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书剑传- 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这一股气息平静下来后,初入学士三品的境界,似乎更加稳定了起来。
    静静站在一旁的文公,感受到李图身上蓦然间散发出来的平和气息,不禁微微笑了笑,也想不到李图一走到书楼大门前,胸中的浩然之气就与书楼的中正平和之气引起了共鸣,只一会儿间就让境界更加稳定下来。
    不愧是显现了十二尊圣像,创造太学宫最高记录的天才。
    当李图境界稳定回神过来,文公接着也推开了书楼的大门,一股柔和白光从里面射出,如打开了一条通向大学之道的大门。
    太学宫的书楼,是太学宫的重地,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非太学宫的学子不能进。
    “进去吧,好好攻读第一套经典,它对你曰后的成长非同凡响。”
    李图点了点头,也没有想到自己在书楼前一站,竟然让自己的初入三品的境界稳定下来了,同时对太学宫的十八套经典更为好奇了,似乎真的很不简单。
    “攻读每一套经典,都有三个境界,第一个为‘微境’,第二个为‘意境’,第三个为‘韵境’。也就是,读而入微,后而意生,最后韵成,终得真谛……十八套经典,只有第一套‘入微’,才能再读第二套;第二套‘入微’后,再能才第三套……”
    “微、意、韵三境……”李图口中轻言了一下,继而走进了书楼。
    走进书楼,就如走进了一座大殿。
    在大殿的周围,立着一排排的书架,书架上摆满了各种的书籍,如同书的海洋般,至少有十万册。而在书的海洋中,有着一名须眉发皆白的清瘦老人,正在聚精会神地捧读着一册古卷,身上散发着一股纯正而浓郁的中和之气,给人一种学富五车的感觉。
    而在大殿的中央,则是立着一块数丈高的古老石碑,大概有半丈大,石碑上刻着一种古老的字体——古彖。
    石碑痕迹斑驳,看起来很古老,散发着一股荒凉而悠远的古老气息,而在古老的气息中,又散发着一股中正平和之气。
    在石碑前静静地盘坐着两名青年,皆是皱着眉头在看着石刻在沉思默想着,其中一人正是苏定邦。
    从书楼大门射出的柔和白光,正是从那座数丈高的石碑上散发出来,准确地说是从石碑上的碑文散发出来。
    看到这一座石碑,李图立时就知道,这就是太学宫十八套经典中的第一套经典——石刻碑文。
    走进了书楼,那一股中正平和的气息更是浓郁了,李图用灵识打量着这里的一切,从中央的石碑到周围的书海。一会儿后,也在石碑前盘坐了下来,用灵识一一看着石刻上的碑文。
    碑文并不大,如指头般大小,散发着一股柔和的白光和浓郁的中正气息。
    古彖,乃是一种古老的字体,繁荣于中古诸子时期。虽然现在很少用于书写,但是作为一名儒家修行者,当然认识。
    李图用灵识一一观看着碑文,越看越是皱着眉头,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看什么,或者是根本是看不懂碑文在说什么……
    这些碑文,似乎都是由乱七八糟字拼起来的,读起来根本不成一句话。
    “这就是太学宫的重典——十八套经典?”
    李图眉头紧皱着,心中在思索着,自然知晓这些碑文并不是乱七八糟拼起来的,而是自己读的方法不对。既然自己进入书楼攻读十八套经典,师兄和文公都没有具体提到关于碑文的读法,那么……这些碑文的读法并不是唯一,而是每人都有自己的读法。
    每人都有自己的读法,那么每人的感悟则是不同……
    “文公刚刚言:攻读每一套经典都有三个境界,第一个为‘微境’,第二个为‘意境’,第三个为‘韵境’。也就是,读而入微,后而意生,最后韵成,终得真谛……”
    李图把石碑上的碑文,一字一字地记在心中,但很快就发现石碑上的碑文,似乎永远都记不完,而且根本就没有什么意义……
    “这是怎么回事?”
    石碑虽然高有数丈,碑文也如指头般大小,但最多了数万言而已,怎么会记不完。
    读法不对!
