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光荣与梦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的光荣与梦想-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作者

    2010年1月

    〔导读提示〕

    何谓“美国梦”?美国梦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美国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其背后的真正动力是什么?

    何谓“中国梦”?孙中山和毛泽东的中国梦实现了吗?中国梦与美国梦有何联系和区别?中国梦如何超越美国梦?

    HAPTER1

第一部分 第7节:追梦(1)

    第一章

    追

    梦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将会奋起,实现其立国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

    ——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革命党倾覆满清,目的所在,欲使中国为世界最强之国,最富之国,又政治最良之国。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提出的“中国梦”

    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

    ——毛泽东1956年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提出的“中国梦”

    第一章追梦

    第一节美国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

    16世纪中期,欧洲殖民者在非洲大量掳掠黑人,把他们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的劳动力不足。这种惨无人道的奴隶贸易持续了大约三四百年时间,直到19世纪中后期,在1863年1月1日,当时的美国总统林肯颁布了《解放黑奴宣言》,奴隶才在法律意义上获得自由。

    但一百多年后,到了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现象依然严重。美国黑人仍然是下等公民,挣扎在社会的底层,生活贫困,不能像白人一样享有人格自由和活动自由。

    在这一时期,美国爆发了大规模的民权运动。1955年12月1日,在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一位叫罗沙·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公共汽车上因拒绝给白人让座,被以蔑视“关于公共汽车上实行种族隔离法令”之罪逮捕。四天后,该市5万多名黑人组织起来,举行罢乘运动,抵制这种歧视性规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联邦地区法庭最终裁定,公共汽车上实行种族隔离违宪,最终予以取消。

    领导这次著名的“蒙哥马利罢乘运动”的人叫马丁·路德·金,是美国民权运动领袖人物。1963年8月,马丁·路德·金又组织了美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自由进军”运动,率领20多万黑人向首都华盛顿进军,为全美国的黑人争取权利。在林肯纪念堂前,他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在演讲中,马丁·路德·金连用六个“我梦想有一天”,以诗一样的语言和热烈的情感,表达对自由、平等和幸福的渴望。

    “朋友们,今天我要对你们说,尽管眼下困难重重,但我依然怀有一个梦。这个梦深深植根于美国梦之中。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将会奋起,实现其立国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州的红色山冈上,昔日奴隶的儿子能够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同席而坐,亲如手足。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一个非正义和压迫的热浪逼人的荒漠之州,也会改造成为自由和公正的青青绿洲”

    马丁·路德·金在这次演讲中抒发了他作为一个黑人内心最热烈的梦想,呼吁种族平等、人格尊严。在这次著名的游行和演讲之后,迫于巨大压力,美国国会于1964年签署了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政策,禁止在各行各业中存在种族歧视规定。同年,35岁的马丁·路德·金以“非暴力争取民族平等权利”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

    尽管马丁·路德·金领导的黑人运动取得不小成就,但黑人争取民权的现实道路仍然艰难,每一次进展都受到阻碍。虽然法律声称公民的权利已经平等,但在现实中存有偏见的白人仍然与法律背道而驰。1968年4月,马丁·路德·金前往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在下榻的汽车旅馆里,被种族极端分子刺杀身亡。马丁·路德·金的遇害引发了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黑人抗暴斗争浪潮,席卷了全美一百多个城市。

第一部分 第8节:追梦(2)

    马丁·路德·金一生为黑人谋求平等权益,功绩卓著,对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精神和事迹被载入美国史册,激励着人们为种族平等而奋斗。他那篇家喻户晓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让很多人难以释怀,成为一代代后人追寻自由、平等和幸福生活梦想的路灯。

    若干年过去了,尽管美国社会还一直存在着种族和民权问题,非裔、拉丁裔和亚裔等在美国仍受歧视,但美国民权事业已取得了巨大进步。在20世纪末,美国社会已习惯了大量的黑人警察、黑人官员、黑人明星,成千上万的普通外裔人口进入了中产阶级,获得了医生、律师、银行家、科学家、经理等职业和地位。

