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纵深战役理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纵深战役理论-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沾染地带)。这一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与所有这些相映照,压制兵器的发展却明显落后于防御兵器的发展。如果再考虑到化学防护器材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落后于袭击兵器的发展,那么,认为1914年甚至1918年的经验对未来战役有借鉴意义是错误的。那样的战果,那样的目的,未来将要求付出更大的代价,付出更大的精力,损失更多的装备和人员。

在主要战区的正面,无论是步兵还是航空兵的密度都会很高,在主要战区实施的战役,无疑将伴随着比世界大战期间大得多的损失。应该认为,持续5—6日的战役对第一梯队师造成的人员损失,视冲突性质(遭遇战、对预先构筑工事之敌的进攻)由12%到20%不等。冲击的压制兵器(炮兵、坦克)保障率越低,损失率就越高。

世界大战期间,特别是在第一阶段,20%甚至30%的损失还不会使部队失去战斗力,而只是减少连队的“刺刀”。我们知道,就算各连人员从编制规定的每连200—250人减少到130—150人,他们在编制不变的情况下,以这么大甚至更小的编成也能作战。

现在所有军队的连编成都不超过150—180人。每连按此种编成装备9—12挺轻机枪和2挺重机枪。连里如有50—60人失去战斗力,就会不可避免地导致自动武器数量的减少,而由于自动武器是步兵编制的基础,所以还会使军队编制遭到严重破坏,并因此使战术遭到破坏。现在军队编制比1914—1916年的编制沉重,同时也比那时的脆弱。当时不算太勉强就能承受的损失率,现在可能使军队编制产生混乱,并使其失去战斗力。那时俄军没有轻自动武器,只有少量重机枪,很多部队能够很轻松地承受20—25%的损失,而德军步兵在1918年进攻中遭受20%损失,却使其大部分师混乱不堪。①

①在此,人员失去战斗力的速度具有很大意义。同样的损失程度,在短促却很激烈的搏斗中可能会使部队陷入严重混乱,在人员失去战斗力的过程很长时,可能几乎不被察觉。——作者注

因此,在未来战役中,对人员损失的补充问题将比过去更加尖锐。

未来每个师还在战役开始时就直接掌握人员编制数的15—20%作为补充储备,亦即掌握由经过训练的后备人员组成的后备团,是正常和必须的。只有直接在军队(师或军)后方留置后备部队,才有可能补充第一梯队师的损失,而且补充的时间能够保障在尔后战役中使用这些师。

军队对物资供应品的需要量也明显增大。

一个步兵军一昼夜对粮秣的需要量为280吨,运送这些粮秣需22节敞车。当军加强一个补加炮兵师时,敞车的数量将增至30节。一个辖5个步兵军、加强4—5个炮兵师(16—20个炮兵团)和16—20个坦克营的突击集团军对铁路运输车辆的需要量为:4列用于前送粮秣的火车①,18列用于前送一个弹药战斗基数的火车②,至少1列用于前送坦克、航空兵和汽车用油的火车。这样,集团军在紧张战斗一日对铁路运输车辆的需要量为23列火车,这里还没有计算对卫生列车、前送工程器材和通信器材的需要,以及负责修复铁路的军事交通部队的需要和铁路本身的需要。方面军地区内的医疗后送可主要由临时卫生列车(回程空车)承担,但是要满足其他需要就只能再增加3—5列火车,即一个集团军每昼夜总共需要26—28列火车。

①其中3列火车为各步兵军和补加炮兵、1列为集团军属部队和机关前送粮秣。——作者注

②一列前送弹药的火车以30节车厢计算。——作者注

当然,并不是每日都要按时将这些物资送到前线。只有粮秣一项须要每日按同样的数量供应。对弹药、油料、卫生列车和修复铁路物资的需要,则根据战斗行动性质而不断变化。

我们上面说过,实施纵深为30—50公里的战役需要5—7日时间。战役第一日每个火炮单位所需弹药量为一个战斗基数略多。从战斗性质看,战役第二日与第一日差别很小,因此,可能会愚蠢地认为第二日的弹药需要量也是一个基数。在这两日中,敌军第一梯队及其浅近预备队的抵抗将被克服,从第三日起战斗将具有机动性。同时进行战斗的军队数量会急剧减少,会出现纵深较大的梯次配置。

因此,在随后几日,弹药的消耗量以军为例,起先可减至半个基数,随后可减至三分之一基数。按整数算,应该认为,在纵深为30—50公里的战役(5—7日战斗)中,每个军所需弹药不少于4个基数。

