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外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雍正外传-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雍正外传》作者:沈飞天

【文案】

他和她偶然邂逅。 

一个是不甘平庸胸怀大志的皇子,一个是二品休致大员、未来权臣的妹妹。 

成就了一段婉如流水的清宫情事。 

从来就不是寻常人,一个是天潢贵胄,一个是官宦小姐,注定不可能抛弃一切。她不会是一个下得厨房的巧妇,他也不是一个合格的渔夫,平常人家清苦的日子,他们过不来。 

内容标签: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宫斗

搜索关键字:主角:胤禛,年璟瑶 ┃ 配角:康熙,德妃,良妃,和嫔 ┃ 其它:






第1章 手心手背1
康熙四十七年三月十九。 立春早就过了,但严寒的余威仍在。清晨薄雾笼罩着大地,仍挟着凛冽的寒意,路上的行人瑟缩着,行色匆匆,似乎不愿在外面多呆一刻。皇城里的人自然更娇贵些,虽说宫里的规矩,地炕从二月初二起已经撤火,但变通的法子仍然很多。略有些身份的人都在屋里多置了炭盆,拢着手炉取暖。偌大的皇城难得的寂静,独有永和宫一隅内侍们忙进忙出,这般的热闹显得很不寻常。 永和宫各个角落都置着大号的炭盆,一踏入宫门,暖风扑面,竟似春风和煦的光景。这股暖风延宕到宫外,似乎将摆在宫门口的几品牡丹都薰得开了,硕大的花朵在风中摇曳生姿,幽幽的花香弥漫在空中,撩拨着各宫各院的心绪。德妃乌雅氏今早特意去瞧过,她从来不爱摆弄花草,却对内务府送来的这份厚礼深为满意。  “德妃娘娘雍容华贵,这几品牡丹恰如娘娘的品格。”  清军入关多年,如今四海平定,江山稳固,各项典章制度皆已完备,后宫制度自然也不例外。按规定,后宫设皇后一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顺治帝去世时不过二十四岁,后宫里面有品有衔的妃嫔就有二三十人。与他的父亲相比,康熙帝在这方面更是青出于蓝。皇帝先后立过三位皇后,说来也奇怪,几位皇后均早逝,无福共享这太平盛世。眼下中宫无主,皇贵妃又照例空缺,宫中主事的便是出身显贵的佟贵妃。她是皇帝生母孝康章皇后的侄女,孝懿皇后的嫡亲妹妹,凭着这一层关系,她在后宫的地位非常稳固。贵妃底下,又有惠妃、宜妃、荣妃、德妃四人,她们出身高低各不相同,却都入宫已久,为皇帝诞下了多个子嗣,因此得以晋升妃位。皇帝正当盛年,妃嫔的名额已经塞得满满当当,以致于有些诞下皇子的,如今还只是贵人的名份。竞争激烈啊,后宫如此繁盛,皇帝的子嗣又多,自然不免暗地里互相较劲。

德妃想起内务府总管梁九功的一席话,不由微微一笑,在这阵飘渺的花香中,不禁有些飘飘然。

今天是她的生辰,这样的日子,自然要盛妆打扮。架子上的衣服一字排开,这些衣裳都是织造处进呈,内务府量身裁剪,自是精致华美。德妃的视线只在上面略停了停,随手一指,道:“就这件了。”宫女顺着她的手势望去,轻手轻脚地将这件衣裳取了下来。这是一件藕荷色缎绣牡丹团寿纹长袍,领、袖处镶滚多条绦边,衣内衬湖色素纺丝绸里,领襟缀铜鎏金錾花扣一枚、白玉琢团寿纹扣四枚,绣工精美,在生辰之日穿最是恰当不过。宫女们忙伺候她穿上了。再搭上一件合适的坎肩,端的是雍容华贵。待收拾妥当,又有旁的宫女上前帮德妃上妆。德妃侧着身子坐着,纤尘不染的铜镜清楚地映照出她的容颜。太清楚了,她心底懊恼。岁月早在她脸上刻上了印迹,再是上等的胭脂都束手无策。指尖不经意地触及了腰,一圈软软的赘肉,时刻提醒她放纵饮食的后果。德妃莫名地有些沮丧,眉梢微微一动,贴身的宫女俱都察言观色,虽然不知德妃因何不快,却惟恐殃及池鱼,极快地上好妆,便悄悄地退了下去。立时另有宫女上前梳头。德妃早就过了追新猎奇的年纪,不再在发式上多动心思,因此仍是梳着平常的两把头。那宫女依着今天的衣裳,从盒子里挑了两只珠钗来,在德妃的鬓边比了比,德妃微微点了点头,那宫女这才把它们插上了。

