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战中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开战中国- 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狠练了一些多机配合的战术,这些战术大多数是以中队和大队为基础,每个小分队则各司其职。为不影响

战术的完整性,日空军军官只好每次都派压倒优势的部队出击。

似乎知道自己实力不够,解放军的战斗机只轰炸了一些小目标,然后匆匆离去。日本战斗机未与解放

军飞机遭遇,一部份陆续返回地面。其余仍奉命留在空中,围着菲律宾群岛盘旋。

到了黄昏,折腾了一天没什么战果的日本飞行员终于疲惫地返航了。此刻,一直沉默的中南太平洋战

区二炮部队却又来了劲头,射了几枚地对地导弹,摧毁了几个通讯中转站和雷达站。小野司令于是认为:

解放军空军的一整天捣乱不过是为了找到这些目标,为随后的大行动开路罢了。于是下令:“各空军联队

不准解散,就地休息,准备反击!”他哪里知道这道命令成了这一地区的日本空军的催命符,各个飞行中

队停止了惯常对飞机的夜间分散作业,让队员们吃饭和休息。而在空中,施钧已亲自带队,分成已被途中

小岛日军熟悉的小股,从几个方向悄悄向三大目标掩杀过来。

日军巴丹半岛空军情报站的雷达操纵员吃惊地看到,远程警戒雷达的屏幕上出现了一大片亮点,循着

低空向陆上移动,一批接着一批。

“敌机来袭!”操纵员大喊着。

从航向看,目标正是这一地区最大的克拉克空军基地。他本想第一时间用电话向克拉克机场报告,却

发现通讯中心被毁,双方通讯业已中断。雷达操纵员立刻联系在马尼拉的小野指挥部,因为日军的通讯中

转站也出现线路故障,他不得不借助菲军的通讯台。菲军的通讯台好久也没人回话,那些的通讯兵都吃饭

去了。他们从来都是这样的,习惯了。好不容易等到了值班上尉回话,不知是这个上尉军官没听清日本雷

达操纵员的破英语,还是皮沓惯了,他竟然没转告。

临空的解放军飞行员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一排排飞机整平地排在跑道头上,机身在夕阳下闪闪发光。

机场上空没有一丝云彩,东面的阿拉雅山像一块巨大的交通标志牌。本来已经做好准备进行一番死战强攻

的施钧,看到平静地趴在克拉克机场等着挨炸的日机,差点没有高兴地背过气去。不待施钧具体分工,他

手下的大批双座J─11战斗轰炸机直接向目标飞去。

日军的1架E─2C预警机此时正在起动,当一名机组人员看到从机场尽头迅速飞过来的小黑点时,

他猜测着:“冲绳的飞机来增援了。”一名飞行员接着问:“他们为什么投锡箔?”另一名大概是记者出

身,抓起带长镜头的“尼康”相机准备拍照。他恐惧地看到,镜头里是清晰的解放军飞行员戴的“八DangerCode;一”

头盔,“那不是锡箔,是该死的支那人!”这架预警机终于没能飞起来,炸弹已落了下来,将它炸翻在跑

道上,机组人员狼狈地爬出了机舱,纷纷逃难。

机场的防空炮火猛烈地射击着,几架日军F─2战斗机紧急升空迎战,但很快即被J─11击落。第

1批攻击的解放军战鹰呼啸而过,机关炮吐着火舌,破跑道炸弹在水泥地上迸出一团团火球。第2批紧接

着进入攻击阵位,随后又是第3批。日军升空的战斗机寥若晨星。解放军战斗机根本没把它们放在眼里。

刚刚干掉了邻近的伊巴战斗机机场的小伍意犹未尽,带着36架J─12隐身战斗轰炸机来个梅开二

度,开始了对克拉克机场机库的轰炸。停在机库前面的飞机纷纷中弹起火。见惯手下打烂战的施钧也不顾

身份,抢着用机关炮射中了跑道上的3架F─5型隐形战斗机,曳光弹点着了油箱,在天上让解放军空军

头疼的“空中黑洞”转瞬便成了火中的“凤凰”。

打掉3架F─5后,施钧紧接着发现了另1架正在升空的日军F─5战斗机,它已躲过了几次解放军

飞行员的迎头攻击。施钧没有拉起机头去占领高度,而是绕到日机背后,冲着加力的尾焰发射了枚红外格

斗弹,导弹冲着那架F─5的矢量喷嘴飞了出去,爆炸过后,这架日机摇摆了一下,接着便一头栽向地面。

施钧此刻才想起后方的沈剑飞还等着他这位前线指挥的汇报,忙打开“混沌”型卫星电话说:“眼前

的一切让我们难以置信,我们根本没遇到预想中的将向我们实施攻击的大批日军战斗机。相反,我们看到

的是摆在机翼下方的一组活靶子,近二百架轰炸机和战斗机整整齐平地排列在机场跑道上等我们检阅

攻击完美无缺。计算机自动把炸弹一连串地从弹舱弹出去,落在锁定的目标上,弹着点非常准确,一点都

不浪费。这次是我在整个战争过程中所见的我们的飞机最准确的轰炸,我得承认计算机比我强整个克

拉克基地仿佛要在隆隆的爆炸声中升上天空。飞机库和其他地面设施被炸得四分五裂,地面一片火海,熊

熊烈焰冲天而起。”