如果冲击的炮兵保障标准不高(低于正常标准),那么单炮的弹药数将会增多。这自然会增大火炮损坏的比例。

纵深只有30—50公里的战役基本上可以只依靠本部队的运输工具。只有个别军,主要是在翼侧作战的军,会有较长的交通线,要求组织集团军级的前送。但是由于所需数量有限,靠汽车运输就能解决其需求,即便在汽车运输较差的集团军也是如此。

当问题涉及对连续进行的战役实施供应时,当军队离开铁路时,当铁路修复段的通行能力受限时,当各军都要求进行集团军级前送时,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在此情况下,组织前送将更加复杂。不过,我们将在下一章回头来研究这个问题。

连续实施的战役

出发地位

现代军队力所能及的最大规模的战役,要有大约50个师的兵力才能完成。这些兵力只够在120—150公里正面实施坚决的冲击。甚至在苏联波兰正面地段,这120—150公里也只等于苏波正面的六分之一,其余六分之五正面连同配置在那里的军队,都处于这一突击所及范围之外。即便是在配置敌人主力的正面实施的首次突击,也只能接触到12—15个以内的步兵师。在第一次战役进程中,还可能有3—5个师到达战斗地域。这样,一次战役在最有利条件下只能接触敌人15—20个师。在多数情况下,敌人被触及的兵力会少得多,因此敌人在第一次战役中被杀伤的程度,即该战役对战争进程的影响程度,将十分有限。

如果给予军队的任务不是具有局部意义,而是要达到坚决的目的,如果打算通过当时采取的战斗行动取得那样的结果,并大量消灭敌人(这将对尔后战争进程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那就应该规定大纵深楔人敌人配置,紧随第一次突击实施第二次、第三次和随后多次突击,以使敌人被完全消灭。最理想的是在计划本国武装力量的行动时,要使其通过一系列进行到底的毁灭性突击,使敌人被完全消灭,彻底投降。

遗憾的是,现代军队实施一系列大纵深突击的能力有限。我们在上面已经列举了说明实施一次战役所需代价的数字。无论是在人员方面,还是在物质器材特别是维持长时间战斗行动所需的弹药方面,付出的代价都很大。对于百万大军,无论炮兵器材还是粮秣都要从后方前送,而正常的前送完全取决于铁路的状况,取决于铁路的修复速度,取决于修复路段的通行能力,取决于集团军装备的汽车数量①,取决于敌人退却后留下的土路状况。

①上面已经指出,突击集团军基本上不能依靠骡马运输。对突击集团军而言,集团军级的前送应主要依靠汽车运输。——作者注

进行积极行动的军队所需的物资大部分是弹药。在紧张战斗日,弹药占全部前送物资的75%。由于并非全部战役日都是紧张战斗日,甚至在持续时间长的战役中,有几日很少发生战斗行动,所以军队有可能仅与敌人接触甚或不接触地进行移动,所以,总体上要为一个战役日前送的弹药数量,将少于为一个紧张战斗日规定的定额。这一数量取决于战斗的性质、频度和紧张性,取决于敌人为恢复正面平衡采取措施的速度,取决于敌人多快将后方开到的补充兵员、新锐部队和其他正面地段调来的新锐师投入战役地区。防御者恢复正面稳定性的速度,主要取决于这些兵力进入交战的速度,因此必须解决以下问题:敌人是不经重大战斗向深远纵深溃退,还是企图阻住进攻者的推进,不经大的退却而彻底改变战事进程。这样,要求为战役日前送弹药的规模,便主要取决于重兵在现代战区横向调动的条件。……

进攻军队的推进速度

……当然,很难甚至根本不可能对未来战争某一正面的推进速度进行某种具体的计算,因为这样做要具备有关未来战役情况的具体资料,而现在这些资料却不可能具备。不过,毫无疑问,也有一系列资料可以确定未来连续战役发展的一般特点。

与1920年相比,铁路交通条件已有改善,军队人数增多,战术防御的条件变好(防御兵器优于进攻兵器),这些都使未来战役地区的防御力量得到迅速增强成为可能。这意味着防御者能够经常试图阻住进攻者的推进,意味着某些战役之间的间歇时间可能变短,意味着与变更部署的敌人遭遇的时间可能比1914年在法国、1920年在波兰更早。

由于上面指出的原因,在与敌人主力发生冲突前,发展进攻的总速度将比过去更加缓慢。只有对进攻者特别有利的条件——拥有允许同时在不同正面地段进攻的优势兵力,以牵制敌全部兵力和增大其迅速进行横向调动的困难;防御一方出现使军队顽强性降低的精神总崩溃;防御者犯了某些大错误——才能为进攻者创造与1914年和1920年一些战役相近的条件。

