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南宋]锦绣山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历史同人)[南宋]锦绣山河-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耶律大石将会在四年后称帝,建立西辽,最终被蒙古所灭。

    这回辽国来使,打的是谁的名号?天祚帝?天锡帝?林妃?还是……

    她悄无声息地溜下榻,没走正门,而是轻手轻脚地跳了后窗,又轻手轻脚地去了前堂。

    “……辽国使臣远道而来,本该设宴接风才是。无奈现如今青黄不接,本国也是穷得很呐。”她尚未接近前堂,便听见了一个苍老的声音在打着官腔。李纲李相公,如今实至名归的枢密院正使,自从燕云收复的消息传到燕京之后,他便一路快马加鞭地赶了过来,主持大局。

    赵瑗悄无声息地溜到一棵大树后头,悄悄地朝堂内望去。

    里头统共坐了十一二个人。

    主位上自然坐着枢密院正使、李纲李相公,一左一右分别是岳飞与韩世忠。刚刚转了“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虚衔的种沂,则披坚执锐地站立在下首;很明显可以看出,韩世忠的表情略微有些别扭,或许是不习惯这种坐姿的缘故。四人对面,则站了一位穿着名贵貂裘的辽人。

    赵瑗略微打量了他一眼,立刻断定他不但是辽人,而且还是辽人当中的贵族,说不定还姓耶律。

    毕竟是学历史出身的,对辽国贵族的配饰、衣帽鞋袜、甚至是发式,还是颇有些了解。

    “这位大人。”辽国使臣用生硬的官话说道,“宋国侵占燕云十六州的事情,我们大辽可以不予计较。如今情势危急,大辽与贵国理当同仇敌忾……”

    砰!

    李纲一掌拍在了案几上,几根雪白的胡须微微抖动:“燕云十六州?嘿嘿,贵使也敢称其为‘辽国的燕云十六州’!若非数百年前晋人里出了个数典忘祖的‘儿皇帝’,如今燕云还不知道在哪里!既然贵使提到了,那么本官便堂堂正正地告诉你:我汉室江山,当寸土必争、寸土不让!”

    一番话说得颇为强硬,很明显可以看见,对面的辽使身体一僵。

    “此事须从长计议、从长计议……”辽使打了个哈哈,紧接着话锋一转,同样义正词严地说道,“如今东有强金、西有西夏、南有吐蕃大理、北有日渐强大的蒙古,本使以为,大辽与宋国理当同仇敌忾,外克强虏,内消祸患……”

    赵瑗静静地听了片刻,大多是两人在你来我往地打官腔。李纲做了一辈子官,滑不溜手,无论对面的辽使是措辞强硬还是软语哀求,他就是不放一句准话。最终辽使有些恼了,气急败坏地说道:“我们陛下诚挚地希望,能够联宋抗金。贵国愿是不愿,还是给句准话罢。”

    李纲拈着长长的胡须,悠然言道:“但你们辽国手中,并没有可以交换的筹码。”

    这番话正正切中了要害,可以明显看出辽使踉跄了一下,又用力咳嗽了一声,才勉强站稳了身形。

    宋军一举夺下燕云又顺利迎还二帝,底气早已经硬了起来。反观辽国一路惨败,连最有可能作为谈判筹码的燕云十六州,也被宋军自己拿走了。如今辽人可怜兮兮地挤在西边的大草原上,再远一点便是无法生存的苍茫大漠。

    人心涣散、苟延残喘,便是如今辽国最真实的写照。

    就算他们有耶律大石,就算耶律大石是个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才,也很难挽回辽国如今的颓势。

    所以,辽国使臣今日的举动,颇有些虚张声势的味道。

    “呵呵……”

    李纲见辽时不答,拈着长须笑出了声,“辽使说得不错,如今非但东西南北强敌环伺,连燕云境内,也并不十分太平。本官承蒙燕国大长公主教诲,‘燕云不宁,天下难定’。所以本官与诸将商议之后,决定彻底收伏燕云之前,不动刀兵……”

    这回即便不用去看,也能知道辽使的脸色又变了。

    什么叫“彻底收伏燕云之前,不动刀兵”?

    就是要将燕云中辽国的习俗、驻军、文字器皿一一去除,金国的风土人情一一丢弃,只留下大宋的风物、旧俗、文书、官制……

    帝姬说过,这叫“同化燕云”。

    “燕国……大长……公主?”辽使喃喃地重复着。

    “不错。”李纲拈须颔首,“官家圣明,将本朝柔福帝姬敕封‘国公主’,又封‘长公主’,再封‘大长公主’,以褒扬帝姬不世之功。现如今本朝破例敕封‘国公主’者,唯柔福帝姬一人。”他说到后来,表情微微有些囧。据说当初赵佶醉醺醺地想要加封“燕国长公主”,舌头一打结,就多了一个“大”字。至于其中的区别,赵佶死撑着不承认,大家也就都装作不知道。

    所以后来,赵瑗也成了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老爹无辜加错封号的帝姬。

    “唔……”辽使微微颔首,很轻很轻地笑了一声。

    看样子宋朝太上皇是真的老了,又或者是被金国贵族们折磨得太久,脑子有些不大清醒。

    长公主和大长公主,那是同一个概念么?

