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光剑影谁与争锋:仙剑神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刀光剑影谁与争锋:仙剑神刀- 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侯道远听他这么说,也不好再继续追问下去,这时来到船头,四下查看一番,指着远处道:「少教主,那个山岰里有一块平台,既可避风,又很清静,我们就到那边去把周里正请出来,让他可以畅所欲言,你说好不好?」
步崑仑抬头望了望,点头道:「只要侯老丈认可,在下没有意见。」
他们一行五人飞身出了宝舟,斜掠出六丈之外,落身在那个平台上,只见四下一片幽静,山岰里林木苍郁,没有通路可走,上面只堆积了大大小小数十块岩石,看来是多年前山崩所形成的。
侯道远大袖一挥,平空刮起一阵旋风,把那些碎石卷了起来,飞出数丈之外,一起洒落江中,只留下七块大石头仍在原处,不过这些巨石的表面都已被磨平了,变成一张石桌、六张石凳。
步崑仑赞道:「侯老丈,你的修为更加精进了,真是可喜可贺。」
侯道远道:「这都是拜少教主之赐,老夫才能稍有寸进。」话虽说得谦虚,可是脸上的微笑却掩不住心中的得意。
他在高兴之下,立刻从袖中取出一整套茶具和一个红泥小炉,叫徐汉强和叶法师二人生火煮水,准备烹茶长谈。
叶法师很快的从树林中找了一大捆枯枝粗藤,扎了四个火把立在四周,然后开始在炉中生火,一时之间火光闪烁,照映在平台上,别有一番意境;而徐汉强则把皮囊中贮放的泉水注入壶中,先把茶杯清洗一次,再灌满一壶放在炉上,才坐回石凳。
侯道远在石桌上摆放茶具时,跟坐在石凳上的丁重、步崑仑二人大谈种茶、采茶、焙制、烹煮之道,听得他们瞠目结舌,才知茶道之深奥,远非他们所能理解。

第9卷 第550节:第二章 (9)

茶汤冲泡之后,浓香四溢,这时侯道远才说:「这是我们茶行里最上等的茶叶,每年生产不到五十斤,这回出来我也只带了五斤而已,丁道兄请品尝一下,看看滋味如何?」
丁重端起茶杯,只见茶汤呈现红褐色,一股茶香立刻扑鼻而来,当下喝了一口,先是觉得有些苦涩,可是入喉之后,不仅浓香直冲脑门,让人精神为之一振,而且满口甘甜、回味无穷,忍不住赞道:「好茶,真是好茶。」
步崑仑留在福州的时候,也是日日有茶喝,不过喝惯了,倒也不觉得这种名为大红袍的茶叶,有什么特殊之处,见到丁重陶醉的表情,一口喝干了杯中茶水,还是感受不到其中的妙处。
侯道远笑道:「丁道兄喜欢的话,老夫要送你一斤茶叶,让你留着慢慢品尝,当然少教主也少不了,我也留下一斤茶叶放在华师侄那里,准备送给令尊,让他也尝一尝这武夷山的名茶。」
步崑仑一笑谢过,丁重却是大喜过望,连连向侯道远致谢,彷彿这一斤茶叶是世上最珍贵的礼物。
一杯喝干之后,侯道远又把茶杯斟满,才说道:「现在我要请周里正出来,也让他喝一口茶,或许他在神轻气爽的情况下,能够更清楚的说出当年之事,一解我等心中之惑。」
他伸手从怀中取出一片蝉翼似的黑纱,轻轻的吹了口气,迎风一抖便化为一个半透明的环状薄罩,然后大袖一挥,从袖口飞出一缕轻烟进入罩内,瞬间淡烟变浓,然后变成一个体型健壮、脸色苍白、双目紧闭、身穿皂衣的中年人。
侯道远解释道:「一般说来,阴间的鬼魂不能随意出入阳间,更不能吃喝食物,仅是嗅取食物的气味而已,不过在老夫这个阴风罩内,他们就可以饮食如常,也能享受各种美味。」
那个出现在阴风罩里的皂衣人,彷彿大梦初醒似的睁开双眼,首先便见到候道远、徐汉强和叶法师三人,立刻跪了下来,恭声道:「小人周正拜见三位仙长,祝三位仙长鸿福齐天、阴寿绵长。」
步崑仑听了他的说词,当下便忍不住笑了出来,侯道远感到有些不好意思,道:「周正,不必如此多礼,请起来说话。」
周正恭恭敬敬的磕了个头,才缓缓的站了起来,然后侯道远便将丁重和步崑仑介绍给他认识,虽未说明他们的身分来历,可是周正感受到从他们身上散发的灵力是如此的强大,依然跪下磕了个头,恭声道:「地府鬼卒周正拜见二位上仙,祝二位永享仙福,与天地同寿,今夜能够有幸面见二位上仙,是小的毕生之福,一定永志不忘。」

