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斯大林传-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您和铁木辛哥一块儿到克里姆林宫来吧。告诉波斯克列贝舍夫,让他把全体政治局委员都召来”    
    斯大林放下话筒,在桌边站了有一分钟,他惊愕得目光呆滞,漫不经心地瞟了一眼屋角那架古老的落地钟的盘面:短针刚刚越过4点。昨天,政治局的1号命令用并不坚定的语气仿佛是向列宁格勒军区、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西部特别军区、基辅特别军区和敖德萨军区的军事委员会怯生生地发出了警报。同时命令又着重指出:“我军各部队的任务是不上任何挑衅行为的当”①对这个姗姗来迟、而又“语焉不详”的警报,各部队还来不及采取积极的行动。斯大林下意识地明白了已经发生的事情:某种可怕的,重大的,对国家、人民、自然还有他这位泱泱大国的头号人物的命运来说是悲剧性的事件开始了。尽管他非常清楚在国境线上对峙的军事力量有多大,他也想象不到战争初期具有何等的灾难性。他知道红军有许多装备方面的、作战方面的和组织方面的弱点,可是他想不到,比如说,战争开始后不到一周明斯克就会失陷,德国人的坦克会展开楔形攻势,轰隆隆地不断碾过设置得很不成功的一道道防线斯大林机械地把千百万苏联人从无数照片和画像上看熟了的弗伦奇式军上衣的钮扣一个个扣上,可他听不到远方几万门德军大炮对苏联部队的阵地、边防哨所和永久性工事轰击的隆隆炮声。在他准备上汽车的那几分钟里,德国人的炸弹正在布列斯特、博布鲁伊斯克、维尔纽斯、文茨皮尔斯、格罗德诺、科布林、基辅、明斯克、日托米尔、斯洛尼姆、塞瓦斯托波尔以及其他几十座城市里爆炸,宣告屠杀人类的战神业已降临。斯大林的轿车在两辆警卫车的伴随下,沿着莫斯科空荡荡的街道朝克里姆林宫疾驰,而这时几千辆德军坦克已经在用它们的履带蹂躏着我们祖国的大地。见过森林火灾的人都知道,疾风是多么迅猛地把一片火海刮向莽莽丛林的入侵的战火燃烧着带来死亡的熊熊烈焰蔓延开去,吞噬着几千座城市、村庄和几百万人的生命。    
    希特勒怎么敢同时在两条战线上作战?他怎么了,难道真是一个疯子?斯大林无论如何也不肯相信,希特勒占领巴黎之后,实际上已经消除了一条战线,而且指望对付俄国人的东线战事也将是一场闪电战。斯大林的思想在寻找一个于他有利的借口:也许这不过是军人们面对大规模的挑衅而张皇失措吧?仅仅两三天以前,这同一个巴甫洛夫还发来一个电报(好像已经不是第一份了),请求“准许进驻国境沿线的野战工事”②。他命令铁木辛哥拒绝了西部特别军区司令员的请求,因为军队开进可能会激恼德国人,而德国人似乎早就在等待一个合适的借口应当先问问柏林:也许这不过是检验一下力量?难道哈桑湖事件导致了对日本的战争吗?    
    斯大林走进专供他使用的入口,上楼进了自己的办公室,在穿过接待室时,他对面色苍白的波斯克列贝舍夫匆匆说道:    
    “请大家立刻来”    
    政治局委员们和候补委员们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地进来了,他们谁也不说话,跟在他们后面的是铁木辛哥和朱可夫。斯大林没有同进来的人打招呼,只是没有特定对象地吩咐道:    
    “同德国大使联系一下”    
    莫洛托夫走了出去。屋子里是一片令人难受的沉默。波斯克列贝舍夫请来的人在桌边就坐,他们是安德列耶夫、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米高扬、加里宁、什维尔尼克、贝利亚、马林科夫、沃兹涅先斯基、谢尔巴科夫。莫洛托夫回到屋里后,感到不仅是斯大林,而且全体“党的最高层”都在紧张地注视着他。外交人民委员走到自己的座位跟前,用沙哑的嗓音挤出几句话:    
    “大使通知我们:德国政府已经向我们宣战了。”莫洛托夫看了一眼手里的纸片,补充说:“形式上有一个标准的借口:纳粹德国决定预先防止俄国人正在准备的进攻”    
    静默仿佛变得浓重而又粘滞了。斯大林在桌边坐下,看了莫洛托夫一眼,他忽然想起,半年以前就在这间屋子里,莫洛托夫从柏林回来后信心十足地报告说:    
    “希特勒在同英国及其盟国的斗争中寻求我们的支持。应当等待他们的对抗尖锐化。希特勒坐卧不安有一点是清楚的——他不敢同时在两条战线上作战。我想我们有时间来巩固西部的国境线。不过要分外小心,因为我们是在和一个冒险分子打交道”    
      斯大林又看了一眼莫洛托夫,不过这次是目露凶光了。“我们有时间”这也算是一个有先见之明的人心头的不安越来越强烈。斯大林感到自己被厚颜无耻地欺骗了。也许,这是他多年来第一次感到不知所措和信心不足。“领袖”已经习惯于事态按照他的意志发展。他不想让这些唯唯诺诺的战友们看出他的弱点。大家都在等着听他的看法和吩咐。    
    铁木辛哥开口了,打破了令人难堪的沉默。    
    “斯大林同志,您允许报告一下局势吗?”    
