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血 作者:老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血 作者:老茅- 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尚书,你说该怎么办?”

  “回皇上,大明兵多将广,臣以为应当马上调集大军救援,眼下湖广无战事,可调金声恒、孙承胤、王得仁、张应元等人大军前往,六万军营也可以抽调出一半,加上江西、浙江、福建、两广、云贵,只要每省出一万人,大明至少可以大明可以抽调出十五万大军,鞑子不足虑。  ”

  马士英的话颇多水份,若真要调云贵、两广等地的人马,那黄花菜都凉了,不过,这一翻话却让刚才还慌乱的大臣镇定下来不少,虽然鞑子到了淮安,可是大明也不是没有还手之力。

  王福也暗中点了点头,马士英无疑老辣之极,不管行不行,至少先把人心安抚下来再说。

  “诸位臣公可还有什么补充?”

  “马大人高见。  ”各人都称赞起来。

  “马爱卿所言,确是持重之语,可是诸位有没有想过,救兵如救兵,从最近的湖广调兵需要多久,最远的云贵又要多久?”

  众人都一阵哑然,各人认可马士英的话,其实并不是要救淮安,而是要拱卫南京,只要江北能挡上一段日子,南京有这么多的兵力,又有郑芝龙的水师守卫,即使是江北全部失陷,南京依然可以过得安稳。

  “既然大家都没有话说,那朕来说几句吧,扬州不容有失,淮安不容有失,徐州,朕虽然不知鞑子为何会到达淮安,不过,朕确信徐州还在朝廷手中,徐州更不能有失,湖广兵力可调、浙江、江西兵力也可调,其余地方还是不要轻动为好,如今能救江北最快的兵力仍是京营和五万羽林卫,京营不可轻动,朕决定率四万羽林卫亲征!”

  大殿上一片安静,各人的呼级都粗重起来,虽然皇帝曾亲征打败过左良玉,但大多数臣子都认为是运气使然,可如今对上的是鞑子,皇帝还有运气吗?

  “皇上万乘之躯,莫可轻动。  ”马士英反应过来,率先跪下,接着王铎、钱谦益、章正宸、熊汝霖、陈子龙各个大臣都跪了下来,整个殿上,竟无一个站着之人。

  第二卷血战中原 第三十七章亲征江北

  第三十七章亲征江北

  扫过殿中众臣一眼,所有人都低头伏地,王福无法看清一人面容,这些人当中也不知有多少是真心,多少假意?

  “行了,朕如道各位的好意,当年太祖、成祖皇帝何尝不是万乘之躯,他们能亲临战阵、披尖执锐,朕又为何不能;太祖以布衣起家,驱除鞑子,恢复中华;成祖五征大漠,海上数万健儿扬威万里;若非后世子孙不屑,我大明安然只剩半壁江山,朕若还只是躲在宫中,任由鞑子糟踏大好河山,死后又有何面目见太祖,成祖皇帝?”

  王福的话说得大义凛然,只是众臣却感到为皇帝有点脸红起来,谁又能和太祖,成祖皇帝相比,当年宋真宗有意恢复幽燕之地,宋太后只一句话就打消了宋真宗的念头:你自认比得上太宗皇帝么?

  殿中许多大臣也恨不得用这句话来反驳,只是这句话太后可以和皇帝说,大臣却不能说,一时都相顾无言。

  王铎昂然立起:“皇上,俗语道兵凶战危,皇上若是有一个万一,大明江山又将托付何人,如果皇上一定要亲征,还请皇上指定监国人选。  ”

  王福一阵头疼,以前福王的妻妾子氏都已死于战乱中,若是任命一个宗室为监国,等于在自己身后埋了一颗炸弹,他绝不愿意自己在前线的情况下,身后有一颗随时会爆炸的炸弹:“不必了,大明既然在先帝崇祯皇帝死难时没有亡。  若是大明还有气运,朕真有何不测也不会亡,爱卿就不必操心了。  ”

  “皇上”

  王铎还想相劝,王福已经打断了王铎的话:“朕意已决,已决定御驾亲征,朕也不会立下监国,各位爱卿还是想想如果克尽职守。  维持好朝廷地运转,朕在前方战斗。  不希望突然听到后方生乱,朕若是因为本事不济死于战场,也怨不得诸位臣公,若是因为后方生乱,导致朕的军队后勤不济而败,朕若是不测,自是无话可说。  朕若是有命活着回来,自然有帐算账。  ”

  “臣遵旨。  ”马士英、王铎、钱谦益等人一阵无奈,见到皇帝铁了心,不再相劝,其他人见到三名内阁大臣妥协,也跟着一起应声。

  “户部左侍郎何在?”

  熊汝霖迈了出来:“臣在!”

  “羽林卫马上就要出征,湖广、江西、浙江三省兵力需要调集,钱粮可足?”