第9卷 第551节:第二章 (10)

他这番恭维的话,听在丁重耳里还颇为受用,不过步崑仑却觉得有点刺耳,只是有求于人,也不好表示什么,当下抱拳还了一礼,道:「周兄不必如此客气,请坐下说话。」
周正应了一声,从地上爬起,躬身道:「小的站惯了,不敢和二位上仙平坐,有什么事需要小的效劳,尽管吩咐就行了。」
叶法师端了杯茶放在石桌上,沉声道:「周正,少教主叫你坐下,你就别推辞了,喝杯茶润润喉,再把当年樊家堡发生的事,一五一十、明明白白的说清楚,因为大家都对那座大墓里所葬的一男一女,感到极大的兴趣。」
周正犹豫了一下,这才坐了下来,可是望着桌上那杯茶,却不敢端起来,只按照往日的习惯,低头在杯口深深的吸了口气,直到侯道远说出阴风罩的妙用后,他才敢伸手端起茶杯喝了口茶。当茶香在他口中散开,感受到茶水顺喉而下时的甘甜,周正又惊又喜,如获至宝的慢慢把一杯茶喝完,在放下茶杯的那一刻,他已忍不住落下泪来。
侯道远问道:「周正,你又怎么啦?难道这茶不好喝吗?」
周正拭着眼泪道:「这杯茶太好喝了,不但我在城里没喝过,就连生前都从未尝过……」
叶法师见他望着茶壶,一副回味无穷的模样,又替他斟了一杯,道:「周正,你慢慢的喝,我们边喝边谈,就等你把当年樊家堡发生的事说个清楚,尤其是墓中所葬的二个人,究竟是什么关系,你也要尽你所知的说出来。」
周正捧着茶杯,深深的吸了口气,道:「小人只知道墓里埋葬的一男一女是一对夫妻,他们是在婚后的笫五天同时服毒自尽的,留下的遗言是要筑一个大墓,让二人共葬一处。谁知安葬之后,却有一个道姑出现,到处宣扬墓中的男女罪孽深重,他们不但是夫妻并且还是兄妹和父女……」
他说到这里,全身颤抖了一下,喝口茶定了定心,才继续说下去道:「由于这种说法太离谱、又不合情理,所以听到的人都当她是疯子,有人不理会、也有人就拿起扫把赶她,或者向她丢石头,不过她都一笑置之,只在离开时扬言,谁若不把她说的话传出去,谁就会遭到天谴,三天之内必然死于非命,当时谁也不把她的话当真,哪知从此之后,樊家堡陆续有人莫名其妙的暴毙,一个月内死了十几个,就像得了瘟病一样……」
这时一阵晚风吹过,火光摇曳不定,显得他的脸色一片惨绿,满面惊惶不安,看来这件事虽然隔了许久,他做鬼也做了一百多年,回忆起来仍然使他感到害怕,可想而知他在生前所遇之事,的确在他心底留下极大的伤痛。
侯道远怕他心魂不定,无法有条有理的追述那件怪事,当下掐了个手诀,念了段定心咒,才让周正的情绪稳定下来,此后他便不会发生同样的情形,有条不紊的尽他所知,把那件怪事说了出来。

