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兵书通览 许保林 著-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兵而不以权谋,则兵败国危而乱不止。君子不得已而用权谋,正犹不得已而用兵也。用之合天理,则为仁义;合王法,则为礼乐。〃他还尖锐地批判〃其曰猥云德化不当用兵〃是〃迂儒保身之谋,卖国之罪也。〃他发挥了《孙子》的全胜思想,提出了〃兵以万全为贵〃,并具体解释说:〃不遗一矢,不亡一卒,乃谓之万全。〃他重视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指出〃欲士卒杀敌者,当激之使怒〃。他认为用间实难,因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诡道十二事,是举计外之势,因利而行之术〃,实际是〃以谲计而屈人之兵〃。
  《孙子书校解引类》是明代研究《孙子》的一部重要专著。
  它之所以在后于刘寅诸家注释的情况下能流传后世,就是因为它校解详明,明白晓畅,在明代独树一帜,是《孙子》注中的佳作。若山拯在《刻赵注孙子引》中称它〃解义简明,引类的确,诸注家盖莫能及也。〃据俞大猷《孙子十三篇注释后序》中讲,〃虚舟先生结庐闭户,不求闻达,著《韬钤内外二篇》及注释《孙子十三篇》。终先生之身,无有知者。二者几藏于名山而不行于世矣。逮今总督两广大司马二华谭公得之,把玩契合,益深于兵,举而平岛夷。〃〃以奥西太参石坡庄君,志存军国重务,出十三篇注解托梓广传。〃俞大猷的这篇〃后序〃撰于隆庆元年(1567年),说明该书初刻于这一年。据梁见孟《重刻孙子书序》记载,又有郭刻湖相本及其覆刊本。之后又有万历年间刊本等。然而,这些版本流传稀少。明刊原本传到日本以后,日人以为此书中国国内已经失传,日本文久癸亥(清同治二年,1863年)刊印时更名为《赵注孙子》,并在书名页上注明〃原本蓟辽旧刻,明季亡逸,誊传绝少,旧题《孙子书》,今更冠'赵注'二字云〃。此本流传很广,并反销我国。目前我国内流行的《赵注孙子》就是这个本子。明刊本虽稀少,但并未失传,现存明刊本有明万历七年(1579年)刊本,卷首有御史梁孟龙和著者的序,书后有隆庆二年江都王朝相的跋文。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刊本,书前有御史吴允中、府尹汪道亨和注者的序,书后有俞大猷的后序。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梁见孟刻本。现存其他版本主要有《赵注孙子》清同治二年(1863年)刊本、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北洋陆军编译局铅印本、1920年益新书局石印本等。

  第八节闲暇清论

  唐万龄撰,唐万龄为明代淮阴(今江苏淮阴县)人,生平事迹不详。从其在序言中慨叹〃调兵无兵,措饷无饷〃的时局,〃亟望于今人之改弦〃和在书中征引嘉靖初、中期战例、并称李中都御史所在的朝代为〃本朝〃等方面推测,他当生活于明代后期,大约正德、隆庆年间。
  唐万龄认为借鉴前人战争经验,读书明史,是名将能〃抒奇谋、建奇勋〃的重要原因,指出:〃读书而不能为名将者有矣,未有名将而不读书者也。〃所以,他搜集前人尤其是明代有关可资借鉴的战例和兵法言论,分类排纂,汇集成书,名曰:《闲暇清论》。
  《闲暇清论》共十三卷,卷之一:选锋;卷之二:军政;卷之三:谋略;卷之四:胆智;卷之五:奇变;卷之六:持重;卷之七:攻瑕;卷之八:间谍;卷之九:德量;卷之十:音乐;卷之十一:边防;卷之十二:城守;卷之十三:火龙。
  〃火龙〃又细分为:火攻风候、火攻地利、火攻器制、火攻药法、木人火马天雷炮、火龙卷地飞车、水底龙王炮、无敌地雷炮、万火飞砂磁炮、轰天霹雳猛火炮、飞火车、造竹鸟铳法、火龙炮、纵火诸药、拦火神行冲敌飞蓬、信药方、神火方、虎药方、哈亢真传、铅火药、匣箭、匣箭药方、鸟铳药、信药方、粪炮罐、毒火药、烈火方、铅铳火药、神效金疮药。
  《闲暇清论》是一部辑评性兵书,既分类辑录资料,又有辑录者的评论,其特点是:(一)既辑录战争故事,又辑录兵法言论,有理有据,说服力较强。如〃奇变〃篇,在辑录狄青、田单等名将运用奇变而取胜的战例的同时,大段引用了《唐李问对》中关于主客之变和阴阳诡道的论述,成为战例的很好注解。(二)注重辑录近世和少为人知的战争故事,如在书中辑录了许多本朝将帅如仇咸宁、王骥、俞大猷等用兵故事,以及青盖借箭、以藁(即藁本,一种伞形植物)诱射毒箭、以画狮破象阵等鲜为人知的战争故事。(三)注意征引正反战例,阐发用兵道理。如在引用了田单运用火牛阵大胜燕军的战例后,接着又引了邵青使用火牛阵失败的战例,以证明用兵贵知变的道现,指出:〃一火牛耳,田单用之胜,邵青用之败,非牛制有胜败,用之善与不善耳。昔人云,学古兵法如学奕棋,未能自得于心,欲用旧阵势以接敌疏矣。敌所应与旧势异,则必不可支。此韬钤家所以贵知变也。〃此论至为精妙。(四)既有客观事实的记述,又有辑录者的评论。评论部分集中反映了作者的军事思想,如上述对火牛阵的评论,反映了作者的〃兵贵知变〃的思想。唐万龄编纂此书总的指导思想是安不忘危,静而虑动。他在军事思想方面的主要之点是〃将贵谋,兵贵精〃,指出:〃器贵利而不贵重;兵贵精而不贵多;将贵谋而不贵勇。〃在用兵方面主张〃静〃、〃专一〃,指出,〃兵静则固,专一则威。故曰:善战者不在少,善

