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利刃- 第2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火控:4座“十字剑”,K波段,控制对空导弹;8座“热闪”火控雷达,J波段,控制近防系统
  电子干扰:2部PK…2、10部PK…10 
  1998年3月中旬,澳门“长乐旅游与娱乐公司”以两千万美元购入“瓦良格”航空母舰,准备将其进行改造。如今,在沉寂了三年之后,在大连港接受改建的“瓦良格”号再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最新曝光的“瓦良格”航母令人惊讶地出现在大连造船厂船坞上,众所周知,如果只是一般的商业改装,基本上不用进入船坞作业,只涉及室内安装而已。图片显示“瓦良格”保养非常完好,尽管没有进行喷漆、外部设备安装,但是过去三年以来显然进行了必要的维修,这并非是商人的作为,商人必须把商品尽快投放市场,赚取回报。“瓦良格”显然得到国家的支持并且另有用途。特别是近期来自中国军方的战略评论家张召中少将公开声称“它将是中国的第一艘航母”,再度引起了广大网友的航母热潮。
  1982年5月7日,经过反复酝酿和讨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部长会议做出了按照1143。5设计方案建造第三代航母的决定。继第一艘航母“定单105”(1143。5设计方案的工厂编号,“定单105”就是现在的“库兹涅佐夫号”)于当年9月开工后,1983年苏联军方决定建造第二艘航母“定单106”,同样由当时乌克兰联盟共和国的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承建。按照当初的设计,两艘同级航空母舰的满载排水量为67000吨,全长310米,比美国“尼米兹号”航空母舰仅短22米。舰艏飞行甲板高度距离水面有七层楼高,舰艉飞行甲板宽度75米。航母最多可容纳大约60架战机,飞行甲板前部有12具SS…N…19反舰导弹发射器。其主要使命是确保苏联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安全和战斗效能的发挥,消灭敌方海上和基地的海军兵力。1985年12月4日,“定单106”在造船台安家落户。到了1988年,“定单106”船体建造成功,并于当年11月25日下水。1990年7月, “定单106”被命名为“瓦良格”(Varyag)号,以纪念在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中沉没的“瓦良格”号巡洋舰。截至1991年11月,“瓦良格”的建造率已达68%。
  苏联解体后,在分家时出于“因地制宜的考虑”,“瓦良格”号由今天的乌克兰共和国获得(在最初的几年之内名义上仍归属俄黑海舰队)。但由于乌克兰经济状况不佳,无力继续建造,工程就此停工,半途而废。所以这艘航母仅具外表,形同一艘海上浮台,被长时间遗弃在尼古拉耶夫市的海岸边。期间,俄罗斯也曾与乌克兰方面商谈“瓦良格”号航母的赎买问题,但谈判均以失败而告终。
  1998年,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通过竞标,以2000万美元的代价买下“瓦良格”,声称要将其改造成一个大型海上综合旅游设施。
  1999年7月,澳门公司雇用一艘拖船,拖着“瓦良格”号开始了漫长的航程。启航前,买方要求在舰艉的明显位置标明即将落户的新港名称。因此,在 “瓦良格”的名字旁边,出现了英文“KINGSTOWN”字样(金斯敦,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首都)。当该船驶抵土耳其北部黑海水域,通过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在第三国的提醒下”,土耳其政府加以拦阻,强行命令“瓦良格”号退回黑海。随后在8月,“瓦良格”号又试图通过海峡,又遭到土政府的拦阻。“瓦良格”号被阻挡在黑海中,漂荡了很长时间后,又返回原海港
  土耳其方面以“船体过大、影响博斯普鲁斯海峡其它船只正常航行”为理由,拒绝“瓦良格”通过。于是,中国与土耳其开始了长达一年半之久的谈判(具体内幕就不说了)
  2001年9月,土耳其政府终于同意让“瓦良格”号通过海峡。11月1日,土耳其天气晴朗,博斯普鲁斯海峡风平浪静。土有关当局从凌晨起暂时关闭了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的海峡,以便让中国澳门创律公司购买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船体通过。上午8时,晨雾散尽,这艘没有动力的庞然大物,在11艘拖船拖行和 12艘救难、消防船的前呼后拥、护航拖带下,进入曲折狭长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瓦良格号”以4节航速缓缓前进,到下午2时30分,终于安全驶过海峡最后一个危险的湾角,顺利通过了这一狭窄的水道,进入宽广的马尔马拉海。船队继续在夜晚时间通过,2日早晨进入狭长但曲折较少的达达尼尔海峡,当天下午进入爱琴海。
  贯穿土耳其第一大城伊斯坦布尔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与相连的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通称土耳其海峡,是乌克兰和俄罗斯等黑海国家船舰出地中海的唯一通道,平均每年通航船只达5万艘。博斯普鲁斯海峡全长34公里,最窄处仅700多米,并有14处曲折死角,水流汹涌,时有海难发生。建在海峡之上的博斯普鲁斯大桥,横跨欧亚两洲,闻名全球,是前往伊斯坦布尔的游客必到之地。
  中国租用了世界上最大马力的拖船??希腊籍的“尼柯莱.契克(Nikolay Chiker)”号,该拖船船长99米,属雅典一家海洋救难公司所有,最大航速19。5节,具有24000匹马力,大于土耳其海洋署稍早要求的16000 匹马力。据主管海峡事务的土耳其海洋署专家表示,当无航行动力的“瓦良格”号通行海峡,遭遇强大风力和水流或大角度的海峡弯角时,需要大马力的拖船在后 “刹车”,避免冲撞两岸。
  11月3日,由6艘拖船拖曳的“瓦良格”号航母在爱琴海斯基罗斯岛附近的国际海域遭遇前所未有的风暴,它与拖船连接的拖缆相继被刮断。这个庞然大物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海上失去了控制,横冲直撞。“瓦良格”号脱离拖船之后漂向埃维亚岛,距该岛岸边只有80公里。不过,希腊商业海运部表示,这艘航母并无沉没或搁浅的危险。救援人员竭尽全力拯救,花费很长时间,基本控制了船只。一架希腊救援直升机在航母甲板上着陆,把船上的七名船员,包括三名俄罗斯船员、三名乌克兰船员和一名菲律宾船员送到雅典以西的一个军用机场。经体检,医生证明他们情况良好。11月7日,3艘拖船和1艘希腊船只用拖缆固定住“瓦良格” 号,最终将其控制住。
  这艘航空母舰船体从风暴中脱险后,经地中海,穿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不允许其通过),出大西洋,经加那利群岛的拉斯帕尔马斯,2001年12月 11日绕过非洲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经莫桑比克的马普托,2002年2月5日通过马六甲海峡。2002年2月11日晚抵达新加坡外海,2月12日进入南中国海,2月20日进入中国领海。
  2002年3月3日,历尽艰险的“瓦良格”号航母终于抵达大连,胜利结束了航程15200海里、耗时4个月的艰难远航。
  锈迹斑驳的“瓦良格”号航母孤独地停泊在大连港51区码头。
  2005年4月26日早上,“瓦良格”在大批拖轮的护航下,被缓缓地拖进了大连造船厂的干船坞,整个过程约3个小时。大连港轮驳公司的六艘大马力拖轮全部出动,大连港航道全部封锁,大连造船厂也加强了保卫措施。
  2005年8月初,瓦良格以标准的PLA海军灰的新鲜涂装出现。
 

