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下五千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上下五千年-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真是这样那就太好了!彼得三世倒是个不错的皇帝,可比现在这个好多了!自从这个女人当了皇上,我们的日子比以前更难熬了。”
“我们去投他怎么样?”
“这个主意好,走,现在就去,反正这日子也过不下去了。”叶卡杰琳娜统治时期,采取了许多维护大贵族和大地主利益的政策,残酷剥削和压榨广大人民。那时候,地位最卑下,遭遇最悲惨的是农奴,他们是地主的私有财产,没有人身自由。地主可以任意侮辱打骂农奴,也可以把他们当牲口一样任意买卖。稍不如意,就把农奴流放西伯利亚或者罚做苦役。人们忍无可忍都想起来反抗沙皇,只是没人领头。这个领头人终于出现了,他叫叶梅连·普加乔夫。其实,人们传说中的彼得三世就是普加乔夫,真的彼得三世早在1762年就被杀了。普加乔夫冒称彼得三世只是便于发动农民起义而已。
普加乔夫生于顿河沿岸齐莫维斯克镇的一个贫穷的哥萨克家庭。18岁时被征兵到波兰打仗;又参加过对土耳其的战争,由于作战勇敢,被提升为少尉。后来因为生病,退伍回乡。
1773年9月17日,普加乔夫率领由80多名哥萨克组成的小队伍去攻打雅伊克城堡,揭开了揭义的序幕。他们首战告捷,接着便向奥伦堡进军。奥伦堡是当时俄国在东南地区的一个军事重镇。奥伦堡城池坚固,有重兵把守,还有70门大炮,易守难攻。10月7日,普加乔夫率起义军进攻奥伦堡,因兵力悬殊,没有成功。于是他决定采用围城打援的战略,长期围困奥伦堡。在此期间,普加乔夫成立了军事委员会,加强部队建设。
同时,普加乔夫展开了大量的宣传鼓动工作,到处传布檄文,声称要给哥萨克“河川、土地、草原、薪饷、武器和粮食;”给巴什基尔人、哈萨克人、卡尔梅克人和鞑靼人“土地、水源、草场、森林、自由和粮食”。号召各族人民起义推翻叶卡杰琳娜二世。哥萨克的农民、工人和各族人民纷纷投奔起义队伍。起义军很快发展到3万多人,叶卡杰琳娜二世惊惶失措,急忙调动三路大军,增援奥伦堡。
第一路大军的主力有2万多人,由卡尔将军率领。他根本没把普加乔夫放在眼里,认为起义军不过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自己一定马到成功。
卡尔带着队伍漫不经心地向奥伦堡开来,心里想,这次打了胜仗一定会得到皇上重赏。他正在做美梦呢,突然一阵炮响,几颗炮弹正落在他的队伍中间,他自己猛然一惊,险些从马背上跌了下来,原来他中了普加乔夫的埋伏。卡尔刚下令还击,起义军的骑兵已经发起猛攻,挥舞着雪亮的马刀,像一阵旋风刮了过来。官兵仓惶应战,哪还招架得住,不会儿就四散溃逃,卡尔早就扔下队伍自己先跑了。
第二路援军紧随而来。普加乔夫带兵埋伏在一个山头上,山下是一条河。官兵在本尔内舍夫上校率领下来到河边,这正是11月份,河上结着薄冰,寒风刺骨。本尔内舍夫向四处观察了一会儿,只见周围静悄悄的,心中祈祷千万别遇上普加乔夫的埋伏。他下令队伍立即过河。官兵刚到河中间,突然一阵炮响,起义军从河边的山头上冲了下来,呐喊声惊天动地,陷入包围的官兵还没来得及抵抗就当了俘虏。本尔内舍夫见势不妙,急忙化装成马车夫想逃走,结果被起义军抓住,当场处死。
第三路援军听见两路人马溃败的消息,不敢大意,绕路冲到奥伦堡城下,被守城的官兵接了进去。
1774年春天,叶卡杰琳娜二世再次派大军增援奥伦塞,3月22日,双方在谢季塔瓦展开激战,起义军遭到失败。4月1日,起义军在萨马拉激战中再次受挫,只好从奥伦堡撤退,向巴什基尔地区转移。
在撤向巴什基尔地区的路途中,许多工人,农民和巴什基尔人加入了起义队伍。7月12日,普加乔夫把起义分成四个纵队,向俄国南方另一军事重镇喀山发动猛攻。经过激烈战斗,起义军攻破喀山城,政府军仓惶逃走。两天后,官兵立即反掉过来,起义军只得弃城而走。在喀山战斗中,起义军阵亡和被俘约8000人,使新补充的队伍几乎全部丧失了。普加乔夫从喀山撤退,西渡伏尔加河,向顿河挺进,打算发动顿河地区的哥萨克,去攻打察里津,然后进攻莫斯科。在西进途中,沿途又有无数群众参加起义,起义很快席卷了诺夫哥罗德省和沃龙涅什省。这些西方的几千名贵族仓惶逃往莫斯科。叶卡杰琳娜二世惊恐万状,急忙从土耳其战场上调回苏沃洛夫的部队去追击普加乔夫。当普加乔夫的起义军刚刚逼近察里津,刚准备攻城,苏沃洛夫的部队就尾随而来。8月25日凌晨,双方在萨尔尼科夫展开决战,起义军被击溃。普加乔夫带领200多名残部,东渡伏尔加河,逃往草原深处。队伍不断缩小,最后剩下不到50人了。