梳洗完毕,外面就有太监张罗好了早膳。今天的早膳格外地丰富,德妃却弃了各式膳食不用,另要了一些酱菜,喝了一小碗的金谷米粥。金谷米晶莹剔透,米香浓郁,绵软爽口,德妃平日里甚是喜爱。桌上的菜肴很快地撤了下去,另上了几样甜品。美食的诱惑势不可挡,德妃原就喜好甜食,早些年她还想着忌口,如今争胜的劲头早就没了,自然过起了随心所欲的日子。这样的日子似乎也没什么不好,如果忽略日渐走样的身材,一切还是相当美好的。她吃了几个七彩冻香糕,喝了一盏茶,这才站了起来。

乌雅氏出身镶蓝旗包衣,她原只是一名普通的宫女,因为接连诞下皇子的缘故,康熙二十年被册封为德妃。这样的出身,比起其他妃嫔自然是逊色许多。因而时刻收敛着自己的性子,处处与人为善,在宫里人缘倒也颇佳。自佟贵妃以下各个宫房均有贺礼相送。太监宫女忙到手软,人人脸上却都是喜滋滋的。——他们自然是不为别的,只为了稍晚丰厚的赏赐。德妃对待自己身边的人,是十分慷慨的。德妃含笑看着宫人进进出出,心里却是无波无澜。又是一年。一年的光景,对于后宫里的女子意味着什么呢?容颜失色,圣颜垂注,众人的焦点早已不在这里了。不过是老了一岁罢了。德妃心里微微地叹息,脸上的笑意却是纹丝不动。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渐渐磨平了身上所有的棱角,变得庄重内敛,举手投足都符合宫中的法度?

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习惯在无尽的等待中默默守候?

从来只是追随他的步伐罢了,费尽心思不过为了换取他的一声赞许。

德妃心里模糊地想着,目光茫然四转,停留在那只青花瓶上。装在瓶内的并不是时下的鲜花,而是几枝新撷的柳枝,娇嫩的柳叶犹带着晨曦的露珠,那一抹早春的绿意极是悦目。德妃心想自己真的是老了,时不时就回想起从前的日子,沉湎于其中,不能自拔。她忍不住想,许多年以前,她曾经日复一日,在落日的余晖中,用唇边的柳叶吹奏出婉转的歌谣,等待着那个高大的身影神邸般降临在宫门口。那时的等待虽然漫长,却是充满着甜蜜,自是与如今大不相同。德妃任凭心底的思绪翻滚着,她伸手握住茶盏,勉强压抑着心中的落寞。

——喜庆的日子无端端地伤感,难免会让人觉着不知足。这可是宫中的大忌讳。已经在宫中摸爬滚打几十年的德妃,自然不会无端端地招人话柄。

永和宫首领太监王杜见德妃心神恍惚,忙趋至她的身侧,请示道:“主子,各宫送来的礼物已经收好,可要过目?”

