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世有桃花+美人何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观音+世有桃花+美人何处-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听凭冰雹劈破我们的头,
你跟着我走,
我拉着你的手,
逃出了牢笼,恢复我们的自由!
——题记
(一)
当倩女出现在王文举面前时,文举讶异不已。
此时他已经离开张家,独宿在夜泊的船上,秉烛抚琴。月色落在船头,浅淡地像他心头的一道划痕。
或会遭人冷落,为人言语所伤,在潦倒的时候是难以避免的事情。这些在他前往张家的途中已有所料。待得参见了姑母,她冷淡生硬的敷衍应对,更叫他确信,姑母不欢迎他到来。
他提的事被否决。一个家道中落,功名未遂的穷亲,也想重攀亲事,免了吧。姑母三言两语亮出态度:资助你赶考可以,收拾间书房管你吃住读书,亲事就莫再提及。
她赶着叫倩女来拜见哥哥,又急忙叫她退下,仿佛重新确定了身份,就可以将先人的诺言一笔勾消。
他心下一惊,像被人突然下手划了一道。并不大痛。预感应验的痛快,使他没有冒出不可遏制的怒火,也没有拍案而起据理力争。
他没有黯然神伤,也没有深受重创。磊落清明礼数不失,对虚情的挽留也表现的不卑不亢,回绝:“母亲,休打扫书房,您孩儿便索长行,往京师应举去也。”
不欢迎,我就走,不久留。你家的青琐高门不是我此行的终点。
他旋即走出了张家大门。心头掠过一丝寂凉,那压抑着他的拘束、不悦也消散了许多。他甚至没来得及想起方才惊鸿一瞥间所见的女子。
她就是与他幼有婚约的倩女吗?她显得脆弱无辜,而她方才流露的诧异黯然也被他瞧在眼里。他确信,她出来之前是不知道退亲的变故的,与他一样,她也被她母亲摆弄了。
他难以去把对她母亲的厌憎转嫁到她身上,她深合他的眼缘,娇娆而未经世事的样子让他怦然心动。
尤其那一泓秋水,静好地可以把蓝天白云都包纳进去。倒映过来,他整个人便在波底轻漾。这是诗书的冷静所不能激发的温情。
在一眼之间,他对她深具好感,能感知到彼此之间不可言传的吸引和内心绵绵的呼应。就算身旁有再多的人,也好像只看得见对方。
看见她,虽然像饱吸花香那样心情舒畅。但此际衣食未卜的处境让他未及多想,连她的美貌深情也未拉住让他往两相厮守上靠。
他要走,心无挂碍的告辞而去,一心将前程揽入怀中。她却从天而降般出现在他面前。
惊艳又惊讶,见她发鬓脚尖都沾了深重的露水。整个人像即刻就要倒下的弱柳,他忙弃琴扶她到船上坐下,发现她既不是骑马,也不是坐车来,一个弱女子能追上他,这令他非常惊讶。
倩女对他道明来意:
(魂旦)“王生也,我背着母亲,一径的赶将你来,咱同上京去罢。
(正末)小姐,你怎生直赶到这里来?
(魂旦)你好是舒心的伯牙,我做了没路的浑家。你道我为甚么私离绣榻?待和伊同走天涯。
(正末)小姐是车儿来?是马儿来?
(魂旦)险把咱家走乏。比及你远赴京华,薄命妾为伊牵挂,思量心几时撇下。你抛闪咱比及见咱,我不瘦杀多应害杀。





◎《倩女离魂》(2)