1774年9月4日,起义军军事委员会成员特沃洛戈夫,炮兵长官丘马科夫等叛徒,把普加乔夫捆绑起来,交给了雅伊克镇的沙皇政府当局。
1775年1月10日,普加乔夫在莫斯科被沙皇杀害。俄国历史是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被镇压下去了。但普加乔夫却永远受到俄罗斯人民的尊敬。


(本章结束)…恒言电子书
俄国革命的先驱——12月党人

  1818年9月的一天,在彼得堡皇家近卫军营地,几名年轻的军官在上尉雷列耶夫的房间里正低声而热烈地议论着什么。这时,从外面走进一个高大而英俊的青年人,房间里的人一见他进来,马上一起欢呼:“你终于回来,我们正谈论着呢!”看来,他们彼此都很熟。
进来的人姓恰达耶夫,也是一名近卫军军官,他刚从法国旅行回来。
“你们谈论些什么?”恰达耶夫问。
“那还有什么?当然是你和你的法国之行。怎么样?你带回些什么?”年轻的军官们迫不及待地问。
“我带回了你们最需要的东西,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的著作,凡是我能弄到的都带回来了,他们的著作在法国是禁书。贵族们每天都在担心哪一天会再来一次革命,所以他们禁止出版这些人的书。”
“伏尔泰在《老实人》中不是说过吗,要紧的是耕种自己的园地。这话说得真精彩,我们要做的,不就是耕种俄国这块土地吗?俄国需要的是象法国那样的革命!”雷列耶夫激动地说。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宣传,俄国到处都是黑暗、愚昧、落后,我们要象法国人那样搞思想启蒙。所以,在俄国出版伏尔泰等人的著作是非常必要的。”雷列耶夫说。
“我认为,在俄国,我们要先推翻沙皇,消灭野蛮的农奴制。你们还记得普希金的《自由颂》吗?”一名军官说。“我憎恨你和你的皇座,
专制的暴君和魔王,
我带着残忍的高兴看着
你的覆灭,你子孙的死亡。”
有诗人气质的雷列耶夫和几名军官一齐大声背诵普希金《自由颂》的最后一节。普希金和这些人是亲密的朋友,对于普希金的诗,他们都非常喜欢,也非常熟悉。
“说到普希金,他的勇气我们都比不上,虽然还不到20岁,诗写得却非常有力量。有自由思想的青年人都会喜欢他的诗。我去法国之前,他为我送行,还送我一首诗,你们看吧,看最后一节,写得多么好!”恰达耶夫一边说,一边从口袋里拿出一个本子递给雷列耶夫。
雷列耶夫一看,诗的题目是《致恰达耶夫》最后一节写道:
“朋友,相信吧,迷人的幸福的晨辰
就要上升,射出光芒,
俄罗斯要从睡梦中苏醒,
在专制暴政的废墟上
将会写上我们姓名的字样。”
“太好了!”
“真棒!”
“好极了!”
年轻的军官们激动地纷纷称赞。他们是一些有头脑的贵族青年,在1812年的卫国战争中他们追击拿破仑的法军,一直打到巴黎。在那里,他们受到启蒙思想的熏陶,看到了大革命给法国带来的天翻地覆的变化。自由、民主、平等这些字眼,让这些年轻人热血沸腾。是啊,英国、法国都发生了革命,日益强大起来,而俄国呢,还是落后反动的专制农奴制。他们决心改变这种黑暗现实。
恰达耶夫,雷列耶夫是年轻军官们的领袖,他们成立了秘密的革命团体和小组,在俄国各地从事宣传鼓动工作,等待时机,准备先在彼得堡发动一次起义。
转眼1825年底。老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突然死了。他没有子女,谁来继位呢?俄国枢密院大臣和大主教最后决定由沙皇的二弟康斯坦丁继承皇位。于是,他们派信使去迎接远在华沙的康斯坦丁回国。
但是,康斯坦丁从华沙写信回来,表示自己不愿当沙皇,声明放弃继承权。
这时,沙皇的三弟尼古拉趁机写信给二哥康斯坦丁,表示自己想当沙皇。康斯坦丁马上同意了。于是,枢密院通告全国臣民,决定在12月14日举行正式的登基仪式。
12月14日清晨,全副武装的3000多名近卫军突然开进彼得堡的元老院广场,围绕着彼得大帝的铜像排成一个战斗的方阵,领头的军官正是雷列耶夫,恰达耶夫等人。
“打倒专制暴君沙皇!”
