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兵柬埔寨--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纪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出兵柬埔寨--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纪实-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号桥;原来的水泥桥面被炸得整个坠入水底;真是干净彻底。中国〃蓝盔部队〃天不亮赶到现场;干脆在水中的旧桥面上搭起枕木桥墩;再撑起—座野战钢架桥。钢架〃当当〃的碰撞声;车辆〃隆隆〃的轰鸣声;唤来了满天朝霞;唤醒了守桥的当地柬军士兵。他们从茅草搭成的哨棚里钻出来;吃惊地看到日桥一夜之间变新桥;再看看在联合国旗下施工的军人;右臂都佩带红五星臂章。他们高兴地喊起来:〃毛克比贝!毛克比贝!(中国兵!中国兵!)〃
天亮了;一支来自东欧的〃UN〃部队从磅逊港开过来。120多辆车;其中有几辆30吨的重型车;全部在2号桥前停下来。尽管他们看到中国工程兵已修复了这座桥;但还是不敢冒险通过。
一位大尉跳下车找到高军;说:〃我们先遣人员提供这座桥的数据表明;我们重型车辆的吨位;已达到这座桥承受能力的临界线;不知能否安全通过?〃〃完全能保证你们车队安全通过。〃高军回答。〃你们的工程师在哪里?〃大尉要专家鉴定。工程师胡业平上尉站了出来。这位已经考上研究生、因赴柬参加维持和平行动而推迟一年学业的技术军官;精确地回答:〃我反复计算过;这座桥现在的承受能力已达到40吨。〃大尉还在犹豫。
高军扭头〃登登登〃走上桥中央;转过身来喊:〃胡工;告诉他;我来指挥他的车队通过。如果桥压垮了;我先掉下去!〃大尉见中国军官用生命作承诺;立即命令车队上桥。
120台车安全通过;桥连晃都没晃一点。大尉服了;赶紧跑到高军面前正正规规敬了一个军礼;围观的柬埔寨老百姓都鼓起掌来。
这时;法国工兵的两名工程师赶来。他们桥上桥下看了一遍;竖起大拇指:〃OK;CHINA!〃
都伸出〃V〃的手势
3、4号桥实际是一座水泥桥的两头接岸处。战争中;这座桥的桥身长;不易全部毁坏;毁桥者只把桥炸得两头靠不上岸;破坏得非常经济;也堪称〃优秀〃。
中国〃蓝盔部队〃这支50人的特遣小分队;迅速修复;并以两天修复一座桥的速度向前推进。这神奇速度令人难以置信。
一天;〃联柬〃总部工兵处副处长、泰国中校沙塔磅;事先不打招呼;突然来到施工现场;一根根钢架一块块板面地细查;然后才找中国军官询问施工情况。
中国军官在哪里?他的目光在施工队伍中搜寻。
先看到徐国平;迷彩服上扛着上尉军衔。沙塔磅拍拍徐国平的肩膀:〃中国军官都是好样的!〃又看到高军;中校军衔;正在和士兵一起抬桥板。他的举动激励着自己的士兵;也感动了外国的军人;12名在桥头等待通车的澳大利亚官兵都自觉地加入了抬桥板的行列。车辆放行时;2名加拿大军官向高军伸出大拇指:〃Verygood!Verygood!(非常好!非常好!)〃
沙塔磅;泰国空军参谋长的儿子;见此情景;钦佩地对高军说:中国工兵的施工质量是一流的;速度也是我没想到的;我甚至想加入你们的行列。我祖上;也有中国血统。〃