(正末)若老夫人知道,怎了也?
(魂旦)他若是赶上咱待怎么?常言道做着不怕!”
《倩女离魂》的故事原型取自于唐传奇《离魂记》,剧中人行事也颇得唐代女子真传。倩女气性亮烈,说话掷地有声,叫人不由联想起另一个夜奔出名的女子——张红拂。
红拂也是在月朗星稀的夜晚,出现在书生李靖的门口,她像一颗明艳的流星滑落在书生的眼里。书生被她的光芒灼伤了。
她说——我跟你走。他的理想之火旋即被突如其来的激情点燃。
一个美艳的女子,甘愿放弃优渥的生活,在他前途未卜最需要关注和鼓励时来到他身边。无疑是对他,和他未来人生的最大支持及肯定。
她贴近他,以身体温暖他,女性与生俱来的柔情如蜜雨降临,无处不在地滋润着日渐干涸的他。春风吹走了笼罩在他心头的阴霾焦灼,在欢爱中。她在他的眼中越缩越小,成为心头不灭的火种。
他带着她启程上路,奔赴前程。
王生此时也面临差不多的情况,在他前途未卜的时候,倩女义无反顾地跟上来,对他说,我要跟你走。
心仪之人主动出击投怀送抱,做男人的怎能不喜?可乍喜过后,却不得不慎重考虑。王生的傲然清洁,从他对待倩女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他正色相劝:“古人云:“聘则为妻,奔则为妾。”老夫人许了亲事,待小生得官,回来谐两姓之好,却不名正言顺。你今私自赶来,有玷风化,是何道理?”
没有欣喜若狂,没有一叠声地将艳遇纳入囊中,趁夜潜逃。
“聘则为妻,奔为妾”的话从他口中说出,不是迂腐,反而见出这男人气性稳重,有别于一般墙头马上的轻浮浪子,他确实在为倩女的名声考虑:我们明明可以名正言顺地在一起,为何要趁夜私奔?她不清醒他要清醒,要问清楚原委,焉知这千金小姐不是心血来潮一时冲动。
倩女坦诚相告,逐渐打消了他的顾虑。
她无视他的怒气,他断然的拒绝也没能使她受挫,痛哭流涕地走开。他面如严霜也不能阻断她热情如火的表白:“你振色怒增加,我凝睇不归家。我本真情,非为相唬,已主定心猿意马。”
王生仍是劝她改变主意:“小姐,你快回去罢!”
倩女不为所动,她眼中的一往情深任谁也无法漠视。王生为这目光所擒,一时竟失措失语了。
倩女适才在岸边听见他抚琴。她的心弦亦被拨弄。他琴音里潜藏的落寞被她察觉,他处境的凄清,激发了她蕴藏的深情。她对他的无限怜惜寓于言表:“只道你急煎煎趱登程路,元来是闷沉沉困倚琴书,怎不教我痛煞煞泪湿琵琶。有甚心着雾鬓轻笼蝉翅,双眉淡扫宫鸦。似落絮飞花,谁待问出外争如只在家。更无多话,愿秋风驾百尺高帆,尽春光付一树铅华。”
我一直觉得能够静由琴音中听出对方的心绪是件很曼妙很高明的事情,如两个人的隐秘共舞,想获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境,自身也要有一颗澄定善感的心。
对方如月色,你即要如清波映彻。譬如当年帘后的卓文君和堂前的司马相如,公然调情,却将众人都瞒过。这是一件多么有快感的高智商的恶作剧。
精神的直抵要害比一切的言语的闪转腾挪都值得深入回味。
倩女此时已由王生的琴音抵达他的灵魂。情之所钟,心之所系。他一点点情绪的波动她都能觉察。难得的是。她又将对他的怜惜表现得如此得体,丝毫没有让清高的王生不快。
她见他有所触动,接着说:“王秀才,赶你不为别,我只防你一件。”王生不明所以:“小姐,防我那一件来?”
倩女毫不掩饰对他的期望和看重,娓娓道来:
“(魂旦)你若是赴御宴琼林罢,媒人每拦住马,高挑起染渲佳人丹青画,卖弄他生长在王侯宰相家。你恋着那奢华,你敢新婚燕尔在他门下?
(正末)小生此行,一举及第,怎敢忘了小姐!
(魂旦)你若得登第呵,你做了贵门娇客,一样矜夸。那相府荣华,锦绣堆压,你还想飞入寻常百姓家?那时节似鱼跃龙门播海涯,饮御酒,插宫花,那其间占鳌头、占鳌头登上甲。
(正末)小生倘不中呵,却是怎生?
(魂旦)你若不中呵,妾身荆钗裙布,愿同甘苦。你若是似贾谊困在长沙,我敢似孟光般显贤达。休想我半星儿意差,一分儿抹搭。我情愿举案齐眉傍书榻,任粗粝淡薄生涯,遮莫戴荆钗、穿布麻。”
一路看过来,元杂剧里有太多你侬我侬,郎情妾意,生离死别的真情告白,都脱不了市井气,没有《倩女离魂》里言语真挚,清洁喜人,使人读了心怀舒畅。倩女句句说的是世俗事,却句句说的不俗,连说自己的对未来的担忧时,都说得那么慷慨清洁。
她对世事的冷静判断,超越了她的年龄和阅历。设身处地地想,你不忘是你不忘,可是世事往往身不由己啊!我不能冒这个险,我不能失去你。你若不中,我也甘愿与你贫寒度日,绝无怨言。
倩女如此坦率的表白,近于搏斗,王生若再不允,那就不是拘于礼法而是木讷无情了。幸而他不是。王生也是一个很豁达的男人。见倩女心意坚决,他也不再多虑,慨然应允:“小姐既如此真诚志意,就与小生同上京去,如何?”
倩女微微一笑,含羞颔首,依偎入他怀中。片帆高挂,直往京城去。