解放军飞机轰炸扫射了近半个小时,除了跑道、和飞机外,机场周围的油库、营区、修理厂、办公楼

都遭到了攻击。直到再无目标可寻,施钧才恋恋不舍地打道回府。

遭袭击后的克拉克机场、德尔蒙特机场和安德森机场浓烟滚滚,遮天蔽日,到处是烧焦的和正在冒烟

的飞机残骸。同时遭袭的还有伊巴机场、尼尔森机场和金德里机场等十几个中型机场。短短一个小时内,

小野的空中力量就折损超过一半,解放军仅以损失十几架战机的极小代价,便赢得了以后攻击菲律宾所需

要的空中优势。

6月9日,沈剑飞和施钧他们又趁热打铁,中南太平洋战区的数个航空军机群再次轮流光顾菲律宾。

小野用包括菲律宾空军所有的95架战斗机升空拦截,但在强大的解放军空军编队面前,这些飞机无论是

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处于绝对劣势。解放军战斗轰炸机又是几乎在毫无妨碍的情况下再次重创了日军菲

律宾及关岛航空队,并重点轰炸了甲米地海军基地。小野站在马尼拉饭店顶楼的平台上,眼巴巴看着从军

港上升起的熊熊烈焰和滚滚浓烟,除了暴跳如雷外却毫无办法,那些从几天前弹道导弹攻击浩劫中幸存归

来的军舰又受了二遍苦,遭了二碴罪。

岳麓生的“地面”部队将要粉墨登场了,其主力第四、十三和十四数字化空突集团军的第一个目标是

民都洛岛,它位于吕宋岛的南面,正好作为解放军进攻吕宋岛的一块踏板。岳麓生看中它的另一个原因是

由于它处于季风降雨地带以外,土质坚硬,与附近岛屿的泥泞情况完全不同。解放军不但可以占领并利用

岛上现有的三个机场,还可很方便地修建临时机场供中南太平洋战区空军使用,为下一步在吕宋西海岸实

施登陆提供有效的空中掩护。

不过在战斗打响之前,岳麓生还要解决另一个障碍,这倒不是横亘在解放军进攻路线上的巴拉望岛

由于岛形狭长,不利防守,日本和菲律宾没布置多少军队,担任预备队的第四十二数字化空突集团军

顺手牵羊就可解决;而是远在马尼拉湾的科雷希多岛。

科雷希多岛像一个瓶塞一样扼住菲律宾马尼拉湾狭窄出海口的的咽喉,北距巴丹半岛只有3.2公里,

是掩护马尼拉港的大门。岛上山峦起伏,隧道纵横,驻有日军6000人的作战部队和3000名非作战

人员,外加2000名平民。部署有防空、对海导弹和各种高炮、榴弹炮和迫击炮,被称为“太平洋上的

坚固要塞”。日军只要守住这个岛屿,解放军就无法通过和利用马尼拉湾。该岛的形状很像一个头朝西的

蝌蚪,其头部为高出马尼拉湾150米的方形台地。头部的东面是山腰,坡度陡峭,形成悬崖,不易攀登,

再往东是一条狭长的沙滩,为岛的尾部。靠近山脚低地的地方有一座马林塔山,由于它的悬崖峭壁堵塞了

出入尾部的通路,因此,菲律宾人在马林塔山开凿了一条大隧道。该岛头部最宽处约2250米,顶上有

一个面积为450米DangerCode;150米的校场和一个面积为450米DangerCode;60米的高尔夫球场,两个场地相距约

500米。岛的长度如加上使该岛形成蝌蚪状的狭长海滩约为5000米。

科雷希多虽是一个面积只有几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却因其位置重要,在太平洋战争中,日、美两国

