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在金庸世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纵横在金庸世界- 第1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曲非烟点了点头,道:“也就是说最后谁能得胜,还是要看谁的功力更高喽?”
    慕容燕道:“不错。”
    两人默默走了一会儿,曲非烟突然道:“师父,我想去看看刘姊姊怎么样了?”
    慕容燕道:“你不放心她?”
    曲非烟点头道:“嗯。”
    慕容燕想了想,也有些想知道刘菁和刘芹之后的遭遇,便道:“好吧,咱们就去看看吧。”
    曲非烟高兴的道:“谢谢师父。”
    ###
    慕容燕和曲非烟回到衡山城时,天色已经放明。两人悄悄回到刘府,只见刘府里已经人去楼空,渺无人烟。两人当即离开刘府,到附近的酒楼、茶馆里去打听消息。因为现在衡山城中,基本上人人都在谈论昨日刘府中发生的事,所以慕容燕很容易就打探到了想要的消息。
    昨日慕容燕走后,陆柏本来还要杀了刘菁、刘芹和米为义等刘门弟子,斩草除根。但却被定逸师太和天门道长所制止。最后陆柏逼迫刘门弟子立誓远赴海外,终身不履中土,才放过他们。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嵩山派的人再改主意。刘菁、刘芹和米为义等人收敛了刘夫人、刘大公子和向大年的尸首后,昨夜连夜就离开了衡山城,不知了去向。
    曲非烟听到这个消息,既有些欣慰,又有些失落。欣慰是因为刘姊姊终于逃脱了嵩山派的毒手,失落则是因为以后恐怕再也见不到她了。
    打探完了消息,慕容燕道:“好了,你刘姊姊的消息已经知道了,咱们走吧。”说着向城外走去。
    曲非烟也收拾好心情,跟上慕容燕的脚步,问道:“咱们接下来去哪?”
    慕容燕注视着北方的天空,悠悠吐出两个字:“洛阳。”
    ###
    洛阳位于河南西部、黄河中游,因地处洛水之阳,故名洛阳。境内山川纵横,西靠秦岭,东临嵩岳,北依王屋、太行二山,又据黄河之险,南望伏牛山,自古便有“八关都邑,八面环山,五水绕洛城”的说法,因此得“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之名,‘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称。
    “崤函帝宅,河洛王国”,在元代以前,洛阳一直都是中国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人文之祖”伏羲氏在这里创造了八卦和九畴,周公在这里“制礼作乐”,老子在这里著述文章,孔子曾入周问礼,洛阳的白马寺是中国的第一座佛家寺庙,程颐、程颢在这里开创宋代理学,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都曾云集此地。因此,洛阳在华夏文明史上的地位极其重要,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圣贤云集,人文荟萃。
    同时洛阳也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时最长、跨度最大的城市。从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
    虽然现在洛阳就不再是王朝的都城或陪都,其地位有所下降,但却依然是中原地区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加上洛阳靠近嵩山,嵩山上有少林派和嵩山派两个江湖大派,所以洛阳城中着实有不少江湖人物。
    说起洛阳的武林中人,就不能不提起洛阳金刀门的掌门人“中州大侠”王元霸了,王元霸现年已有七十来岁,有个外号叫“金刀无敌”,在江湖上也算是一号人物。他因年事已高,又因身居富豪之家,所以早已在家纳福,不在江湖上闯荡。
    王元霸有一个女儿,嫁给了福建“福威镖局”的林震南,也就是林平之的母亲。王元霸还有两个儿子,分别叫王伯奋和王仲强,这俩个人据说是已经得了王元霸的真传,但他们从未在江湖上闯荡过,所以武功到底如何,却是少有人知。不过不论是王伯奋、王仲强也好,还是他们的老子王元霸也好,对慕容燕来说,都是如土鸡瓦狗一般,所以慕容燕来洛阳自不是来找他们的。
    慕容燕带着曲非烟来到洛阳后,就向人打听东城的绿竹翁住在什么地方。那绿竹翁是个篾匠,以编竹篮,打篾席维生,所以洛阳城里倒是有不少人知道他的住处。
    慕容燕和曲非烟,沿着打听到的路径,经过几条小街,来到一条窄窄的巷子之中。巷子尽头,好大一片绿竹丛,迎风摇曳,雅致天然。两人刚踏进巷子,便听得琴韵丁冬,有人正在抚琴,小巷中一片清凉宁静,和外面的洛阳城宛然是两个世界。
    曲非烟低声道:“师父,咱们以后也找一个这样的地方住吧。”
    便在此时,铮的一声,一根琴弦忽尔断绝,琴声也便止歇。一个苍老的声音说道:“贵客枉顾蜗居,不知有何见教。”
    慕容燕道:“在下慕容燕,偶然间得了一本琴谱箫谱,听闻洛阳东城的绿竹翁精于音律,既会抚琴,又会吹箫,所以特地拿来请你老人家鉴定鉴定。”
    绿竹翁道:“有琴谱箫谱要我鉴定?嘿嘿,可太瞧得起老篾匠啦。”
    慕容燕道:“竹翁过谦了。在下适才曾听到竹翁抚琴,我虽不懂音律,但也可以听出竹翁于此道造诣颇高。”
    绿竹翁道:“既然如此,那两位小友就进来谈谈吧。”
    慕容燕道:“那在下就叨扰了。”当下和曲非烟缓步走进竹林。(未完待续。。)
    。。。
 。。。  

第十一章 学琴
    慕容燕和曲非烟在竹林里走了一段后,只见前面有五间小舍,左二右三,均以粗竹子架成。一个老翁从右边小舍中走出来,笑道:“两位小友,请进来喝茶。”
    慕容燕向绿竹翁看去,只见他身子略形佝偻,头顶稀稀疏疏的已无多少头发,大手大脚,精神却十分矍铄,当即抱拳行礼道:“在下行事孟浪,还望竹翁包涵。”
    绿竹翁呵呵笑道:“老朽不过痴长几岁,不用多礼,请进来,请进来!”
