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利刃- 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级、大和级在内的战列舰战队因长期驻泊广岛湾的柱岛锚地待机而被频繁出击的航空母舰战队的军官讽刺称为“柱岛舰队”。1942年6月,“长门”和“陆奥”编入由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指挥的主力部队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当日军机动部队主力四艘航空母舰被摧毁时主力部队尚在后面三百海里处,“长门”和“陆奥”未能发射一发炮弹,海战以日本失败告终。 1943年6月8日“陆奥”号在广岛湾泊地因弹药库爆炸事故沉没。 莱特湾海战前夕的长门号1944年6月“长门”号编入机动部队投入马里亚纳海战,此役日本海军大败而归。1944年10月莱特湾海战中,“长门”号编入由粟田健男指挥的第二舰队第一游击部队参战,未取得大的战果,反而遭到掌握制空权的美军飞机轮番空袭受重创。莱特湾海战后“长门”号返回日本本土修理战伤,舰上的副炮被拆除移防陆上。由于燃油匮乏“长门”号在战争剩余时间一直停留在横须贺,成为横须贺镇守府警备舰,直到战争结束。“长门”号在战争末期多次遭到美军飞机轰炸,在日本投降时,是唯一具备航行能力的战列舰。
  1945年10月被作为战争赔偿移交给美国。1946年7月在比基尼环礁成为原子弹试验的靶舰,试验中严重受损沉没。

各舰概况
  长门(ながと):以古国名,即日本山**的长门国命名。1917。8。28开工,1918。11。9下水,1920。11。25完工,造船厂:吴海军工厂,总造价4390万日元,舰籍:横须贺镇守府。1936。4。1现代化改装完工,标准排水量39130吨。1945。8。20在横须贺投降,1945。9。15从日本海军序列中除籍,1946。7。25在比基尼环礁成为“十字路口”原子弹试验的靶舰,在A试验(空中爆炸)中幸存,在B试验(水面爆炸试验)中受损,舰体向右倾斜,在水面漂浮5天后沉没。
  陆奥(むつ):以古国名,即日本东山道的陆奥国命名。1918。6。1开工,1920。5。31下水,1921。11。22完工,造船厂:横须贺海军工厂,舰籍:佐世保镇守府。1936。9。30现代化改装完工,标准排水量39050吨。1943。6。8在吴港外海的柱岛泊地因三号主炮塔弹药库发生原因不明的爆炸事故,舰体断裂成两段后沉没,1943。9。1从日本海军序列中除籍。

性能数据
  排水量:32720吨(标准)/33800吨(正常)/39700吨(满载);改装后标准排水量:39130吨
  尺寸:全长215。8米/宽28。96米/吃水9。1米;改装后224。9米/宽34。6米/吃水9。45米
  动力:蒸汽轮机4台,主机功率80000马力;改装后82000马力;最高航速:26。4节,改装后25节;续航力:5500海里/16节,改装后10600海里/16节;
  武备:8门4座双联装410毫米/45倍主炮,20门140毫米口径副炮(改装后18门),8门4座双联装127毫米/40倍径89式高炮(改装后);4门76毫米高射炮(改装后8门双联装127毫米高射炮,20门双联装25毫米高射炮)
  装甲:侧舷装甲带(最大)305毫米,炮塔正面356毫米(改装后457毫米),炮塔顶部127毫米(改装后250毫米),装甲甲板75毫米(改装后甲板75~127毫米),司令塔336毫米。装甲重量10396吨(改装后13023吨)。
  舰载飞机:3架
  舰员:1333…1368人 

 美国科罗拉多级(西弗吉尼亚级)战列舰(条约允许保留建造) '本章字数:3721 最新更新时间:2009…12…02 10:00:00。0'
 
 科罗拉多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建造的一种战列舰。

简介
  科罗拉多级战列舰基本设计继承了田纳西级战列舰,继承了当时美国战列舰的标准风格:飞剪型舰艏;笼式主桅;副炮安装在艏楼甲板上;采用电气推进的动力系统。主要改进了火力和防护力。美国在获得日本海军长门级战列舰的情报后,更改设计,用8门双联装16英寸(406mm)口径主炮取代了田纳西级战列舰的12门14英寸(356mm)口径主炮。由于火力加强,防御也相应加强来抵御敌方相同口径炮弹的攻击。其余各方面均与田纳西级相似。动力方面还是没有得到军方的重视,最大航速只有21节。
  BB45,Colorado科罗拉多级战列舰同级舰3艘:科罗拉多号(Colorado,BB45)、马里兰号(Maryland,BB46)、西弗吉尼亚号(West Virginia,BB48)。科罗拉多级战列舰计划建造4艘,最终,科罗拉多级建成三艘:科罗拉多号(BB45)、马里兰号(BB46)、西弗吉尼亚号(BB48)。三号舰华盛顿号(Washington BB47)因〃华盛顿海军条约〃的规定而终止建造。二号舰马里兰号首先于1917年开工,1921年率先服役,因此该级别也有资料称为“马里兰级战列舰”。 美国的三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与日本的两艘长门级战列舰、英国的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等7艘当时拥有最大口径火炮的战列舰,被各国海军界人士称为〃big seven〃。
  1942年科罗拉多号、马里兰号拆除后部主桅并进行了现代化改装,日本海军19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时击沉的西弗吉尼亚号1943年打捞出水进行改装,拆除前后主桅,舰体上层建筑彻底重建。三舰在改装中都改装了防空火炮加强防空火力。

