〃飞鹰〃;〃同安〃两驱逐舰;〃永丰〃;〃舞凤〃两炮舰,〃豫章〃号驱逐舰与〃福安〃号运输舰,〃海琛〃号巡洋舰;〃永翔〃;〃楚豫〃两炮舰,共10艘,组成护法舰队,支持护法运动; 
  47、1918年,欧战结束,中国由于是战胜国接受德奥战利舰大小船只30艘,其中有後来命名为〃利捷〃与〃利绥〃的两艘内河炮艇,其余多商用或做为运输舰; 
  48、1918年4月,北洋军阀政府接受协约国的邀请,派出“海容”舰进驻海参崴,与美、英、日、法、意等国军队共同组成对付俄国革命的干涉军,但并未参与作战,一年后撤回; 
  49、1918年5月19日,在日本帝国主义压力下,北洋军阀政府同日本政府代表在北京秘密签订了《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日本意图控制中国海军对俄作战,条约1919年结束; 
  50、1918年2月,北洋军阀曹锟、张怀芝等率军向湖南发起进攻,湘桂联军没有海军,被击败; 
  51、1921年8月,新任两湖巡阅使的直系军阀头目吴佩孚,在海军支持下再度举兵进攻湖南,逼迫赵恒惕签订城下之盟,并在宜昌击败援鄂川军; 
  52、1922年1月6日,因北京政府欠饷近一年迟迟未发,海军在江苏扬州十二圩截留两淮盐税,向北京政府施压,经过多方周旋,北京政府作出让步,决定由财政部拿出20万元,江苏督军齐燮元筹集30万元来解决海军饷款; 
  53、1922年4月27日,鉴于原护法舰队内部派系斗争日趋激烈,闽籍官兵排斥其它官兵常引起冲突,孙中心决定派鱼雷局局长温树德、长洲炮台司令陈策、“肇和”舰副长田士捷、舰队参谋吴志馨等人用武力驱逐闽籍官兵,整顿海军;全部闽籍官兵千余人就被解除武装,押到长洲陆军学堂内;不久被分批送到香港,乘船遣回福建; 
  54、早在1920年为夺回被沙俄攫取的黑龙江、松花江两江航运权,北京海军部在哈尔滨设立吉黑江防司令部,1922年5月,由于北京海军部财政困难,张作霖乘机活动,终于把江防舰队划归东三省保安司令部,脱离了北京海军部,张作霖开始筹建东北海防舰队; 
  55、1922年5月9日,孙中山在韶关举行北伐誓师,指挥北伐军7万人分3路进攻江西,但遭到陈炯明反对;6月 1日,孙中山从韶关赶回广州以安定后方,孙中山拟召见陈炯明及叶举等人,亦遭到拒绝;6月16日凌晨三时许,陈炯明的部队在广州公然叛乱,以4000余人的兵力围攻总统府及孙中山的住所粤秀楼;孙中山化装逃出,最终在永丰舰避难;广州海军全体官兵通电讨伐陈炯明,拥护孙中山;29日,蒋介石赶到广州登上“ 永丰”舰协助孙中山指挥平叛;7月4日,海军总长汤廷光和总司令温树德联合声明“赞成统一”,但要“孙中山下野”;7月10日“豫章”舰担任先锋,“永丰 ”舰居中,“楚豫”舰殿后,穿过敌军炮火,进入外国租界附近的白鹅潭躲避叛军进攻;7月29日,北伐军在韶关与叛军作战失利后,孙中山离开永丰舰,转赴上海;陈炯明收编了白鹅潭各舰,并重新委派了舰长; 
  56、1922年底滇军,粤军讨伐陈炯明,组成东西路讨贼军,讨贼军于1923年1月16日进入广州;2月21日,孙中山由上诲回到广州,担任陆海军大元帅,并设立了大本营; 
  57、1923年,温树德在北洋政府拉拢下,叛离革命军,在北京海军部许以军饷诱惑下,先后多艘主力舰返北,北驶的6舰组成渤海舰队; 