如果我们为了进行自己的未来进攻战役计算,采取比1914年和1920年进攻更慢的推进速度,那就对了。应该认为,在敌人还拥有预备队或有可能从其他地段调遣兵力时,亦即其主力被击溃之前,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战役日将是发生战斗日。在此条件下,平均每昼夜推进速度不超过8—10公里。

但是,要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样的机动性是完全不够的。为了合围敌人,为了不让他们从突击下逃脱,必须使进攻速度不仅不慢于,而且要超过敌人可能的退却速度。否则,任何以包围、迂回或合围敌人为目标的战役(更准确说是连续实施的战役),将会很快导致正面突击。进攻者通常应保持以自己的主力实施进攻的能力,其平均速度与重兵集团移动的平均速度相同,即每昼夜为20—25公里以下,但集团军某些部队(骑兵和摩托化部队)要达到35—50公里,以形成包围态势或威胁敌人深远后方的态势,确保前出敌人后方和制止其有计划的退却。完成这一任务,取决于能否解决作战半径大的快速坦克问题(质量与数量),能否组建足够的人数众多的摩托化部队。这些措施要与战略骑兵的摩托化结合起来。

在现代情况下,只有在与最终变更部署的敌人发生冲突之后,在击溃其主力之后,才能取得进攻的高速度。在那样的战役中取得胜利,将为更快速的继续推进开辟广泛的前景,为以军队体力所能容许的最大速度实施真正的追击创造条件。在这一阶段,可以设想每昼夜推进约20—25公里或30公里。

突击集团军在持久战役阶段的需求

包含较多战斗厮杀的战役,比1914年和1920年更顽强的防御,总是伴随着人员和物资的大量消耗。对实施战斗的军队在这方面的需要量进行任何削减,都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军队迅速衰弱和战斗行动遭受挫折。战斗行动要求得到人员、弹药、油料的补充。为了使军队体力保持应有水平,应在整个战役期间对人员和骡马进行不间断的和加强的粮秣补充。

战役每一日对粮秣的需要量都一样。我们在前面已经指出,由5个步兵军编成的集团军的需要量等于4列火车。在集团军得到战略骑兵配属的情况下,每昼夜的需要量增至4.5—5列火车。对油料的需要量较少:包括航空兵和汽车的需要量在内,一昼夜用一列火车即可满足。

确定每日对弹药的需要量则要困难得多,因为对于纵深大、时间长的战役,不可能预见到每一日的战斗行动性质。于是需要进行另外一种计算。

为整个集团军确定的完整紧张战斗日弹药全额标准,可能只在进行决定性战役期间需要,这种战役的持续时间和初始战役一样,可能达5—6日。在其他日子,甚至在过渡性战役期间,对弹药的需要量将少于为紧张战斗日规定的标准。根据战斗行动特点(敌人的顽强性、初始战役的结果、防御预备队到达的速度),可以认为各战斗日的弹药需要量为紧张战斗日普遍标准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其他日子的需要量可能不超过上述标准的八分之一至十分之一。

如果以总共持续一个月的若干个连续实施的战役为例,那么根据上面指出的原始数据,对弹药的需要量(弹药总预算)可以用下列数字表示。持续时间各为5—6日的初始战役和决定性战役各需要4—5个弹药基数。在剩余的18—20日中,约有6—10日是战斗日。如果以每日消耗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基数计算,那么我们可看到还需要3—6个基数。剩余的10—12非战斗日还需要1—2个基数。总计在一个月中,应该至少供应12个、最多供应18个、平均供应15个弹药基数。在决定性战役开始前,应在军队浅近纵深至少保持4—5个弹药基数。如果说初始战役所必需的5个左右弹药基数可以在战斗行动开始之前送达,那么从初始战役结束之日起,就应每日前送约三分之一战斗基数,每昼夜需要6列运送弹药的列车。这样,集团军为前送粮秣、油料和弹药每昼夜需11列车(4列粮秣、6列炮弹、1列油料和其他物资)。再加上1—2列后送重伤员的卫生列车(轻伤员由临时卫生列车运送)和1—2列满足其他各种偶然需要的列车,我们可看到每日需要13—16列火车。

上面指出的战斗行动特点,包括战斗日为数众多,弹药消耗量巨大,进攻军队作战十分紧张,还将导致人员遭到巨大损失。我们在上一章判断,进行一次初始战役,可能使第一梯队师损失人员20%。

为了进行还需要大约11—16个战斗日的连续实施的战役,应该认为集团军各部队还将损失不少于20—30%的战斗人员,也就是每个军需补充10000—15000名兵员,包括补充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