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我们年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那时我们年少-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时我们年少  小说作者:于旋  
小说类别:青春校园 
 
  
昨日年少无知
总是肆意挥霍自认为廉价的青春。
不懂人生残酷;
总是揣着梦想,
认为世界充满详和。
固执的信奉犹如天地豪迈的兄弟义气,
却忽略了粗俗与血腥。
总认为长辈太过罗嗦;
不懂时尚潮流。
讨厌那教室里令人窒息的感觉,
总认为我们应该是那蓝天下的雄鹰;
纵然身边隐藏着无数的猎人,也需翱翔。
总是想尝尝烟酒苦涩的味道,
却又在酒醉之中胡闹。
在生命中充满自信与热情;
却忽略了那份热情中闪烁出的火花。
走过留痕,昨天的自己;
从未曾想过今天,更没有想过明天,
总是在那般坦然中任岁月的巨轮匆匆而过;

如今回想那年少间,只留下一段难忘的记忆,
悠悠岁月,一行年少的脚印…
 
 

目录及简介
更新时间2008721 22:15:27  字数:345

 目录
1:作者简介
2:楔子
3:第一节:年华流水
4:第二节:那时这样走过
5:第三节:寻找重生的力量
6:一些高考前后的随地随笔
7:终结后碎裂的思绪
8:后记
作者简介:
原名:于旋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出生于洪都鄱阳之畔、赣江之滨。先祖世代为农,娱乐田园;躬耕于山野至今已千年,衣钵相传从未间断。自幼传承宗族遗风;避居桃源,不问世事;苟且性命的同时寄情于山水的淡薄之中。
千年过后,逢此昌隆盛世;加之父辈望子成龙。十几载寒窗苦读,未能金榜提名;如今唯有奔波于市井、为钱财而漂泊,无奈之极。几经周折,流落于一家合资企业做小小职员;工作之余舞文弄墨,笔耕不止,自娱自乐;倒也有几分生活的乐趣和真实