    李图立即就知道,然后也如苏定邦般皱着眉头看着石碑,一动不动,在沉思默想……
    ……
    太学宫的一个院子中,文武二公两人正在煮茶论道,接着两人的话题又回到了李图和苏定邦的身上。
    “你说他们两人需要多久才能找到自己的读法?”武公饮了一小杯茶,随意地问着。
    文公看着茶火,沉思了一会儿,道:“至多三天即可。”
    “三天,这么看好他们?要知道,叶通入太学宫已经一年了,还没有找到自己的读法。”武公颇为有些不信的道。
    “十八套经典……很是奇妙。宫中有记载,曾经有学子花了数年的时间,也没有找到自己的读法,但找到**后,只用一天就‘入微’了……这种事情很难说得清楚。”文公摇摇头。
    武公点了点头,想了想又道:“今年又是九年一次的重阳,恐怕他们两人都没有希望进入了大周太庙了。入大周太庙需要一个条件,九套经典‘入微’或者是一套经典‘韵成’……而且,每人都只能进一次。”
    道完,武公不禁摇了摇头,叹息了一声,又道:“不过,下一个九年重阳,他们两人都应该有机会进入太庙……太庙中,应该还藏着其他的经典,如果他们找出了一两套并带出来,则是大好。”
    “学宫中的十八套经典,花了上千年的时间,岂是那么好找的。”文公摇了摇头,正欲继而说下去之际,突然从远处传来了一阵阵怒吼之声,接着又是厮杀打斗之声。
    “它们又打起来了?”文公愕然了一下。
    “呵呵,这下热闹了。”武公大笑起来。
    ……
    青松院落中,乌鸦不知从**了一个大锅,从庭院中架了起来烧火。
    此时,锅中翻滚着,散发着一股浓郁的香气,让一旁的小狐狸口水流了一地。
    乌鸦一边给锅加柴火,一边大喝着:“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可安五脏,轻身,益气,宜肾,补胃,暖腰滕,壮气力,补五痨七伤,补血脉,填精髓……”
    此时,小狐狸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线,痴痴地看着锅里的肉,一脸的陶醉。
    “小不点,去找得干柴回来,还不够火候呢?”乌鸦看着快成了痴呆的小狐狸,连连翻白眼。
    “咿呀……”
    小狐狸指了指大锅,一脸不情不愿的样子,似乎生怕乌鸦一下子偷吃了。
    “快去了,柴火快烧完了。”乌鸦喊道。
    “咿呀——”
    看到柴火真的快烧完,小狐狸只好不情不愿地窜了出去,一会儿后抱着一大堆干柴回来。
    此时,一条大黑狗来到了青松院,看着乌鸦竟然当着它的面在滚狗肉,立即火冒三丈,七窍生烟。
    乌鸦瞥了一眼大黑狗,用勺子捣了捣锅,捞起了一块狗肉起来闻了闻,道:“真香,大黑,本座请你吃肉。”
    “你在滚狗肉?”大黑狗怒目而视。
    “是呀,怎么了?”
    乌鸦点点头,看了看锅,然后加进了一些药材,口中说道:“本座知道一种秘方,就是用十二味中草药秘方腌渍,再用土法慢烟香熏,得香腊狗肉,经改却,调特制十三香料,于热油锅中炒至熟,盛入瓷钵文火熬制,愈久愈香味愈地道……嗯,现在时间急了些,可惜了,下次试试看。”
    “啊——”大黑狗仰**啸。
    “大黑,一定要捧场哦。”乌鸦道。
    ……
    一天过去了。
    书楼中,李图静静地盘坐着,灵识盯着石刻,一动不动。
    而书楼外,大黑狗和乌鸦又是打了一天,把李图的青松院打得面目全非。小狐狸则是趁着乌鸦和大黑狗大打出手之际,捧着大锅在一旁独自在吃着肉,一脸的陶醉。
    “混帐,给本座留点……还吃啊。”和大黑狗打成一团的乌鸦,看到小狐狸在狼吞虎咽,不禁大叫起来。
    “乌鸦,你找死……”
    “这石碑乃是何时代,又是何人所书?”
    李图静静地看着石碑在思索着,这石碑越看越是不简单,似乎乃是中古时代所遗留下来。
    静静看着石碑上指头般大小的碑文,蓦然间动了起来,如同一个个小蝌蚪在游动般。李图楞了一下,接着更是看到那一个个小蝌蚪从石碑上游了出来,在大殿中畅游着……
    然后是游进了自己的脑海中,源源不断……(未完待续。)


第一三一章 儒藏之第七十九圣
    古彖碑文如同小蝌蚪般,一个个从石碑中游出来,飘满了整座大殿,李图楞了一下,接着看到这些似乎化为小蝌蚪的碑文一个个游进了自己的脑海。
    源源不断……
    看到如此的景象,李图不由脸色一喜,知道自己在无意间找到了经典的读法。
    小蝌蚪一个个地游进了脑海,然后化为一个个淡白色的古彖悬浮着,重新排列组合起来,形成了一篇新的碑文。当新的碑文形成时,突然迸发出一股浩然之气,从脑海向身体各处散发而去。
    大殿中那一名正在专心致志读书的老人,似乎有所悟,微微抬头看了一眼李图,眼睛露出了一些意外之色。
    “他就是显现了十二尊圣像的李图?不到两天的时间就找到了经典的一种读法,倒是挺快的,其悟姓真的不错。不过,欲读懂它,进入第一个境界,则没那么容易了……”
    接着,继续埋头苦读起来,没有再理会李图。
    而盘坐在石碑前的一名青年蓦然清醒了过来,正是去年进入太学宫,到现在还没有找到经典读法的叶通,感受到李图身上蓦然间迸发出一股浩然之气,也是楞了一下神,接着则是脸色更为苦涩起来。
    自己在学宫中一年,竟然不如对方在学宫两天……
    是我的悟姓太差,还是他的悟姓逆天了?
