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同人之芳香已盈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梁祝同人之芳香已盈路-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孟芳夏在重新研读原主留下的手书之余,也没忘记继续琢磨原主决定外出求学的真正理由,偏偏她想了半天都没有想不出原因何在,即使不经意地套问过小秋几回,小秋也只说她是因为羡慕哥哥曾经外出求学三年的经历,才苦苦求来这个机会,然而…真是这样吗?那原主留在她脑海中的那个模糊身影是谁?还有心底那股奇怪的情绪又是因何而起?

孟芳夏从一开始从小秋的话和自己脑海中的记忆知道原主是女扮男装外出求学,自然也不由自主地联想到那个有名的梁祝传说,只是前世的她虽然羡慕过梁祝两人之间那种情深不悔、刻骨铭心,以致死后化蝶成双的恋爱故事,但若真叫她有一日变成祝英台那个女子,她明白自己是绝对做不到为无望的爱情而随梁山伯死去,也许是因为她并不能明白那种印到骨髓内的胶漆之情是如何深刻吧,也或许等到哪日遇见了对的那个人时,她会有几分理解,不过还得等到真有那一日才行。

此时孟芳夏还不知道她的确来到梁祝的世界,更不知道原主之所以想要出外求学的原因竟是得知父母已经为她订下马家的亲事,又听到有心人的误导,才会一时赌气决定这件事,而原主与马文才的婚事也使得梁祝的故事有了意外变化。

毕竟后世之人都知道这梁祝传说的最大特色便是梁、祝、马三人之间的姻缘纠葛,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人真心相爱,若没有马府与马文才的逼亲,也不会有梁山伯的英年早逝和祝英台的为爱殉情?却不知道等将来等孟芳夏知晓这一切后,她是会选择让梁祝双双化成蝴蝶呢?还是帮助有情人终成眷属?

话说这孟芳夏主仆继续走了好几天的路之后,总算让她们看到敷文书院那道高高的牌坊,只是望着牌坊后头那条长长的山路,孟芳夏又觉得有些腿软了。

“小秋,我想…我们明天再上山吧,我走不动了。”孟芳夏有些可怜兮兮地向小秋说道。

“公子,这会儿还不到午时呢,而且明日就是最后一日的入学报名,万一妳又偷懒不起,岂不是错过这次机会?走吧,小的扶着妳就是了。”小秋没想到出一趟远门而已,自家小姐倒是越来越晓得偷懒,这样还怎么能进书院求学?那些夫子可不是吃素的,偏偏劝她回去时,她又百般不愿,最后只好自己当起管家婆,担负起叮嘱小姐勤奋上进的责任。

“哦…。”孟芳夏只能不情不愿地被小秋抱住手臂,缓缓地爬上了山路…。

在仰圣门前摆了一张小木桌,旁人一看就知道是临时摆放的,不过是因为每年四月乃书院招生之期,虽然说有时几日都未必能见到一人上门,却也不能叫人随便就踏进学院打扰他人学习,山长夫人才特地设下此处来专门负责新入院学子的事宜。

孟芳夏走到半路之后,简直是被小秋用拖着才上的山,当她踏上最后一个阶梯时,满心觉得自己的两条腿快要离她而去,内心感动地想着总算让她爬上来了,又站在那里休息许久才好不容易找回一点感觉,抬头望向不远处的大门前,有几个人正围着一张小木桌和木桌前的人,似乎正在办报名手续。

“公子,走吧,赶紧办好了手续,才能回客栈安稳休息呢。”小秋在客栈那时早就打听好了这书院的一些规矩,知道报名之后不是马上就能住进书院的,便有些着急地催着孟芳夏。

“哦!”孟芳夏也知道小秋的意思,便连忙打起精神向门前走去。

桌前的两名少年公子已经办好了入学手续,此时正转身准备下山,两人在与孟芳夏擦身而过时,孟芳夏不经意地听到那两人的对话隐隐约约飘进耳内,她立刻定在原地,有一股想要立刻下山的冲动…。

“喂!你是不是要报名?快点过来把这些数据填一填,然后交上束修就可以回去了。”木桌后的人看到孟芳夏傻傻地站在原地,有些不耐烦地喊了她一声。

“公子呀~你是又怎么了?”小秋叹气地拍了拍额头,赶紧上前来拉着孟芳夏过去。

“没、没事,对不起!这位夫子,学生马上把资料填好。”孟芳夏立刻回过神,接过对方递过来的白纸,小心地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和户籍数据,然后又恭敬地递回去,一旁的小秋也赶忙地翻出银两,随后交给对方。

“你叫孟方是吧?倒是个好名字,‘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可是这意思?”被称为夫子的男人果真像书院的一份子,连一个普通名字都能说出些名堂来。

“正是,家父希望学生能够凡事端正规矩,故而以此字为名。”孟芳夏连忙恭谨地拱手回道。

“嗯,记得后天早些过来,随身的行李可以直接带上山,那天书院就会安排你们的住处,顺便说一些书院里的规矩。”对方见孟芳夏的态度不错,甚为满意地点点头后,又好心叮咛一句。