第一节:年华流水 1-10
更新时间2008721 22:19:41  字数:14863

 犹如幽灵般一颗冷静的心,在喧嚣的凡尘一隅寻找一个温暖的地方。流浪的忙碌之余,在嘈杂的世界中探询一片庇佑我梦想的地方。
宁静的月光,洒在那满怀激情的胸膛;忘却忧伤,挺起自信的脊梁!
封面上的一段话
楔子
作家通常是在想象和判断中完成自己的工作;对于生活在这个星球的人类来说,强者的声音总是响亮的,而弱者以及那些卑微、细琐的生命的权利却容易被忽视和淡漠;这似乎就是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
对于这个完整的世界来说,人类的生命质量是一个整体;我们不能因为这些残酷的法则而忽视了任何弱小的生命。作为一个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我们要去关注的似乎应该是一个和平友善,完整的世界。
圣人之所以称之为圣人,是因为他们心系天下苍生,以普渡众生为己任。也因此圣人的目光似乎永远眷恋于那些平凡、卑贱的生命;虽然都只是沧海一粟;但又都有其生存的意义。
卑微的生命同样需要得到尊重;需要呵护和关爱…
作为文学的信徒,一个一直在追求心灵圣洁和宁静的年轻人;我在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汗颜。常常自负的沉醉于自己的文字之中;纵然将自己所有的精力,心血贡献给了文字、贡献给了自己认为神圣的梦想;但却从未正视过任何诸如花草之流的生命,从未重视过他人的存在。总是误认为惟我独尊的清高才是真正的文人;只有目空一切的思想自由才是大家风范;只有活出了自我,才不枉度此生…
结果我错了;真正的“大家”应该将自己融入于生活之中,用爱心将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出来;并努力在自己生活的周围传递这种爱,使其成为我们生命意义的共同之源。
个性应该是我们身上凸现出的人格魅力;而不是自我张扬和炫耀的本钱,所以对于自己曾经彰显出的那种所谓的艺术个性,本人应该深深的忏悔!
作者于江西进贤
第一节:年华流水
平静的坐在书桌前,面对平摊在书桌上雪白的稿纸;面对这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需要去续写的文字,想起自己所走过的一段历程。心中有种失落;更有种解脱和矛盾…总之千丝万缕的思绪把我的右脑塞的满满的;于是左脑成了我思考问题、面对人生的唯一,而这个世界似乎只留下一个背道而驰的自己。
我似乎一直在朝着自己梦想相反的方向前行,越走越没有了自己;但在丢失了自己的同时,依然在告戒自己:在那遥远的地方,有我一个美丽的梦想!
1
渣?渣为何物?——垃圾中过滤出的垃圾,废物中的极品。
我并不喜欢用“渣”这个字来形容人,因为这个字代表着毫无价值;人活着不能丧失价值。
中考以后,我和我的那些朋友大多成了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下的祭品;都是游戏规则中的淘汰者。我们开始沦落为别人眼中的垃圾学生!
经历几年的蜕变,我们成了人渣…。
在我们这坨人中,首先亮相的应该是我自己。但有必要声明一点:之所以选择自己作为这些文字的开始完全是的一种巧合;而并非蓄意让自己当一回主角。
坦白的说,我讨厌人渣;但又很可惜,生活在自己周围的那些朋友又大多是人渣的化身——包括我自己,我并无意掩饰什么;只是想强调一种事实,我更不想因为自私而扭曲真实!
故事的开始是从我走进高一、走进城市;走到最终面临高考以及初涉社会的全过程。在这个长达7年之久的过程中,我一直在自我麻木、自我背叛;最终自我毁灭,毁灭了自己美丽的梦想和家人那份沉重的寄托和期望…
高中,我用5年时间去完成一般人只需3年完成的学业;而最终依然落榜。表面很坦然、很轻松;但内心却有恐慌与挣扎,毕竟在5年的时间里;我目睹了太多,失去了更多。
感觉自己在这几年中,活的很混蛋;在生活与人性间晃悠;却怎么也弄不明白自己活着的概念?在模糊的人生中摸爬滚打的自己终于迷失了方向。没有了明天、没有了梦想,只留下了一段麻木而苍白的回忆:
离家那年,我12岁;带着一时无法释放的激情从贫穷的山村走出;来到这座古老而又落后的县城。县城虽然也很穷;但相对于自己曾经生活的那片狭小天地而言,却是一座繁华的都市。于是内心的热血一直在不停的澎湃…
清晰的记得父母送我的那种眼神;有眷恋、有期望…
从小就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幻想,心里不停的闪烁着那个即将到达的精彩画面;心情异常的兴奋。
面对这座小小的城市,面对人生;我的生活开始有了崭新的一页。然而又正是这种崭新的开始将我卷入了一种莫名的苦恼与挣扎中。
由于出身于农村,由于生活条件的寒酸……
虽然在自己生活的那个乡下,我的衣着足于显示我的非凡;但在这里却怎么也掩饰不了那种华而不实的庸俗。我终究是土堆里爬出来的…
和新同学见面的第一天,神情的拘谨和身上流露出的俗气开始引来周围同学的哄笑:“瞧,那个乡巴佬…”,我成了他们生活中一个活脱脱的陈奂生。他们肆无忌惮的嬉笑让我感到无地自容;入学的第一天我竟来不及喜悦,就已经偷偷流下了被人亵渎尊严的泪水。
在当时的自己看来;贫穷也是一种耻辱。
如果我懂得用吸取知识来填补自己生活的寒酸,懂得用精神食粮来弥补自己贫困的缺陷;如果我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如果…也许我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按照父母的意愿考取大学,跳出“农门”,真正光耀门楣;如果这些的“如果”偶然成立的话,我也就没有后来这段耻辱的历史,更不会有一个堕落的历程。但疯长的虚荣心荒芜了我的理智;我的思想开始变得无法自控,心灵最终开始被扭曲。
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偶然,如此的一个偶然,竟成就了一个混蛋的自己;竟然彻底的改变了自己原本平静的生活。
堕落和自我毁灭是我人生的一个偶然,但更似乎是枯燥生活中的一个必然;更是我面对教育、面对现实生活无奈的必然反应。
