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利刃- 第2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量轻、便于安装调试、可提高轴功率等一系列优点,并有助于采用自然循环冷却方式,以降低潜艇的辐射噪声。另外,法国一贯坚持的电力推进方式也是为了达到降低辐射噪声的目的。
  ★武器装备
  “红宝石”级在艇首装有4具533mm鱼雷发射管,可发射鱼雷和导弹。鱼雷主要为F-17Ⅱ型和L-5Ⅲ型。F-17Ⅱ为线导,主/被动寻的,40节时射程20公里,战斗部重250公斤,航深600米。L-5Ⅲ为两用鱼雷,主/被动寻的,35节时射程9。5公里,战斗部重150公斤,航深550米。
  该级艇所携导弹是大名鼎鼎的“飞鱼”,即SM-39“飞鱼”潜射反舰导弹,0。9马赫时射程50公里,战斗部重165公斤。艇上共可携带鱼雷和导弹共18枚,在执行布雷任务时则可携带各型水雷。
  ★电子装备
  ?电子设备:SAT和DLA2B或DLA3武器控制系统;汤姆逊-CSF/DRUA33搜索雷达;电子支援为ARUR和ARUD系统。
  ?声呐:DMUX20,多功能基阵,被动搜索,低频;DUUA2B,主动,中频;DUUX-5,被动测距与侦听;DSUV62C,被动拖曳基阵,甚低频。   

 法国第二代梭鱼级攻击型核潜艇 '本章字数:256 最新更新时间:2009…05…30 19:51:28。0'
 
 梭鱼级核潜艇潜艇是法国的下一代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它由DCN设计,用来替代红宝石级核潜艇( Rubis class submarine )
  潜艇的设计工作采用了凯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Triomphant class submarine )的技术,但螺旋桨推进器是全新的设计。该级潜艇可以装备巡航导弹,以实现远距离深入打击。执行的任务包括:反舰、反潜作战,对地攻击,情报收集,危机处理和特种作战。
  根据计划将建造6艘梭鱼级核潜艇,其中头两艘应该在2003年和2008年之间订购,并在2012年进行试航。 

 美国第一(1)代鳐鱼级攻击型核潜艇 '本章字数:327 最新更新时间:2009…05…30 20:16:18。0'
 
 鳐鱼级是美国海军继鹦鹉螺号之后发展的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首艇1955年开工,1959年服役,共建造4艘,是美国海军首次批量生产的核潜艇。 




  外形尺寸:长81。4米,宽7。6米,吃水6。7米。 

  排水量:水下2860吨。 

  航速:水下21节。 

  潜深:220米。 

  人员编制:83至97人。 

  动力装置:采用S3W压水反应堆和2座蒸汽涡轮机,双轴,功率6600马力。S3W压水反应堆采用蒸汽透平减速齿轮推进方式,噪声较小。但由于追求小型化,而降低了航速。 

  武器装备:8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艇首6具,艇尾2具)。 

  电子设备:一套BQS…4声纳系统。 

 

 美国第一(2)代鲣鱼级攻击型核潜艇 '本章字数:981 最新更新时间:2009…05…30 20:16:40。0'
 
 尺度:长76.7米,宽9.6米,吃水8.9米
  排水量:水上3075吨,水下3513吨
  航速:水上16节,水下大于30节
  自持力:最多达到了70天水下连续航行 
  编制:128人(其中11名军官)
  动力装置:反应堆为1座威斯汀豪斯公司的S5W压水堆,由S3W型和S4W型发展而来,因效率更高,整体体积变小。“鲣鱼”号上安装有2台威斯汀豪斯公司的蒸汽轮机,其它艇为通用电气公司的2台蒸汽轮机,单轴推进,产生15000轴马力
  武器装备:攻击武器为MK48型鱼雷,由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这些发射管分2排横列布置在鱼雷舱前部
  电子设备:SQS…4型和BQR…2B型声呐,分别布置在鱼雷发射管的上方和下部;MKll2型鱼雷火控系统;2部潜望镜,并排位于指挥台围壳内,可升降;1部SS…2型雷达升降桅杆,位于潜望镜之后;1部电子对抗升降装置,位于雷达升降桅杆之后 
  现代潜艇由于常在水中行动,多采用水滴型艇型。您知道“水滴型”潜艇的鼻祖是谁吗?是美国“鲣鱼”级攻击型核潜艇。
  在“鲣鱼”级诞生之前,美国建造了包括“鹦鹉螺”号在内的3级攻击型核潜艇,外形都采用传统的潜艇形状。由于核动力的使用给潜艇带来了近似无限的水下续航力,所以核潜艇在水下航行和机动的时间就更多了,而传统艇型的潜艇水下机动性较差。设计“鲣鱼”级时,设计人员第一次采用了水滴外形,并在实际应用中证明非常有效,以后各国设计建造的潜艇,都纷纷效仿。
  “鲣鱼”级不但是第一级采用水滴型艇体的潜艇,还是世界是第一次采用标准压水堆、围壳舵、单轴推进的潜艇。
  6艘“鲣鱼”级艇全部建成后,除1艘部署在太平洋外,其余5艘都游弋于大西洋。因没有参加过战争,一生也就平平淡淡过去了。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蝎子”号。该艇在建造之初就不顺。1957年11月1日铺放龙骨后,改为建造SSBN 598号核潜艇,成为搭载“北极星”弹道导弹的“乔治?华盛顿”号。之后再次铺放龙骨,“蝎子”号才得以建成。不过服役后的“蝎子”号身手不凡,1962年创下了水下连续航行70天的纪录。
  “蝎子”号最终的命运更加悲惨。1968年5月22日,“蝎子”号在大西洋亚速尔群岛附近航行时,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沉入3000米深的海底,99名艇员全部遇难,失事原因至今不明。   