各舰概况
  科罗拉多号(BB45)1919年5月开工,1921年3月下水,1923年竣工服役后,曾经在1923年访问欧洲,之后,1924年科罗拉多号加入太平洋舰队。在太平洋舰队的科罗拉多号也曾数次回到东岸参加在加勒比海的演习。在这段时间曾到访过萨摩亚,澳洲,新西兰等地。1941年1月27日,科罗拉多号将母港从西岸移到夏威夷的珍珠港。科罗拉多号1941年6月25日启航到西岸西雅图Puget Sound海军船坞进行维修,在那里一直到1942年3月,所以避开了日本海军对珍珠港的袭击。1942年8月,科罗拉多号返回珍珠港,执行一些护航任务,如往斐济等地的护航任务。此时,科罗拉多号已经裁去后部笼式主桅并进行现代化改装。1943年11月科罗拉多号参加吉尔伯特群岛战役,在战役中对塔拉瓦岛进行炮击。之后,回到西岸进行维修。在整修工作完毕后,在1944年1月21日回到夏威夷,在对马绍尔群岛的两栖作战中,对夸贾林、埃尼威托克等重要据点进行了炮击。此后回到西岸西雅图的Puget Sound进行整修。1944年6月14日科罗拉多号开始参加支援对马里亚纳群岛中的塞班岛;关岛;和提尼安岛的登陆战役。7月24日,当科罗拉多号在执行炮击提尼安岛任务时,遭到陆上炮台猛烈的还击并中弹受伤,但并无大碍,持续执行任务直到8月。为了修复损伤科罗拉多号又回到西岸进行维修。科罗拉多号1944年11月20日到达莱特湾为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掩护。11月27日遭受神风特攻队的攻击,19名船员阵亡,72名船员负伤。经过暂时性修复后继续执行作战任务。1945年1月,支援在吕宋岛仁牙因湾的登陆作战。1月9日遭受到陆上炮台的攻击,上部结构严重损伤,并有18名船员阵亡,51名船员负伤。在乌利西修理后,科罗拉多号返回战场,从1945年3月到5月,为冲绳岛战役登陆作战提供火炮支援。1945年8月参与炮击日本本土作战。战争结束后科罗拉多号参加了日本本土占领部队,曾护送登陆部队占领东京的厚木机场。1945年9月20日离开东京湾,返回旧金山。10月27日,科罗拉多号到西雅图参加海军节的庆典。之后,曾在美国西海岸和珍珠港间运载士兵返回美国。1947年科罗拉多号退役,1959年被售出解体。
  马里兰号(BB…46)1917年4月开工,1920年3月下水,1921年7月服役。由于配备新式的16英寸的火炮和水上飞机弹射器,服役之初的马里兰号经常要出席一些特殊场合,包括海军学院的毕业典礼和国庆庆典等。1923年6月,马里兰号从东海岸通过巴拿马海峡到达西海岸,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访问后,驻留在西海岸。而后马里兰号一直在太平洋舰队。1940年,马里兰号随太平洋舰队移师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晨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马里兰号上一名水手正好在高射机枪旁边写信,日本飞机发动袭击,这名水手立即开枪射击,并击落了一架飞机。由于马里兰号停在俄克拉荷马号的内侧,所以没有受到鱼雷的袭击,但有两颗炸弹击中马里兰号,并且一颗穿透了甲板在机舱内爆炸,致使马里兰号发生纵向倾斜。马里兰号于12月底返回Pudget Sound 进行大修和现代化改装改装后的马里兰号。马里兰号1942年初就返回珍珠港,但由于速度跟不上舰队航空母舰,在中途岛战役中只能作为后备力量。在太平洋战争美军进入反击前,马里兰号只作为护航兵力往来于通往澳大利亚的运输线。期间在珍珠港又进行数次小改装。马里兰号参加了1943年底在吉尔伯特群岛登陆战、1944年初马绍尔群岛的两栖作战以及在1944年5月的塞班岛登陆战役。马里兰号得到了“好斗的马丽”的绰号。1944年10月,马里兰号参与了收复菲律宾的战役。在莱特湾海战中的苏里高海峡夜战中,马里兰号和其它5艘战列舰和8艘巡洋舰借助雷达歼灭了从南路进攻莱特湾的日本舰队。在1945年3月开始的冲绳岛登陆战中,马里兰号参与登陆前的火力准备并在战役期间一直担负火力支援任务。4月3日,明尼阿波利斯号巡洋舰由于其8英寸的舰炮不能压制住岸上的火炮而向马里兰号求助,马里兰号立即用6发16英寸主炮炮弹轰击岸上的碉堡。4月7日,一架神风飞机带着500磅的炸弹撞到马里兰号3号炮塔。马里兰号退出了战役返回了珍珠港。 战争结束后马里兰号从1945年8月之后的4个月中,马里兰号往来珍珠港与美国西海岸,参与了运送美国士兵返回美国的“魔毯行动”。马里兰号在二战中共获得了7枚战斗之星勋章。1946年4月,马里兰号解除现役,1947年4月退役。1959年卖给Learner Co。; Oakland; Ca。解体。1961年2月,马里兰州州长塔瓦斯为纪念“好斗的马丽”和其上的所有官兵,在其州府安纳波利斯建了一座花冈岩和青铜的纪念碑。
  西弗吉尼亚号(BB…48)于1920年4月开工,1921年7月下水,1923年12月开始服役。西弗吉尼亚号服役之初遇到了一些挫折。在1924年航行中西弗吉尼亚号就由于动力失效以及航图绘制错误而搁浅。但这并没有影响西弗吉尼亚号在随后的演习和训练中的出色表现,西弗吉尼亚号曾在1925、1927、1932、1933赢得海军的斯波肯杯,该奖项授予当年训练或演习中战绩最佳的战舰。1940年,西弗吉尼亚号随太平洋舰队移师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西弗吉尼亚号停在福特岛F…6位田纳西号的外侧。西弗吉尼亚号左弦共中了7条18英寸的鱼雷和数颗炸弹,幸好其水密性较好以及指挥官及时打开了右侧的注水阀,使西弗吉尼亚号坐沉海底,避免象俄克拉何马号一样倾覆,亚利桑那号弹药库爆炸也殃及西弗吉尼亚号,舰长宣布弃舰,舰上的大火到第二天才扑灭。1942年5月,西弗吉尼亚号被打捞,在维修中发现舰中有70名水兵的尸体,并且这些水兵所留的标记表明,他们在沉没的舰体中坚持到了12月23日。大改装后西弗吉尼亚号西弗吉尼亚号在西海岸进行了彻底的改装。拆除前后笼式主桅,采用塔式桅,上层建筑被拆除彻底改造重建,并加装了大量的高射炮。改装后西弗吉尼亚号已面貌一新。1944年9月西弗吉尼亚号回到珍珠港,赶上的第一场战役就是收复菲律宾的战役。除了火力支援和护航外,西弗吉尼亚号也参加了莱特湾海战中苏里高海峡的战斗。西弗吉尼亚号参加了随后的硫磺岛战役和冲绳岛战役。其主要的威胁来自于日本神风特攻队的自杀飞机,1945年4月,在冲绳海域中曾被神风自杀飞机击中。在战争结束的前三天,1945年8月12日西弗吉尼亚号还被自杀鱼雷击中,但损伤并不严重。战争结束后,西弗吉尼亚号进入日本东京湾,随后参加了运送士兵回国的任务。太平洋战争中,西弗吉尼亚号获得了5枚战斗之星勋章。西弗吉尼亚号1947年1月转入预备役。在1959年3月报废。