    他有意无意地转过头,朝赵瑗藏身的大树后头望了一眼,目光直教人不寒而栗。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坟墓里的猫咪的地雷=3=

    谢谢罗十八的手榴弹=3=

 第53章 回救汴梁

    许久之后;辽使才回过头;质问李纲:“这便是李相公想要对本使说的话?”

    李纲拈着长长的胡须;答道:“不错。不知使者有何见教?”

    辽使尖锐地笑了一下,紧接着吐出两个字来:“汴梁。”

    “汴梁”二字一出;在场所有人都变了脸色。先头赵佶一路北上,前往燕京;就是因为完颜宗翰突然袭击汴梁;逼得他不得不外逃避祸。因为整个大宋最精锐的军。队;都在燕云十六州境内。要保命,非去燕云不可。

    如今燕云大捷;固然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可汴梁;甚至整个汴州,却再一次丢了。

    一时间众人心里沉甸甸的;连燕云大捷的喜悦也被冲淡了许多。

    种沂慢慢转过身,对李纲说道:“末将请命,回援汴梁。”

    “嗯?”李纲微微拔高了声调,眼中闪过一丝惊疑。种沂身上的“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是虚衔;实职是陕西路副都总管、眉州防御使。他突然请命回援汴梁,不得不教李纲多想。

    “末将请命,回援汴梁。”种沂坚持说道,“先前西军分为东、西二路,东路随末将奇袭燕京,如今又西进收归燕云诸州;西路留。守代州以待宗翰,但……”却让宗翰一路拿下了汴梁。

    于情、于理,他都应该带西军去收拾掉那支金兵。

    “但你的正职,并不在汴州。”李纲一口否决,“回援汴梁之事,当可让岳飞、吴玠二人总领,吴璘、姚平仲佐之。你等速速去办。”

    周围齐齐响起了几声“末将领命”。

    “等等。”

    一个清清脆脆的女声忽然打岔,紧接着,一位身披乳白色狐裘的少女从大树后头走了出来,先是向众人道了歉,又向李纲请了罪,才不紧不慢地说道:“李相公,我大宋之事,怎容得一介外人置喙?”她略略扫了辽使一眼,笑容有些冷,“回援汴梁之事,我已在半月之前,便做了安排。”

    一语惊了四座。

    她不等众人反应过来,便转头看向辽国使者,上上下下地打量了他一眼,继而极轻极轻地笑了一声:“承蒙使者挂怀,汴梁如今已无战事。战报之所以未曾送抵枢密院,本帝姬想着,应当是大金相国公子‘乐不思蜀’的缘故。”

    辽使气得涨红了脸:“你在愚弄本使么!半月之前,半月之前宋军才刚刚抵达新州!”

    “看样子使者大人,对本国国事倒是了如指掌。”她不紧不慢地说着,向李纲递了个“查查城中是否有细作”的眼神,无视诸将僵硬的表情和成片的吸气声,嗤嗤笑了一下:

    “想必辽使大人有所不知,本帝姬最擅长的,就是兵不血刃。”

    “兵不血刃”四字一出,周围人等又有伏地不起的征兆。

    帝、帝姬什么时候又做了一手棋局!怎么连他们都不知道!

    最感挫败的大约是种少将军。他平素与帝姬朝夕相处,大半事情都是由他经手的。可他同样不知道,帝姬什么时候悄无声息地安排了人回援汴梁,而且似乎快要成功了!

    一时间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就是那只不可语冰的夏虫,在帝姬的寒风凛冽下瑟瑟发抖。

    “你!……”辽使一口气不上不下地堵在胸口,几乎说不出话来。

    “请辽使下去休息。”赵瑗抢在众人反应过来之前,开口吩咐道。

    于是辽使就被顺顺利利地“请”下去了。众人依旧维持着瞠目结舌的表情,用一种膜拜天神的眼神看着赵瑗。赵瑗轻轻咳嗽一声,轻声解释道:“还望相公与诸位将军恕罪,方才柔福说了谎。”

    哦……

    众人表情齐齐一松。

    那就是帝姬什么都没做了?这才对嘛,他们就说,帝姬怎么可能不声不响地,做完了一张这么大的棋盘,还没有任何人能看出端倪来……

    “帝姬不必介怀。”李纲捻着长须,毫不在意地摇了摇头,“方才是老夫孟。浪。若非帝姬打岔,恐怕老夫等人要被这辽使牵着鼻子走。”谈判中最大的忌讳,就是被人撕开话中的缺口。一步退让,必定步步退让,真真是半点也错不得的。

    李纲又思忖了片刻,命人取过签文令箭,在上面龙飞凤舞地写了几个谁也看不懂的字,而后捧起来轻轻吹了吹,说道:“如今枢密院人才凋零,老夫便大着胆子擅专一回。岳将军、两位吴将军、姚将军立刻带人回援汴梁,务必要一举拿下。如有贻误,军。法论处。”

    岳飞、吴玠、吴璘、姚平仲称是。

    “这样一来,燕云之地便只剩下老夫了。”李纲忽然有些感慨。

    “不过……”赵瑗轻声说道,“虽然我并未在汴梁安排人手,却晓得过不了多久,便是盛夏雨季、黄河汛期……”

    所有人的眼睛齐刷刷亮了起来。

    水攻!

