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之九品芝麻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仙之九品芝麻官- 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全,毛江全不点头,他什么事都别想做成。

现在好了,接到烫手山芋了,就想到他盛怀松了?大家谁也不是傻子,既然你装糊涂,我也跟你一起装。

“老大人,你是榕西府百姓当仁不让的父母。只有你最了解百姓们的需要,这几位进士的安排,还是要由你来做出决定的,下官绝无异议,一定遵从。”

毛江全撩起眼皮子,瞥了盛怀松一眼,“盛大人,你也知道老夫再有一年多,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要致仕了。我这几日一直在琢磨着我致仕的时候,应该向吏部推荐谁来接替我的位置。”

盛怀松心中一突,面上却强自假装镇定。

毛江全心中冷笑,脸上却是十分的平淡,“我心中有几个人选,你盛大人也在其中,你我共事多年,我还是比较了解你的。倘若由你来接替我的位置,我还是比较放心的。”

盛怀松头一次得知毛江全打算向吏部推荐他接任榕西府知府,他顿时心花怒放,忽然觉得眼前这个老头似乎没有那么讨厌了。“大人,下官有话要说。”

毛江全露出了一丝笑意,“盛大人,你我之间还有什么不能开诚布公的呢?有什么话,尽管道来。”

盛怀松仔细的理了理自己的思路,这才道:“老大人,遍观今年的礼闱,还有皇帝、吏部对壬辰科进士的安排,会发现其中充满了很多诡谲的地方,这里面一定有很多事情,是我们这些外人所难以察觉到了。但是任何事情都有蛛丝马迹可循,下官最近一段时间来,根据邸报以及我私人的一些途径,多少听到了一些消息。且容下官为老大人详细道来。”

第二百一十三章 没那个本事

“下官曾经拜读过齐子芳、魏旭晨、燕九捷等出身显贵的新科进士的文章,他们当中确实也有比较出类拔萃的,就像是齐子芳,却也有不少水平一般的,按照他们的真实水平,是很难在礼闱中脱颖而出的,可偏偏今年显得特别的怪异,公侯伯贵族家庭中出身的进士,今年竟然有九个之多,是史无前例的一次。

当然,这里面是否有问题,就不是下官能够揣度的了,下官也不敢妄言。

下官注意到的是新科状元秦之初和国公们之间的冲突。秦之初是皇帝钦点的会元,状元,真真的天子门生。偏偏国公们以及齐子芳他们一次又一次给秦之初难堪,找他麻烦,这传到皇帝的耳中,皇帝肯定会不舒服的,欺负秦之初,那就是在折皇帝的面子呀。

皇帝心中肯定不舒服,却又不好动齐国公等人,只好在今年新科进士的安排上做文章,秦之初不是被贬到宁清县做主薄了吗?

皇帝肯定是比照着秦之初的方式进行处理,这才有了今年的咄咄怪事,状元做县主薄,进士做一些八品、九品的小官。”

盛怀松把他的分析有选择地说了出来,当然有些过激的话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说出口的,他可不想让毛江全抓住他的小辫子,其实就算他说出的这些话,也有僭越的地方,他一个榕西府同知竟然敢妄自揣度、评论皇帝的做事风格,这也是很犯忌讳的事情。

不过盛怀松也是不得不为之,不这样的话,怎么样才能让毛江全知道他的“顺服”呢?

毛江全点点头,“你说的有几分道理。只是圣心如何,我们做臣子的是不便妄自揣度的,还是秉着一颗忠心,尽职尽责地做事才好。”

“是,老大人教训的是。”盛怀松忙道。

毛江全又指了指桌子上的那些敕令,“说说看吧,这些人怎么安排?这可都是些烫手山芋,处理不好,伤人伤己呀,你我都别想落个好。”

盛怀松说道:“老大人,下官有个不成熟的想法。秦之初已经上任数日了,从他迅速终止宁清县的混乱局面的结果来看,他算是个难得的能吏了。连杀马千里、牛青安两大贼酋,重新把六房典吏置于县衙的统领之下,能看得出来他还是有些手段的。

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眼下宁清县百废待兴,他的手下却是人手不足,不如把这些人全都派到宁清县去?让他们为宁清县的老百姓做事,你看如何?”