    “说吧。”    
    第一副参谋长瓦图京中将走进办公室来。他简要地报告了局势,其中没有多少新消息,在猛烈的炮轰和空袭之后,德军的大部队在西北方面和西面的许多地区侵入了苏联领土。许多边防小分队在第一次战斗中就遇上了庞大的德国战争机器,他们牺牲了,但没有放弃阵地。敌人的空军在不断地轰炸各个机场。总参谋部眼下也没有掌握其他更具体的材料。办公室中所有在场的人甚至没有料到后来事态的发展有多么急速而充满悲剧性。    
    


第二部第八章 丧魂失魄(1)

    不,斯大林在第一天并没有受到很大的震惊。他显然有些不知所措,对谁都有气——他被骗得太苦了——为前景莫测感到担心。在战争爆发的第一天,政治局委员们在他办公室里几乎待了一昼夜,等待着边境上传来的消息。他们只是偶尔出去打个电话,喝口茶,活动活动身体。大家都很少说话,都暗自希望这只是暂时的挫折。没有人怀疑希特勒将遭到应有的回击。党的最高级领导成员们可能议论过,边境地区的恶战会打上一两个星期。在一定时期内战争可能是阵地战,直到红军给予侵略者毁灭性的回击为止    
    马林科夫的文件夹里有一份总政治宣传部的命令草案——《近期内红军中政治宣传的任务》。这是6月中旬总政治宣传部主任扎波罗热茨交给他的(战争爆发的第二天,斯大林就用集团军级政委梅赫利斯代替了扎波罗热茨)。6月20日,马林科夫应斯大林之召来到他的办公室,领受了例行任务之后,就把总政治宣传部的这份命令交给了“领袖”。这份命令是在总军事委员会会议和斯大林1941年5月5日给军事学院的毕业生讲话之后着手起草的。“领袖”明显地暗示:战争在将来是不可避免的。必须准备“无条件地粉碎德国法西斯”。根据斯大林的指示,这份命令(他终于没能在战争爆发前批准它)提出的主要论点如下:    
    我国所处的新条件和孕育着不测事件的国际形势,要求我们具有革命的决心和随时准备转入对敌人实行毁灭性的进攻各种形式的宣传、鼓动和教育工作应贯彻一个目的——从政治上、精神上和军事上训练全体人员,准备进行一场正义的、进攻性的、无坚不摧的战争要培养全体人员对敌人的极端仇恨、同敌人搏斗的强烈愿望、准备在敌人的领土上捍卫我们的祖国、予敌人以致命的打击③    
    除马林科夫外,日丹诺夫也看过这个命令草案。归根到底,问题不在于命令,而在于政治领导相信我国有能力击败任何进攻并粉碎侵略者的信心。命令是按朱可夫在5月份提交斯大林的苏联武装力量战略部署计划的精神拟定的。这份计划里也谈到必须“赶在敌人前面,在原波兰和东普鲁士的领土上击溃敌人主力”④。总参谋部和总政治宣传部认为,防御只能是短时间的:部队准备进攻,打退敌人的进犯并转入进攻因此在战争爆发后的头一两天里,党和军队的领导根本没有灾难临头的想法。灾难仿佛早已被排除在外了。    
    而实际情况却是这样。虽然我国最高领导从各种渠道得到过法西斯德国即将进攻的消息,它却并没有采取无疑应当采取的步骤:没有使边境部队进入战备状态。如果就1号命令的使命而言,那么它的颁发至少迟了一昼夜。斯大林以及他身边的人们并不懂得(而军人又不敢向他详细解释:铁木辛哥压根儿就畏惧“领袖”),战备是没有伸缩余地的时间参数。一个师从接到警报到紧急动员、集中、行军并占据指定的防御阵地,所需要的时间在4至20小时之间。例如,在西部特别军区平均需要4至23小时⑤。而总参谋部在6月22日0点20分才开始发出1号命令。各军区在1点20分才接收完毕。然后司令员和司令部一起研究文件,拟出必需的命令和指示。这又用去1至1.5小时。实际上,各部队执行这项命令只剩下不到1个小时了。    
    许多师只是在法西斯强盗轰炸和炮击后才紧急动员起来。部队和兵团开始向指定地区开进,一般说来,它们还没有到达指定地区,就在途中遭遇了德国的坦克纵队,于是被迫在行进中投入战斗。敌人竭尽全力破坏我方的通讯联络,使指挥瘫痪。所有的人都完全没有料到,德国的快速集团在第一天结束时能深入我国领土50至60公里二线的各路部队向边境开进时都遭到敌人空军的不断袭击。敌人的空军从一开始就掌握了制空权。迎着部队走来的是连绵不断的难民群。通讯被切断了。指挥员们不了解局势。兵团奉命开进的地区已经被敌人占领了,敌人已经取得了战术上、战役上以至战略上出其不意的效果。是的,情况就是这样。敌人并没有取得政治上出其不意的效果,但是由于斯大林罪恶的指挥不当,各部队就被置于连德军指挥部最冒险的意图也能够如愿以偿的境地。德国武装部队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上将后来写道:“德军的进攻使敌人措手不及。敌军的战斗部署从战术上说是不适应防御的。他们的部队在边境地带分散在辽阔的地域上,而且被束缚在所驻扎的地区。边境本身的防卫是薄弱的。”⑥    