    “多谢帝姬指点。”岳飞冲她抱了抱拳,沉声说道:“末将定不辱命!”

    赵瑗颇有些担忧:“你们确定不会把事情办砸?”

    “……”

    众将齐齐仰倒,这回连种沂也看不过去了,带着几分愠怒的声音说道:“还望帝姬,莫要小觑末将等。”

    “哦……”

    赵瑗依旧有些不放心地点了点头。虽然水攻这种事情并不新鲜,虽然早在千年之前,大汉军神韩信就这么干过,但……玩火易*,玩水易自溺啊!

    希望一贯沉稳的岳飞,能够压得住阵才好。

    次日一早,岳飞等人便领着大军,悄无声息地出城了。当然,给辽使大人的官方说法是,岳将军日理万机,需要亲自带兵去清理燕云境内的残余金兵。至于和辽使大人交涉的任务,交给文官——比如枢密院正使李纲李相公——就好。

    李纲就此与辽使打起了太极。

    两人三日两日地便设一次宴、游一次河,但无论如何就是不议事。最让辽使感觉到揪心的是,无论他们设宴还是游湖,那位据说最擅长“兵不血刃”的柔福帝姬,都在一旁笑吟吟地看着,看得他寒毛直竖,冷汗涔涔。

    双方足足磨了一个月的嘴皮子,直到韩世忠带人把整个燕云都清了一遍,种沂又亲自领兵筛了一遍,确认太行山东西的整整十六个州,都牢牢处在宋军的掌控之下,顺带又截断了金人南下的要道,才略略有了一点“议事”的样子。

    据说,远在上京的金帝完颜吴乞买,已经因为燕云十六州的事情,气得要亲手诛杀辽帝了。

    所以,辽使最近的攻势也渐渐猛了起来,威逼利诱行贿买通什么手段都试了一遍,最后竟咬一咬牙,撂下一句狠话来:“既然宋国欺我大辽无人,那便走着瞧罢。”

    李相公极淡定地回了一句:“恭送辽使。”

    辽使一口老血憋闷在胸。口几欲喷出,想想自己有求于人,又硬是把那口老血咽了回去。

    一旁静坐的赵瑗忽然给李纲递了个眼神,让他跟着自己出去。随后她便将现今辽国最厉害的大将,耶律大石,细细地同李纲说了。李纲听完后沉默了片刻,回头便对辽使和颜悦色了许多。

    当天夜里,李纲熬了整整一夜,足足熬白了三根须发,给燕京写了一封奏折。

    半月之后,燕京批复:准。

    拿到批复的第二天,李纲便笑容可掬地去找了辽使,说是官家批复,准许联辽抗金。

    辽使心满意足地走了。

    但两人心里都清楚,所谓的“联辽抗金”、“联宋抗金”,不过是各怀鬼胎而已。谁的拳头硬谁是老大,金国倒掉的那一日,便是宋辽翻脸不认人的那一天。

    毕竟燕云十六州还淌着血呢。

    毕竟澶渊之盟还在呢。

    毕竟宋辽之间,早就结下了天大的死仇呢。

 第54章 黄河改道

    自入夏以来,雨水便一日胜过一日地充沛了。

    据说岳飞等人的汴梁之行很是顺利,先是齐齐包围了宗翰大军;又满灌了几次黄河水,让身披铁浮屠重铠的金兵沉了好多次黄河。据说现如今金兵闻河色变,据说金人的尸首在下游堆积成了小山,一场大火焚烧了三日三夜才算完。

    赵瑗日渐安心。

    果然岳飞是个沉稳且靠得住的大将。有他坐镇,即便是简简单单的黄河水攻;也能玩出花儿来。

    既然汴梁已经稳操胜券;赵瑗的心思;便渐渐转移到了燕云上。

    正如她原先对李纲所说的;要将整个燕云去辽化、去金化;令汴梁的繁华温软之风席卷十六州。有了大笔金银作为推手;赵瑗的计谋推行得相当顺利。毕竟对于现今的人们来说,至高的理想,恐怕就是“小富即安”。

    汴梁商业空前繁荣,于是燕云的商业便也空前繁荣。

    汴梁州桥夜市天下闻名;于是燕云便很少宵禁。

    汴梁以填词谱曲为风。流雅事,于是燕云便传唱起了秦地的战歌。

    燕云!燕云!燕云!

    这个令所有宋人热血沸腾的名字,终于真真切切地划归到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