5号桥;用来填补战争〃伤疤〃的木板桥面又开始腐烂;车辆通过时桥身战战兢兢。军事科长杨再联提前一天赶到;为第二天的施工勘察现场;编制计划。
只见一辆拉满大圆木的载重车;〃咔嚓〃一声把木桥板压断了。旧疤又添新伤。车辆无法过桥;四号公路全线瘫痪。此时;突尼斯部队在开进;波兰部队在开进;全部受阻桥南。英国驻柬代表、〃联柬〃总部的一名法国少校急欲赶往磅逊;又都受阻桥北。
一时间;桥两头堵塞车辆数百台。作战参谋出身的杨再联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四号公路入夜后极不安全;经常有三三两两的当地人或穿军服;或光膀子;端着冲锋枪;扛着火箭筒;沿公路游荡。兵匪难分。当初;中国工程兵大队夜间开进就是顶着枪声冲过来的。现在民用车辆不敢夜间行驶;〃联柬〃总部规定〃UN〃车辆不得夜间单车上路。
杨再联当即修改施工计划:提前开工;天黑前抢通。
特遣分队的官兵们带着满身汗渍;满腹饥饿;从刚完工的现场赶来投入新的施工。可是;法国少校仍着急地向杨再联叫苦:〃我有紧急任务;今天到磅逊还要赶回金边。〃〃不要着急;有办法;我们可以把你的吉普车吊过河去。〃〃OK!〃
中国〃蓝盔部队〃的钢铁长龙中;驰出一台25吨的大吊车。断桥20米;吊车伸出去长臂30米;把吉普车从空中稳稳地递到对岸。两岸围观的各国军人和当地老百姓;全都惊呆了。法国少校兴奋之极:〃这是我历史上的第一次经历!〃他从车里拿出一瓶法国白兰地;硬塞到中国士兵手里。
夜幕降临;五号桥抢修通了。突尼斯部队、波兰部队继续开进。所有车辆都伸出〃V〃的手势;都留下一声:〃OK;CHINA!〃一直保持着外交官风度的英国驻柬代表;也留下一句赞许:〃不可想象;我今天还能赶到磅逊。〃
水的困惑
到了柬埔寨喝不上水;这是中国〃蓝盔部队〃中很多人始料不及的。
好在李金勇早有所料。水;映着他的精细。
先遣队临上飞机赴柬的前一天;李金勇反复过滤似的思量;突然他想起一事;立刻吩咐杨再联:
〃上街买15个大塑料桶;明天灌满水装上飞机。〃
飞机装载。30人的先遣队往2架大型运输机里装进指挥车、电台车;装进罐头压缩干粮没有地方装水了。
〃挤一挤;能装多少装多少。〃李金勇坚持着硬往机舱里装进了10桶水。机场上;空军的官兵感到不理解。〃蓝盔〃先遣队的士兵也满脸疑惑;心里纳闷。他们在参加出国教育时;就知道了柬埔寨的天文地理。
柬埔寨是一个多河流湖泊的国家。柬埔寨又是一个多雨的国家。一年只两季;雨季有半年。再说;到柬埔寨去修路修桥;哪条公路没有跨水而过的一二十座桥梁?会缺水吗?
先遣队一下飞机;官兵干渴的口唇就自然解开了这个谜。柬埔寨连年战争;水源缺乏治理;流行着十多种传染病:肝炎、疟疾、登革热
先遣队住进联合国临时安排的难民接待中心;在荒野上临时搭成的茅草棚里;根本别想见到一寸自来水管。
第2天;李金勇带人来到景色如画的湄公河、洞里萨河之畔;叫人取水化验;水质污染不能喝。进金边上街联系饮用水;金边自来水只能供应20%的市民使用。市民们没有喝开水的习惯;喝水是上街买小塑料瓶里装的净化水;外形很像中国市场上出售的瓶装矿泉水;打开就直接喝。可是李金勇被告知;这净化水并没有达到直接饮用的卫生标准;仍需烧开了再喝。李金勇算了一帐;部队来了;一瓶瓶的买净化水烧开了再喝;这开支如何承担?
