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刘-拓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北朝刘-拓跋-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决战!吕光下达命令,将领们没人肯动地方。倍则攻之,兵法上讲得明明白白。两倍于敌人的兵力才可以进攻,而我方只是对方的七分之一。我们只有守,连营结阵,死守不出,才有希望。

  兵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照本宣科就能获胜,书呆子也会是最优秀的军事家。吕光对死守战术嗤之以鼻:“敌众我寡,我军困守营中,若敌人内外夹攻,必分兵抵抗,势分力散,怎么是破敌的良策呢?”死拼就是良策吗?吕光有主意,对付龟兹军队可以用木头人。前秦军队在城南五里设一营,深沟高垒,钉上木桩,披上铠甲,戴上头盔,遍插旌旗。大军向城西转进,迎击狯胡联军。

  龟兹在天山脚下,北面起伏的天山群峰,横亘东西,雄伟壮丽,气势磅礴,顶峰积雪皑皑,银光闪闪。南面一片黄沙茫茫无际,直贯云天。“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狂风怒吼,硕大如斗的碎石,满天飞滚。西征军与狯胡联军展开决战。晋书称狯胡军“弓马娴熟,善使矛槊,铠如连锁,射不可入,以革绳为武器,策马掷人,多有中者”。

  晋书对狯胡军骑兵描绘,有夸张附会之嫌,七十万人只能是主力骑兵身穿铠甲,绝不可能全部着铠,革绳就是草原牧民套马的绳索。我们不要小看套马的绳索,胡人入侵欧洲时就曾经以革绳作为武器大败哥特军队。针对狯胡军的战术,前秦军列勾锁阵迎敌,吕光因之成为后世钩镰枪大阵的始祖。勾锁阵大败狯胡军主力,斩首万级,呐龙狼狈而逃,西域附国的军队只好投降。

  吕光一战破敌百万,荡平天山,威名震动西疆。狯胡军队惨败的消息传进龟兹城中,白纯收拾珍宝,弃城逃走。西域王侯降者,三十余国。西征军进入龟兹都城,吕光见到的是波斯萨珊王朝和印度贵霜帝国式的壮丽恢弘的王宫,都城的繁华不亚于长安。华丽奇特的宫室让这位西域征服者惊讶万分。参军段业作《龟兹赋》讥讽龟兹的豪奢,记载西征功业,可惜这篇文章未能流传下来。

  西域人家家户户存有精酿的葡萄酒,富户大家的葡萄酒竟至千斛,酒桶堆积如山,酒香四溢,十年不败。《晋书》称“胡人奢侈,厚于养生”。西征将士们尽情狂饮,醉倒在百姓酒窖中的比比皆是。

  吕光恩威并施,立白纯弟弟白震为龟兹王安抚百姓。西域诸国前代未能臣服的王国,不远万里皆来归附,献上汉朝时赐给的符节凭证。吕光与其更换符节,并上表前秦朝廷,可惜此时的前秦已处于战火之中。吕光始终未得到长安诏命,又见龟兹繁华富饶,本想留下来,可氐汉将士们思乡心切,只得踏上归程。

  公元385年三月,吕光大军启程,两万多头骆驼满载西域诸国的各种珍宝奇玩,并驱赶一万多匹骏马东归。战争为了获取财富,否则出生入死干什么?在这堆积如山的战利品当中有一件奇特的宝物。

  一个人,一位价值连城的僧人。
鸠摩罗什(1)
  佛教自印度传来,经书都是梵文,佛经译成汉文全靠从事翻译工作的僧侣。有一位高僧曾经当众立誓:“如果我所传译的经典没有错误,愿身灭之后,舌头不会焦烂。” 高僧圆寂,后秦皇帝在逍遥园举行仪式,依佛法焚尸。灰飞烟灭,形骸粉碎,只有舌头依然如生。