  58、1923年4月8日,“海筹”、“永绩”2舰从青岛驶至上海后,联合驻沪的“建康”舰、“列”艇突然宣布“独立”,这就是令人瞩目的“海军沪队独立”事件,后来有不断有舰船加入;“海筹”舰长许建廷、“永绩”舰长蒋斌等在通电中反对直系军阀“武力统一”全国的方针,赞成皖系的“联省自治”;沪队经费实际由皖系提供;6月,为了根本解决海军经费问题,沪队决定攻占福建沿海地区收取税款,并于次年4月和平占领厦门,在该地设立了闽厦警备司令部; 
  59、1924年8、9月间,直系齐燮元联合皖、闽、赣等省直系军队8万人打败皖系的浙江督军卢永祥的江浙联军;沪队舰船重归海军部,沪队独立事件结束; 
  60、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在北方打响,冯玉祥回师北京,发动政变,与奉军联合作战,直系军主力大部被歼,奉军占领天津后,奉系海军接收了大沽造船所,获得所内有一艘新从海参崴购回的破冰船,命名为“定海”舰;东北海军又从日本购进鱼雷艇1艘,命名为“飞鹏”;东北海军海防舰队由此组建起来;该舰队以营口为基地,巡防东北各海口;设立东北海防总指挥部,不久改称东北海军司令部; 
  61、1925年10月,渤海舰队的官兵闹饷,温树德无法应付,只得弃职逃走;张宗昌派第八军军长毕庶澄前去解决,后来就由毕兼任渤海舰队司令; 
  62、 1926年3月12日,日本海军第十五驱逐队2艘军舰不按事先规定的时间闯入大沽口,与守卫大沽口的国民军发生冲突,各有死伤,日本联合其他7个帝国主义国家向段祺瑞政府中国提出了“抗议”,要求撤销大沽口的海防设施,激起中国人民愤慨,3月18日,北京市民举行反帝游行示威,被段祺瑞派兵镇压,造成了血腥的“三?一八”惨案; 
  63、1926年,中山舰事件; 
  64、1929年因张学良欲收回中东铁路路权;双方谈判破裂造成 苏军在当年八月全面入侵;使得在庙街事件中有借炮之谊的中苏海军反目成仇;双方爆发了三江口之役;所谓三江口就是黑龙江;松花江与同江的会流处;故亦称同江之役;到了十月卅日;中苏又在富锦爆发海战;中方的〃利绥〃;〃利川〃舰先自沉,只有〃江亨〃 舰参战;在激战一小时弹尽後亦自沉;称为中苏富锦之役; 
  64、1931年爆发九一八事变;东北失陷;全部的江防舰艇又被日本人劫收;後来交给伪满州国成立松花江警备舰队; 
  65、 1932年三月一日;由日本人支持的逊清废帝溥仪在长春成立了满州国;五月廿八日将原东北江防舰队之 〃利绥〃;〃利济〃;〃江平〃;〃江通〃;〃江清〃 各舰转交成立江防舰队;日人亦将原东北渔业商船保护局所遗的两艘旧巡护船(原〃安海〃;〃瑞辽〃 两艇);十二艘巡逻帆船;与自盐务署;满铁;朝鲜拨来的船只各一艘;加上原奉军所遗法制水上飞机六架编成海上警察队; 
  66、1932年;当时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为了想要建立一支将来能与闽系(马尾派;即当时称为「中央海军」的海军部与所辖第一;第二舰队)抗衡的嫡系海军;委由欧阳格在江阴创立了电雷学校; 
  67、 1937年,抗战开始后,中国海军总排水量只有六万吨,是日本海军的三十分之一,九艘主力舰中的六艘是前清购置的;中国海军主要坚守长江防线和各个要塞港口,曾在江阴,马当,湖口,黄浦江等处以沉船锁江的战术顽强抵抗日本海军,并以鱼雷快艇袭击日舰,在较长时间里保障了淞沪…南京战场侧后方的安全,后来日军改用飞机对中国海军进行轰炸,中国海军死守防线不退,直至主力丧失殆尽;旗舰平海号,逸仙舰,建康号等都被击沉,后两舰抗战胜利后,被归还中国;原来属于东北军系统的第三舰队,因被敌军包围,主力镇海号改装巡洋舰,同安号驱逐舰等在青岛自沉;海军官兵携带拆下的大炮组成炮队继续在陆上作战;