◎《琵琶记》&;《荆钗记》

《琵琶记》&《荆钗记》:“鳌头可羡,须知富贵非吾愿。”
生活,就是心中的世界和现实世界碰撞交接的过程。有时欣悦。有时惨烈。得偿所愿或是粉身碎骨。
所有的曲折复杂都会有一个简单的指向,矛盾也终将化解。人的一生,是用来了解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和如何得到的过程。
兜兜转转之后,发现苦心追求的正是自己早已拥有的,和蓦然发现自己费尽心机也无法拥有一样可悲。
在众多汲汲以求的读书人中,蔡邕和王十朋是特出的罕物,他们心思清明。自我随和。
——题记
(一)
我翻遍汉朝史书,有汉一代,只有三公九卿,未见有个牛丞相。蔡邕实有其人,乃东汉名士。生一女蔡文姬,文姬归汉是东汉文化界的大事。但没有任何证据显示,蔡邕娶过一位宰相千金,他的夫人亦不姓牛或赵。
这点不真,并不妨碍《琵琶记》成为一个好故事。我意欲通过它和《荆钗记》来传达一些清洁的概念。这是两个内核一致的故事。情节,在某些地方也有重合。
这点相似也不妨碍故事各自的走向和表达。这两个故事里的女主角都坚贞温婉,贤良淑德,男主角的性格都具有清教徒的特质。清沉寡言,自我节制。他们象征着最具有中国传统道德美感的人格。
《琵琶记》和《荆钗记》的开场,都是一幅天伦之乐的温馨画面,孝顺的子女为高堂贺寿。家庭美满,子女在侧。
幸福里也不乏隐忧,风波就躲在平静后。蔡邕的父亲寻思着让蔡邕上京赶考博取功名,钱玉莲的父亲一直惦记着自家无后,要为女儿寻一个终身。
面对父亲的催促。蔡邕表示,父母在,双亲老,不便远游。
面对母亲的催促,王十朋表示,尽快出发。
也许王十朋也有蔡邕一样的顾虑。但艰窘的家境,寡居老母的殷切期盼都促使他必须把功名放在首位,有了功名才有能力照顾母亲和妻子。
王十朋的生存压力显然要大过彼时家境还算优渥的蔡邕。
看上去虽然不同,实际上的动机却很一致。他们都不是单纯的为自己考虑,去追名逐利。
不是同一个春天,当王十朋怀揣着岳父赠予的银两踏上了上京赶考之路,蔡邕犹在家中艰难抵制着父亲的高压。对于儿子的前程,父亲比儿子更上心着紧。
亲近自然,安贫乐道,本该是一个农耕社会自然的事。即使不能够蔚然成风尚,也该在被赞美的和允许的限度之内,奇怪的是,人们对此不屑一顾,背离的义无反顾,贫民和农人不再期许自己的子女成为和自己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而希望他们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这时蔡邕已经成亲,父亲认为他应该紧接着跨入立业的阶段。
蔡邕内心的理想和世俗标准背道而驰。他自己可能也意识到这会产生矛盾冲突,因此小心固守着,绝不轻易显露。他觉得:“虽然读万卷书,论功名非吾意儿。只愁亲老,梦魂不到春闱里。便教我做到九棘三槐,怎撇得萱花椿树。天那!我这衷肠,一点孝心对谁语?”
他显得恬淡安然,并不像很多读书人那样急欲博取功名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父亲却不领情,把他的从容理解为不思进取,贪欢恋爱。蔡父望子成龙之心压倒一切,或许做父母的早已习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子女身上,想由子女来实现自己未竟的理想,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
父亲不依不饶,咄咄逼人的态度让他无可自辩,失去退路。
蔡母虽然站在他这边,奈何也无法说服固执的父亲。
蔡父声称:“萱室椿庭衰老矣,指望你改换门闾。孩儿,你道是无人供养我,若是你做得官来时节呵,三牲五鼎供朝夕,须胜似啜菽并饮水。你若锦衣归故里,我便死呵,一灵儿终是喜。”
老人家放话,我死就死了,死了埋在土里也要看你功成名就!抵不过父亲的威逼。蔡邕只得辞别双亲,辞别新婚两月的妻子赵五娘,依依而去。看过太多志得意满意欲登龙的书生。蔡邕这样被人逼赶着上考场的,相当少见。
这个男人心性洁净,从一开始就与众不同。如同在如今错乱纷争的社会中,有这样一种自在。不管外界的价值财富如何动荡激烈求进,不攀比,不嫉妒,建立独立完整的精神体系,自在其间,观花望月,饮酒下棋。
说来轻巧,真正能够甘于平淡是多么奢侈的事情。在那个以科举功名为出路的社会里,同样不以社会的主流价值为念,不觉得功名在身就从此出人头地,可以耀武扬威。这意味着内心拥有比财产更稳固更丰裕的财富。






◎写在后面的话·随时准备老去(1)

写这篇后记时,那场被罗格誉为无与伦比的体育赛事刚好结束。盛大落幕。
从一场狂欢中抽身,你是否感觉到这最后一夜的悲凉渐渐浮出水面,凝聚成一把匕首抵住了你的心?无论表面多繁华多热闹,都无法掩饰散场时无力落脚的疲软,心中的空虚。一如再次被宣告无家可归,无处可去。我们对奥运的热情其实来源于对自身的焦虑,我们需要荣耀,需要,不断被证明。
目光再拉得远些,审视这一百年。近百年来,国人存在着一种普遍的焦虑,焦虑源自身份认同的危机,危机让我们总想去证明什么。这个全球性的体育赛事,在合适的时间,给了我们合适的机会。大家身不由己地去投入去表现。
身边的人,津津乐道于资本、商业模式、全球化、创意,崛起,民主,精英。人们被这些煽动性极强的词汇弄得兴致勃勃,梦想远大。当人们的心绪越来越不安稳,身处的社会也就越来越紧绷,到处充斥着紧张、振奋、不安、焦虑的情绪。
当我们毅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