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农家三姑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农家三姑娘-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把闺女留在家招赘了,还能给儿子多攒些家业。
    姚老奶想了想,似乎是认同了姚连发的想法,就对正扫院子的姚小疼说:“小疼,你可记住了,你爸妈养你这么大,可不能一出嫁就忘了娘家,你爸妈年龄也不小了,将来你弟弟需用钱,你可得多帮衬着,要不可就没良心了。”
    说着姚老奶又随手一指忙碌的姐妹几个,说:“小改,三三,你几个也是,家里养你一回子,可不能忘了本,别当那不讲良心的。”
    姐妹几个都不好答腔,索性埋头干活。家务活干完了,一行人便出门去刘婶子家。
    一进刘婶子家,先看见一辆摩托车停在院子里,姚老奶跟姚二婶便盯着多打量了几眼。那年头摩托车稀罕,一般人家是没有的。姚二婶就笑嘻嘻地说:“呦,骑摩托车来的,怪有钱啊。”
    姚老奶瞪了姚二婶一眼,示意她别乱说话,叫人家听见了笑话。这时堂屋里刘婶子便已经迎出来了,杨北京自然是早早来等着的,陪他来的还有他嫂子,就是杨广州的媳妇,也笑盈盈地迎出来,招呼姚家人进屋去坐。
    杨北京相媳妇,杨广州他是大伯头子的身份,就不好跟着来。当地农村风俗,大伯头子要避讳跟弟媳妇太近乎,相亲自然也不能跑来盯着看。当然啦,杨广州他肯定不在意,他又不是不认得,这会子说不定正在家里偷着乐呢!
    姚小疼低着头红着脸,似乎真就不认识杨北京一般,杨北京见着姚老奶她们,也不好下称呼,就带着几分腼腆,微微笑着,又掏出香烟请姚连发抽。
    “叔,你抽烟。”
    姚连发瞅了杨北京一眼,把那支烟接过来了。几个大人先进了屋,姚三三经过杨北京身边,狡黠地冲他眨眨眼,偷偷做个鬼脸逗他。姚小改更坏,走过去的时候,故意把姚小疼往杨北京那边挤,姚小疼就被挤到了杨北京身边。
    杨北京掩饰不住的喜色,欣喜地望着姚小疼,又不好太明显,好几个大人长辈在场呢,再说跟姚连发也没说明他们原先就认得。
    姚小疼也抬头看了杨北京一眼,眼睛里柔柔的,满满的羞涩。
    相亲的场面其实很无趣,相亲的青年男女本人,基本上不怎么说话,免得人家说张狂不稳重。刘婶子跟杨大嫂就热情地跟姚老奶、姚连发说话拉呱,从收麦子开始说起,家里麦子都收完了吧?下茬种下去没有?今年墒情蛮好的啊……感觉就是明白人睁眼说糊涂话,十分无聊。
    绕了一圈又一圈,终于,姚老奶开始问起杨北京。
    “多大啦?”
    “十九了。”
    “家里开饭店啊?”
    “嗯,跟我哥开个小饭店。”
    “种地不?”
    “种的不多,口粮田。”
    …………
    姚老奶东扯西拉地问,杨北京沉稳平和地一一回答。姚连发没怎么说话,坐在那儿一边抽烟,一边打量杨北京。
    坐了大约有二十分钟的样子,姚老奶便起身打算走了,嘴里说:“家里好多活儿,就先回去了。”
    刘婶子也不挽留,便跟杨北京、杨大嫂一块送了姚家人出去,送到大门外,杨北京跟他嫂子就不送了,停住脚。刘婶子挽着姚老奶,继续送了一段路。
    “老婶子,你看这小孩怎么样?”刘婶子笑着问。
    “哎呀,我这当奶的,看着行不行不重要。”姚老奶扭头问姚二婶,“大文妈,你看呢?”
    姚二婶说:“我看不孬,人家小伙俊巴巴的,还开饭店骑摩托,我怕人家看不上小疼呢!小疼有啥呀?瘦不拉叽的,姑娘家屁股圆圆身板壮才好,好生养……”
    感情这姚二婶是以她自己为标准呢!当着刘婶子的面就贬自家人,三三心里来气,就连姚老奶也觉着她没脸,狠瞪了姚二婶一眼,骂道:“你那张嘴,回去找根针缝起来!不会说话你当哑巴。”
    刘婶子只是笑笑,问姚连发:“大兄弟,你看咋样?”
    几双眼睛就一起看着姚连发,姚连发吐了口烟说:“我看中看不中不作准,看小疼自己的意见吧。”
    这就是说,姚连发看上了?

  ☆、第43章 两头甜

“我看中看不中不作准,看小疼自己的意见吧。”
    姚连发这么说,那就是表示他看中了?刘婶子听了就说:“小疼啊,轮到你表态了。”
    “你叫她表什么态,人家男方那头还没回话呢!咱家总得考虑考虑再说,你先问问男方那头吧。”姚老奶抢着说。
    姚老奶这话音,就是要等着男方先表态。农村里相亲,弯弯还是不少的。如果女方先表态说:我看中了,那万一男方看不上,女方就有些尴尬没面子。等着男方先表态,女方就不会那么被动了。比如男方要是说他没看上,女方自然就可以说:我还看不上你呢!这样也不会跌了面子。
    刘婶子一听乐得直拍大腿,笑哈哈地说:“不用问不用问,刚才人家小伙已经跟我说了,说可喜欢你家这姑娘了,他就没有个不愿情的,这不就等着你家点头了吗?”