  这位高僧就是鸠摩罗什,一位来自西方的神僧,印度大乘佛教始祖龙树的四传弟子,中印混血儿。鸠摩罗什先代本出婆罗门族,在印度世袭高位。父亲鸠摩罗炎,弃相位出家,东渡葱岭,远投龟兹,龟兹王迎为国师,后被逼娶龟兹王妹耆婆为妻,生下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少有慧根,七岁随母亲出家,日诵谒三万二千言,能晓经、律、论三藏佛典。十二岁在沙勒国举行大会,升座讲《转法轮经》,年轻的鸠摩罗什从此名声大噪。二十岁在龟兹王宫受戒,龟兹王为其造金狮子寺。鸠摩罗什之所以能在西域名声显赫,与其通晓梵语、龟兹等西域民族语言有莫大关系。

  鸠摩罗什的名声传到中土,中原高僧释道安一再劝天王苻坚去西域迎鸠摩罗什入关。苻坚在建章宫为吕光饯行时,特意嘱咐:“鸠摩罗什,深解法相,后学之宗,贤哲者,国之大宝,若克龟兹,即驰送入关内。”

  苻坚何以如此看重鸠摩罗什,他对中国历史进程起了怎样的作用?文化是国家的立国之本,战争只能逞一时之威风,亚历山大的马其顿王国、成吉思汗的四大汗国昙花一现,没有文化的国家很难在世界民族中长立久安。

  八王之乱后的中国大地群雄并起,民族割据,互相征伐。皇权败落,儒学衰微,玄风日上,人民信仰空虚,贵族崇尚玄无。新兴的蛮族以野蛮的手段征服土地、践踏道德,民族矛盾尖锐,战乱永无止境。天王苻坚为统一思想,平定天下,结束动乱,为中国找到了佛学。

  后赵天王石虎曾大力倡佛。可佛教源自印度,佛学经典皆是梵语。当时中土佛学领军人物佛图澄仅以法术兴佛,平生未译一经。佛图澄的佛学可以度百姓,不足以度士人,无法与儒家、道家和各族所崇拜的神相抗衡。

  苻坚称天王后,沙门释道安站到宣扬佛学教义第一线。

  释道安本姓魏,常山扶柳人,生性聪敏,十二岁出家,破除俗姓,以释为姓。道安生得丑陋,以貌取人是人的通病,师父不喜欢他。有次,道安同学向师父要经卷,师父递给他一卷辩意经,约五千言。道安带佛经入田,休息时候读经。晚上回来,把佛经交还给师父,再求剩下的佛经。师父不高兴:“昨天的经书尚未读完,怎么又来索要?”道安答道:“记下了!”

  一句话吓师父一大跳,也没说话,又给了一卷《光明经》,不下一万言。道安带着佛经入田干活,晚上还给师父,索要别的经书。师父让他背诵,不差一字。师父这才明白,人家是佛陀转世,从此格外敬重。

  道安又拜佛图澄为师,首创寺塔传教,门下弟子无数,中分河北,有一半的河北人受过教化。为避中原之乱,至襄阳讲经布道,整理佛典,为晋朝皇室、士庶所重。在襄阳十五年中,道安除每年讲经外,最伟大的一项成就是制定管理僧团的制度,叫做“僧尼轨范”。佛教的清规戒律从他手里开始制定,人身行为也被限制。以前和尚独来独往,现在则成为住宿生。

  前秦破襄阳,苻坚得道安大喜过望,谓群臣道:“襄阳释道安是神器,方欲致之以辅大秦。”道安至长安,居五重寺,苻坚每有军国大事常常咨询,并指示学士,无论佛学还是外学,有疑难处都向道安请教。长安一带因而形成一句谚语:“学不师安,义不中难。”意思说做学问如不以道安为师,学问不能精深,经不起人家的质疑问难。