为争夺此岛,展开了数场血战。1942年3月11日晚7时15分,麦克阿瑟带领家人及有关人员就是

从此地趁夜暗乘4艘鱼雷艇逃往澳大利亚。

他的“我还要回去!”名言使小岛名扬世界。

日军控制科雷希多岛后,任命加藤大佐为守岛指挥官。加藤不断督促日军工程部队在岛上到处构筑坑

道和隐蔽的炮兵阵地,沿岛四周架设了铁丝网并埋有大量地雷,岛上的地下仓库也贮有充足的粮食和弹药。

日本人还利用他们先进的围海造地的技术,把岛的尾部海滩上只有一条长仅300米跑道的金德里机场扩

建为有两条1200米跑道的中型机场。

加藤曾得到陆军军令部长小山鼓将军关于“解放军有对该岛实施空降的企图”的指示,但他绕岛巡视

后认为科雷希多岛地势狭小、险要,解放军不可能对其进行大规模空降突击,因此认为岛上现有部队足够

遂行任何反空降作战。为了预防万一,他命令在岛东部的机场跑道上埋下许多遥控地雷,并把火炮配置在

山下,以便必要时,用火力封锁该机场。加藤把主要防守兵力部署在顶部和马林塔山上,用于对付海上的

登陆;把预备队隐蔽在马林塔山隧道内,指挥所设在顶部台地上,与所有部队都有光纤、电缆通讯和步话

机联系。

岳麓生深知科雷希多岛对整个菲律宾战局的重要性,两个多月前便偷偷成立了“旋风部队”,由原

“蓝天”突击队队长贺学甫大校出任司令,原“海龙”突击队队长孙有亮大校担任政委。部队由原“蓝天”

突击队、原“海龙”突击队和战区侦察兵精英编成,基地仍建在苏门答腊多巴湖的萨莫西湖心岛。

空降突击夺取科雷希多岛并非易事,因为该岛没有便于空降兵着陆的地方。唯一适合空降的地域,是

位于岛的尾部的金德里机场,但它离山顶台地太远,而且日军的主要阵地正处在跑道上面的峭壁上。为了

解决这一难题,一名空降参谋建议参照美军二战在山顶台地成功实施伞降的战例,这样既可以控制制高点,

又能出敌不意。孙有亮担心道:“同样的错误敌人不会犯两遍。”

贺学甫看过空降地域的航空照片后,决定采纳参谋的意见,挑选山上仅有的两块比较开阔的高尔夫球

场和校场作为空降场。贺学甫充满自信地对孙有亮道:“如果我们在有大风的黑夜,在防守最严密的地方

空降,敌人会绝对想不到!”

空降场选定了,但贺学甫和孙有亮还面临着诸多难题:在被马尼拉湾海水环抱、高达150米的日军

重点防御下的山顶实施伞降,伞降地域的长度太短;岛上经常有时速为24至40公里的海风,即使按伞

降最低充许高度120米跳伞,也需20到25秒钟才能着陆,再加上飞机的时速为二百多公里,运输机

通过两个空降场的时间只有4秒钟,使每架飞机一次进入目标只能投下6至8名伞兵。在日军防备松懈的

大风天,风速要超过50公里,这就是说,伞降的效率会更低。孙有亮提出可采用机降,但如何解决直升

机的噪音更是个难题。贺学甫认为,必须制定出一个非常严密的作战计划。

为此他和孙有亮在萨莫西基地利用高原大风一次次进行实验,终于找到了一种新型空降方式。他们立

刻在岛上搭起的1:1模型上组织“旋风部队”进行了数次演习,让所有空降人员都利用模型熟悉空降战

斗地区的情况,用新装备进行了充分的训练,并对所有细节都反复推敲和仔细的检查。“旋风部队”于5

月末,对科雷希多的偷袭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第三十一章 神兵天降

为夺取科雷希多岛的“小小”特战行动,解放军的整个两洋舰队都出动了。7艘大型航母在10艘

“泰山”级武库舰、14艘“北京”级巡洋舰和28艘“旅洋”级驱逐舰的护航下,首先对冲绳岛进行预

防性空袭,使嘉手纳空军基地短期内不能起降任何飞机。消除了侧背威胁后,整个舰队掉头南下,浩浩荡

荡逼向吕宋岛。

6月11日晚19点03分,太阳已经全部没入西边天际,夜色正像肉眼难以看清的墨渍一样在天空

中渐渐扩散开来,能见度正在慢慢降低,海平线已看不见。天公也不作美,海上刮起了每小时50多公里

的南风,庞大的舰只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笨重地朝前移动,在墨黑的水面上划出一道雪白的水迹,小山般

的浪涛一遍遍地冲上甲板。19点30分,随着贺学甫一声“出发”的命令,8架经过专门减噪处理的武

直─13多用途直升机陆续从“袁崇焕”号航空母舰上晃晃悠悠地升起。为了避开日本和菲律宾的防空雷

达网,直升机编队采取超低空飞行的方式,贴着浪尖迅速飞往马尼拉湾。

10分钟后,又有16架满载突击队员的武直─13运输直升机在6架武直─12格斗直升机的护卫

下从其它航空母舰出发。8点整,舰队来到距吕宋岛以北约200海里处。7艘航空母舰及其护航舰,一

起向左转向逆风行驶,像啤酒泡沫般的大浪,使航空母舰产生不规律的颠簸。开弓没有回头箭,第一攻击

波总指挥赵海龙上校的J─13HⅡ是“袁崇焕”号航空母舰上的一号机,向挡板抛出夹带煤油味的强劲

气流,脱掉系留索,在弹射器挂钩的牵引下迅速离舰腾空。随后的几架J─11H战斗轰炸机由于负载过

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