    慕容燕和曲非烟随着他走进小舍,见桌椅几榻无一而非竹制,墙上悬着一幅墨竹,笔势纵横,墨迹淋漓,颇有森森之意。桌上放着一具瑶琴,一管洞箫。
    绿竹翁从一把陶茶壶中倒出两碗碧绿清茶,说道:“请用茶。”
    慕容燕和曲非烟双手接过,躬身谢了。
    绿竹翁道:“小友说一本曲谱要老朽鉴定,不知那乐谱在哪里?”
    慕容燕从怀里取出《笑傲江湖曲》的曲谱,递给绿竹翁道:“请竹翁一观。”
    绿竹翁接过曲谱,翻开来看。看了一会儿,便抱过瑶琴,铮铮铮得照着琴谱弹了起来。只听得琴声悠扬,幽雅动听。
    弹不多久,突然间琴音高了上去,越响越高,声音尖锐之极,铮的一声响,断了一根琴弦,再高了几个音,铮的一声,琴弦又断了一根。绿竹翁“咦”的一声,道:“这琴谱好生古怪,令人难以明白。”
    绿竹翁又翻到箫谱的部分,道:“我试试这箫谱。”当即拿起洞箫,照着箫谱吹了起来。
    初时悠扬动听,情致缠绵,但后来箫声愈转愈低,几不可闻。再吹得几个音,箫声便即哑了,**波的十分难听。吹到这里,绿竹翁已经难以为续,不得不停下来。
    只听他叹了口气,说道:“这样的低音如何能吹奏出来?这撰曲之人是在故弄玄虚,跟人开玩笑吧。”
    曲非烟听绿竹翁这样说自己爷爷,张口就要和他分辨,但慕容燕向她摆摆手,将她制止。
    这时。只听得左边小舍中传来一位女子的声音道:“那曲谱拿来我瞧瞧。”
    绿竹翁恭敬的应道:“是,姑姑。”拿起曲谱便走出小舍。
    曲非烟低声道:“这绿竹翁看上去已经有七八十岁了,居然还有姑姑?这位老婆婆怕没一百多岁了吧?”
    只听绿竹翁道:“姑姑请看,这部琴谱可有些古怪。”
    那女子又嗯了一声,琴音响起,调了调弦,停了一会,又调了调弦,便奏了起来。初时所奏和绿竹翁相同。到后来越转越高,那琴韵竟然履险如夷,举重若轻,毫不费力地便转了上去。慕容燕依稀记得便是那天晚上所听到曲洋所奏的琴韵。
    这一曲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温柔雅致,慕容燕虽不明乐理,但觉这位女子所奏,和曲洋所奏的曲调虽同。意趣却大有差别。这女子所奏的曲调平和中正,令人听着只觉音乐之美,却无曲洋所奏热血如沸的激奋。奏了良久。琴韵渐缓,似乎乐音在不住远去,倒像奏琴之人走出了数十丈之遥,又走到数里之外,细微几不可再闻。
    琴音似止未止之际,却有一二下极低极细的箫声在琴音旁响了起来。回旋婉转,箫声渐响,恰似吹箫人一面吹,一面慢慢走近。箫声清丽,忽高忽低,忽轻忽响,低到极处之际,几个盘旋之后,又再低沉下去,虽极低极细,每个音节仍清晰可闻。渐渐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跃,清脆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渐增,先如鸣泉飞溅,继而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更夹着间关鸟语,彼鸣我和,渐渐的百鸟离去,春残花落,但闻雨声萧萧,一片凄凉肃杀之象,细雨绵绵,若有若无,终于万籁俱寂。
    箫声停顿良久,慕容燕才如梦初醒。转头看去,只见曲非烟已是泪流满面,慕容燕知她是因为这熟悉的琴韵而想起了曲洋。
    这时,绿竹翁双手捧着曲谱走了回来,道:“这曲谱中所记乐曲之妙,世上罕有,此乃神物,不可落入俗人手中。”将曲谱交给慕容燕。
    慕容燕接过,放在桌上,
    绿竹翁又道:“小友,这部曲谱,不知你从何处得来,是否可以见告?”