  道安之前,对佛经的翻译、注释错误甚多,无法服众,不能度人,不利于佛教传播。道安开始对佛经进行注释。可以这么说,真正的注经始于道安。

  道安深知若想佛教在中土发扬光大,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佛学经典必须译成中文。佛学浩如烟海,道安才学毕竟有限,他想到了名扬西域的鸠摩罗什,极力怂恿将鸠摩罗什迎到中土,同时坚定苻坚出兵西域的决心。
鸠摩罗什(2) 
 可惜,苻坚还没有得到心目中的高僧,自己的前秦帝国就已经灭亡了。后来,鸠摩罗什到达后秦,在长安译出《大品般若经》《维摩诘经》《妙法莲华经》《金刚经》等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成为中国佛教史上四大译经家之一。后秦因此成为佛国,国内一度比较安定。后秦对北中国的国家政权影响深远,成为北魏一段时期的样板。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鸠摩罗什神思俊才,西域人人钦服,每年举行讲经法,西域诸王必云集闻法,长跪在鸠摩罗什的法座旁,让他踏着登上法座。吕光破西域后,为树立威权,打压鸠摩罗什,强迫他与龟兹王女成亲。鸠摩罗什苦苦请辞,吕光大加奚落:“和尚的操守不过像你父亲罢了,有何不可。”

  吕光亲自灌醉鸠摩罗什,送入龟兹王女的洞房。吕光又让鸠摩罗什骑猛牛、乘恶马,想看他从牛背和马背掉落的滑稽相。几番恶意欺辱,鸠摩罗什胸怀坦荡,丝毫没有怒色。

  不管怎么说,鸠摩罗什犯了色戒,后来到达长安,后秦皇帝强逼他接纳十名伎女。伎女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妓女,而是指以歌舞为业的女艺人。鸠摩罗什对自己持戒不严耿耿于怀,深以为恨。每逢升座讲说经义,他时常语重心长地说:“譬如臭泥中生莲花,只须采撷莲花,不必沾取臭泥啊!”

  纵使如此,也难掩这位佛学大师的光芒。吕光改变对鸠摩罗什态度缘自一件偶然发生的事。一日行军至日暮,前秦军在一处山脚下安寨休息。鸠摩罗什缓缓劝道:“都督安营此山脚下,必见狼狈,应该徒军陇上,远离此处!”吕光傲然道:“依谷下寨,可避风寒,有何狼狈?”

  夜间,滂沱大雨倾盆而下,山洪暴起,士兵死者数千人。吕光从此对鸠摩罗什另眼相看,遇有军国大事常常咨询。可见鸠摩罗什不仅佛学造诣高,天文、地理知识也相当丰富。

  吕光就东归去留请教时,鸠摩罗什答道:“这里是凶亡之地,不值得久留,中路自有福地可居。”这话实为西域诸国主,不过能够准确预见大军止于凉州实为奇迹。如非后人杜撰,鸠摩罗什当有其神异或占卜的过人之能。
平凉州  
大军东归的消息传至姑臧(今甘肃武威,凉州的治所)。此时天王苻坚新平佛寺遇害,吕光并不知道,凉州刺史梁熙却清楚得很。天下大乱,英雄并起,梁熙想分一杯羹,如何肯把吕光这只猛虎召来。吕光平定西域,声威中天,手下兵强马壮,凉州还会是自己的吗?梁熙虽有割据之志,可惜没有本事。有人劝他拥立苻氏子弟,压制吕光,重建前秦帝国,他不敢。有人劝他守卫沙漠中的要塞高梧谷口和伊吾关,渴死西征大军,他不听。

  一个人既没本事,又听不进别人的话,失败离他还远吗?