  守者不在小。〃主张〃攻瑕〃,赞成《管子》的〃凡用兵者,攻坚则轫,乘瑕则神。攻坚则瑕者坚,乘瑕则坚者瑕〃。但在〃火攻地利〃篇中谈到攻城时又认为:〃城中击外当攻其坚,城外击内当攻其瑕。〃(五)重视火器的运用。他在〃火龙〃篇中不仅记述了火器运用的战术,而且辑录了大量火器、火药的制造方法和性能,有一定的科技史料价值。
  《闲暇清论》继承了许多古代优秀的军事思想,却未见阴阳占侯之类的封建迷信之谈,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它史论结合,又辑录许多明代火器、火药资料,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闲暇清论》只见一明刻本,前有唐万龄序。此本为蒋前烈阅批,卷端题〃朔方蒋前烈阅〃,书中有批语,书后有跋语。

  第九节草庐经略

  《草庐经略》一般著录为无名氏撰。有的题明黄之瑞撰,可能据题黄之瑞纂辑的《草庐经略舆图总论》著录(关于《草庐经略舆图总论》下文讨论)。还有的题黄启瑞撰,不可考。从书名上分析,作者将自己的兵书起名为《草庐经略》,无异是以隐居茅庐的诸葛亮自命,所以,他当是一位隐士。本书具体成书年代亦不可详考。但据书中所记内容推断,它当成书于明万历初年。其根据是:(一)作者称明朝为〃国朝〃,称朱元璋为〃高皇帝〃,称明朝初年为〃国初〃;(二)书中专有〃御倭〃一节,记述了嘉靖以来的抗倭战争,总结了戚继光、俞大猷的抗倭经验;(三)辑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中的内容及戚继光的用兵实例;(四)书中虽有〃平蛮〃、〃平羌〃专篇,但未言及万历以来明与后金的战事。所以本书成书上限应在隆庆以后,下限应在万历中期以前,大约在万历初年。
  《草庐经略》十二卷。乾隆抄本作八卷,道光抄本作六卷。
  卷下分篇,全书共一百五十二篇。每篇体例类同《百战奇法》、《白毫子兵》等兵书,先进行理论阐述,然后引用古代战例,或用兵故事及兵家言论,来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性。
  全书内容比较丰富,对战争的目的、战略战术、治军用将、阵法训练、火器制造、赏罚原则、阴阳占卜、屯田粮饷等军事上的各个方面都有所论述,既有对古代优秀军事思想的继承和阐发,又有对明代战争经验的总结。其详细篇目如下:卷一:操练、丁壮、精器械、习技艺、教部阵、训将、忠义、任贤、拊循、军刑、军赏。
  卷二:将谋、将勇、将勤、将让、将信、将廉、约己、戒骄、责己、受善、致身、一众、选能、料敌。
  卷三:远略、战权、部分、号令、军容、誓师、阴阳、禁祥去疑、矫言定众、假托鬼神、粮饷、屯田、谨粮道、因粮于敌、地形、诡谲。
  卷四:恩信、果断、持重、迅速、贵和、尚暇、尚静、尚秘、尚忽、尚整、治力、治气。
  卷五:用众、用寡、正兵、奇兵、车兵、骑兵、步兵、进兵、退兵。
  卷六:客兵、主兵、形人、虚实、击虚、避实、立营、军号、斥堠、间谍、乡导、督战。
  卷七:救援、攻营、袭人、致人、伏兵、防伏、游兵、疑兵、招抚、受降。
  卷八:禁暴、逐利、乘胜、应卒、因势、出困、严备、内应、安众、愚众、虚声、先声。
  卷九:击强、击众、度险、薄险、守险、奇险、筑险、间道、误敌、怒敌、饵敌。
  卷十:疑敌、骄敌、懈敌、饥敌、待敌、薄敌、离敌、追敌、蹑敌、诳敌、火攻。
  卷十一:水战、山战、隘战、野战、夜战、暑战、雨战、风战、烟战、分战、迭战、死战、逆击、必战、邀击、横击、夹击、反击。
  卷十二:首尾击、击后、掩击、突击、制突、先击强、先击弱、用弩、备边、御戎、平蛮、御倭、平羌、平盗、定乱、居功。
  《草庐经略》是明代后期在军事理论方面较有成就的一部兵书。它对历代用兵经验进行了条分缕析,归纳概括,结合战例加以阐述,并对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许多思想至今仍有借鉴价值。
  在战争观方面,它主张兴〃仁义〃之师,〃禁暴安民〃。认为战争的目的不是〃以杀为务〃,〃要在平定安戢。〃〃兵之兴也,所以遇乱安民也。暴而不禁,是滋之乱,而民愈不安,殊非从来征伐本意。故王者之师,倡仁而战,扶义而征。〃(卷八)所以,它特别强调军队不要扰民,〃师到之处,无暴神祇,无行田猎,无毁土坟,无燔墙屋,无焚林木,无掘丘坟,无取六畜、禾黍、器械,无掠妇女,见其老幼慰归无伤,虽遇壮者,不可无敌。敌若伤之,医药归之。秋毫无犯,市肆不易,皆由主将禁戒之严,故其下奉命而不敢违也。〃(卷八)