第9卷 第552节:第三章 (1)

根据周正的叙述,墓中的男子名唤樊勇,是樊家堡当时的堡主,死时才三十四岁,而他的妻子安氏,闺名叫天丽,殉情时也只有十七岁,所以他们夫妻在婚后五天便同时自杀,曾经引起极大的轰动,官府还派出衙役调查,直到找出樊勇留下的遗嘱之后,这件命案才正式了结。
可是官方虽然结案,女方的家长安大成却不肯善罢干休,前后二次纠集了上百人,赶到樊家去兴师问罪,并且要求取回安天丽的尸体回家安葬,结果都被樊家堡的方总管用更多的丁勇把来人围在堡内,直到官府出面才能压制下来。
这二场争执,所幸双方尚还节制,并没有发生人员死亡的不幸,安大成受到官府的警告,不许他再纠众闹事,否则就会入狱服刑,这时双方的紧张关系才渐渐缓和。
一直等到那个道姑出现,四处散播谣言,安家忙着辟谣,跟樊家站在同一个立场,加上人已下葬、再难复生,整件悲剧也无法挽回,双方才泯除仇恨、重修旧好,合力对付那个道姑,不过他们搜遍了周围百里,却再也找不到这个人了,只剩下满天飞的谣言越传越远。
本来这个谣言在初初传开时,谁听了都不相信,一来它太荒谬了,天下的男女怎会有这种关系?完全不可能连结起来;二来这整件事太过于复杂,乱七八糟的,完全超出一般常人的想像范围,所以只是拿来当成笑话或者茶余饭后的闲话而已,从来没人当真的思考过。
尤其双方的家庭背景完全不同,樊家是当地世族,祖上曾为朝庭效命立有军功,而樊勇的父亲樊骐也是为了追剿盗匪才死于战场,他阵亡时樊勇仅三岁,那时安大成还在关内做一名马贩子,尚没有成家,直到六年后,他卖了一批好马,发了财后才成家立业,带了妻子定居在距离樊家堡五十里外的一个小镇,经营马匹、杂粮等买卖,逐渐成为镇上数一数二的富商,而那时候他根本没和樊家有任何往来,自然毫无交集,所以谁都不相信樊、安二家会有联姻的一天,当然更不会相信如此荒谬的事会发生在他们身上。
勉强说起来,这二个家族唯一相似的地方,可能便是两家都有位美女。樊勇的母亲方氏,在未出阁时,她的美貌和品德便声名远播,十六岁经由媒妁之言嫁入樊家堡,成为樊骐的夫人,成婚一年半后就生下樊勇。而安天丽出生时,樊勇已有十七岁,并且离家半年,到关内一家武馆拜师学艺,他根本没见过小婴儿,哪里知道十五年后,他会在返家奔母丧的途中,无意间碰到了安天丽,因此一见锺情,花费了一年功夫,才抱得美人归。

第9卷 第553节:第三章 (2)