    慕容燕微一沉吟,便道:“撰写此曲的两位高人,一位精于抚琴,一位善于吹箫,这二人结成知交,共撰此曲,可惜遭逢大难,同时逝世。他二人临死之时,将此曲交于在下,让在下访觅传人,免使此曲湮没无闻,从此散失。”顿了一顿,又道:“适才在下得聆竹翁这位姑姑的琴箫妙技,深庆此曲已逢真主,便请竹翁将此曲谱收下,奉交竹翁的姑姑,在下得以不负撰作此曲者的付托,完偿了一番心愿。”说着将曲谱推了过去。
    绿竹翁却不便接,说道:“我得先行请示姑姑,不知她肯不肯收。”
    只听得左边小舍中那位女子道:“慕容先生高义,慨以妙曲见惠,咱们却之不恭,受之有愧。只不知那两位撰曲前辈的大名,可能见告否?”
    慕容燕答道:“那是衡山派的刘正风和日月神教的曲洋。”
    那女子“啊”的一声,显得十分惊异,说道:“原来是他二人。”
    沉吟半晌,那女子又说道:“刘正风是衡山派中高手,曲洋却是魔教长老,双方乃是世仇,如何会合撰此曲?此中原因,令人好生难以索解。”
    当下,慕容燕便把刘正风和曲洋如何以音律相交;刘正风为避免两面为难,如何金盆洗手;嵩山派左冷禅得到消息,如何下旗令阻止;刘府中发生了怎样一番变故;刘曲二人如何荒郊合奏,二人临死时如何委托自己寻觅知音传曲等情,大略说了一遍。
    慕容燕说完,那女子道:“原来如此?”她顿了一顿,说道:“此中情由涉及不少隐秘,你我素不相识,何以你对我直言无隐?”
    慕容燕道:“在下虽未与姑娘见过面,然刚才听了姑娘雅奏之后,对姑娘高风大为倾慕,是以无丝毫猜疑之意。”
    那女子道:“我是竹侄的姑姑,为何阁下唤竹侄为竹翁,却叫我姑娘?”
    慕容燕自然是因为知道这女子的真实年龄,才这样叫的。但听她话中的意思,分明是想要隐瞒自己的年龄。因此便道:“那是因为你说话语音轻柔,听起来就像一妙龄少女,使我不知不觉就忘记了你的年龄。既然你不喜欢我叫你姑娘,那我就叫你婆婆吧。”
    那女子低低应了一声。
    正在这时,慕容燕突然灵机一动,道:“在下刚才听婆婆雅奏,心中艳羡不已,所以想请婆婆教我弹琴,不知可否?”
    那女子并不即答,过了片刻,才道:“你琴艺如何?可否抚奏一曲?”
    慕容燕脸一红,说道:“在下从未学过,对此一窍不通。”顿了顿,又道:“此事是在下孟浪了,还请婆婆不要见怪。”当下向绿竹翁抱拳道:“在下这便告辞。”
    那女子道:“阁下慢走。承你慨赠妙曲,愧无以报。竹侄,你明日以奏琴之法传授慕容少君。”
    次日清晨,慕容燕便带着曲非烟来小巷竹舍中学琴。绿竹翁取出一张焦尾桐琴,授以音律,说道:“乐律十二律,是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此是自古已有,据说当年黄帝命伶伦为律,闻凤凰之鸣而制十二律。瑶琴七弦,具宫、商、角、徵、羽五音,一弦为黄钟,三弦为宫调。五调为慢角、清商、宫调、慢宫及蕤宾调。”当下依次详加解释。
    说完了乐律后,绿竹翁又教慕容燕识谱。中国古代的曲谱都是一些奇形怪字,比之西方的五线谱要繁琐的多。所以及至现代社会,除了一些专门研究古代乐谱的历史学者之外,就是专业的音乐家也没多少人懂的了。慕容燕前世并没有专门研究过这些,这一世每日里忙着习武练功,也没有学过音律,所以自然对此一概不识。
    慕容燕虽于音律一窍不通,但天资聪明,一点便透。绿竹翁甚是喜欢,当即授以指法,教他试奏一曲极短的《碧霄吟》。慕容燕武功高强,再复杂的指法也可轻易做到。学得几遍,弹奏出来,虽有数音不准,指法生涩,但心中想着“碧霄”二字,却洋洋然自有青天一碧、万里无云的空阔气象。
    一曲既终,那女子在隔舍听了,轻叹一声,道:“慕容少君,你学琴如此聪明,多半不久便能成为此道高手了。”
    慕容燕谦谢道:“婆婆过奖了,不知要到何年何月,在下才能如婆婆这般弹奏那《笑傲江湖之曲》。”
    那女子失声道:“你……你也想弹奏那《笑傲江湖之曲》吗?”
    慕容燕脸一红,道:“在下昨日得聆婆婆琴箫雅奏,心下甚是羡慕,那当然是痴心妄想,连竹翁尚且不能弹奏,在下又怎够得上?”
    那女子不语,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