 乌里扬诺夫斯克级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未完成) '本章字数:362 最新更新时间:2009…05…20 22:04:16。0'
 
 名称: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 
  所属国家:前苏联 
  武器分类:航空母舰 
  军种分类:海军 
  排水量:85;000 吨(满载);
  尺度:332x75x11。6米;
  动力:蒸汽轮机,4座核反应堆,4轴,200;000马力,30节;
  武器:12座 SS…N…19舰舰导弹,SA…N…12舰空导弹,8座 CADS…N?1 进程防空系统,8座 AK…630 自动防空速射炮
  载机:80架。
  项目: “库兹涅佐夫”级航母的改进,采用了核动力。性能和美国核动力航母相当。由于苏联的解体,该计划取消。
  相关资料:
  乌里扬诺夫斯克号(Ulyanovsk)1988年11月25日在尼古拉耶夫开工,1991年11月1日正是停工,当时工程完成40%。1992年2月4日开始拆毁。 

 苏联斯基?苏月兹号核动力航母(现乌拉尔号大型核动力侦察舰) '本章字数:1419 最新更新时间:2009…09…11 00:33:43。0'
 
 上世纪60年代的苏联海军,其建设的核心是战略导弹核潜艇,所有其他舰船的任务均是为核潜艇护航。然而,在美国海军的一支核动力舰队进行了环球航行后,终于促使苏联人下定决心:必须建造一艘核动力航母。

这就是1160工程。

1973年,1160工程的初步设计完成,规划中的“奥廖尔”号航母尺寸与美国的“小鹰”级航母差不多,可搭载战斗机和直升机60…70架。

设计方案最后被提交给苏共政治局讨论。政治局候补委员、苏联元帅乌斯季诺夫是个坚定的航母反对派,他否定了这一设计方案。但建造航母毕竟是勃烈日涅夫同意的,他于是又提出了一个将“基辅”级巡洋舰进行改装、搭载米格…23战斗机的方案,这纯粹是制造混乱,因而也遭到了否决。

