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利刃-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舰载装备的布局上,"夏伯阳"级和"光荣"级区别更大,其主要的反舰、防空武器基本上都布置在舰的前部,雷达与电子装备位于中部上层建筑上,直升机平台则设在中后部。
  阿尔马兹设计局在"夏伯阳"级设计上采用了模块化的开放式体系结构,它将舰艇划分为若干功能模块,而各功能模块又是按照标准化设计的,因此在建造时可以象"搭积木"一样,不但大大加快了建造速度,降低了舰艇建造成本,而H.还可以根据使用者对舰艇的不同性能要求和成本限制,自由更换或增减不同的功能模块,也会使未来的升级与改造难度大大减少。据俄刊的-些报道称,"夏伯阳"级共由68个不同功能模块组成,其中包括8个武备模块、9个电子模块、11个设备模块、24个仪器仪表模块、12个通风模块和4个桅杆模块。全舰一共划分为16个独立的水密隔舱,每个隔舱都能抗得住一发300千克装药的重型战斗部打击。
  ◆隐身性能
  由于当时苏联已受到西方舰艇隐身化的影响,所以"夏伯阳"级在设计时就将隐身性能放到了第一位。为降低雷达反射面积,"夏伯阳"级的武器系统全部采用垂直发射,因此舰面上没有多少可值得探测的东西。这还不够,"夏伯阳"级还对甲板以上结构采用全封闭设计,舰体设计避免大的平直表面,折角线以上舰体和上层建筑明显内倾,取消了传统意义上的桅杆,采用了"金字塔"形封闭式桅杆,主桅杆顶部采用了类似于钻石那样的多面体结构,各个面均采用倾斜设计,并且在各面相交处采用圆角过渡,舰面布置简洁,烟囱采用"V"形布置等。为降低红外信号特征,在动力装置的通风设备上安装了减小热扩散和降低温度的系统;对烟囱则采取喷淋水雾的方法来降低温度,减少其红外辐射。
  为降低噪声,"夏伯阳"级的主机和发电机全部换用运转噪声和振动最小的燃气轮机(全部为"无畏级"的改进型),而且都使用了专门设计的密封隔音箱装置,使机械噪声不能通过空气传递出来。同时还在舰体安装基座之间采取了双层隔振措施,隔绝了噪声和振动通过舰体结构传导到水下的途径。在机舱区的水下舰体表面,沿肋骨方向前后一共设置了4道喷气环,环上开有小孔,航行时由舰内专用供气系统通过具有一定压力的空气,通过这4道喷气环不断喷出,形成一层具有相当厚度的"气泡幕罩",以有效地屏蔽与吸收舰艇器材噪声的能量,从而使传递至水下的噪声降低到最低程度。舰内的系统管道尽可能地采用了弹性连接管。对噪声的重灾区一螺旋桨,"夏伯阳"级选用了低噪声的5叶螺旋桨,此外还在螺旋桨上沿桨叶的导边开设有小孔,以将空气导入螺旋桨的叶片边上,以"气泡幕罩"对螺旋桨的噪声进行屏蔽和吸收。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夏伯阳"级被发现的概率。有消息说,满载排水量达12000吨的"夏伯阳"级在雷达上可能只相当于一艘5000吨级战舰,而水下噪声则更像一艘2500吨级军舰发出的。
  ◆电子系统
  "夏伯阳"级最重要的电子系统是装在舰桥上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其雷达天线共有4块面板,分别布置在舰中央塔型封闭桅杆顶部四面。每个面板直径约1米,由近6000个收发单元组成,每秒能够产生800个波束。雷达工作在X波段,有地平线搜索、海面和空中搜索等多种功能,能同时跟踪300个目标,覆盖方位360度、俯角?0度的范围,最大探测距离300千米,水平搜索距离150千米。在进行防空作战时,可同时控制48枚防空导弹(其中24枚处于末制导阶段),有极强的抗"饱和攻击"能力。
  由于采用了有源相控阵技术,所以只要收发单元故障率不超过5%,就不会对雷达产生多大影响。该雷达采用了全新的杂波滤波、自适应波束控制和超分辨率等技术,提高了对掠海目标的探测能力、抗电子干扰能力和目标自动识别能力。但有源相控阵雷达对苏联海军来说是件新事物,为保险起见(特别是有源相控阵雷达本身存在一些不足,如探测距离、跟踪距离以及同时跟踪目标距离都较弱),设计人员在舰体中部安装了一部D波段三坐标全固态脉冲多普勒远程搜索雷达。此雷达拥有很强的抗杂波和抗电子干扰能力,可同时跟踪1000个空中目标和100个水面目标,最大探测距离达500千米。
  除上述大型探测系统外,"夏伯阳"级还将安装一套远程红外搜索跟踪装置和光电搜索装置。它们以被动方式工作,主要用于探测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另外这两套系统还与火控计算机相连,可在雷达受到干扰时控制主炮的射击。