性能数据
  标准排水量:32;500吨(设计);满载排水量:37;500吨/ 38;400吨(改装后)
  长度:190米;宽度:29。7米;吃水:10。7米(最大)
  动力:8座锅炉,两座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驱动;主机输出功率:28;900马力;
  最大航速:21节;载油:4570吨;续航力:20;500海里/10节,9;700海里/18节 
  武备:8门双联装406毫米主炮/45倍径主炮;12门127毫米副炮;127毫米高平炮(第二次改装,8×2),40毫米高炮32…44门,20毫米高炮60门
  装甲(英寸):水线13。5〃;隔舱13。5〃;炮塔正面18〃,侧面和后方10…9〃;司令塔16〃。
  舰员:设计编制2100人(1945年) 

 英国纳尔逊级战列舰(条约允许保留建造) '本章字数:1737 最新更新时间:2009…11…23 10:00:00。0'
 
 纳尔逊级战列舰是英国建造的一型战列舰。

设计与建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曾计划建造N3型战列舰,因《华盛顿海军条约》夭折。根据条约最后妥协的结果,日本、美国可以保留完成条约规定的未完工的安装16英寸口径主炮的战列舰(日本的长门级战列舰、美国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英国则能够在条约规定的吨位内建造安装16英寸口径主炮的战列舰,而不受条约中10年内不得建造战列舰的规定的约束。根据这一协议,英国海军1922年11月在条约规定的吨位内开始建造纳尔逊级战列舰。
  纳尔逊级战列舰不再采用以往英国战列舰常用的艏楼船型,改用平甲板船型。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经验教训着重提升装甲防护水平,首次采用倾斜布置水线装甲带,是当时舷侧水线装甲最厚的战舰,并且强化了水平防护装甲,增加水密隔舱等间接防御设施。纳尔逊号战列舰/HMS Nelson受条约规定35000吨的限制,纳尔逊级采用3座三联装主炮炮塔全部在舰桥之前,而动力机舱、副炮炮塔集中配置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