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袁腾飞讲战争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袁腾飞讲战争史-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柏林最高统帅部要他与比洛的第二集团军齐头并进的命令,准备于次日清晨渡河,继续追歼手下败将。

这一天,克鲁克集团军虽然行进了近30英里,但已经累垮了他的士兵,也把他的给养车队和重炮队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史上第一支摩托化纵队

9月4日,加利埃尼终于抓住了对战争进程影响重大的战机。

上午9时,在未取得霞飞同意的情况下,加利埃尼擅自向毛努里发布命令,让他先做好战斗准备。然后,加利埃尼再次给霞飞打电话,请霞飞下达攻击的正式命令,但霞飞还是那么迟钝,对这个请求不置可否。

听完加利埃尼的请求后,霞飞看着作战地图陷入沉思。霞飞有一项本领,他可以一言不发地坐在椅子上整日地思考,而不在乎别人对他的议论。

下午,加利埃尼再一次打来电话,“迟钝将军”霞飞终于批准了加利埃尼的请求。霞飞命令毛努里的第六集团军从马恩河北岸发动进攻,并下令法军其他部队停止后撤,于9月6日开始发动全面反攻。

9月5日,当克鲁克集团军经过巴黎东面时,甚至可以望见埃菲尔铁塔。但德军士兵们不知道,这是他们在一战中离巴黎最近的一次。

与此同时,克鲁克集团军后方侧翼受到了法国第六集团军的袭击。克鲁克立即命令负责掩护德国第二集团军右翼的第三和第九军,回头对付法军。这样一来,克鲁克的第一集团军和德国第二集团军之间,出现了一个宽达20英里的缺口。克鲁克之所以敢冒这个险,是因为这个缺口当面的英军已经撤退了。

此时,对德军来说,取胜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在法军主力部队和英军突破这一缺口之前,击败法军的两翼,即毛努里的第六集团军和福煦的第九集团军。

毛努里的部队在克鲁克的进攻下,很快就顶不住了。毛努里请求加利埃尼从巴黎城内火速派兵增援。

于是,加利埃尼命令巴黎警察局征集出租车,将1个师的兵力紧急输送到战场。

战争史上第一支摩托化纵队诞生了!巴黎城内,大喇叭开始广播,所有出租车司机放下乘客,到市政厅门口集合,拉上军人上前线。巴黎出租车司机们听到后,马上停车,对乘客说,先生请您下车,我要去参加战争了。倍儿自豪。乘客给双倍车钱,祝你好运!

2000辆出租车把1个师的法军送到了前线,使毛努里最终没有被克鲁克打垮。

去法国阵地抢罐头

9月6日凌晨,法军发起全线反攻。

法国第六集团军继续与德国第一集团军激战;法国第五集团军也掉过头来,变撤退为进攻,与法国第六集团军一起进攻德国第一集团军;法国第四和第九集团军则截住德国第三、第四集团军,使德国第一、第二集团军陷于孤立。

9月8日,战事进行到了关键时刻,弗伦奇率领英军3个军悄悄地钻进了德国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之间的缺口,将这两个集团军隔开。德国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面临着被分割包围的危险。

于是,比洛在9月9日下令德国第二集团军撤退。克鲁克的第一集团军虽然暂时击败了毛努里,但此时也处在孤立无援的不利局面,不得不向后撤退。到了9月11日,德军在西线的几个集团军都后撤了。至此,马恩河会战以法军的胜利宣告结束。

这场战役中,交战双方先后投入了150万兵力,伤亡人数将近50万。其中,法军损失25万人,英军损失1。3万人,德军损失22万人。

在马恩河会战中,法军和英国远征军粉碎了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保住了法国首都巴黎。这场会战的意义非常重大,施里芬计划彻底泡汤,德国人丧失了首先迅速击败法国再回头对付俄国的唯一机会。从此,西线战场进入了相持阶段,德国人极不情愿地被拖入了两线作战,胜利的机会已经十分渺茫。

在战争爆发的一个月内,德军快速穿越比利时领土向法国挺进。那时候,整个德国甚至几乎全世界,都深信巴黎即将被占领,德军很快就会取得战争的胜利。然而,协约国却出人意料地在马恩河畔转败为胜,因而被称为“马恩河畔的奇迹”。

马恩河战役结束后,德军速战速决的企图彻底落空,于是开始挖掘战壕。法军针锋相对,也开始挖战壕。双方比赛着挖越来越长的战壕,向着海边延伸而去,西线暂时安静下来。德法两军的士兵相距不远,互相“问候”都听得清清楚楚,就这样对峙着。

1914年的圣诞节很快到来了,双方宣布停火24小时,让在战壕里冻得瑟瑟发抖的士兵们过个节,喘口气。这一天,打了几个月的士兵们暂时不用担心敌人的炮弹会落在自己头上,他们终于有时间可以思念远方的亲人和逝去的战友。