  68、江阴,虎门,武汉三次战役后,中国海军舰只基本损失殆尽,然而,中国海军却并没有屈服;海军部陈绍宽部长指示成立辰溪水雷厂,失去了战舰的海军官兵组成布雷队,继续和日军作战,海军布雷队穿越敌军战线,在敌后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补给线,令日本防不胜防; 
  69、1938年1月,裁撤海军部,成立海军总司令部,隶属军事委员会,陈绍宽任总司令,保留第1、第2舰队番号;建立海军炮队、海军特务队和海军雷队; 
  70、电雷学校在1938年六月廿八日突奉命取消;将所属十二艘鱼雷快艇及其它可用装备交予海军总司令部成立快艇大队参加作战; 
  71、1939年四月一日快艇大队撤销;九艘快艇编为两分队直属粤桂江防司令部;并重新命名为:〃成功〃;〃天祥〃;〃壮缪〃;〃武穆〃;〃继光〃; 〃廷弼〃;〃可法〃;〃世昌〃;〃杲卿〃等;九月除岳飞中队 的三艘德制艇因体积大无法以火车运输外;其馀英制各艇皆撤入广西梧州与粤海舰队残存舰艇合组粤桂江防司令部; 
  72、1945年9月成立军政部海军处,12月改组为海军署,筹备重建海军; 
  73、1946年5月,海军署扩编为海军总司令部,参谋总长陈诚兼总司令,桂永清任副总司令代总司令。在此期间,先后收缴侵华日军各型舰艇船舶1400艘,从日本本土分得降舰34艘;接受美国援助舰艇131艘,英国赠送舰艇11艘,经过甄选,保留大小舰艇420余艘,总排水量约19万吨,编入战斗序列275艘,官兵4万人,组建成海防第1舰队和第2舰队、江防舰队、运输舰队及10个炮艇队; 
  74、1946年,海军派舰艇收复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等南海诸岛; 
  75、解放战争期间,“重庆”号巡洋舰等90余艘舰艇、3000余官兵起义,加入人民解放军。其余舰艇于沿海港口、岛屿解放之际,先后逃往台湾;

中国人民海军建军60周年阅兵式
  4月23日:中国海军首次国际海上阅兵成功举行。在“郑和”号观摩舰上观摩阅兵的中外各界人士对阅兵给予高度评价。他们普遍认为这是一次高水平、有特色的世界海军盛会,既展示了中国海军的崭新风貌,也表达了各国海军团结合作共建和谐海洋的愿望。'观摩舰上中外各界人士盛赞阅兵'
  4月23日:中国海军建军60周年多国海军阅兵庆典受到了各国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加坡《联合早报》在阅兵结束后报道称,中国今天展开历来最大规模的海上阅兵,中国海军的2艘核潜艇,首次公开亮相。
  据法新社报道,中国海军在青岛的阅兵中向世人展示了其驱逐舰,护航舰,潜艇等海上装备。这将会增进各国对中国海军发展的了解。
  据路透社报道,23日,在多艘军舰和潜艇相继亮相后,庆祝中国海军建军60周年海上检阅式达到高潮,中国在海上展示了其军事信心。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这场受到全球高度瞩目的盛会不只是一次庆典,更是中国海军实力的重要展示。
  据美联社报道,为庆祝中国海军建军60周年,中国23日展开历来最大规模的海上阅兵,中国海军的2艘核潜艇首次公开亮相,海上阅兵显示了中国成为海洋大国的雄心。
  4月23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