  舰上的反潜探测系统为一部低频球首声呐和一套拖曳列阵低频主动声呐。电子战系统包括一套电子对抗系统、通信综合电子支援系统和12套箔条/红外干扰弹发射装置。
  作战指挥系统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和分布式结构,包括17个多功能控制台、2个大屏幕战术显示装置、12个战术接口、1套监视系统、1套冗余数据链和分布式处理系统。整个系统用光纤与武器和传感器相连,所以全舰的反应能力是苏联舰船有史以来最快的。
  ◆反舰能力
  "夏伯阳"级的反舰能力是由舰首的一门152毫米双联装舰炮和后方的40具反舰导弹垂直发射系统提供的。
  152毫米主炮:这型主炮早在70年代设计"现代"级的时候就已开始研制,初衷并不是为了提升舰炮的威力,而是有情报显示美国海军将用150毫米口径的舰炮装备"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于是苏联开始研制152毫米口径的主炮。后来情报证实美国暂时放弃了150毫米口径舰炮的研制工作,但苏联仍继续研制下去,只是进度放缓而已。
  该炮主要任务用于攻击海陆目标,并在己方登陆作战时提供火力支援等,当然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提供一定的防空火力。舰炮射速预计达50发/分,最大射程达到40千米。由于配备了光电跟踪器和激光测距仪,因此该炮可发射多种类型的炮弹,包括增程弹、激光制导和红外制导炮弹等。
  反舰导弹系统:在152毫米双联装舰炮后面是40具反舰导弹垂直发射系统,按5X8的方式排列。每具垂直发射装置内装有1枚型号暂定为SS-CX-5型的超音速反舰导弹。该型导弹是苏联"拉杜加"机械设计制造局全新研制的具有隐身性能的远程、超音速、掠海飞行反舰导弹。由于采用了大量新技术,特别是导弹采用了一体化设计,因此外形尺寸相当小,仅有SS-N-1 9"海难"反舰导弹的几分之一。
  在外形上,导弹前部的空气进气口到尾部喷口的切面、动力装置都与整个弹体融为一体。在进气口中央部分的锥体内,除了安装有控制系统组件和战斗部外,在导弹的整个内腔里还包括有整体式冲压发动机的进气道,以及主发动机使用的燃料和内装式固体火箭助推剂。如此高度集成的结构设计不仅大幅提高了导弹气动性能,而且显著减少了导弹体积。
  该导弹的高超音速飞行和在自导段极低的飞行高度极大地增加了敌方防空系统的拦截难度。即使是装备"宙斯盾"系统的舰队,对这样的导弹也几乎无法实施有效拦截。
  现在已知该导弹对目标攻击的方式共有两种:一是高低综合攻击方式。导弹从发射箱弹出后,安装在冲压喷气发动机燃烧室内的固体火箭助推器立即点火,将导弹加速到冲压发动机工作速度(2.5马赫)时,助推器停止工作,随后在迎面气流的作用下自动脱离弹体。与此同时,采用液体燃料的冲压发动机进入工作状态,使导弹继续以2.5马赫的速度作超音速巡航飞行,这时导弹上的惯性导航系统将导弹导向预定目标区,当飞行至目标还有80千米时,主/被动雷达导引头开机搜索目标,同时导弹急剧降至5~15米,在导弹命中目标前数秒钟,引信开始工作,以引爆战斗部摧毁目标。据俄方称,这种攻击方式的最大射程可达600千米。
  二是掠海攻击方式。导弹被弹出发射箱后,发动机开始工作,导弹随后降低高度至5~15米。整个攻击过程中,导弹一直保持这一高度,直至命中目标。采用这种攻击方式时,导弹的最大射程约320千米。虽然这种方式在攻击距离上不如前者,但拥有极高的抗毁性和强大的突防能力。
  SS-CX-5导弹安装有高效的计算机系统和主/被动双模雷达导引头。由于系统中已输入规避敌防空火力的参数,因此可有效对付敌方施放的各种主动、被动干扰。作战时,"夏伯阳"级可按照一枚导弹对付一艘敌舰或齐射对付一个敌编队的方式发射导弹。在击毁主要被攻击目标后,其它已发射出去的导弹会自动选择攻击敌编队中的其它目标。
  SS-CX-5导弹平时都装在通用贮运发射箱里,弹体与发射箱的内表面几乎没有什么间隙。导弹贮存期为3年,在此期间无需对导弹进行检查,可以随时投入作战使用。带导弹的贮运发射箱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不需要加注液体和气体,对载体和贮存地点的气候没有特殊要求。所有这些都大大简化了使用与保养工作,而且也保证了导弹有很高的可靠性。