先遣队到金边的头5天;全靠带了10桶北京水。每人每天分配25公升;量着用。
水;困扰着初来乍到的中国官兵。大部队快到了;北京水也快喝尽了。李金勇到磅逊港迎接大部队;临行前留下唯一的指令:〃继续找水源。〃
找水源;分头找水源。
一路;通过当地群众找;化验后不能饮用。
一路;通过华侨找;化验后仍不能饮用。
一路;带上武器沿联合国通报的〃最不安全〃的公路去找;一化验;还是不能饮用。
中国驻柬代表处不忍看中国官兵干渴得喝不上水。傅学章代表说:〃到我们这来拉水吧。〃
中国〃蓝盔部队〃的一辆水车开进了原中国大使馆。
原来大使馆的自来水也无法饮用;代表处喝的也是从街上买来的净化水。外交官们打开塑料瓶子一瓶一瓶往水车里倒。九牛之一毛。中国外交官们省下来的水;倒多少瓶才能装满一水车啊!中国〃蓝盔部队〃不忍喝本国使节掏钱买来的水。
打井!大队〃前指〃和两个中队的官兵驻进斯昆。县城根本没有自来水;县机关门前有一口井;早已枯竭见底。官兵们找水不易;江述钊果断决定:自己动手;深掏枯井。
星期天;〃前指〃的指挥官黄敬忠、袁相平、李进伦、率先用绳子系着吊下十几米深的井下。一镐一镐地凿;一筐一筐地装。几十名官兵组成的打井队;一天就把老井向下挖了3米多。井水逐渐由浊变清;水位由浅至深;可是取水到金边的大队指挥所一化验;有污染。
再挖新井。
各种机械各显神通。先在干硬的地面挖一大坑;再在岩石上一镐一锹地挖。手;打出了血泡。人;变成了泥人。
新井挖出7米深;眼见着清凉的地下水源源涌出。官兵们的心被润甜了。可是没几天;水又变浑;井又见底。水;又重新困扰中国〃蓝盔部队〃官兵。
上街买净化水喝!一天125美元;找联合国报销。
几天后;〃安泰克〃嫌这样喝水开支太大了;给中国〃蓝盔部队〃联系到一个小水厂蓄水池拉水;〃安泰克〃定期来结帐;这要省钱得多。张明仍不放心;带卫生所的医生来水厂化验。这是怎样的水厂啊?小得像个作坊;所谓蓄水池;就是平地里挖了一个露天的小水塘;里面的水仅仅经过一遍初过滤;绝不是中国国内自来水厂的概念。
化验后;他们嫌卫生标准低;但这是到金边后见到的最好的水源了;拉回去用净水车处理一遍再用。水厂的人不理解:
〃中国人为什么对喝水要求这么高?〃
〃为了官兵的身体健康。〃〃老黄牛〃张明认为;道理很简单嘛。
也要保护知识产权
中国〃蓝盔部队〃卫生所里;来了3名外国医务军官:德国少校、印度少校;马来西亚上尉。
他们看到小小的卫生所开设了门诊室、化验室、心电图室;处理食物中毒有洗胃机;诊断跌打损伤有X光机;抢救伤病号有野战手术车。他们感到惊讶;小小卫生所竟有这么多医疗设备。但是;还有一样设备;他们想看:〃你们是用什么仪器进行水质检查的?〃
各国部队的医务军官都知道;〃联柬〃维持和平部队对水源能进行高质量检验的;只有两家:〃联柬〃机构医院和中国工兵卫生所。
〃联柬〃医院有德国卫生勤务部队从他们发达国家带来的光谱、激光等现代化仪器。中国工兵用的是什么仪器;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谜。
潘进拿出一只小黑箱子。3个医务军官非常惊奇:这么小的仪器;竟能与〃联柬〃医院现代大设备媲美。他们的职业告诉他们;这便携式的小黑箱子;使用起来一定很方便;很经济;非常野战化。
〃能否打开看一下?〃
潘进打开黑箱子;里面是6个文具盒大小的小匣子。
3个医务军官拿出照相机;以商量的口气问:〃能否再打开;让我们照张像?〃潘进不得不用外交辞令婉拒:〃很抱歉;我们曾向国内的科研单位做过保密的承诺;请谅解。〃
他要保护中国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
用美元买回一筐瑞尔
中国〃蓝盔部队〃初来乍到;〃联柬〃供应系统还未运转起来;头两月要自供。
中国〃蓝盔部队〃的集装箱;带来了数吨重的中国大米白面和各种肉菜罐头;也带来了上街买新鲜菜吃的美元。