“制定宪法!”
“要求民主!”
“要求自由!”
“废除农奴制!”
近卫军突然高呼口号,洪亮的口号声惊醒了彼得堡市民,他们兴奋地打开窗子,注视着近卫军官兵,为他们呐喊助威。口号声传到了皇宫,正在试穿登基新衣的尼古拉大为惊恐,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个时候会有人反对他。他恼羞成怒,大声吼道:“马上集合军队,消灭这群叛党!”
“是”。
“是”。
大臣和将军们急忙出了皇宫去调集军队。一队骑兵向起义者冲去,他们高举雪亮的马刀,气势汹汹,“砰!”“砰!”突然一阵枪响,沙皇的骑兵纷纷落马,后边的又冲上来,起义者还以密集的射击,沙皇的人马自相践踏,混乱一片。
勇敢的起义者鼓舞了广大的市民。中午时分,彼得堡的穷苦工人、手工业者、贫民纷纷涌向广场,用砖头瓦块袭击政府军。起义的队伍迅速扩大了。
这时,彼得堡城外的炮兵开了进来,尼古拉命令大炮对准广场袭击。一颗颗炮弹在广场中央爆炸,起义的人群很挤,不一会儿广场上就血流成河,起义队伍伤亡惨重,不得不退出广场。沙皇的骑兵又猛冲过来,雷列耶夫指挥士兵顽强抵抗,但因寡不敌众,起义队伍很快溃散了。恰达耶夫和雷列耶夫被沙皇抓住,关进监狱。
半个月以后,即在12月29日,俄国南部的乌春兰士兵发动起义,结果也被残酷镇压下去。
因为彼得堡和乌克兰起义正好是在俄历12月,他们又是相同组织发起的,所以历史书上把领导这次起义的成员称为“12月党人”。
起义失败之后,12月党人的五位领袖雷列耶夫,恰达耶夫等人被绞死,100多人被流放西伯利亚,600多人受到牵连被判刑。
12月党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他们英勇无畏反抗暴政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后来的俄国革命者。


(本章结束)…恒言电子书
雨果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
雨果1802年生于法国南部的欠尚松城。祖父是木匠,父亲是共和国军队的军官,曾被拿破仑的哥哥西班牙王约瑟夫·波拿巴授予将军衔,是这位国王的亲信重臣。
雨果天资聪慧,9岁就开始写诗。15岁写的《读书乐》受到法兰西学士院的奖励;20岁时因发表诗集的《颂歌与杂诗》,国王路易十八赐给他年金。
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剧本虽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却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成为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它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830年,雨果的剧本《欧那尼》在法兰西院大剧院上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浪漫主义在法国文坛上的主导地位。
《欧那尼》写的是16世纪西班牙一个贵族出身的强盗欧那尼反抗国王的故事,雨果赞美了强盗的侠义和高尚,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倾向。
1830年7月,法国发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复辟王朝被翻了。雨果热情赞扬革命,歌颂那些革命者,写诗哀悼那些在巷战中牺牲的英雄。
1831年发表的《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义小说。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紧张生动,变幻莫测,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
故事发生在中世纪。“愚人节”那天,流浪的吉卜赛艺人在广场上表演歌舞,有个叫埃斯梅拉达的吉卜赛姑娘吸引了来往的行人,她长得美丽动人舞姿也非常优美。
这时,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罗德·弗罗洛一下子对美丽的梅拉达着了迷,他内心燃烧着情欲之火,疯狂地爱上了她。于是他命令教堂敲钟人,相貌奇丑无比的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达抢来。结果法国国王的弓箭队长法比救下了埃斯梅拉达,抓住了卡西莫多。他把敲钟人带到广场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赛姑娘不计前仇,反而送水给卡西莫多喝。
敲钟人虽然外貌丑陋,内心却纯洁高尚,他非常感激埃斯梅拉达,也爱上了她。天真的埃斯梅拉达对法比一见钟情,两人约会时,弗罗洛悄悄在后面跟着,出于嫉妒,他用刀刺伤了法比,然后逃跑了。埃梅斯拉达却因谋杀罪被判死刑。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达从绞刑架下抢了出来,藏在巴黎圣母院内,弗罗洛趁机威胁吉卜赛姑娘,让她满足他的情欲,遭到拒绝后,把她交给了国王的军队,无辜的姑娘被绞死了。卡西莫多愤怒地把弗罗洛推下教堂摔死,他拥抱着埃斯梅拉达的尸体也死去了。
小说表现了雨果对封建政府和教会的强烈憎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七月革命”之后,法国建立了以金融家路易·菲力浦为首的大资产阶级统治的“七月王朝。”七月王朝不断对雨果进行拉拢,1841年雨果被选入法兰西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