  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由于SS-CX-5导弹采用冷发射技术,因此不存在燃气排导问题。
  ◆防空系统
  要谈"夏伯阳"级上的防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就不能不谈到苏联的"左轮"式垂直发射系统。自从这种圆形基座的垂直发射系统在"基洛夫"级上出现后,它就成为苏联海军乃至今天俄海军的标准垂直发射方式。
  苏联当年在设计"左轮"式垂直发射系统时,根本没有考虑任何通用性的问题。苏联武器的发展从来都是走的一条专门化的路线,只求在主要指标上超群,其他问题则一概可以不问。作为S-300导弹舰载型的SA-N-6,对贮存、发射和耐环境问题解决得相当出色,苏联海军无需对这一结构作过多的改进。因此,苏联海军的垂直发射系统其实仅仅是一个容器或者说一个弹药储藏库罢了。而作为一个弹药库,开设较少的开口一方面会更安全,另一方面则有助于上甲板的整体防御指数不过多下降,所以苏联很简单地就将发射口开设了一个,维持了"基洛夫"级、"光荣"级重装甲甲板的防护力。
  苏联采用"左轮"式垂直发射装置还有一个原因,即SA-N-6导弹发射筒的支撑受力结构都设计在侧面,而不是筒底。相反,它的筒底还要求必须有一定的安全空间,以备意外时卸压用。因此,发射系统将导弹悬挂在中轴支架上,下面实际上是悬空的,-个受力支架最大可利用效率当然是在周围挂满,这样电气线路的布线和线路的防护性都能达到最优化。结果,只有一个发射口的"左轮"式旋转弹舱结构就这样产生了。
  SA-N-6导弹的贮存/发射装置之所以采用圆筒,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强度高的优点。这个优点很重要,因为舰载垂直发射系统每一个基座都是由装甲包裹的,这是重点区域,防护要求级别最高。圆筒形的结构在强度上优于方形,而且圆形的周长较小,同样装甲防护力下重量会轻很多。另外,在导弹发射失败或者是意外点火、发生火灾时,需要往发射单元内注水,圆形的单元强度高,不易变形:当导弹出现爆炸等意外事故时,圆形筒被破坏的程度比方形的小,在卸压口设置合理的情况下甚至舰内都不会受到大的影响。所以该装置的发射门虽然只有一个,但卸压口却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圆型单元顶端。
  现在回过头再说"夏伯阳"级上的舰载防空系统。在设计之初,苏联预测未来10至15年其水面舰艇面临的空中威胁将增大3~5倍,打击距离也将增加2倍以上,所以对新一代舰载防空系统的要求是要拥有更高的命中率、更远的射程以及对付低空突防飞行器,如巡航导弹、反舰导弹的能力。此外,新型舰载防空系统还要能拦截战术弹道导弹,打击空中预警机、隐身战机及有源干扰机等,其中技术挑战性最大的是拦截战术弹道导弹(ATBM)。
  由于战术弹道导弹的弹头体积要比大多数固定翼飞机小得多,这就要求防空导弹有更高的制导精度才可能击中弹头,所以苏联防空导弹专家认真分析后认为,防空导弹执行反战术弹道导弹任务时,制导精度要在3米之内,最好能够保证对弹头的直接碰撞杀伤。在机动性能上,针对战术弹道导弹的高速特性,防空导弹在主动阶段至少应具有40个g的机动过载,以最快地调整最佳攻击弹道,在末段则应能在导引头的控制下快速改变指向。
  为此,金刚石科学生产联合体决定首先从探测系统入手,与莫斯科电子探测研究院联合研制了新-代探测系统,包括一套有源相控阵系统与一座D波段三坐标全固态脉冲多普勒远程搜索雷达。它们可以有效地为"夏伯阳"级上的防空系统提供各种防空信息,如对目标的探测、识别与跟踪,甚至还能和侦察卫星进行联网以获得目标的信息。
  "火炬"机械设计局研制S-400舰用型导弹的时间是和陆基型几乎同步开始的。与以前的型号相比,新舰载型导弹的体积和重量均大幅减少,这使其可以4联装的方式装入SA-N-6系列的一个发射筒。包含4枚9M96E/E2导弹的发射筒重量为2300/2700千克,而SA-N-6配备一枚48N6E导弹的发射筒重量就要达2560千克。
  按照计划,"夏伯阳"级的防空系统可同时配备多种不同射程的导弹,其中9M96E是一种与法国"紫菀"15类似的新一代中程/点防空导弹,长4.3米,弹径270毫米,重333千克,射程为1~40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