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生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妙手生春- 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后言行云才想起,这是杜敬璋那里学来的词儿,当时他也问过类似的话,而这原话却是出自姚海棠:“回皇上,这却是姚姑娘的说法了。姚姑娘还说过一句话,微臣非常赞同。”

似乎是有些好奇于自己这个内定的儿媳妇说了什么让自己这年轻的臣子,未来的梁柱感到赞同,而且还加了非常两个字,皇帝轻轻地一声道:“噢……”

“姚姑娘说,每个人身上都有属于人性的光辉,比她如珠,比微臣如明月,比四公子则如浩瀚烟海。不是每个人都有这般浩如烟海的光辉,所以人们容易折服在浩如烟海之中。”言行云是真的很认同这句话,在这之前,言行云一直认为自己的追随不过是情义忠诚四字。但姚海棠说过这句话后,他明白,自己就是那个折服在浩如烟海之中的“之一”。

认真地听完言行云的话后,皇帝看着满园的春色露出了满脸笑意:“她说的话倒都挺有意思,人性的光辉,人格的魅力,朕大概知道这是什么了。如果以此来比,那朕身上属于人性的光辉又比如什么?”

这个……姚海棠还真说过,只是言行云把这话掐了,好在也不是什么犯忌讳的话:“比皇上则是四时天气。”

皇帝眯着眼扫了言行云一眼,道:“怎么说?”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言行云可不知道姚海棠说的是成词儿,就这句话当时可是让他狠狠地折服了。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她倒是个揣着明白的。”皇帝喜欢这句话,这句话容易让为君者的心无限膨胀,皇帝明白,但还是那么喜欢。

于是言行云知道自己没说错话,跟着杜敬璋久了,总会知道什么话是皇帝比较乐于听到的,什么样的态度是皇帝比较乐于见到的。很多时候杜敬璋和皇帝有共通之处,这样的共通之处还很多,一般就表现在人格方面。

“皇上,微臣不明白。”

“不明白朕今天叫你所为何事?”皇帝像是早就料到了这个问题。

言行云点了点头,他本来正在天然居,却忽然被皇帝召进宫中,到现在他还没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朕只是想找个人说几句话,所有虚伪的、奉承的、歌功颂德的朕都不想听,而你不会说,就这样。”

皇帝笑着说出这句话来时,言行云更摸不着头脑了。

因为言行云明白,皇帝和杜敬璋都一样,从来不会浪费时间去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或者说没有目的的事。如果做了,就必需达成一些什么。

“你年纪也不小了,朕给你赐个婚吧。”这倒真的是个问句,东朝没有不问本人意愿而赐婚的事。

赐婚,头个字不陌生,相府从来少不了赏赐,但后一个字很陌生,这两个字加在一起尤其陌生:“谢皇上隆恩,只是微臣心有所属,请恕微臣不能答应。”

“嗯。”皇帝不意外,只是随口一说,他最疼爱的儿子落定了,但这些追随他的臣子还没落定,如果一个人连家尚且定不下,如何定业。说到底,皇帝还是看重言行云的能力,对于这个年纪尚轻却有隐退之意的臣子,皇帝真心替自己的继承者感到惋惜。

但是言行云说的那句“若为臣子既是股肱,若为朋友便为挚交”打动了皇帝,皇帝不由得自省,如言行云这般的追随者,他是没有的但真正让皇帝做出一些决定的,却是那句出自姚海棠嘴里的话“比四公子则如浩瀚烟海。不是每个人都有这般浩如烟海的光辉,所以人们容易折服在浩如烟海之中。”

这样的浩如烟海容易消磨在宫中的岁月里,到底是自己最疼爱的儿子,皇帝忽然觉得自己喜欢这个全身上下都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儿子,如果一点点消磨在宫墙里,不值得“传朕旨意,请各路武将御书房议事。”犹豫了许久的皇帝终于作出了相应的决定。

人各有志,强求不得,既然身有光辉醉心山野,那就随他去吧。

诸多儿子中,皇帝不得不感慨一句,最像他又最不像他的就是杜敬璋。

“是,皇上。”

“等等,回来,先去传老四进宫,朕在含光殿外的花园里等他。”含光殿,外人总传他最宠爱的是葬在豫洲那个妃子,但世人却不知道,他已经遗忘了她的容颜和名字,只记得是豫妃。他心中最疼爱、敬爱、心爱的是含光殿里那个咬牙切齿恨他到死的女人,杜敬璋的母亲,他的元后。

皇帝今天不断地想起往事来,不断地思索着一些事,因为事到如今,他已经被杜敬璋给造得必需做出一些选择。

含光殿外,皇帝袖手而立,杜敬璋缓缓走进来行了礼然后便立在一侧,良久之后有燕子栖落在屋檐上,院子里时有微风吹来,花与叶摇曳之间皇帝开口说道:“璋儿,你是朕最喜爱的孩子,朕对你一直寄予厚望。你总是执拗地叫朕父亲,纵然是朝堂之上也从不曾改口,朕今日便做一个父亲才能做的决定,纵容你选择自己的选择。朕不知道有一天会不会后悔,也不知道有一天天下的臣民会不会怪朕没有留住你,更不知道有一天遇到你母亲应该怎么跟她说。”

