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驸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第一驸马- 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朴见建奴攻势凶猛,赶紧丢下张斗和粮草不管,率领大约一半的守军朝松山退去。心想我和大部队会师,建奴总不敢再追来了吧?剩下的明军见大势已去,纷纷放下刀枪投降。张斗绝望地大哭:“洪大人,卑职无能,辜负了您的重托。”他冲着松山城叩拜,然后站起,大喊着冲向建奴,一连砍翻十余人,最后被乱箭射杀。

    洪承畴巡营后,正在批阅幕僚们呈送的重要文牍,曹变蛟突然闯了进来:“总督大人,大事不好,建奴从西北方向驰来大批人马,正向西南角延伸,看样是想切断我们与杏山间的联系。”

    洪承畴惊问道:“有多少人马?”

    “至少有两三万。”

    洪承畴撂下手中笔:“走,上城头看看。”

    二人走到门口,就见护卫们领着一群人向总督府走来,这群人浑身是血,有的衣袖已被烧焦。洪承畴一愣:“今天没有战事啊,哪里来的残兵败将?”一个不祥的念头在脑子里一闪:“不好,是不是长岭出了毛病?”

    这群人来到洪承畴跟前跪下:“洪大人,建奴攻破长岭军营,王总兵败退,张监军大人已经阵亡。”

    洪承畴当时惊得目瞪口呆,好半天才说出句话:“王朴坏我大事。”洪承畴现在开始后悔,自己为了眼不见为净就把王朴安排到这么重要的位置。

    曹变蛟见总督大人直打晃,劝道:“大人,咱们还是回总督府商议一下对策。”

    洪承畴就觉得此刻双腿发软,每走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似的,哪里还上得了城头:“好吧,回府。”

    洪承畴一夜未眠,事到如今,他似乎悟出了袁崇焕之所以失败的原因,他意识到自己注定也要失败。因为蓟辽一带存在着太多像长岭一样的防守漏洞,皇太极不论选哪个地方突进,都可能打得他无所措手足。洪承畴赶紧传令,全军加强戒备,严防建奴半夜踹营总算熬到了天亮,洪承畴早饭也没吃,就率各路总兵登上了城头。他发现建奴军并没有来袭,“糟糕~~”洪承畴胸口一闷,如遭重锤,“建奴一定是朝笔架山去了。”

    笔架山位于辽宁省西部,面对渤海,毗邻锦州港,总面积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4。7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28平方公里。山有三峰,二低一高,形如笔架,故而得名;笔架山和北岸之间有一条潮汐冲击而成的卵石小路,长1620米,宽9米,俗称“天桥”。“天桥”随着潮水的涨落而时隐时现。落潮时,海水慢慢地向两边退去,通道便从海中浮现出来;潮水落尽,“天桥”便显露出来,直通笔架山,游人可沿此段沙石路登岛上山或离岛。涨潮时,海水又从两边向这条卵石铺成的通道夹击而来,涨满潮时“天桥”就完全隐没于海中了。

    建奴善于野战,不善水战,而且洪承畴也知道建奴在辽东的水军不久之前被宋友亮给摧毁了,所以他才安心的把粮草集中在这座只有一条狭窄通道的笔架山之上。只要是涨潮的时候,海水就成了笔架山的天然屏障。

    不过,这难不倒负责偷袭笔架山的阿济格,因为他手下一批投降了建奴的辽南汉奸。其中尚可喜在皮岛毛文龙手下的时候,就曾游弋辽东诸岛。只是那时候他的任务是寻机骚扰建奴,所以对辽东附近的岛屿可谓烂熟于胸。

    尚可喜对阿济格说道:“笔架山的天桥看似天险,其实只要它的潮汐规律,便可以顺利登山。”

    阿济格大喜,连忙问道:“智顺王知道笔架山的潮汐规律?”

    “那是当然!”尚可喜答道:“今天是八月二十五,从申时三刻开始退潮,直到第二天的寅时三刻左右才会再次满朝。期间有将近三个时辰。”

    “哈哈哈~~三个时辰太多了,只消一个时辰,本王保叫南蛮子们哭爹喊娘。”阿济格狂妄的大笑,“走,咱们绕过洪老贼的屁股,直接去踹他的命根子!”

【136】穿越就是要改变历史的

    午后,申末酉初,海边凉风阵阵,颇有关内的深秋味道。虽然只有三四级风,海面上的风lang却是很大。放眼望去,一阵一阵的秋风,一阵一阵的lang涛,带着白色lang尖,不停地向海岸冲来,冲击着沙滩、礁石,也涌向笔架山,拍击着笔架山岸边,飞溅起耀眼的银花。这时候,运粮船和渔船,大部分都靠在笔架山边的海湾处,躲避风lang,但也有些大船,满载着粮食,正在卸下粮食。笔架山四围修着土寨、箭楼、碉堡,有不少明军驻守,旗帜在风中飘扬。

    总监军、兵部职方司郎中张若麒看着民夫和士兵将粮食从船上卸下,不无感慨地说道:“大明各地连年灾荒,国家筹措军粮很不容易,从海路运来,也不容易。现在风力还算平常,海上已经是波涛大作。可见渤海中常有粮船覆没,不足为奇。”一旁的兵部职方司郎中马绍愉夜说道道:“正因为军粮来之不易,所以皇上才急着要解锦州之围,免得劳师糜饷。洪督师也是老臣了,怎么就不明白这个道理呢?”