周正说到这里,喝了口茶沉思一下,继续说道:「那个安大成由于过了三十才成家,直到八年后才生下这个独女,所以特别宠爱,一直养在深闰,不让她与外人接触,不过就因为她长得太美了,不到十三岁便成为街坊邻居的话题,经由亲戚朋友的传扬出去,引来许多媒婆登门求亲,可是全都被安大成赶走了。他当时一定没想到三年多以后,会把这个掌上明珠嫁给樊勇为妻,并且发生如此悲惨的结局,难怪他后悔莫及,每回看到我都泪眼汪汪,不到二年就继他的妻子亡后,也丢下万贯家财悬梁自尽了。」
他停顿了一下,看了看侯道远,道:「小人在他生前,曾经收了他三百两银子,帮他调查这件怪事,只可惜一直查不出真相,只是查到了几个疑点而已,他就因为相信小人的确尽心尽力的替他办事,所以在自杀前留下了书信,托我替他办理后事,并且全权委托小的处理他的财产,帮他散尽家财救济贫苦。就因小人秉着良心做事,一文钱都没落入私囊,积下了微薄的功德,横死时才未直落地狱……」
侯道远微笑道:「嗯,你做得很好,所以江城主才会夸奖你,同意我把你带走。好了,这男女双方的出身来历,你都交代得很清楚,现在且说说你所查出的几个疑点,看看我们能不能拼凑出事实的原貌?」
周正又喝了口茶,寻思了一会,才说出以下几个疑点:第一,根据方总管的说法,那个道姑虽然隔了十多年出现,他怀疑这个人就是当年樊夫人身边的丫鬟迎星。
第二,那个道姑可能身怀绝技,在樊勇新婚后的第三天潜入堡中,出示了一些什么事证或者说了些什么,才会导致他们自杀。
第三,安大成虽未明说,可是却在一次酒后,痛恨老天对他不公,因为他连个子嗣都没有,故此安天丽很可能不是他的亲生女儿。
周正根据这三个疑点说下去,首先就提起了迎星这个丫头,因为她是整件事的关键人物,他表示樊夫人嫁进来的时侯,带着二个贴身丫鬟,一个叫邀月,另一个就是迎星,她们陪嫁时才十岁,等到樊勇出生后,就由迎星负责照顾小少爷的生活起居,一直到樊勇入学,也都是由这个丫鬟侍侯,每回要帮他另找书僮,都被他拒绝,所以直到十六岁,迎星还是他个人私用的丫鬟。
其间樊夫人几次要让这个知书达理的丫鬟在堡里挑一个适当的男子嫁了,都因少爷的吵闹不休而作罢,甚至有一次要把迎星许配给方总管,都遭到反对,逼不得已只好让邀月嫁给了他。

第9卷 第554节:第三章 (3)

方总管是樊夫人娘家的侄儿,从樊堡主在世时便进入堡中效力,到了樊骐迎战沙漠大盗时,他已成为副总管,堡主战死之后就被夫人提拔为总管,负责堡内堡外一切大小事宜,可说大权在握,但他见到少堡主还是毕恭毕敬,无论樊勇如何胡闹,他都不敢干涉,所以他看到樊勇成天腻在迎星身边,纵然觉得不妥,也只敢婉转的劝说,不愿挑明着讲。
而樊夫人对他的建议也都是一笑置之,认为孩子还小,过二年就会改变,她所在意的反而是迎星,深怕耽误了她的青春年华,让她丫角终老,就害她一辈子了。
周正叹了口气道:「古人对于男女之间设防,将之视为洪水猛兽,不是没有道理,那樊少堡主到了十四、五岁,生活起居还由迎星照顾,不免引人议论。她当时也只有二十多岁,长得婀娜多姿、风华正茂,难免会让樊勇产生不良的遐想。邀月就曾对方总管说过,她好几次看到少教主把迎星搂在怀里,要舔食她脸上的胭脂,所以担心早晚会出事。」
他说到此处,又喝了口茶才继续说道:「果然事情不出她所料,隔年少堡主就以要拜师学武为由,跟方总管支领了一千两银子便出堡进入关内,在此之后的十个月左右,迎星也不告而别,从此再无音讯,直到十几年后那个道姑出现,方总管才想起这个疑点……」
侯道远问道:「周正,方总管当时还告诉你什么?」
周正道:「他怀疑当年少堡主离家,是和迎星有关,可能他们之间有什么苟且的勾当被夫人发现了,当下予以痛斥,樊勇才会在恼羞成怒的情况下,以出外拜师学艺为由离家入关,从此一去十七年都未回家一趟。」
丁重一直都在聆听,没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