静静地听着,静静地站着,静静地垂眉吐气,杜敬璋的表情甚至也一直是安静从容的,皇帝回身看着他,果见他额面上有一抹*光映照于上,还是依旧如前的洁净清澈。

“谢父亲。”杜敬璋这个谢字说得轻,却能让皇帝听出来,他是很动容很感激的。

“朕答应过她要让你有一天不再向任何人低头、不用向任何人屈服、更不用被无谓的流言伤害,让你安安稳稳地君临天下。从每一个皇帝嘴里说出这四个字来都不容易,但设若是璋儿,朕并无隔碍。”皇帝还有半句话没说,那就是——只有你才是朕的儿子,不是皇子,所以才不生隔碍。

“儿子从没有向任何人低过头,没有向任何人屈服过,也没有被流言伤害过,只是君临天下……唯如父亲方可担当。”杜敬璋这时字字是真,他惯来不说虚言,这也是皇帝喜爱的行止。

“唯如父亲,如我什么?如我一般冷血无情,还是如我一般拿儿子当狼养?”皇帝笑了笑,这个话题没有再继续下去,皇帝在抬头看了眼含光殿上那几只拍着翅膀飞走的燕子接着说道:“朕是个好皇帝,虽称不上圣天子,但应该称得上是个好皇帝,但朕明白,朕不是个好父亲。”

“老四,人无完人,但朕现在开始期望有个儿子是例外的”

皇帝说完放声大笑,笑到最后却狠狠咳了几声,随后一直挺直的腰背就有些塌了,皇帝这一切的言行都告诉杜敬璋一件事——他感觉到自己天命将尽

163.问吉凶

靖和三十年春,东朝的御书房里正在谈论着一些可能听了都会砍头的话,然而御书房里的人此时不但听了,而且必需参与讨论。好在这是一群武将,在这之前不论他们所属阵营如何,至少对于今天的谈话内容,都会选择性地遗忘一些。

走出御书房后,各路武将们纷纷多看了他们那位笑起来比姑娘家还漂亮的四公子几眼,或许他们都在好奇着一件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让天子施以这样的恩宠。或者也可以这么说,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儿子,让他那做为天子的父亲以几乎不可能的方式纵容、溺爱。

当然,他们无法从杜敬璋身上找到答案,这是一个永远不会在情绪上露出些微破绽的人。御书房里从始至终,他都表现得平静而从容,就如同这一切对于他而言,只是一缕清风。

“从前听过一句话,说是四公子胸藏百万雄兵,以后我们这些人可以见识见识了。”武将们相互看了一眼,不免要开几句玩笑。

但也有武将表示置疑,把兵权全权交到一个只在年少时在军营待过三年的皇子手里,哪怕他是皇长子,那也是会受到置疑的:“就怕是能说不会做,还要瞎指挥。”

这话说得众武将们齐齐一怔,还真没有谁想到会这样,在很多人眼里,杜敬璋就是一个神话,只要他愿意没有他不会的。所以武将们才安然地接受了安排,如果真是只会说不会做还胡来,那在战场上足够致命。

“我们现在拒绝似乎已经来不及了”

就在众武将议论纷纷的时候,有小太监自一侧小跑了出来,见了众位将军还没走远,欢喜地走近了说道:“众位将军,四公子派小的来知会一声,两天后庐山设宴,请众位将军一定到场。”

庐山?谁也没听说过这个,武将们表示疑惑后,那小太监就笑道:“正是东郊,刚建起来的天然居。”

“噢,原来是姚东家那地儿,行,我知道在哪儿了。兄弟们,回头咱们一道走,那边我还真去过,虽然偏僻些,但确实是个好地方。”这位是明显去过的,天然居三天前开业,这会儿正是新鲜着的时候。

这么一说还真有不少人知道,纷纷说:“原来那地方取了个名字叫庐山,倒真是个颇有田园趣味的名字。”

旁边遂有人小声提醒:“庐山那俩字雕刻在山壁上,应当是公子题的名。”

然而众人便相互小声说着一些什么,慢慢离去,杜敬璋就在他们身后不远处静静地看着,言行云则在一侧看着杜敬璋,杜敬璋一回头时,言行云与他对视而笑,遂迎面走了过来:“公子。”

“谢谢。”

“我与致安终究不同,致安永远抱定一颗期待公子君临天下的心,而我只永远盲从于公子的选择。”言行云说那番话不是没有目的的,跟皇帝说话,不论是他还是皇帝本身,都带着一定的目标性。