德妃心里懒洋洋地提不起劲,却不愿意让众人看出她的心绪,极力打起精神:“我去瞧瞧。”






第2章 手心手背2
王杜引着德妃查看各宫房送来的贺礼。王杜笑容满面,指着精巧的物件一一解说,“这是贵妃娘娘送来的一对荷包。菊花翠竹形神兼备,观之让人忘俗。绣面平展,用针细巧,绣线精细又不露针迹,堪称是苏绣的精品。奴才合计着,放点香料进去,主子带了保证每天都神清气爽;惠妃娘娘送来了一对玉镯子,主子你看,质地温润,配在主子身上,一定又高贵又大方;还有宜妃娘娘……”宫中的近侍俱都口齿伶俐,一分也能渲染成三分,何况这些俱非凡品,王杜自然是滔滔不绝。

贺礼年年有,琳琅满目实则大同小异的贺礼在德妃眼里却并无什么分别,德妃心不在焉地听着,忽然有个小宫女匆匆地入内禀道:“到了到了!都到了!”

王杜轻斥,“没规矩!有这么回话的么?”

德妃的笑容却忽然生动起来,温言道:“不妨事。”

那宫女刚入宫不久,受了首领太监的训斥,赶忙规规矩矩地行了礼,德妃不待她行礼完毕,便问:“可是十四阿哥来了?”

那宫女道:“奴婢特来禀报,三位阿哥携福晋已到宫门口了。”

德妃慢慢踱回了座位,“知道了。王杜!”

王杜立刻微躬了身,听候吩咐。德妃用手指了指那名宫女,道:“一会放赏的时候,赏她五两银子。”

真是飞来横财。一旁的人都是瞪大了眼睛,那宫女又惊又喜,忙磕头谢恩。

说话间,三位阿哥携着各自的福晋已经到了。他们依着礼节先向德妃请安,德妃一扫方才的颓废,立刻精神抖擞起来。皇四子胤禛和福晋那拉氏进献了金佛一尊,寿字赋围屏一架,沉香七斤,白檀七斤,德妃颔首微笑,命旁人收了。皇十三子胤祥和福晋兆佳氏的寿礼是玉观音一尊,寿山石群仙拱寿一堂,多啰尼七匹,璧机缎七匹,德妃略略看了,着实称赞了几句。皇十四子胤禵和福晋完颜氏的寿礼也是四样,纯金暖手炉一个,东珠珊瑚金箔禦风石念珠一串,各式珠钗七支,手帕二十一方,德妃一一亲自过目,顺手挑了一支珠钗戴上。

胤禵立刻道:“额涅你一戴上这支珠钗,更是雍容华贵,胜过双十年华。”

福晋完颜氏也道:“额涅今天把我们也比了下去了。”

德妃被儿子儿媳哄得极是开心,忍不住笑道:“你这张嘴,今天是抹了蜜了吗?”

众人坐着说笑了一阵。德妃时不时转头去看,看了一会儿,终于忍不住从座位上站起来,边走边道:“咦,怎地瘦了这么多?”

胤禛感觉母妃的目光似乎在他脸上停留了几秒,他最近食欲不振,确实清减了不少。他正欲回话,只见那抹藕色的身影却不曾停留,径自从眼前飘过,朝着胤禵那去了。胤禛苦笑,脸上多了一抹嘲色。

胤禵笑着站了,任由着母亲打量。德妃心疼地说:“这才分府多久,竟瘦了一圈了。”

福晋完颜氏十分尴尬,忙离座请罪,“是儿媳的疏忽。”

德妃微笑道:“你这是做什么?我又不是在问谁的罪。”德妃笑着挽了胤禵的手臂,道:“你们都有心。额涅今天很高兴,正好你们父皇赏赐下了一桌御膳。这一席御膳,是御膳房以药材精心调制,极有食疗的功效。你们都留下来尝一尝。”

德妃让胤禵坐在自己的左侧,胤禛、胤祥紧挨着胤禵坐了,右边依次坐着完颜氏、那拉氏、兆佳氏。皇帝赐下的这一席御膳共有三十六道菜,王杜和三个小太监一起动手,齐地掀开碗盖,另有两个小太监则将那些碗盖放在朱漆盒子拿走。六个人几乎是同时动手,他们久于侍奉,训练有素,绝不会发出任何碰撞的声音。虽是家宴,规矩仍在。用膳的时候,照例会有太监宫女服侍,视他们目光所到之处,为他们夹菜。