而“奥廖尔”号航母就这样化为泡影。

苏联海军并没有放弃,不久他们提出:设计一种排水量7万吨、配备航空武器的“大型巡洋舰”,首舰命名为“苏月兹”号,满载排水量6。8万吨,可以搭载50架战机。

“苏月兹”号静悄悄地在列宁格勒开工了,没有任何仪式(这可真是少见)。可到了1983年,乌斯季诺夫还是下令停止整个工程。而此时两座反应堆已经安装上舰。

苏联海军对核动力航母的第二次追求又以失败告终。

建了一半的船体也不能浪费啊,海军将其改建为核动力通信舰“乌拉尔”号。“乌拉尔”号于1988年加入太平洋舰队,一度成为舰队旗舰。不过这样的改造显然是不经济的,日常运行费用太高,“乌拉尔”号很快就退役,被当作核电站使用。

1984年,乌斯季诺夫终于死了!苏联海军一刻也不愿意等待,马上开始了新的核动力航母的设计工作。有了以往的经验,工程师很快就拿出了设计图。建造工作正式启动,首舰命名为“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它最多可搭载飞机80架,本身的火力也很强大。

苏联海军的梦想似乎指日可以实现,而厄运再次降临,1991年,苏联解体了。“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建造随即于当年11月终止,苏联海军获取核动力航母的努力,到此时画上了一个遗憾的句号。



                               “乌拉尔”号大型核动力侦察舰  
真船“乌拉尔”号是前苏联国防部于1977年决定开工建造的,集电子侦察、通信和指挥功能于一身的巨型核动力情报搜集船。该船体积庞大,全长265米,宽30米,满载排水量约3。5万吨,是迄今为止世界各国海军所建造过的体积最大的情报船。 
  其船体据说原本是作为苏联斯基?苏月兹号核动力航母来设计的,但由于此项目中途下马,于是就临时将其已经开工建造的核动力航母船体改造成了大型电子侦察船。正因为如此,“乌拉尔”号也常常被人们戏称为“航母情报船”。 
  与苏联海军其他侦察情报船相比,“乌拉尔”号这艘专门针对美苏冷战而设计的“航母情报船”,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由于船体较大,“乌拉尔”号能够安装多种电子设备,不仅能监听美国所有洲际导弹和战略航空兵机场的无线电信号及大部分美军侦察和通信卫星发回的微波信号,还可用作海战指挥预警中心,向俄军政领导人直接传送战略情报。尤其是其无须加油,可长时间游弋在美国近海实施抵近侦察的特点更使得“乌拉尔”号成为美国政府最头痛的苏联军舰之一。 
  SSV…33“乌拉尔”号大型核动力侦察舰 
  在滨海边疆区南部的“射手”湾,苏联当年研制成功的SSV…33“乌拉尔”号核动力侦察舰仍无奈地停泊在码头边,十多年来一直未能正常服役。这种独一无二的核动力侦察舰,装备当时最先进的电子侦察设备和大型计算机,主要用于秘密抵近美国沿岸,在长达数月的时间内对美国全境进行全面侦察,监视从弹道导弹发射到移动电话交谈在内的一切信息。 

 
        2战后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航母卷(基本完整)


 英国无敌级无敌号轻型航空母舰(1号舰) '本章字数:535 最新更新时间:2009…05…24 20:40:02。0'
 
  “无敌”号服役不久,便参加了英、阿马岛海战。实战表明,该舰具有作战灵活和一定的制海能力,在局部海上冲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造价便宜,差不多是美国尼米兹级航空母舰造价的十分之一。

    下水日期: 1977年5月3日 

    开始服役日期: 1980年7月11日 

    载员: 1400名

    排水量: 标准16500吨,满载20600吨 

    船体: 长206。5米,宽31。8米 

    吃水深度: 8。8米  

    武器装备: 2座20毫米防空火炮;第一次改装后增加2座20毫米“密集阵”近战武器系统;第二次改装后增加3座20毫米“守门员”近战武器系统;1座双联“海标枪”防空导弹;雷达:1台1022型,2台1006型,2台909型,1台996型;声纳:1016型。

    舰载飞机: 英国航空航天公司的海鹞式垂直短距起落飞机,皇家海军F/A2海鹞式飞机,皇家空军GR7鹞Ⅱ飞机,GKN韦斯特兰海王直升机:海王HAS6、海王AEW2。 

    动力装置:4台罗斯罗伊奥林帕斯TM3B燃气轮机  

    推进功率: 8。36万千瓦 

    最大航速: 28节 

 

 英国无敌级卓越号轻型航空母舰(2号舰) '本章字数:205 最新更新时间:2009…05…24 20:50:38。0'
 
 英“卓越”号轻型航空母舰:为英国现仅有的一级航空母舰“无敌”级的第二艘,于1982年6月服役。 
  舰长206。6米,宽27。5米,吃水8。0米,标准排水量 16256吨,航速28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