看着眼前跟自己一块儿长大的言行云,杜敬璋很想说些什么,但是言行云却开口阻止了他:“不要劝我留下来做朝廷的梁柱,既然公子舍弃了做头顶这片天,就不要再多说什么。我盲从于公子的选择,并不奢望公子能盲从于我,但至少请尊重我的选择。”

于是杜敬璋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言行云,然后笑容满面似如春风。言行云忽然有些暴躁,骂骂咧咧地嘀咕了几句后,最终化做了一句:“去他娘的理想,去他娘的辅弼天下,小爷我从小就只想坐拥美人,饮尽美酒,无日无夜尽日欢娱当个名臣、忠臣、清臣,从来就不是小爷的愿望,小爷揣着圣人样揣累了,从此以后小爷为自己活着,爱怎么活怎么活,谁管我我咬他。”

所以,言行云也是那个做不了自己的人,因此在这方面,言行云比乔致安更了解杜敬璋。只因为,乔致安是个活得很肆意的,想抄谁抄谁,想查谁查谁,别人怕他他不在乎,别人骂他他无所谓,相比之下他们都活得很拘束。

对于他这么一大番话,杜敬璋只回了三个字给他:“你不会。”

顿时间言行云就跟被针扎破了似地,一下子就瘪了:“唉……”

“喝酒去?”杜敬璋发出邀请。

“公子请?”

杜敬璋点头,然后两人就一前一后向宫门口行去,快到宫门口时,言行云问道:“发兵前不预备先和姚姑娘把婚事办了吗?”

“礼数规矩尽不到,不能委屈了她。”婚聘的那套程序得进行一年多,匆忙间办下来,杜敬璋觉得不妥,他是个最重礼仪规矩的,觉得这些章程少一点都不行。

既然是娶,就明媒正娶,既然是嫁,就风光大嫁,在礼仪规矩上他从不慢怠任何人,更何况是姚海棠。

只见言行云听了直摇头,说道:“公子,看样子你这辈子是就准备认死理儿了,而且还就认一个死理”

言行云的意思是杜敬璋只预备娶一个,杜敬璋在感情和婚姻上都有洁癖,当然这个人在平日的生活里也有洁癖,只是没这么严重,这缘自于皇帝和先皇后的事儿。

“小言将来会明白,这世上总有一个人,纵便是自身历经苦难、受罪受累,也不能让她受半分委屈。”杜敬璋说这句话时额面上又落满了光辉,于是言行云又想起姚海棠那句关于人性光辉的话来了。

只是言行云不免要想,姚海棠说的这种光辉是无形的,为什么杜敬璋似乎总是可以把光辉实质化:“我和致安都不需要这样一个人,倘若有幸遇上了,致安大概会放在心里永远沉默,至于我轰轰烈烈一回,能修成正果当然好,不能也无撼。哪像公子和姚姑娘,一直平平静静,什么事儿也没有,至多是你们俩闹点儿小别扭,有什么趣味。”

对此,杜敬璋但笑不语有情人,寻常事,平淡来,何尝不是幸事,言行云现在还不明白。

但这天下,哪一件事情是没有波澜的,哪一桩爱情是不必经历风波就能修成正果的。没有,世间所有的爱情都必会经受磨砺,上天见不得太完美、太圆满。

两天后,庐山上武将云集,这好风好景好吃食当前,气氛当然很不错,但是武将们只以为是来吃宴的,没想到杜敬璋还会另有目的。

这就是以后史书上有名的“庐山论战”,武将们从这一天开始对杜敬璋的武力统御能力表示了一定的信任,但是他们还是坚信手底下见真章。当然,杜敬璋有能力让他们见识到什么是真章。

随着京中的消息送到四方堂,姚海棠心里开始七上八下,她总觉得自己感觉不太对,但杜敬璋远赴边关去带兵打仗,她又觉得不安和感觉不好都是可以理解的。

“师父,玉山先生起不起卦,我想去卜个卦。”玉山先生现在正在四方堂,姚海棠从前打死也不能信这个,可现在她绝对相信。

蒋先生看了她一眼:“卜,吉凶?”

点头应了一声,姚海棠说:“秋后发兵,我有些不安。”

蒋先生抬头看了眼难得一见的青空,然后说:“去吧。”

当姚海棠找到玉山先生时,玉山先生正在起卦,神色非常严肃,姚海棠以为他在卜什么重要的事情,就噤声立在一边不言语。她站了好一会儿后,就见玉山先生一拍大腿说:“我就知道今天不该起这么早,怪不得这么困呢”

……

顶着满脑门子的汗,姚海棠见了礼:“见过玉山先生。”

“姚海棠吧,蒋先生的弟子……噢,对了,还是四公子未来的正室。”玉山先生把卦一收,然后问道:“为卜卦来的?”

“是,秋后发兵,为问吉凶而来。”

玉山先生摇头说:“不卜天下事……不过,个人吉凶倒是可以算算,四公子的命盘一直非常有意思。正好左右无事,你们还没合过盘吧,我给你们合个盘”

只见玉山先生一左一右摆了两个盘,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