在开始写这些文字的现在,心情颇有几分复杂;说不清自己到底是在忏悔还是单纯的回忆一些如流水般的年华。
或许是觉得应该给自己浪费的那段美好时光一个交代!
2
真正熟悉这座城市的那一年我13岁,正处于生命中一个多梦的季节。但在这个如花般的季节里所发生的故事却改变了我,改变了自己那原本平静的生活。
曾经的简单从此不再简单…
我是父母唯一的孩子,是一条龙的化身。虽然中考落榜,更不再有进入重点高中的机会;但因为我是家人眼中的“龙”、将来要成为一条腾飞的蛟龙,所以有幸成为村里唯一没有考取高中而依然有书读的幸运儿。
父母托人帮我选了一所私人学校;不知道这所学校底细的人会以为这里卧虎藏龙,个个都是天之娇子;国之栋梁,实际上这里似乎只是个垃圾桶;这里专收垃圾。
这所学校属于本地一所规模比较大的私人承包制学校;学校法人代表是当地前任教育局长。这家伙觉得自己在官场一直周旋在权利之中,荒废了政务;所以对社会的贡献不够大、对党的教育事业不够赤诚。因此退居二线依然对教育事业念念不忘;依然对我们这些学生充满了感情,充满了爱心。
因为老局长的原故,我们的教学区就设在市中心。学校上至教学楼、宿舍、教学设施;下至厕所、操场都是政府捐出来支持民办教育的。据了解该校长的创校宗旨远不只是“育人为主”那么简单,确切的说应该是“利润为主、育人为辅,品牌与发展并重”——也就是企业规模式办校,是实实在在的教育与经济纵向发展;怪不得政府那么大方,又给房子又给地的支持他…
说真的,我确实佩服我们的校长;不服不行。因为是他开创了我们县教育与文化、及经济建设的新纪元;是他将教育与经济发展完美的结合、并且别具一格的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文化领域。在这种文化领域中,我们每个学生似乎都可以目睹一个完整的世界。
如果我是教育部长,一定给这位校长发个“二十一世纪教育突出贡献奖”;不过可惜我不是什么部长,只不过是他教育出来的学生;所以我们校长也只能做那种在“槽枥”之间的千里马。
我们的教学楼很结实,属于县城标志性建筑,曾经为抵抗小日本的侵略立下过汗马功劳;也因此纵使影响市容,政府还是没敢拆。它的历史可能悠久到我勾完手指和脚指都不够。楼顶挂着一大堆巨大的广告牌,其中最醒目的当然是我们学校的广告:给我们一棵幼苗,还你一棵大树;本校将为您的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
学校四周没有任何的自然环境可言;仅仅只是一些比较粗糙、人为的“人文景观”;前面是一个微型的市民休闲广场和一池永远喷不了水的喷泉外加一件艺术浮雕。广场旁边除了大排挡,还有网吧、和一些装饰豪华的迪吧、酒店及一系列大小规模的餐饮及娱乐场所;纸色金迷之中点缀些我们学校教学楼的古朴典雅,让人感觉挺不伦不类的。
在没进这所学校之前,就曾听说这里是“优等生的坟墓,差等生的天堂,劣等生的摇篮”。我不知道自己属于这中间的那一种;更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还是错?
我们班在二楼,地理位置属于整栋大厦的“黄金分割点”;下面是个大礼堂,几乎每天都有XX义演,歌舞团什么的来此卖弄风骚、宣扬人体、人性艺术精华。有时还有一些服装聚集在这,美其名曰:时装展销会;而更多的人喜欢叫它便宜货大甩买,因为差不多都是些公司年底盘点的存货。
学习对这所学校来说是一个什么概念似乎可想而知!
整个学校共50几个班——规模之大,大到学校开学的时候老师们数钱数到手抽筋。
学校除去6个重点班的学生每天接受所谓的“魔鬼教学”训练,其他的同学基本上只能用一堆堆、一坨坨来形容。
学校对学生有严重的等级之分——使其产生了严重的等级分化,个人认为这是对人权的藐视,是不人道的;但这只是我个人认为,所以也只能认为、而不能改变。
O班的学生属于天之娇子,A班的属于有发展前途之列,B班尚在考虑有无发展的可能…以此例推,最后还有D、E班;所以情况大家应该可以推断出一些结论。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特别设立了一个实验班;这个班的特殊在于学生都是名门之后。他们有特权,享受的待遇在整个教育界也是罕见的;当然学费也是最昂贵的,足足比我们多了近5倍。
很荣幸,我被分在A班;属于有发展前途之列!
一开始我以为自己能成才,我渴望成才、渴望成为肩负祖国历史使命的栋梁---或许是我哲理性的文章看多了,也或许是我太俗。不过后来进了A班才大失所望;原来集聚的都是一群烂人,整个团队几乎像个失控的菜市场。学生上课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论人长短;更甚至或跷着二郎腿、或如逛街一般在教室晃来晃去;而老师也只有干瞪着眼——谁叫我们是他们的上帝呢!我们是顾客,顾客永远是上帝;顾客也永远是对的。
这也许、或者、大概是中国大部分私立学校现行的教育制度和中国传统教育制度向西方人性,民主的教育体制转轨的一种趋势吧——这种教育中可以看出我们内心对人权和自由的渴望!
虽然我只是这种趋势下卑微的一份子,但在这里还是想对这种制度的表现说些什么:这种环境、这种体制下,人才可能变成人渣,但庸才也许永远都没有机会成个人才;因为这种教育体制并不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
像我笔下所描述的这种学校在当地绝不会少于10所,10所的概念是什么?又有多少学生处于一种不完善,畸形的教育体制中。这其中有未来的人渣,败类,小偷,强盗;当然也不乏有一些无所作为的一等良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此的教育何以谈百年大计!
3
我知道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自己都一样没有权利去断定他人的前途和命运——我不是神,所以无法去左右什么。但我应该享有发表意见的权利,更何况现在的自己已经开始成了一个无聊的角色,所以就更有理由发表一些议论了。
我似乎不应该小小年纪就如此忧国忧民…。
其实我以前很乖的,很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