 美国第二(3)代长尾鲨级多用途攻击型核潜艇 '本章字数:324 最新更新时间:2009…05…30 20:16:58。0'
 
 长尾鲨级属于第二代攻击型核潜艇,1958年至1967年间共建造14艘。长尾鲨级的首艇长尾鲨号于1961年服役,1963年4月10日大深度潜航试验时在波士顿以东220海里处沉没。
  长尾鲨级技术参数 
  外形尺寸:长84。9米,宽9。6米,吃水7。6米。 
  排水量:水上3750吨,水下4310吨。 
  航速:水上20节,水下25节以上。 
  潜深:300…400米。 
  人员编制:127人。 
  动力装置:采用S5W压水堆,单轴,15000轴马力,采用2台蒸汽平透传动方式。 
  武器装备: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配备鱼雷和“沙布洛克”火箭助推鱼雷。 
  电子设备:AN/BQQ…2型高效率综合声纳。 
 

 美国第二(4)代鲟鱼级攻击型核潜艇 '本章字数:651 最新更新时间:2009…05…30 20:17:12。0'
 
 鲟鱼级是第二代攻击型核潜艇,于1961年至1975年共建成服役37艘。该级潜艇采用先进的水滴形艇型,但艇体比以往的攻击型潜艇大,指挥台围壳较高,围壳舵的位置较低,这样可提高潜艇在潜望镜深度的操纵性能。鲟鱼级潜艇可在北极冰下活动,装有一部探冰声纳。为了有利于上浮时破冰,艇围壳结构进行了加强,围壳舵可转动90度。 
  该级潜艇服役后陆续进行了一些改装,有些艇正在装消声瓦;有些艇装载了深潜救生艇;还有些艇因装上了蛙人运输艇,而具有两栖攻击的辅助作战能力。虽然鲟鱼级的设计使用寿命为30年,但随着美海军的战略调整,估计会有一些艇提前退役。
  鲟鱼级技术参数 
  外形尺寸:长92。1米;宽9。7米;吃水8。8米。 
  排水量:水下4780吨。 
  航速:水上15节,水下26节。 
  潜深:400米(极限潜深可达500米)。 
  人员编制:107人。 
  动力装置:1座S5W压水堆和2台蒸汽轮机,总功率为1。5万马力。 
  武器装备:4具鱼雷发射管,可发射MK48型鱼雷、鱼叉潜射反舰导弹以及战斧对陆攻击型和反舰型巡航导弹,总数为23枚,除此之外,鱼雷管还可装MK67或MK60水雷,鲟鱼级原本装有沙布洛克反潜导弹,后由于该导弹的逐步被淘汰,而换装了战斧导弹。 
  电子设备:BQQ…2型声纳(后有9艘改为BQQ…5型;使艇长增加了3米),AN/BQQ2多用途综合声呐、AN/BQS8水下导航声呐、MK117鱼雷射击指挥系统、惯性导航设备和“奥米加”导航设备等。  

 美国第三(5)代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 '本章字数:884 最新更新时间:2009…05…30 20:17:28。0'
 
 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

排水量:6927吨 
  规格:全长360英尺(109.7米),全宽33.1英尺(10.1米),吃水32.1英尺(9.8米)。 
  装备:533毫米鱼雷发射管4具(可发射鱼雷/战斧巡弋导弹/鱼叉反舰导弹等,搭载数22枚),SNN719之后各舰加装12具Mk36战斧巡弋导弹垂直发射管,SNN756之后各舰并备有水雷。 
  主机:2具通用电气S6G压水冷却式核子反应炉,2具齿轮传动涡轮机;35000轴马力,单轴,航速30节以上。 
  美国海军在60年代末期拟定一项可执行反潜作战的高速攻击潜艇计划,之后发展出一种即精密又昂贵,也极具效能的武器--洛杉矶级潜艇,并决定其建造数不少于62艘。洛杉矶级较先前的鲟鱼级长了20.7米,舰体外形更适合高速航行,并具有一种极小的帆罩。第一艘洛杉矶号于1976年11月13日竣工,后续各舰的建造工作亦以稳定的速度持续进行,全级62艘将在1997年完成。 
  最初几艘洛杉矶级潜艇的升降舵位于帆罩上,不过这将影响其在北极海域的破冰能力,因此自圣胡安号(SNN751)以后皆将升降舵改置于较传统的艇首位置,一些电子装备亦置于升降舵附近,因而后期的洛杉矶级潜艇皆具有北极航行的破冰能力。 
  洛杉矶级潜艇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强大的武装,包括鱼叉导弹、战斧导弹,以及传统的线导鱼雷,自普洛维顿斯号(ProvidenceSSN719)以后的洛杉矶级潜艇亦加装12具垂直发射器,可在不减少其余武器数量的情况下,增载12枚战斧巡弋导弹。 
  自洛杉矶级潜艇服役以来,其中有多艘已执行过一些极受人瞩目的行动,由格鲁顿号(GrotonSSN694)在1980年4月4日至10月8日间完成的,以潜航状态巡航世界一周是其中之一。而在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中,也有多艘洛杉矶级潜艇以潜射战斧巡弋直接参与攻击伊拉克的任务。 
  同级舰艇 
  SSN…688~SSN…718(688型)、SSN…719~SSN…725;SSN…750(688I型)、SSN…751~SSN…773(688II型)   