头发已经开始歇顶的军需官闵志新少校;湖北人氏。俗话说;〃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可谓精明者也。他揣着300美元;随张明到金边做市场调查;试买一次菜。
一个是〃老黄牛〃;一个是〃九头鸟〃;一对巧搭档。
他俩懂得;要先把美元换成柬埔寨的货币:瑞尔。
他俩还想到;在国内兑换货币有个〃双轨制〃;金边会不会也有官价市价之分?果不其然;进银行官价是1美元兑换500瑞尔;进私人开的黄金首饰店;只见各店黄灿灿的组合柜台里;都有一个柜台专门卖的是钱。玻璃柜橱里搁满了一扎扎用橡皮筋捆好的纸币;市价为一美元换800瑞尔。
他们当机立断;换。300美元抛出去。换回210000瑞尔。钱多得抱不住;只好用买菜的筐子装满了钱。
第一回上街买菜;买回了当地一大筐钱。他俩并没占便宜;金边钱价比物价涨得快。在这个没有中央政府的国家里;金边政权掌握着钞票的印制发行;并在全国流通。这就不可避免地带上政治派别的色彩。
柬埔寨的市场;是一个通货膨胀的市场。
〃老黄牛〃和〃九头鸟〃从通货膨胀的市场上悟出了一个道理:市场天天在波动;钱价最波动。从而为各个司务长定了一个明白的新规矩:每天买菜先买钱;侃好钱价再买菜。
在闵志新的帐本上有一种非常奇特的买菜发票。
发票本应是卖方提供的凭证;而这却是买方自制的。摘要、金额、日期只占票面的一半;各种签字人占另一半。数一数;一张发票要有10人签字才有效。
这又是他们针对柬埔寨市场的一种发明;一种对应。
在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的市场上;金边市没有发票;没有税务盖章;全是白条子。这怎能符合中国〃蓝盔部队〃在国内就遵守的严格财经纪律?
于是;一种自带发票去买菜的凭证设计出来了。这实际上是规范了如何买菜的后半套程序:一旦买菜成交;需在自制的发票上;供方签字、翻译签字、经手人签字、付款人签字、炊事班验收人签字;大队后勤机关领导签字、分管后勤的大队领导签字;大队主管签字、会计审核签足见管理之细。
这种看似烦琐的手续;是第一支用美元买菜吃的部队;在完全放开价格的生疏市场上极其小心翼翼的心理写照。
他们希望每一个美元;都能真正吃到官兵肚子里去。
吃联合国的饭;竟是一场〃商战〃
2个月后;联合国对中国〃蓝盔部队〃接供。
一张〃联合国营养比例表〃颇使闵志新伤脑筋。
联合国讲究〃吃大卡〃。〃营养表〃上列出近百种主副食品;要求各部队每人每天按比例挑够3.9公斤吃下去;保证热量在4000大卡以上;至于吃了多少钱;那是联合国机关的事;部队不用管。
中国〃蓝盔〃官兵在国内是〃吃经费〃。一人一天一元几角钱的伙食费发到连队。至于每天吃的是什么饭;自己采购调剂;上级不管。
〃联柬〃供应处的会议上;两种截然不同的吃法冲突了。
闵志新提出:〃能不能把每天3.9公斤的伙食费拨给我们自己采购?〃
〃?〃供应处官员不理解:市场物价是波动的;天知道伙食费是多少?
〃能否匡算一个伙食费标准;拨给我们自己采购?〃
〃NO〃。供应处官员说;联合国1947年以来就一直是按这种方式供应的;从未改变过。
〃现在能否改革一下?〃
〃NO〃。供应处的官员又说;供应方式是联合国总部制定的;若想改革;请给纽约写报
闵志新仍解释:〃我们自己采购;可以吃得好些。〃他还有半句话没说出来:可以发动官兵像在国内那样〃房前屋后、种瓜点豆〃;伙食费用省一点。
供应处官员也进而解释:〃联合国避免冲击柬埔寨市场;食品要尽量到外国采购。〃他也半句话没有说出口:部队没有这个采购能力。
闵志新胳膊扭不过大腿;只好又回过头研究联台国的〃营养比例表〃。
主食类每人每天可选850克;折合国内1.7市斤;但主要是面包;白色面包;褐色面包、水果面包;好在有〃面包替代品〃:面粉、大米。
肉类可选用300克;合6两;真不少;除了腊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