不待孟芳夏再次拱手行礼,那人却是已经抱起桌上的那迭纸,转身走进门内,孟芳夏自然也带着小秋先下山回客栈去了。




3

3、第三章 。。。 
 
 
敷文书院的山长名孔慕,为奉圣亭侯孔氏旁支子孙,自幼浸溺于孔家历世累代所承袭之儒家学术,又有些自己的思想风格,多年前,正值清谈风气初起之时,他便带着妻子萧氏落居此地开设书院讲学,尔后更有各地名士亦常至此与其畅谈玄学治世之道。

此时已是日落山边之时,山长书房内除了孔慕,还有一个少年立于书桌旁,却是赶了几日路程前来此处的马文才,不过他也是刚刚才到而已。

“山长,今年来书院读书的新生不多,仅有十来个而已,他们的资料都放在这里了,你先过目一下,待明早再请山长夫人安排住室。”一名男子推门而入,将怀里的竹简放到书桌上,说道。

“这几日真是劳烦季轩费心了,不知那些新进学生之中可有什么出色的人物?”孔慕点点头后,又笑问一句。

“出色的人物倒未曾见着,不过其中有两个…恐怕得特意关照些。”原来这位男子名为陈季轩,亦是书院的讲师之一,他识人的眼光颇为精明,显然已经看出什么名堂来,故而别有它意地多提了一句。

“哦?不知道是哪两位?居然让季轩想到要特别关照?”孔慕饶富兴味地瞥了一旁的马文才一眼,问道。

“一位叫祝英台,一位叫孟方,他们两个…怕是不宜和其他学生同室共宿,若能两人一处学习倒也适当,不过祝英台又似是与另一个叫梁山伯的人一道上山的,这…。”陈季轩缓缓地说着话,还露出一副颇为两难的神色。

“恩师,文才想留下来再多读个两年的书本,因为先前钻研的那些学问,回去之后才发现还有不少地方感觉艰涩难解,不若在恩师跟前,也好随时请教。”马文才看着孔慕的目光,不免略显尴尬,但还是不忘提出这一路上想好的来意。

“说的倒好听,我已经一把老骨头了,身边又有夫人和女儿女婿陪着,哪里用得上你来伺候,再说如今天下乱世并非以儒学为主,更是看不上我那几本破书,说来说去不就为了孟家小娘子?你当我真是老眼昏花,什么都不知道吗?”孔慕斜睨马文才一眼,一副吹胡子瞪眼的模样。

“原来她和文才早有故旧吗?我刚还觉得不解,听说吏部年前才发下任令,要授任你为秘书郎,怎地有空来这里见恩师,原是为了佳人而来?”陈季轩一脸恍然,看着马文才的眼神含着些许笑意。

“文才没打算出任那个官职,只是大伯以为就算占个散官职也好,总是将来想入仕时能有个更好的出路,所以吏部又另封了振威校尉的闲职予文才,至于孟家小娘子与文才的关系…想必恩师也没瞒着你才是?”马文才脸不红气不喘地把自己和孟芳夏的关系挑明了。

“确实如此,雁南给我的书信里已经提过马孟两家结亲的事,只没说你会跟来,怕是他也不晓得你会急成这样吧。”孔慕竟是一点也不讶异马文才的作法,语气里还充满了等着看好戏的意味。

“恩师,您刚才不是说自己都一把年纪了,怎么还老喜欢看晚辈们出糗的戏?”马文才怎么说也在书院待过三年的时间,哪里不知道孔慕的性情?

“咳!这难得嘛…好,好,好,这下正好,内子就不必担心怎么替孟丫头安排房间的事了,就是那个祝家的丫头有些麻烦,祝夫人和内子在以前就是知己之交,还不知晓祝夫人可晓得祝丫头来这里的事…算了,季轩既说她与那个叫梁山伯的少年熟识,咱们先暂且看着吧,若不出事便罢,万一有什么状况还得赶紧送祝丫头回去才好。”孔慕仅略一思索就做好了安排,毕竟这年头女子有胆量出外读学的是少之又少,眼下这两位又是家中有些背景的,自然万不能叫她们在书院里出事。

“山长既然已有打算,我便无须挂心这等小事,省得待会儿又有人要跟我急了。”陈季轩笑了笑,拱手一揖后便转身走出书房,一点拖泥带水也没有。

“你先去客房休息吧,能够短短时间赶到这里,想必一路上应是颠簸不已。”孔慕点头表示响应后,又转头对马文才说道。

马文才也不客气,随即拱手作礼,自觉地离开书房,门外不远处,孔慕的女儿孔玉已经在那里等候他,身旁还牵着一个五岁大的男娃。

“玉姐,义儿也跟着来了?”马文才伸手很自然地抱起小男娃,对孔玉却是十分有礼地问道。

“刚看到马山站在外头,就有些好奇地过来看看,没想到又遇到郎君,他说你刚回到书院,还说要留下继续念书,是真的吗?我怎么记得爹爹说你快成亲了?该不会把新娘子抛下了吧?”孔玉笑着反问一句。