  梁熙任命儿子梁胤为主将,率五万军队驻兵酒泉,阻挡西征大军的归路。双方大战,吕光大破凉州兵,连克凉州四镇,攻入姑臧城,杀死梁熙,陆续削平凉州各地抵抗力量。

  吕光在凉州打了四场战役,即与梁熙的安弥之战,与张大豫的姑臧之战,与彭晃的张掖围攻战和远征敦煌之战。四场战役下来,吕光平定凉州,自称三河王,几乎和拓跋珪同年登上王位。氐人凉国宣告成立,史称后凉。吕光多次想进兵关中为苻坚复仇,但凉州归长安之路被另外一个新兴王国占据,这个王国就是鲜卑乞伏部建立的西秦。

  西秦国王乞伏国仁的祖先出自东部鲜卑。公元265年,乞伏国仁五世祖乞伏祐邻带领部落,由阴山迁至宁夏清水河流域,势力渐盛。其后,游牧到甘肃兰州一带。前秦帝国兴起,国仁的父亲率部归降。

  淮淝之役,乞伏国仁率领部落骑兵担任秦国凉州兵团先锋官。淝水大败,乞伏国仁的叔父乞伏步颓在陇西聚众叛乱,苻坚派遣乞伏国仁西归平叛。叔侄有默契,乞伏国仁回到陇西,马上成为乞伏部的新首领。

  苻坚死讯传来,乞伏国仁大聚豪帅,在新筑的勇士堡置酒高会。陇西乞伏部豪强、其他各部落大小酋长、各级将领官员齐聚一堂,在勇士堡高台之上露天宴饮。喝到意兴之时,乞伏国仁举起酒碗,发表了一场具有震撼力的演讲,给苻坚做了一篇精彩的人生总结:盛极而衰,穷兵黩武必败,历史赋予的机遇必须牢牢抓住。

  或许我们真的不该小视胡族的英雄们,他们对东方传统文化精髓的理解,毫不逊色于汉人。单凭这三点认识,乞伏国仁不愧为十六国之西秦国的开国君主。乞伏鲜卑豪强一致拥戴,乞伏国仁于酒席之上成就王霸之业。吕光与国仁交战,双方互有胜负,名震西域的大英雄难越湟水一步。

  吕光不知道天下形势。天王苻坚虽然死了,前秦并没有亡。苻登祭起前秦大旗,与羌人姚苌在关中展开了惨烈的八年战争。
第四章 食人魔与中山狼
方圆大阵(1) 
 古代的罗马军团以其密集的方阵、钢铁般的纪律纵横世界、无敌天下,将中东的沙漠、不列颠高山统统踩在脚下,他们横扫千军、所向披靡。当荧屏再现古罗马声威浩大、气势如虹的铁甲方阵时,我们也许要感叹,为什么中国没有这么一支无敌的大军。

  因为中国古代优秀的军事家们并不看重阵形的作用。誉为武学之冠冕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并无阵形篇,孙子指出“方马埋轮,未足恃也”,强调“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宋代的名将岳飞在与宗泽对话时道出了其中的奥妙。岳飞喜欢野战,这里的野战不是现代意义区别于城市或要塞作战的野外作战,而是指不按常法作战。宗泽对岳飞说:“你的勇智才艺,纵是古代良将也比不上,最大的缺点就是好野战,非万全之计。”作战讲究排兵布阵,讲究阵形战术,乱来怎么行?岳飞回答道:“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意思是说,摆好阵势以后出战,这是打仗的常规。但是,运用的巧妙灵活,在于思考。指挥员要有因敌变化、随机应变的作战艺术。

  貌似强大,实则笨拙刻板、缺乏变化的罗马方阵,不过是任人宰割的案板上的鱼肉。如果古罗马与古中国展开对决的话,罗马军团只会先赢后输,而且会败得很惨。

  罗马方阵,古代中国有位君主使用过,并加以改造,运用得炉火纯青,他的名字叫做苻登。苻登是前秦天王苻坚的族孙,史评其人“少而雄勇,有壮气,粗险不修细行”。苻登贵为王族,仕途却稍有挫折。最初为前秦殿上将军,后迁官长安令。人生过于顺利,容易犯错。苻登粗豪奇险的性格得罪了上司,被贬为狄道长。

  狄道在哪里呢?今天的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