    越来越多的外裔人口踏上了马丁·路德·金和林肯的梦想旅程。在21世纪开始之际,2000年,鲍威尔成为美国第一个黑人国务卿;2008年,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这是美国建国二百多年来,第一次迎来了一位非洲裔黑人总统,成为一个标准“美国梦”的新版本。奥巴马的胜选演说——“Yeswecan(是的,我们能)”,无疑将“Ihaveadream(我有一个梦想)”具体化和形象化,让整个世界再次感受到“美国梦”的力量和希望。

    事实上,在世界上多数人的眼里,美国是一个以梦想成真而著称的国家,是一个寄托了人们梦想的国度。“AmericanDream”这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名词,是世界上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追求的梦想。

    在300年前,18世纪初,当一群英格兰移民乘坐“五月花”号帆船横穿大西洋来到北美洲的马里兰,想寻找一块清教徒能居住的净土时,从这个时候起,一个至今被奉为传奇的“梦”——“美国梦”就开始萌芽了。

    18世纪来到美国的移民都是欧洲的弱势者,最典型的是英格兰的清教徒和德国的破产农民。由于早期美国土地广袤而人口稀少,移民都能获取大片肥沃的土地,当时拥有足够多的土地就意味着财富和成功;后来随着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西部发现金矿,一些人因掘金而一夜暴富,这波“淘金潮”推动了移民西进的浪潮,也为美国梦抹上了浓厚的“黄金色彩”。因此,早期的美国梦基本上就属于是“土地和黄金”的“美梦”。

    另外,在早期移民者来到美国时,美国还处在殖民统治时期,移民者对政治平等要求格外强烈,并自发地开展了许多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于是“平等权利”也成了早期美国梦的一个重要内容。

    不过,在早期美国梦中,移民者的大片土地是通过屠杀当地印第安人而获得的“无主之地”;高产农田的耕种者大多是从非洲掳掠来的黑奴;西进掘金的劳力是血泪交加的华人苦工。所以,早期的美国梦更多的是欧洲移民梦,是一场血淋淋的不义之梦。

    到了19世纪下半叶,在美国南北战争前后,美国开始了工业化。外来移民更多地进入到纽约、芝加哥、底特律等新兴工业城市。从此,“美国梦”就有了新的内涵。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靠个人奋斗起家的工商业巨子,如依靠个人发明而创立通用电气公司的爱迪生,靠采掘石油起家的洛克菲勒,靠银行起家的摩根,靠发明汽车生产线起家的福特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出身寒微,但通过勤奋终于创立了自己的庞大事业,成为传奇人物。

    于是,在19世纪末以后的美国梦中,核心是依靠自己的奋斗而取得成功,这种靠个人智慧和奋斗而实现梦想的模式一直贯穿到美国梦当中,也成为美国梦的最核心内容和最普遍的解读。

    到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微软的比尔·盖茨、雅虎的杨致远等商界领袖人物,以及当时的国务卿鲍威尔、总统奥巴马等政治领袖人物成了美国梦的新偶像。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年纪轻轻就积累了庞大资产,走向了权力的巅峰。他们活生生的故事似乎表明,只要有智慧,肯奋斗,在美国就可以成功,就可以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经过300年的不断酝酿,美国梦的前赴后继者们,不仅用勤奋、辛劳与智慧创造出眩人的个人财富和地位,而且用勇气、胆识与决心缔造起强大的国家和民族。因此,以“只要在这片土地上不懈奋斗,便能获得成功”为核心元素的“美国梦”,开始成为美利坚民族及其追慕者们的共同信仰。

第一部分 第9节:追梦(3)

    最后的帝国

    300年后,美国已成为全球最顶级的富饶强盛之邦,而美国梦并没有消逝,只是随着历史的变迁,增添了许多不同的注解。而至于究竟什么是“美国梦”,一直到今天,仍然没有一个公认的严格定义,更没有一个确定性的内容。不同的人对“美国梦”有不同的解读,有的人称之为自由和平等,有的人说就是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有的人甚至赤裸裸地说就是名望和财富表面看来,美国梦似乎就是纽约的奢华时尚,好莱坞的星光璀璨,西雅图的不眠夜,佛罗里达的拉丁风情而如果将这些内容综合起来,一般而言,对于个人来说,“美国梦”的根本性内容实际上就是“一种可以通过努力而达到梦想的平等、自由的环境和机会,是一种相信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致更好生活的理想”。