    其实张若麒之前来到海边以后,并没有立即过问保护粮运的事。他干的第一件事是同马绍愉一起,找到一条很大的渔船,给了渔民一些粮食和银子,派几个亲信兵丁和家奴驻守船上,以备万一。早在他以前盛气凌人地催促洪承畴进攻的时候,他已经暗暗地同马绍愉商定,要从海上找一条退路。所以,当申时三刻建奴攻夺笔架山以北的三角山时,他不是派兵抵抗,而是同马绍愉和一些亲信随从迅速登上了船,等待起锚。

    很快,笔架山的桥头堡三角山被建奴攻破,那些溃逃到海边的部队和原来在海岸上保护粮运的部队,在建奴的猛攻下,纷纷往海滩败退。洪承畴派给张若麒的二百名护卫,也站在离渔船十几丈远的沙滩上,保卫着渔船。当建奴进行最后冲击的时候,明军继续往水边退去。但是他们越退水越大,沙越软,行动也越是困难。

    建奴骑在马上,直向退走的明军射箭。明军也用箭来回射。后半夜潮水涨了,涨得很快,加上风力,渐渐地漫到人的大腿上,又很快地漫到腰部,还继续往上涨,并且起了风lang。建奴趁这个时候,又猛烈地射箭。明军起初还回射,后来人站不稳了,弓被水浸湿了,弓弦软了,松了,箭射不出来了,纵然射出来,也射不很远。建奴的箭像飞蝗般地射过来,许多人已经中箭,漂浮在海面,有的淹死,有的呼救。一些将领还在督阵,预备向岸上冲去,但是已经不可能了。尽管在平时,这些将领和士兵之间有许多不融洽的事情,特别是有些将领侵吞了士兵的军饷,可是到了这个时候,这一切都忘记了,大家想的是如何共同逃命,如何不要被建奴杀死。还有些将领平时对士兵多少有些感情,这时士兵就成排成排地站在他们前面,企图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建奴射来的箭,保护自己的长官。许多士兵在将领前面一排一排地倒下去,被水冲走,而最后将领们也中箭身亡,漂浮海面。

    本来,守卫笔架山的明军军官也不是胆小的懦夫,他故意放建奴进入细长狭窄的天桥地区,然后居高临下,以火器和弓弩大量杀伤建奴。硬是在阿济格一个时辰之内拿下笔架山的狂言给打破了。

    但是,他低估了建奴要攻占笔架山的决心。眼看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东方的天空还是出现微亮,眼看海水将笔架山的天桥渐渐吞没。阿济格再也忍不住了,他抽出腰刀,大喊一声:“大清的巴图鲁,随我马刀所指~~杀呀!”

    “吼~~”无数建奴在震天动地的“速促那~哇”声中不顾一切地冲向那段即将被吞没的天桥张若麒见到建奴如此亡命,早就吓破了胆,赶紧下令把船上的几个布帆完全撑起来,乘着风势,扬帆而去。有些士兵和将领多少识些水性,看见张若麒的渔船经过,一面呼救,一面游过去,但张若麒全然不理。有些人被海lang猛然推到船边,赶紧用手攀援船舷,一面呼救,一面往上爬。船上的亲随都望着张若麒。张若麒下令用刀剑向那些人的头和手砍去。霎时间船上落了许多手指头,还落下一些手。船就在漂荡的死尸和活人中冲开了一条路,直向东南驶去。

    “监军跑了~~”不知道谁喊了一声顿时这声喊象压弯骆驼背的最后一根稻草一样,彻底瓦解了明军的最后战意,阿济格骑着战马趟着快要没到马鞍的海水冲上了笔架山张若麒坐在船舱里,想着既然笔架山的军粮被夺,那里很可能会有建奴的船只,得绕过去才好。果然到拂晓时,他遥见笔架山插着建奴的旗帜,也有船只停在那里。于是他吩咐渔船继续往东,深入海中,远远地绕过笔架山,然后再转向宁远方向驶去。他也准备着,如果宁远和觉华岛也已经被建奴占领,他就漂渡渤海,到山东登州上岸。他一面向着茫茫大海张望,一面已经打好一个腹稿,准备一到岸上,不管是在宁远,还是在登州,立刻向皇帝上一道奏本,把这一次失败的责任完全推到洪承畴身上,痛责洪承畴不听他的劝告,未能在皇太极到来之前,全力向建奴进攻,坐失战机,才有此败。

    这时,在夜晚发生过战斗的海边,潮水还在继续往上涨,由于风势,有些死尸已经开始向岸上冲来。后来,当潮水又退下去的时候,在海边,在沙滩上,几乎到处都是七横八竖的死尸。另外也有很多死尸又随着潮水退去,远远望去,好像一些漂浮在水面的野鸭子,这里一片,那里一团,在阳光下随着lang潮漂动。