德妃转首吩咐一旁的内侍:“那道黄口汽锅鸡,最是补气,给阿哥福晋每人盛一份。”内侍上前,将那只鸡均匀地分了七份,放至各人面前。德妃朝着胤禵笑道:“我记得你们爱吃。”

胤禵笑嘻嘻接口道:“儿臣谢额涅赏。额涅可别把儿臣惯坏了。”

胤禛一直插不上话,他似乎已经习惯了,只是沉默地用饭,鸡块拨来拨去,才慢慢放进了嘴里。呛辣的芥末,搅得味蕾极不舒服,左手握拳抵在唇边,极力忍住咳嗽。已近在咫尺的母妃却渐渐模糊起来,幻化成另一个柔美的身影,仿佛有一个声音在轻唤:“胤禛!胤禛!”

德妃瞧见胤禛魂不守舍,心思全不在这里,心里有些不悦,便唤了一声,“胤禛。”

非常熟悉的称呼,却是全然不同的两种口气。胤禛骤然回过神来,迟疑道:“额涅在说什么?”

德妃放下筷子,淡淡道:“御膳房里掌勺的厨子老了,不中用了。阿哥们出府久了,哪里还看得上?”

胤禛微微一怔,对面的福晋那拉氏忧心忡忡地看着胤禛,全然忘了开口解围。

胤祥忙笑着道:“额涅也太抬举我们府里的那群饭桶了。不单十四弟瘦了,额涅您瞧,儿臣也瘦了呢。儿臣们难得入宫一趟,可是眼巴巴地指望额涅赏我们饭呢。”兆佳氏听了抿着嘴直笑,完颜氏更是笑出了声。

德妃也被逗得一乐,道:“说得这般可怜。今天你们便放量吃吧。”

胤禵在席上颇有些滔滔不绝的架式,连着又说了几个笑话,哄得德妃心花怒放,“好了好了,笑得肚子疼。对了,前些时候让你去看看你舅舅,他身子骨好点没?”

胤禵回道:“舅舅经过调理,已经好多了。舅妈说过些日子再给您请安。”

舅舅白起生病,德妃可是半点口风都不曾向他透露,疏远至此,胤禛心底说不清是失望还是失落,呆怔了片刻,默然无语。他的神色德妃俱都瞧在眼里,见他并无只言片语关心,心里更添了三分责备,所有的委屈和不解都翻卷了出来,言语立时尖刻起来,说,“是说我的弟弟白启,可不是那位隆科多大人。”德妃在宫中向来与人为善,唯独对这个儿子,始终是不假辞色。

胤禛幼年时曾被孝懿皇后抚育,隆科多是孝懿皇后的弟弟,如今已是朝中的新贵,德妃的母家只是下五旗的包衣,地位自是远远不及。这桩往事,是深埋在他们心底的一根刺,时不时就让它抓得血肉模糊。胤禛脸上顿时火辣辣,呐呐道:“儿臣并没有别的意思。”

德妃总是在这件事上不依不挠,无论胤禛如何辩白,总是不肯相信。但顾虑着今天这个日子,生生地忍住了;“大家多吃点,菜凉了就不好了。”






第3章 冷暖两重1
皇帝批完了所有的折子,还是觉得气闷心堵,十分不快。荒唐!太子怎么变成了这副样子,现在哪还有半点储君的胸襟和气度?

皇帝在册立太子方面可谓煞费苦心,他所择定的太子胤礽是元后赫舍里氏所生,在皇子中序齿第二,是皇帝唯一的嫡子。太宗、世祖时期,立储择之以贤,并无固定的章法,诸皇子之间闹腾得厉害,太宗皇帝、世祖皇帝继位时都颇费了一些周折。前车可鉴,加之皇帝受汉族文化影响日深,在立储问题上决心学习前朝的嫡长制,以平息皇子间的纷争。胤礽出生当日,皇后赫舍里氏便难产死去,皇帝对这个早早失去母亲护持的儿子格外地怜惜,带在身边亲自教导照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