    美国梦包含了两个最基本的要素,首先是国家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其次是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因此,“美国梦”的基本含义就是“凭借个人奋斗就能获得成功、赢得幸福”。

    美国是世界上最典型的移民国家,其国民几乎来自世界各个角落。一些研究移民史的专家学者指出,不论古今中外,移民在各个社会中均属最活跃、最富于冒险精神的群体。这个以改善自身生活为目的的社会群体,往往表现出超常的适应力和杰出的创造力。美利坚民族的品格里充满着这种以“开拓边疆、不断进取、力图变革”为特征的移民精神,“这种精神既具有在开发新环境中形成的讲求实际的求实品格,又具有在离开家园时就怀有的那种闯荡新世界、寻求新生活的理想”《奥巴马能否再现另一个“美国梦”》,余志森,《解放日报》,2008年11月20日。,只要你有才干、肯奋斗、保持着理想,你就能成功,甚至可以问鼎最高权力。

    当撇开个人,对于美国这个国家来说,长期以来,美国梦与其说代表着一种梦想,不如说这个梦想更多地意味着现实:富足、强大、霸权

    翻开不算长的美国历史,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迎来黄金发展年代。美国依靠良好的国民教育、先进的科学技术、健全的政治法律制度等因素一举成为当时世界上的新型大国。1894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无论是整体经济规模还是教育文化事业,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科技地位美国都是无可争议的世界第一强国,并由此开始主导世界。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任时,曾在一次讲演中以罗马帝国和大英帝国为例,声称“美国将成为人类最后唯一的帝国”。威加四海的“美利坚帝国”(AmericanEmpire)似乎已蔚然大观,继克林顿总统之后,美国总统布什2002年在清华大学演讲时表示,美国要做“山巅上的灯塔”。的确,克林顿和布什都说出了美国心中的一个国家梦,如果要问今天美国最大的国家梦想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建立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强大帝国和全世界的主导者”。

    因而,在美国梦里,有美国式的奇迹,也有美国式的霸权。美国已经不自觉地认为,只有在美国的领导下,各个国家和各种文明才会和平共处,才能共享美国梦的幸福生活。

    无论是对个人而言,还是对国家而言,在种种美国梦中,有些对人类是福音,有些则是噩耗。但无论如何,“美国梦”似乎梦必成真,总有挡不住的感觉。

    美国梦背后的真正动力到底是什么?一些分析家认为就是对财富的渴求和追逐。美国康涅狄格州立大学历史学教授马修·沃肖尔曾指出:“对金钱的追求,是‘美国梦’中不变的成分。”“然而,恰恰是对财富的过度追逐,使‘美国梦’也在变味,逐步丧失了对世界各地人们的吸引力”。如果说早期的美国梦还提倡靠“诚实和勤奋”来致富,后来则是越来越热衷于寻求“快速致富”,经济的投机化、泡沫化使人们总是害怕自己的财富会突然消失。

第一部分 第10节:追梦(4)

    在时代的变迁中,美国在世界政治中的霸权地位和独断专行也越来越肆无忌惮,使不少外国人一提及“美国”这个词就充满反感,美国梦对世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也因此而削弱。

    对于美国这个国家及其人民的光荣与梦想,20世纪中期《巴尔的摩太阳报》记者及作家威廉·曼彻斯特曾做过一段忠实记录——《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社会实录》。这是美国的一部断代史,勾画了从1932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任期内“水门事件”的四十年间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全景式画卷。

    这是一部场景宏大、又描写细腻的历史著作。作者对这四十年间美国历届政府从诞生到终结全过程中的两党纷争和内部分歧,对这一阶段全世界所经历的每一件大事都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叙述,尤其是与美国有关联的事件给予了特别细致的刻画。

    在这部实录中,从经济大萧条、总统竞选、二次世界大战、原子弹爆炸、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肯尼迪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