  “禀皇上。  国库尚有存银四百万两,粮五百余万担,臣可保证前线将士有充足钱粮支援,若是发生钱粮短缺,臣甘愿领死罪。”

  听到户部有银高达四百万两、粮五百余万担时,众臣心中都是一番感慨。  崇祯时,朝廷虽然累次加税,光是辽饷就高达六七百万两,只是户部经常是寅吃卯粮,到手的银子转眼就花了出去,户部存银很少能超过一百万两,官仓更是可以饿死老鼠。

  李自成进京之前,皇帝本来想抢先调关宁军入京,竟然拿不出二十万两饷银,只得作罢。  如今丢失了北方。  朝廷收入有所减少,可是开支节省的更多。  首先是没有每年高达六七百万的辽饷,没有京城三十万京营的粮饷,没有众多京官的官俸,如今四镇更是去了两镇,大明财政竟然迅速好转,甚至能够存银高达四百万两。

  王福点了点头,其实从左良玉处搜刮到地六百万两银子还有五百万多两没动,他的内库存银比户部还要多,根本不用担心军饷不够,只是眼下整个羽卫林地军饷都要王福自掏腰包,能动用户部的钱粮当然是先动用户部钱粮。

  “工部尚书何应瑞何在?”

  “臣在。  ”

  “军器局所有枪支弹药全部提出,交由羽林卫使用,军器局从明天开始取消休假,马上全力开工生产,户部,为奖励军器局的工匠为朝廷所作贡献,所有工匠在一月份一律发双份粮饷,还有户部除了保证军队的钱粮,一定要保证工部有足够的银钱购买原料。”

  “臣等遵旨。  ”

  “刑部尚书顾锡畴、中军都督蔡忠、锦衣卫指挥使冯可宗。”

  “臣在!”

  “朕出征期间,严禁有人作奸犯科,更严禁有人通敌卖国,凡是造谣生事者,与鞑子沟通者,上至官员,下至百姓,尔等三人都可以从严处理。  ”

  “微臣遵旨。  ”三人一起躬身道。

  有了皇帝这道旨意,三人顿时权力大增,象以前复社的那些书生如果妄议国事,很可能就会被抓捕,马士英嗫了嗫嘴,想说什么最终还是将嘴吧闭上,皇帝出征期间,本就该比平时更严才对。

  “今日朝会到此为止,诸位臣公退朝吧。  ”

  “臣等告退,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着朝中重臣回到家中,鞑子已到了淮安和皇帝要再次御驾亲征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城,对于前一个消息,毫无疑问,初次听到时普通百姓都非常惊疑,对于第二个消息,百姓却复杂得多,一些人认为皇帝太鲁莽,另一些人却认为皇上御驾亲征,一定会凯旋而归,征讨左良玉即如此,何况前些天朝廷才刚剐了为鞑子效力地大汉奸范文程,这么看来,鞑子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当不起皇上的大军一击。

  无论认为皇帝鲁莽也好,还是认为皇帝一定会凯旋也好,在许多百姓心中,皇帝的形象无疑又高了几分,许多人家中自发供上皇帝画像,保佑起皇帝来,对于鞑子的恐慌也减少了许多。

  大军出征,一切千头万绪,加上又赶上了过年的时间,许多士兵都已休假,当然,除了家在附近的士兵也没有人回家,但要让他们都归营,起码也有一两天的时间,尽管王福心中着急,大军还是忙碌了三天才出发。

  采石矶码头,四万羽林卫整齐的站在岸边,王福站在一座搭建地高台上,朝下面望去,无数的白色翎羽在风中摇动,看上去仿佛无边无际,江中,已停满了大大小小数千艘船只,随时等待着他们的上船。

  “诸位,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们最早进入羽林卫的时间不足半年,大部分人更是只有三个月,本来朕不该让你们这么早进入战场”停顿了一下,等着下面的各人将自己的话一步步传下去,王福才继续道:“可是时间不等人,鞑子更是不会等你们训练好才过来,眼下淮安危急!扬州危急!我大明危急”

  “为国羽翼,如林之盛,这是你们羽林卫地由来,今日朕领你们亲征,朕希望你们能对得起这个称号,鞑子占我京城,掠我百姓成为奴隶,为我大明不共戴天之仇敌,朕今日在此宣誓:不灭鞑子,誓不回军!”

  这番话传遍羽林卫时,所有的人都热血沸腾,整个羽林卫高呼起来:“不灭鞑子,誓不回京!”

  送行的马士英等人听得面面相觑,皇帝发下如此誓言,等于与满清不死不休,彻底打消了一些人还想与满清划江而治的算盘。

  王福也不管这些官员会如何想,南京还有一万羽林卫,又有锦衣卫、刑部、中军镇守三方面协助,如果还有人能捣乱,那算他本事大,伸手向下压了压,等到羽林卫的喊声小了一些时,王福才用力的挥了一下手:“出发!”