毛江全盯着盛怀松看了半天,直到把盛怀松看的心里发毛,他才点了点头,“好,就按照你说的办。不过秦之初是官场新丁,给他派过去那么多的新手过去,不利于宁清县的发展,就给他派三个九品品秩的人手过去吧,其他几个,另行安排。”

盛怀松忙道:“还是老大人考虑的周全,下官还是有些不周之处。”

毛江全突然改变了话题,“我听说宁清县那边,暴民和本地土著又在闹事,你身为本府同知,要多盯着点,要是秦之初处理不好的话,就请陈千户派兵镇压。”

盛怀松连忙应是。

榕西府一个寂静的小院。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这话如果仔细品一品的话,颇有那么一点“越是危险的地方越安全”的意思。

王大川大概是熟谙此道,在和隋力爻、磷月道长联手,围攻秦之初不成之后,他就迅速地逃离了凝,在榕西府租了一间民宅,利用随身携带的丹药、晶石等物调理着自己的身体,哪天他强行用秘法,燃烧自己的寿元,提升修为境界,留下了不小的内伤,经过这几日的调理,总算是把内伤消除的七七八八了。

王大川的境界并没有掉落回去,而是稳定在了旋照期大圆满境界,只需要再往前一步,就能够晋升开光期,寿元大增。

这一天,王大川结束了一天的修炼,走到了院子中,这时是早晨,旭日初升,院子外面有一些小贩在叫卖早点。

王大川站在院子里面,望着升起的朝阳,心中不由得又想起了惨死的隋力爻,“秦之初,你等着,我一定会杀了你,为师弟报仇的。”

突然,就在这时,从院子西边传来一阵娇笑声,“翠莺姑娘,千户大人又来找你了。”

王大川皱起了眉头,他当时急着疗伤,没有仔细的挑选租住的位置,他这个院子就在榕西府有名的青楼四季春的后面,再往东一点,就是榕西府千户所。

虽然王大川不太喜欢跟一群靠出卖**的女人住的这么近,却也不至于仅仅因为自己不喜欢,就去杀了他们,他修炼的是道法,不是魔法。

“妾身拜见大人。”就在王大川这一愣神的工夫,那个千户大人似乎就进了翠莺的房间。

那千户哈哈一笑,“娘子,我可是不辱使命,遵照你的吩咐,用三十块下品晶石从秦之初那里换来了一百枝符文箭。我派去的人昨天深夜刚刚取回来,我怕耽搁娘子的休息,故而今天一大早才送过来。娘子你还不知道吧?这些符文箭可都是秦之初亲手制作的。”

王大川的耳朵一下子就支楞了起来,他没想到在这里竟然能够听到有关秦之初的消息,他连忙蹑手蹑脚走到墙根处,敛去自身的气息,偷偷地听了起来。

宁清县滨湖镇。

秦之初带领着以奚一松为首的团练队伍,还有演家派来的几个郎中,在滨湖镇镇外驻扎了下来。

滨湖镇的保长连忙带着本镇的士绅、耆宿出来迎接,如今秦之初的威名传遍了宁清县,没有一个人敢怠慢了他。

“县丞大人,下官已经为您准备了酒席,还请大人能够赏个金面,去休息一下。”那保长是个将近五十岁的中年人,长的十分的富态,肚子溜圆,一脸的肥肉,未开口先带三分笑。

这位保长曾经依附于原来的刑房典吏,刑房典吏被秦之初免职之后,这保长整天提心吊胆,唯恐那一天,秦之初会找他秋后算账。

秦之初摆了摆手,“王保长,你不用准备什么酒宴。有准备酒宴的那钱,你还不如赶快把今年春天的钱粮给我交了。我给你半个月时间,你要把你管辖的几个甲的钱粮给我收齐了,运到县衙,知道吗?对了,不准擅自增加税赋,要是让我知道你在中饱私囊,仔细你的脑袋。”

王保长连忙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下官一定遵命行事,收齐钱粮后,一定准时送到县衙,绝不克扣,中饱私囊。”

秦之初点点头,“只要你忠心办事,本公是不会难为你的。说说吧,汉民和本地土著的冲突怎么样了?还打不打了?”

王保长忙道:“大人神威,在你来之前,他们两伙人打得死去活来的,可是一听说大人你带着团练过来了,他们马上收兵,撤了回去。如今已经没事了。”

“现在没事,不代表以后也没事。”秦之初追问道:“他们冲突的地方,就在滨湖镇附近,你应该知道些情况,跟我说说,他们这次是为什么要打?双方的伤亡情况如何?”

王保长回道:“下官体胖,行动不便,所以我没有亲眼到他们冲突的地方看,不过我派了人过去观战。小四,你来跟县丞大人汇报一下。”

小四穿着一身仆人的衣服,看样子,像是王保长家的佣仆,他身材消瘦,双目乌黑,滴溜乱转,透着一脸的精明,他跪在秦之初面前,磕头道:“小的小四,拜见太爷。”

“起来说话。”秦之初挥了挥手,让小四站了起来,“说吧,到底是怎么回事。”

小四说道:“太爷,其实事情很简单,这不是马上就要插秧了吗?稻田之中都需要蓄水,今年老天爷比较吝啬,降水少,稻田里的水都需要从池塘、溪河中引才行。

在发生冲突的汉民土屋和本土土著村落之间,有条河,那土著村落在河的上游,他们在河道中围了一道坝,把水截了下来,使得下游无水,汉民派人去拔了几回,可是每一次扒开后,土著又给堵上了,然后就开始打起来了。”