有些地段的德法两军士兵们还举行了联欢会,啃着味同嚼蜡的压缩饼干的德国兵发现,法国兵竟然吃得这么好,自己这边平常只有军官们才能享用的高级香肠、黄油和果酱,法国兵居然随便吃,味道更香的肉罐头更是堆积如山。

12月26日,双方恢复了战斗。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去法国阵地抢罐头,成了很多德国兵进攻的动力。





第三讲 纷纷动手来群殴(1914—1915年的东线)


我们的队伍开拔了,所有的姑娘哭泣了……

——一战时东线小曲





01。 东普鲁士战役


给俄军洗脑

在德法两军激战的同时,东线的战斗也激烈展开,德国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两线作战,开始了。

这一方面归功于俄军敢于仓促出战的勇气,另一方面是边界的现状决定的。当时,波兰已经不复存在,俄国同德国和奥匈帝国直接接壤,有一条1100英里长的边界。波兰的大部分领土并入了俄国,由此形成一块250英里宽的突出部,这个突出部在西部和西北部与德国毗连,南部则与奥匈帝国邻接。俄国西部边界距离德国首都柏林只有180英里,北面就是充满传奇色彩的德国霍亨索伦王朝的龙兴之地——东普鲁士。这块80英里宽的德国领土,位置过于偏东,正好夹在俄国突出部与波罗的海之间,很容易被俄军切断与德国内地的联系。

按照德国人的预计,俄国从宣战动员到完成集结出击东线需要6到8周的时间,所以德军在东线的兵力不足。事实证明,德国人这次失算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帮助俄国制订作战计划的是法国人,法国人制订的计划当然是兵贵神速了!

早在1911年,法军总参谋长就前往俄国去给俄军总参谋部洗脑,灌输必须主动进攻的思想。当时,急于从日俄战争的耻辱中走出来的俄国军官也非常赞赏主动进攻的建议,沙皇甚至公开说:“我们会对准德国的心脏进行打击,我们两国的共同目标就是柏林。其他任何地方,我们都不感兴趣!”

战争初期,德国在西线的进攻引起了法国人的恐惧。1914年8月5日,德国对法国宣战的第3天,法国大使就觐见俄国沙皇,言辞恳切地说:“请求陛下命令军队立即采取攻势,否则法军有遭覆没的危险。”沙皇回答说,俄国非常感谢法国信守协约,一定会支持法国来表明他们对协约的忠诚。

其实,还是老百姓那句话:拿人家的手软,吃人家的嘴短。在此之前,法国给俄国提供的贷款高达1000多亿金法郎。法国把钱借给俄国,就是自找亏吃。“十月革命”后,列宁同志大手一挥,不认账了,法国血本无归。

但在当时,沙皇非常开心地向法国大使保证:“我们原来的目标,就是歼灭德国军队,要不惜一切代价,尽快打开通往柏林的道路。”

俄国是个纸老虎

对俄国沙皇的话,法国大使是相信的。

因为在他去冬宫10的路上,曾看到一个团的俄国哥萨克骑兵正在开赴前线。俄国团长看到了法国大使,非常激动,邀请大使检阅部队,大使虽然很着急,但盛情难却,就同意了。检阅的时候,团长率领全团士兵振臂高呼:“我们要消灭那些卑鄙的德国鬼子,要把德皇威廉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就是当年流放拿破仑的那个地方)去!”检阅结束后,团长挥舞着马刀,率领部队疾驰而去。这一幕让法国大使信心倍增,他觉得我们有这么强大的一个盟友,一定能够打败德国。

俄国陆军的数量确实非常惊人,常备兵力有140万,稍加征召就能达到310万,还有200多万后备役人员,总数可达650万。特别是哥萨克骑兵身强力壮、残忍凶悍,被称为“恐怖的压路机”。

在法国人看来,一旦俄国的敌人被这个“压路机”压过去,没有谁能够顶得住。别忘了法国人崇拜的拿破仑,就是因为进攻俄国而失败的,这给法国人的印象太深了。

不但法国人看好俄国,就连英国人也是如此。一战爆发的时候,英国外相跟法国总统讲:“俄国的资源非常富足,就算咱们不去支援俄国,时间一长,德国人也要山穷水尽。”不论拼人,还是拼劲儿,你都拼不过它。只要一提起俄国,英法就胆儿肥,德国人则寝食难安。

但实际上,俄国是欧洲最落后、最野蛮、最残暴的帝国主义国家。这个欧洲的宪兵、亚洲民族的恶魔,表面很可怕,其实完全是一戳就破的纸老虎。它有一个愚不可及的政体,集怯懦、盲目、狡诈、愚蠢为一身。沙皇尼古拉二世无才无德,唯皇后之命是从,而皇后又对活跃在宫廷中的淫僧和骗子拉斯普京(这个人的故事,我们放到后面再讲)言听计从。路边社传言,皇后还跟那个骗子有染。