    斯大林忐忑不安地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他并不知道德国统帅部把赌注押在德军坦克对苏联领土纵深进行的猛烈的楔形攻势上,而不顾在自己后方留下了苏联部队。许多州里的动员工作被破坏了。头一两天就有200多座燃料仓库、弹药仓库、其他军用物资仓库、以及许多军医院落入敌人手中。混乱、缺乏坚定的指挥挫伤了部队的士气。由第4集团军参谋长桑达洛夫上校签署的1941年6月24日第1号战报中说:“由于不断的狂轰滥炸,步兵精神沮丧,防御并不顽强。往往要由从集团军司令员起的各兵团指挥官来制止凌乱后撤的分队,有时是整支部队,让它们掉头再上前线,但是这些措施,有时甚至要使用武器,并不能获得应有的效果。”⑦    
    而斯大林却一直在期待着令人宽慰的消息    
    6月22日清晨,当提出了由谁来把希特勒德国发动进攻的消息告诉人民的问题时,大家自然都看着斯大林,可是斯大林出人意料地拒绝了。他连想也不想,干干脆脆地拒绝了。在历史文献中至今流传着一种看法,认为斯大林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像米高扬在回忆录里说的那样——他心灰意冷,“不知道对人民说什么好,因为一直在教育人民说不会发生战争,即使发生战争,敌人也将在他自己的领土上被粉碎等等,而现在必须承认,在战争的最初时刻我们正在遭受失败”。    
    我想,事情并不完全是这样。决定由谁来对人民发表讲话的问题是在凌晨。当时在莫斯科还没有人知道“在战争的最初时刻我们正在遭受失败”。关于战争和战争的威胁是经常向人民讲的。我们也在准备战争。可是战争的来临仍旧出人意料。斯大林在许多方面还不清楚边境上的事件将如何发展。更可能的是他在没有搞清楚局势之前,什么话也不想对人民说。在此之前,至少是在30年代,斯大林在摸不清重大步骤将对他的地位产生何种影响的时候,是从不采取重大行动的。他总是排除足以动摇他的威信、动摇领袖的威信的冒险行为。    
    22日早晨,斯大林没有听到胜利的战报,他提心吊胆,甚至是心慌意乱,但是他还暗自保留着信心,他相信两三周之后他将惩罚希特勒的背信弃义,到那时他才在人民面前“露面”(只是四五天后,斯大林才被震惊得丧魂失魄,直到这时他才终于相信,入侵不仅对祖国,而且对他——“英明的、战无不胜的领袖”,造成了致命的威胁)。证明事情确实如此的有发给各部队的两个命令,它们是分别在6月22日晨7点15分和晚9点15分在他的办公室里得到批准,并由铁木辛哥、马林科夫和朱可夫签署的。    
    早晨,在决定由莫洛托夫向人民发表讲话、同时承认必须在14个军区辖区内宣布动员之后,斯大林还不曾意识到这场惨剧的规模有多大,他要求军人“用毁灭性的打击粉碎入侵之敌”。铁木辛哥当即布置起草在历史上以总军事委员会第2号命令著称的那份文件:    
    列宁格勒军区、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西部特别军区、基辅特别军区、敖德萨军区军事委员会:(抄送海军人民委员)    
    1941年6月22日凌晨4时,德国空军无端袭击并轰炸了西部边界沿线我方机场及城市。    
    同时,德军在许多地方开炮轰击并越过我国边界。    
    鉴于德国对苏联采取闻所未闻的悍然进攻,我命令:    
    1.各部队使用一切力量及手段进攻敌军并将其歼灭在侵犯苏联边界的地区。此后,在未得到特别命令之前,各地面部队不得越过边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