    细细地打量了一下李图和苏定邦,心中微微有些苦涩,然后又重新看着石碑,继续沉思默想着。他自然是知道这两人在试炼之路上的成绩,特别是在第二关的圣像显现上,更是创造了太学宫的最高记录。
    而圣像显现,主要体现在悟姓上……
    圣像显现得越多,其悟姓就越好!
    不需两天的时间,就找到了一种经典的读法,不愧是显现了十二尊圣像的存在。
    此时,李图在默默地读着脑海中的那一篇碑文,当读完后,则是微微皱着眉头,还是不明白它在说什么,似乎很深奥的样子……
    这是一篇没头无尾的碑文,很难读得懂,显得晦涩无比。
    “第一套经典到底是什么?”
    李图一连看了三遍,还是看不懂,满脸的迷茫,不由思索起来。
    此时,用灵识看了看石碑上的碑文,又看了看脑海中重新排列组合起来的碑文,一一对照着。当对照完后,突然有些明白起来,这还不是经典的最佳读法。
    只有找到最佳读法,才能更容易读懂它,明白它的奥妙所在。
    而且,只有读懂它,明白它的奥妙,才能算是进入“微”、“意”、“韵”三个境界中的第一个境界“微”,也就是读而入微。
    何为入微?
    上暗下明,不能言其所以然。
    “把脑海中的碑文打乱,再次重新排列组合起来?”李图明白后,心中产生了这一种想法。
    当然,每一种的读法都可入微,但这是难与易的问题。
    难,或许读了十年都无法入微;易,或许只需要读了一遍,就明白了它。
    李图沉思了一会儿,心中在计量着,自己在不到两天的时间就找到了一种读法,虽然是无意间找到,但还没有知道这种读法,可不可让自己入微。而且,想要找到另一种读法,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即使是找到了,也不一定就比现在的这种读法好,更容易入微。
    “现在还是按这一种读法,看能不能把它读懂了,毕竟再找另外一种读法,并不容易……”李图思索了一会后,也没有再多想,又开始一次次地读着脑海中的那一篇碑文。
    但是在这时,脑海中的那一本圣书突然打开了,强行把脑海中悬浮着的那一篇碑文收进了书中。
    “这……是什么情况?”
    这次李图真的楞神了,想不到圣书竟然把碑文收了进去,圣书在他心中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很神秘。
    “圣收收它干什么?”
    李图微微思索了一下,然后意识立即紧盯着圣书。
    当圣书把脑海中那一篇悬浮着的碑文收进去后,把所有的古彖打乱了起来,然后发出一股淡淡的、柔和的白光,把古彖重新排列组合起来,形成了一篇新的碑文。
    这是碑文的第二次演化。
    而第二次的演化,又有了些微妙的变化,似乎更加清晰起来。
    看到了新的碑文,李图不由惊讶了一下,这是另外的一种读法,比自己演化出来的碑文更胜一筹。
    “圣书竟然还有这样的功能?”
    李图有些意外,心中同时惊喜起来,当把这一篇碑文看下来并记在心中后,那一篇碑文在圣书的驱动之下,又开始乱了起来,化为一个个小蝌蚪在书中游动。
    当一股白光出现后,开始了新的排列组合,接着又演化出了一篇新的碑文。
    碑文的第三次演化,变得更加清晰起来。
    “比刚才更加清晰了,第三种读法……”
    李图再次把它记了下来,心中对圣书同时有些期待,希望它能够帮助自己演化出最佳的一种读法。
    然后,是一次次的打乱,一次次的排列组合,演化……
    一直到第十次演化才停了下来,或者是说在圣书驱动下的第九次演化才停下来。
    “这次应该是最终读法了,而且是第一套经典的最佳读法……”李图心中有些期待,毕竟圣书跟随着自己这么久,也对它有过猜测。
    虽然不知道它的真正身份,但它的来历必定不简单,此次出手帮助自己演化经典,自然是不同凡响。看它一次比一次更为精确的演化,那么第九次自然是不同。
    毕竟,这个“九”乃是一个意义深远的一个数字。
    在李图等待着最终读法的碑文时,圣书猛然颤动了起来,迸发出了一股耀眼的圣光,照亮了整个意识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