  在训练方面,它站在战略的高度,提出国家最大的弊端是不讲操练,不仅将〃操练〃列于全书之首,而且开篇第一句话就是:〃从古国家巨弊,莫巨乎平时武备废弛,卒闻有警,招募而即使之战也。〃(卷一)认为〃善操之将即善战之将。〃(卷一)强调只有平时搞好训练,战时才能杀敌立功,〃在上选器械教师,咸备三令五申,驱而用之,必能临阵杀贼,为国报效。〃(卷一)对于训练的内容,认为并非只练步伍阵法,还必须练艺,练耳目,练心,练胆气,〃第操之云者,非止操步阵也。操其技艺使之精熟,操其耳目使之不惊,操其心志使之不乱,操其胆气使之外不畏敌,内不爱身。〃(卷一)对于教艺,它又反对教只能看不能战的〃花法〃,要求教能临阵杀敌的〃正法〃。
  在将帅选拔方面,主张任人为贤。认为〃任贤〃是〃军中之首务〃。〃一贤可退千里之敌。〃(卷一)强调要知人善任,〃不患世无人而患不知人。不患不知人而患知之而不能用,知而不善用之与无人等。〃(卷一)对于将帅的条件,它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较详细地阐发,提出将帅要有谋,能先谋而后战;要有大勇,能柔能刚,临危不惧,虽折而气不挫;要勤勉,千纲万目,事必躬亲;要不居功,能推功、让能、避誉;要有信用,云赏则赏,当罚必罚;要廉洁,不贪利,不受赂;要严于律己,身先士卒;要戒骄戒躁;要善于倾听各方面的不同意见;要有献身精神,不怕死;要善于用人;要善于料敌,具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能力。它还重申了要给将帅机断之权的传统思想,指出〃君必假之以不御之权,然后可以奏师中之吉。〃(卷二)战场上的进退、缓速、战守、赏罚等,一律由大将决定。对于将帅与士卒的关系,提出〃使兵识将意,将识士情〃,〃兵将相习。〃(卷一)
  在赏罚方面,主张公平合理,区别对待,〃小犯则宥,大犯则诛;无心之犯则宥,有心之犯则诛。持之衡平,济以机术,用法虽严,军中咸服矣。〃(卷一)强调赏贵及时,贵小,贵速,贵溢,贵公,贵信,贵不滥。〃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妄施,分毫不与。〃(卷一)
  关于奇正的解释,它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又有所发挥。认为以往所谓以聚为正,分为奇;以前向为正,后却为奇;以先出合战为正,后出为奇;以受之于君为正,将所自出为奇;曹操的以向正中者为正,以旁击为奇;己二而敌一,则以一术为正,一术为奇;己五而敌一,则以二术为正,三术为奇;以及李靖的正而无奇则守将,奇而无正则斗将;敌实则我必以正,敌虚则我必以奇等诸家之说,虽然都是正确的,但都是讲的奇正之常。而奇正之妙是〃相生〃、〃相变〃,〃正生奇〃,〃奇归于正〃。指出〃孙子之言奇正之变也,非道其常不足以辩奇正,非极其变,不足以尽奇正之妙也。正者,其阵堂堂,其队整整,退如山移,进如不可当,前却有节,左右应麾,可以更休而迭战,可以致远而无弊,敌人卒来撼之而不动,敌人暗袭当之而不乱,由此而变化不测,倏忽无常,是以正生奇也。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混混沌沌,形圆而不可败,是以奇归于正也。奇正之用其无穷矣。〃(卷五)它还认为,〃兵无奇不胜,故将非奇不战。〃〃善用兵者,临阵出奇,因敌制胜。〃(卷五)
  在人事与阴阳的关系方面,它以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了阴阳占卜之类的东西,是由人创造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假借鬼神辅助用兵。尖锐指出:〃夫天官时日之禁忌,元象物兆之吉凶,其属人创造者,本驾诞以为使愚之计。即朕若冥定者,其转移又在人事之勤,未有真倚仗鬼神,拘依俗禁,侈谈奇门遁甲,金甲神将,而可为决胜之策者。〃(卷三)所以,主张先修人事,禁祥去疑,〃夫兴国之君,先修人事,人事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