    建奴已经从海边退走,海滩上一片寂静,只偶尔有白鹤和海鸥飞来,盘旋一阵,不忍落下,发出凄凉叫声,重向远处飞去。

    历史的车轮顽强地沿着原有的轨迹继续前进,而宋友亮却还在帽盔山的临时营地里等待皇太极的追击。结果事与愿违,派出去的斥候只发现了几股几十人的零星建奴,根本没有建奴大部队来追击的迹象。反倒是有一个斥候踩到了明军自己的地雷,还有一个斥候在森林里解手的时候被黑瞎子拖进了丛林深处。

    这两个倒霉的士兵按照战死例进行了抚恤,宋友亮很奇怪,为什么自己这么卖力地把盛京给“清理”了一边,皇太极居然会无动于衷?难道皇太极真的是做到了不动如山,难知阴阳的境界。

    宋友亮不得不按计划,继续撤向朝鲜。直到四天之后,即八月二十九日,宋友亮接到了辗转从朝鲜传来的消息——建奴大军攻克了笔架山明军粮仓,明军被困宋松山堡。

    “这个混账洪承畴~”宋友亮一把将纸团揉碎,本想扔进火盆里,不管转念一想,这也不能全怪洪承畴,要不是崇祯皇帝一再催战,也不至于有此大败。宋友亮立刻召集麾下将士议事顾君恩看了看纸条,担忧道:“军门的本意是偷袭沈阳,逼得建奴皇太极回师,这样不单解了锦州之围,还可使洪经略的大军沿辽西北进,说不定更可以前后夹击大破建奴。看如今看来,皇太极是看透了军门的心思,舍弃沈阳,也要竭尽全力歼灭洪经略。”

    “那是~”李信说道:“沈阳已经被我们屠杀、焚烧一空,既然军门能偷袭沈阳,自然造就想好了退路,甚至在半路设下埋伏,所以皇太极宁可消灭洪经略麾下的十三万大军。”

    “不管怎么说,我们得想办法救援洪经略。”宋友亮说道“我就奇怪了,咱们在沈阳闹出这么大动静,难道锦州的建奴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吗?”李信的弟弟李牟诧异道“看来是皇太极封锁了消息,但是那么大动静,能封锁的住么?”顾君恩笑道:“既然皇太极不愿意说,那就由咱们来说。”

    “此话怎讲?”李信问道在宋友亮的计划中,有一部分汉奸和建奴贵族是被刻意留下不杀的,其中就有祖大寿的儿子祖泽洪,过房侄儿祖泽润、养子祖可法。以及刘良佐的弟弟刘良臣。其余就是少数几个没有被明军ooxx的皇太极妃子,其中就有原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死敌林丹汗的妻子博尔济吉特娜木钟(囊囊太后)这部分俘虏,是要押回北京,献给崇祯皇帝的,所以平日里看管很严,既要防止他们自杀,又要给予良好的饮食,免得他们半路病饿而死。可是这一天,专门负责给娜木钟送饭的老伙夫却只给娜木钟母子送来一碗小麦粥和一块麦饼老伙夫看着狼吞虎咽的博果尔,又看了看娜木钟,说道:“要是我孙子不死,也有你儿这么大了。”

    娜木钟吃下一小块麦饼,诧异了一下,却不敢问“就是被你们建奴杀死的~”老丈忽然绷起了脸“我们是蒙古人,不是女真人。”娜木钟用夹生的汉语说道“我看都差不多!”老伙夫说道:“不过你们也吃不上几天我做的饭了~”

    “什么?”娜木钟浑身一颤,手里的麦饼丢在了囚车里,“难道要杀我们母子?”

    “不是~~因为我们军粮自己都不够吃了,所以军门打算把你们这些妇女和小孩扔在野地里,让你们自生自灭。”老伙夫忽然伸手抹了一把娜木钟的胸脯,又把娜木钟吓了一跳,那老伙夫忽然yin笑道:“如果你是明白人,我就多给你几个麦饼~~”

    到了这天夜里,明军果然将三十多名妇女和孩子给释放了。

【'137】撤还是不撤

    娜木钟顾不得把老伙夫留在自己身体里的东西清洗干净,便怀揣几个老伙夫给的麦饼,抱着博果尔与一众被释放的女眷逃命。这一批侥幸活命的建奴在荒山野岭里走了四天,遇到了一队巡逻的建奴骑兵,细问之后才知道,原来她们稀里糊涂地到了辽阳附近。

    “恩?如果你们真是宫里的娘娘和阿哥,怎么会这么狼狈的来辽阳?”建奴小头目阿克敦诧异道:“两天前,有一位盛京的公公来传陛下密旨,说让辽阳守备将军隆古冬率领辽阳兵马前去盛京调运一批粮食,送到锦州前线。”

    “盛京被南蛮子焚之一炬,哪里还有粮食??”济尔哈朗的三福晋钴尔哈苏氏性子直,嘴也快阿克敦吓了一跳,“这位福晋,您乱说什么?盛京被何人所焚?”

    “几日之前,被南蛮子偷袭,南蛮子烧杀yin略~~”钴尔哈苏氏正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