秦之初一听,皱起了眉头,水源的问题从来都是导致乡民发生械斗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天旱的时候,降水少,地表的河流湖泊池塘等就成了乡民们争夺的焦点,为此,发生流血冲突,是常有的事情,不光宁清县有,就连秦之初的老家豫北府也发生过多次。

不过这个问题很不好解决,没有足够的水用来灌溉农田,满足人畜的需要,任凭当地官府说破嘴皮子,也是无用。

想解决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寻找到足够的水源,比方说打井,开挖新的水渠等等,不过这些办法都会花费比较长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要花钱。

“王保长,你有没有办法联络到汉民和土著的首领,就说我请他们喝酒,让他们过来一趟。”秦之初想了想,说道。

那王保长一听,连连摇头,“县丞大人,不是下官推辞,我实在是没有那个本事把他们请来。”

第二百一十四章 强势

还没等秦之初瞪眼睛,王保长就连忙解释了起来,“县丞大人,在你之前,上一任县令也曾经说过邀请汉民、土著的首领吃饭喝酒,结果那县令大人却是抱着弄一场鸿门宴的心思,要把汉民首领、土著首领一网打尽。

只是没想到那两位首领都很机警,穿着内甲,还带着不少护卫,一见县令大人图穷匕见,就跟县令大人带来的人厮杀了起来,结果县令大人在混乱中被杀,那些汉民首领和土著首领也都不再信任官府了,对官府彻底绝了心思。

大人你要是硬派我去,小人这身肥肉非得让他们包了包子不可。还请大人开恩,明察。”

说着,王保长就跪在地上,给秦之初磕头,他还真怕秦之初借着这次机会,把他送入狼窝中,假借他人之手,除掉他。

秦之初却要比王保长想的好说话,“既然是这个原因,那你还真不好一个人去,还是我跟你一起去一趟吧。三哥,麻烦你留在这里,带着弟兄们做好戒备,我跟王保长走一趟。”

王保长一听还是免不了要去一趟,腿都软了。

看他没出息的样子,秦之初摇了摇头,“你跟着我,还怕什么。有本公在,天塌下来,有我顶着。走,赶快给我头前带路。你要是在是这幅怕东怕西的样子,本公就要考虑一下是否把滨湖镇的保长换一下了。”

王保长连忙强自镇定了一下,“县丞大人,你别生气,小人听你的就是。”

秦之初也没带别人,只是和王保长各自骑了一匹马,朝着汉民居住的土屋走去。王保长有心带几个仆人壮胆,可是又不敢开口,生怕触怒了秦之初,直接把他贬为百姓。

王保长以前出门都是坐轿子的,已经有很多年没有骑过马了,他在两个仆人的搀扶下,好不容易才爬到马背上,那马被他压得都差点没站稳,往前踉跄了两步,才站好。

严格说起来,王保长也是汉民,只是汉民和汉民不太一样,有的汉民移民过来早,早就在宁清县站稳了脚跟,占据了宁清县的主流地位,有些汉民移民比较晚,不得不跟本地土著争夺生存的空间,他们在长期的冲突中,慢慢地积累出来了经验,他们修建的土屋就是这种经验最直接的体现。

所谓土屋,又叫土楼,圆屋,圆楼。它们是一种营垒式的建筑,就像是一个用土筑起来的小型城池一样。

所有的土屋都是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做黏合剂,以竹片,木条做筋骨,夯筑起墙厚三尺,高度普遍都在五丈以上。

这些土屋最低的为三层,高的有五六层之多,每一栋土屋中都有一两百间房屋,多的甚至将近三百间,汉民们就住在里面。

土屋中囤积有粮食,喂养有牛羊等牲口,一般还都有一口水井。一旦有土著来犯,他们就会退缩到土屋中,关好厚重的大门,凭借着他们存储下来的粮食,就能够和土著长期对峙,如果土著想攻打土屋的话,土屋的墙上还有射击孔,可以发射弓箭,投放檑木、滚石等。

正是因为土屋有这么多的特点,一个个也就成了易守难攻的堡垒,别说本地土著讨不到便宜,就连榕西府的官军都奈何不了这些筑起了土屋的汉民。

秦之初、王保长两人出了滨湖镇,往西北方向的路上走,走了大概五里路之后,就见前方有一片丘陵,在丘陵的脚下,一片比较平缓的地方,挺立着数座高大的土屋,或圆或方,令人惊叹。

又往前走了一段路,就见道路上横着一道拒马,将路阶段,拒马后面站着几个汉民,手持刀枪,一连警惕地看着纵马过来的秦之初、王保长两人。

“你们是什么人?赶快掉头回头,再敢上前一步,杀无赦。”一名像是小头目的汉民朗声喊道。

王保长壮着胆子,纵马到了秦之初前面,“大胆,没看到吗?这是本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