 美国第四(6)代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 '本章字数:6251 最新更新时间:2009…05…30 20:17:52。0'
 
 简介
  “海狼”级是美国第4代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其代号为SSN-21。该级艇是一种多用途核潜艇,可执行反潜、攻海狼号动力攻击潜艇舰、对岸攻击、布雷和为航母编队护航等多项任务。“海狼”级核潜艇为单壳体结构,水滴形艇型,比美军现役的主力攻击型核潜艇“洛杉矶”级显得短粗一点。艇内具有较大空间,居住性好,鱼雷舱可容纳50名突击队员,装备了较大的逃生舱。水下排水量9150吨,艇长99.4米,宽12.9米,吃水10.9米,水下最大航速35节,最大下潜深度为 600米。人员编制130人,其中军官12人。“海狼”级潜艇的动力装置是一座新型加压水冷式反应堆。该反应堆功率大,噪声低,结构紧凑,安全可靠。反应堆最大输出功率为44兆瓦。与美国其他核潜艇不同的是,该艇采用了泵喷水推进技术和主动消声减振技术,使其辐射噪声很低,从而提高了其水下隐蔽性,是代表了国际90年代先进水平的核动力攻击潜艇。“海狼”级潜艇设有8具发射管,分左右两排配置在艇艏,可发射鱼雷、导弹和水雷等多种武器。其主要的艇载武器有:MK48-5型重型反舰反潜两用鱼雷、“战斧”多用途巡航导弹、“鱼叉”反舰导弹、 “海长矛”反潜导弹、MK50型轻型反潜鱼雷、MK60型水雷、“西埃姆”型潜射自卫式近程防空导弹等。舰载武器的数量超过50枚。“海狼”级潜艇装备的是美国最先进的AN/BCY-2型综合作战系统。UYK-43/44先进计算机探测系统,导航、火控、通信及作战指挥系统的信息统一处理,实现了高度自动化,使该艇作战反应迅速,可同时对付多个目标。

概述
  美国海军为在 90年代后期和 21世纪保持其核动力攻击型潜艇的优势,从 80年代中期就开始研制替代洛杉矶级的 SSN…21型海狼级新式攻击型潜艇,并于1989开始建造首艇,目前在建两艘。但由于海狼级造价太高,前两艘平均造价 20多亿美元,&127;因此只被批准建3艘。
  海狼级潜艇长 99。4米,宽 12。9米,吃水 10。9米;&127;水下排水量 9150吨,将是美国历史上吨位最大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127;该级潜艇应用现代最新技术,在动力装置、武器装备和探测器材等设备方面,堪称世界一流。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它有许多令人瞩目的特点。其特点之一是性能卓越。海狼级外形为长宽比 7。7:1的水滴型,接近最佳长宽比。采用一座 S6W大功率高性能压水反应堆,轴输出功率达 6万马力,水下最大航速 35&127;节以上。
  美国海军为在21世纪保持其核动力攻击型潜艇的优势,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研制替代洛杉矶级的ssn…21型海狼级新式攻击型潜艇。海狼级潜艇于1989年开始首艇建造,1998年开始装备美海军。该级艇原计划建造30艘,总开支达360亿美元,用于对付苏联的大洋深水潜艇的威胁。然而由于冷战的结束,近年美海军新战略的出台,促使美国政府改变了原计划,确定只建了3艘深海型海狼级潜艇,转而研制适于在沿岸浅海水域作战的、可用于执行多种作战任务、对付地区性冲突的新型核动力攻击潜艇。
  海狼级潜艇,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有战斗力的多用途的攻击型核潜艇。首艇海狼号于1997年7月服役;第二艘艇康涅狄格号1998年12月服役;三号艇吉米?卡特号将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改进,以更好的完成特种作战、战术侦察和水雷战等使命,服役时间从原定的2001年12月推迟到2004年6月。该级潜艇应用现代最新技术,在动力装置、武器装备和探测器材等设备方面,堪称世界一流。
  美国海军情报机构2日公开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