  四万羽林卫,加上无数的物资,足足装载了数千条大小不一的船只,又是忙活了半天时间,整个船队才从南京浩浩荡荡直奔扬州,第二天就达到了扬州码头。

  史可法早已带着扬州的文武官员等候在码头上,见到皇帝连忙大礼参拜:“臣等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扬州与南京虽然近在咫尺,王福却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位后世大名鼎鼎的史阁部,史可法个子不高,身材瘦小,只是眼睛却是非常有神,即使是面对王福,眼睛也不避不闪,显得心中一片坦然。

  “史爱卿免礼,各位也都免礼吧。  ”王福亲自将史可法扶起。

  后面地各个大小官员顿时睁大了眼睛,谁说阁部大人失去圣宠才一直待在扬州,看皇上地态度,完全不象啊。

  看到扶起自己的皇帝,史可法却吃了一惊,与刚登基相比,皇帝地身材相差太大了,脸上也年轻了一些,若非轮廓还在,史可法几乎以为皇帝被人假冒,他呆呆的看了皇帝半响,在义子史德威扯了一下衣襟后才回过神来向皇帝谢恩。

  “史爱卿,前线战事如何?”不顾是在码头,王福已先问起战事来。

  问到战事,史可法脸上一黯:“回皇上,淮安依然在我朝手中,只是鞑子围的紧,忠贯营何刚无法进城与城中官兵取得联系。”

  “可知围淮安的鞑子有多少人马,徐州有没有消息传来?”

  “回皇上,淮安鞑子不下五万人马,由于鞑子已经封锁了消息,微臣不知徐州情况如何?”

  王福脸上露出一丝笑意:“鞑子越是如此,越是说明徐州无事,否则鞑子不会封锁得如此严密?”

  “皇上英明!”眼下史可法也只能如此猜测。

  

  祝大家周末愉快,今天白天要出门,下一章可能要到晚十一点左右更新。  嗯,继续求月票!

  第二卷血战中原 第八十八章淮安攻防

  第八十八章淮安攻防

  “皇上,史阁部,此地风大,不如到城中歇息。  ”扬州知府任民育上来道。

  “对,皇上,是微臣疏忽了,还请皇上先入城。  ”

  “不用了,救兵如救火,淮安还在朝廷手中,朕不能坐视不理,朕见过你们后,马上就要出发。  ”

  史可法大吃一惊:“皇上不可,鞑子势大,还请皇上坐镇扬州,臣愿代替皇上出征。  ”

  听到皇帝亲征时,史可法还以为皇帝会留在扬州,他虽然对只组建了半年左右的羽林卫没有什么信心,可是羽林卫毕竟器械精良,军饷丰厚,如果用来守城估计问题不大,如果是在野外与鞑子相碰,则很难有胜算。

  王福摇了摇头,史可法忠心没问题,可是说到领兵,恐怕还不如自己这个半吊子水平,自己辛苦训练,花如此重金才打造的队伍交给史可法,那还不如直接交给阎应元合适

  “爱卿不必相劝,你守好扬州已是大功一件,鞑子正在攻我河山,朕若守在城中不理,又算哪门子亲征?”

  留在扬州无疑是最稳妥之事,有四万羽林卫守城,哪怕是鞑子来得再多,王福相信也可以将扬州守住,可是若任由鞑子在南直隶纵横,单守一个扬州又有何意义,何况徐州情况不明,这数万大明精锐绝不能有失,缩在扬州,很可能让黄得功误判形式,不得不出城与鞑子血战。  给鞑子各个击破的机会,单纯躲在城中,看似稳妥,其实是最愚不可及地行为,等于拱手将胜利让出

  沿着运河而上,风险无疑极大,王福不能肯定羽林卫能在野外挡住清军。  只是依托着运河,进可攻。  退可守,后背无忧,风险已是极小,如果这样还输,王福只得认命。

  此时已经是冬天,京杭大运河只能行驶小船,过了扬州后。大部分羽林卫弃船上岸,沿着河提前进,河中小船则载着补给物资与陆路并排而行,王福拒绝了坐船的建议,骑着马也跟在陆上行走,数万大军前看不到头,后看不到尾,一张张年轻的脸上都呈现出一种高傲的士气。  看着这支军队的状态,王福忐忑不安的心情总算平静了下来。

  淮安城下,清军围城已经六天了,这六天来,清军虽然没有攻城,城头的明军压力却是越来越大。  每看到又新开来一队清军,城头地明军心脏就在狠跳一次。

  “吴大哥,这鞑子为什么还不攻城?”叶羽伏在城头,看着下面的清军大营抖抖嗦嗦地问道。

  叶羽是城中一个小商人的儿子,刚刚才加入军队,这几天,为了增加守城的力量,整个淮安城至少有四千人突击成为军人,还有更多的民夫组织起来,这些人有农民、手艺人、还有小商人的儿子。  至于豪门大户。  也都出钱出粮,大家都明白。  若是淮安城破肯定都没有好果子吃,因此参军还算勇跃,不过,也有不少人是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