“自然是她也来了,我只好妇唱夫随一回了,往后还得请玉姐多多帮忙才好。”马文才随着孔玉一路往客房走去,一边说道。

“真不晓得是怎样的俏佳人,居然让你舍得放下前途来书院陪她胡闹。”孔玉听了,忍不住又好奇地探问一句。

“我也是被她吓着的,想想以往见她一副娴静寡言的模样,孟伯母又常说她乖巧体贴,雁南倒曾说她虽聪慧心细,但遇到极不满之事时,似乎会有点执拗的念头,所以我想…或者她对两家长辈订下的这门亲事并不满意吧,反正我对走上政途本来就没有多大的兴趣,便顺势向家父说要来书院照顾她,想着若能先在她身边待上一段日子,等到培养出几分情意之后,她应当不会再对这桩婚事排斥了。”马文才缓缓地解释道。

“这么说来,恐怕她未必喜欢你了?可我怎么听雁南说…还以为你们是两情相悦呢。”孔玉有些讶异地抬头看向马文才。

“玉姐说笑了,她一个闺阁女子再怎么不受长辈约束,我也不能坏了她的名声,说起来…也许是我一厢情愿吧,又想着她那般性情,自然不会对父母的决定有意见,哪里曾想…。”马文才苦笑一声,要早知道那丫头敢闹出这样的事来,指不定他还会先去问问她的心意。

“说不定连雁南也不曾真正了解自己的妹妹呢…。”孔玉突然轻叹一声。

孟雁南是不是了解孟芳夏的性情,马文才和孔玉肯定不会明了也永远不会明了,因为除了孟芳夏自己,谁都不知道原来的孟芳夏在那次染上风寒之后就已香消玉殒,还换来一个异界之魂。

孟芳夏更不会知道这一晚的插曲,她如今正忙着和那堆书本奋战不休,前世学的是商学,对于这孔孟之道也不过那寥寥可数的中文课里得到一些认知罢了,从来不知道这种之乎者也的文字是多么折磨人心的东西,可如此还得没得选择的被折磨一番。

“啊…公子啊,出门前,老爷也说过了,朝廷选才并非全靠读书读得好才能得个一官半职的,这些书本能读透三分就算不错了,你也不想想大少爷自六岁启蒙,八岁正式进学,直到几年前出仕为止,前前后后读了十多年书也才懂得四五分,你何必这么急躁?”小秋一进房门就看到孟芳夏手忙脚乱地把书摆了满桌子,忍不住劝说了一句。

“呃?真的?可是爹娘总说大哥的书念得好,射箭也不错,而我却什么都不懂。”孟芳夏叹气地拉回快掉下地板的书籍,有些失落地道。

“那是因为本来就不需要呀!”小秋低声应了一句,眼角瞥见孟芳夏落寞的神色,又赶紧拿自己打听来的事,转移孟芳夏的心思,说道:“老爷夫人和大少爷也没有责怪你呀,依小的看,公子倒不必把自己逼得紧了,在书院的日子就当是出门散心吧,小的刚刚问过店小二,这附近的风景挺美的,有山有水,平日书院里的学子也常下山走动,听他们说书院的山长和夫子们都挺和气的,只要凡事谨言慎行,倒不会拘着学子一定要坐在讲堂里听课,好些富家子弟虽然远道来此求学,却是玩耍的时候多过听课的时候。”

“嗯…。”孟芳夏虽说知道此时也有官学,但是因为以往连年征战的关系,加上改朝换代历经了几回,孔子遗留下来的教学方式真正被完全运用上的不多,更别说这时候还没有完善的科考制度,朝廷选官所施行的九品中正制,都是先看家族背景,后看个人才学,不是世族大家出身的,有好缺也没你的份。

孟氏本家据说还有人在建康任京官,品秩似乎不低,加上老爷以前也做过三品大官,后来是因为生过一场病才致仕在家休养,孟雁南能升迁得快,这家族背景占很大一部份。

不过这会儿压在孟芳夏心头的事并不是这一件,而是昨日在书院大门前看到的那两名带着小厮的少年,她若没听错的话,那两人该是梁山伯和祝英台了,一想到这里竟然真是梁祝世界,怎能叫她不冒汗啊?!要是没意外的话,明天该能见到传说中可算是纨绔子弟标准模板之一的马文才吧?但是马文才在故事中的着墨太少,连孟芳夏自己也说不准到底马文才是真草包还是假有料,看来只有等明日一见真人颜容,方知晓是否真是胸无点墨了。




4

4、第四章 。。。 
 
 
敷文书院的仰圣门前,早早就站了几个小厮在那里抬头张望,今年的新生不过十多年,却也能把一个大门旁挤得水泄不通,实不能不叫人钦佩。

“公、公子,你的房间在居仁斋呢,同、同住的是马家公子。”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