此时的俄国,就像一座破房子,已经摇摇欲坠,只要谁在门框上踢一脚,整座房子就会轰然倒塌。至于俄国军队,就更不值一提,军官的晋升完全靠行贿和出身,除了有后台,还得有钱才行。军官们最精通什么呢?既不是马上比武,也不是图上作业,而是桌上耍牌,你给长官行贿,不能公开送,得通过打牌输钱的方式。

陆军大臣是废物

当时,俄国的陆军大臣苏克霍姆利诺夫迷上了一位省长年仅23岁的夫人,便千方百计将这个尤物弄到手,从此不务正业,全部精力都用来跟小夫人尽享鱼水之欢。

这个荒淫无道的老家伙,非常善于谄媚逢迎,很得沙皇器重,被认为是军事家。但是这厮对现代战争一窍不通,他认为打仗就是靠马刀、旗杆矛和白刃,一听到火力这两字就烦,当然他最不能听的还是现代战争这四个字。他说:“战争过去是这样的,将来还是这样的,能有什么变化,所有的新玩意儿都是歪门邪道,都是一帮专家用来骗钱的。拿我来说,25年来我就没有看过一本军事手册!”

在1908年到1914年之间担任俄国陆军大臣的就是这样一个废物,俄国的军备情况可想而知。战争爆发的时候,不少俄国军官依然把苏沃洛夫那句“子弹是懦夫,刺刀才是好汉”奉为经典,而对“战争胜负取决于双方火力较量”的学说嗤之以鼻。

俄国人不肯花费力气去兴建工厂,生产炮弹、步枪和子弹。一战爆发后,俄军的步枪缺口每年在300万支左右,甚至不惜支付重金,向日本买三八式步枪。这种枪并不先进,而且到最后枪没交付,黄金却落到了日本人手里。

俄军军官可随便体罚士兵,军队中等级森严。当官的天天山珍海味加伏特加,当兵的嚼着黑列巴(黑面包)就凉水。上了战场,当官的得时时提防从背后射来的仇恨的子弹。

俄军的训练更是浮云,本来就不多的经费经层层盘剥后所剩无几,许多俄军士兵到退役的时候还没放过枪。

俄军的装备水平也落后于德军,主要是火炮较少,尤其是缺乏重炮。

当然俄军也不是没有优势,日俄战争给俄军带来了宝贵经验,而德军自从普法战争之后就没怎么打过仗。

对于俄军的这些积弊,英法并不关心,甚至俄国能不能打赢,英法也不关心。它们只希望在法国遭到德国进攻时,俄国像一个大炮弹,一下子扔过去,一声巨响,俄罗斯哪怕粉身碎骨,德国至少也得缺胳膊断腿,能牵制住德国的部分兵力,有这么个效果就行。

总司令哭了

当然,俄国沙皇看不到这些,他还妄想在战争中捞取好处呢。

战争爆发后,沙皇任命尼古拉大公为俄军总司令,此人是沙皇的堂叔,身材高大、相貌英俊、风度翩翩、仪表堂堂,是当时最受俄国愤青钦佩的人。为什么呢?不是因为他的才能和功勋,而是因为他憎恨德国人的态度。在俄国愤青心目中,他是皇族宗室中真正的爱国者,唯一的男子汉。相比那个来自德国的皇后,他是专门跟“德国帮”和宫廷里的奸邪小人做斗争的俄罗斯捍卫者,他被众望所归地任命为俄军总司令。

可惜,此人虚有其表。他得知自己被任命为总司令后,竟然哭了很久,他知道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完成大侄子交给的任务,手下能干的人寥若晨星。他的参谋长雅努什克维奇44岁,陆军大臣说他仍是个娃娃。雅努什克维奇跟尼古拉二世一起在禁卫军中服役过,算是一块扛过枪的弟兄,才得以迅速提升。

尽管俄军问题多多,尼古拉大公还是向法国大使保证,为了遵守动员令下达第15天就开始行动的诺言,他将不待部队全部集结完毕,准备先行出动2个集团军向东普鲁士大举进攻。

比起庞大的俄军,驻守东普鲁士的德军确实不足,主力是第八集团军,一共4个半军和1个骑兵师,再加上柯尼斯堡的卫戍部队,人数相当于俄国的一个集团军。

德国第八集团军司令普里特维茨上将是威廉二世的宫廷宠臣,已经66岁高龄。这个人的好吃习惯要比他的军事才能出名得多,因此得到“胖家伙”的绰号。普里特维茨的高位,是他经常在饭桌上给皇帝讲荤段子得到的奖赏,他没有动脑筋搞军事的兴趣。总参谋长小毛奇认为他不胜任,许多年来一直想撤换他,但是因为他的荤段子深得皇帝欢心,撤换不了了之。

只要是君主专制独裁,都会出现用庸才、奴才而不用人才的现象。这样的人,在民主国家可能一天也混不下去,因为你讨好总统和总理没用,总统和总理没准儿几天就下台了,你总不能给全体国民讲荤段子吧?

提前到了2012

当俄国哥萨克骑兵粗野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