    这话说的,他杨北京要是有个不愿情,哪来的今天这事儿?姚三三听了差点笑出来,跟姚小改换了个眼色,两个丫头就对大姐挤挤眼睛偷着笑。
    姚连发便转向姚小疼,说:“小疼,你看呢?我看这小孩还算不错,虽说家里势单了些,赶明儿没有公婆帮着操劳,可看着也老实正干,我看这亲事,就答应了吧。”
    姚连发嘴里询问姚小疼,其实完全是在表态,已经自动忽略了姚小疼的意见。在他认知里,姚小疼一个十六七的小丫头,懂什么呀,大人做主就行。大人就算做主,还不是为了儿女好?也就幸亏这对象是杨北京,要不然,保不准又是一桩包办婚姻。
    刘婶子心里多少有数,便也不再追问姚小疼,就顺着姚连发的话头说:“哎呀,那我这媒人是做成了?太好了,大兄弟,老话说递个手帕是亲家,我看下回逢集,就叫北京领小疼去买两件衣裳穿,咱把这亲事正儿八经定下来。”
    “定下来自然应该。“姚连发说。订亲的事他真不想拖延,赶紧订了亲,他才好回天津去,张洪菊如今一个人留在那边呢。
    按当地的规矩,青年男女相亲成功,先要订亲,男方给女方买衣裳首饰,并且给一笔订婚彩礼,叫做“小启”。姚连发跟刘婶子开口说的“小启”彩礼,是九百九十块钱,这个数目在当时算是一等一的了。
    彩礼这东西,女方你要一千,男方我可以还价六百,订亲后媒人的主要作用就是帮着双方协商彩礼。但是杨家也没还价,一口答应了。杨北京不是多富裕,但是只要能顺利订婚就好,他不想姚小疼在当中为难。
    这一天天气晴好,两家约定了去买衣裳的日子。姑娘穿了人家的衣裳,就表示订了亲,是人家未婚的媳妇儿了。
    一般来说,男女双方还陌生,未免两个年轻人单独相处尴尬难交流,买衣裳这天,便会有媒人和双方姐妹、嫂子什么的陪着去。刘婶子一大早来接姚小疼,姚连发便叫姚三三跟着大姐一起去。
    本来姚小改陪着去是更合适的,三三毕竟年纪小,但是,这时节家里农活忙,姚小改干活自然比三三强。
    刘婶子领着姚小疼、姚三三走到村口,杨北京正站在一棵大杨树下等着呢,看见姚小疼过来,脸上便不自觉地露出了笑容,一双眼睛几乎就看不见旁人了。
    刘婶子领着姚家姐妹俩走到跟前,把姚小疼往杨北京身边一推,说:“喏,我今天忙死了,家里一兜子活儿,可耽误不起工夫。年轻人的事情你们自己办,我就不陪你们去了吧。”刘婶子说着,居然转脸就走了。
    就说刘婶子这人聪明!姚三三看着刘婶子自顾自地走远,扭头淘气地对杨北京笑着说:“喂,我这回到底该怎么叫啊?叫你什么才合适?总不能还叫杨二哥吧!”
    “你想好了,叫对了,我给你多多买糖吃。”杨北京心情好,便开始逗三三。
    “那我是要叫……大姐夫?”
    杨北京听了就咧着嘴笑,笑眯眯地看着姚小疼,姚小疼却闹了个大红脸,推了姚三三一把说:“乱说什么!你叫哥。”
    还没过门呢,是不能叫姐夫的,这是不成文的规矩。就比如姚小疼也一样,要是杨北京有个弟弟、妹妹,过门前就先叫“姐”,过了门才能改口叫嫂子。
    “赶明儿反正还得改,多麻烦呀!”姚三三故意说,她忽然抬手一指杨北京,本着小脸说:“大姐夫,我可告诉你,赶明儿你要是敢欺负我大姐,我跟二姐、小四一块来捣破你家的锅底儿。”
    杨北京看她那样儿,噗嗤一声就笑了,一边笑一边摇摇头,招呼她姊妹俩:“走吧,我骑车带着你们。”
    杨北京发动摩托车,招呼她姊妹俩上去。姚小疼也没多想,随手拉着三三叫她先上,姚三三却说:“大姐,你先上,你坐当中。”
    姚小疼一看,有点难为情,车子就那么点儿地方,三个人当然就挤了,她坐当中,那不是要跟杨北京紧贴在一块儿了?再说三三她个子小,坐当中更安全合适。于是姚小疼就说:“你人小,坐当中吧,容易坐下。”
    “大姐,你要想清楚,我现在是他小姨子哎!他当姐夫的,他不是得离我远点儿?你是他对象,你离他近点能有什么?”
    看她一本正经的样子,姚小疼真是好笑又冒臊,拿她的歪理没法子。杨北京更是被这话逗得摇头失笑,就叫姚小疼:“随她吧,咱得快点儿,咱去埝城,怪远的。”
    “去埝城?”姚小疼忙问,“不是到镇上吗?”
    “镇上没啥衣裳好买的,不好看。反正没旁的事,正好去埝城玩去。”
    这主意还是杨广州提议的,去埝城,两个年轻人就能在一起好好玩上一天了。当然,潜台词是,两个人要想亲近些,也不用怕撞见熟人了。
    杨北京自然喜欢这主意!农村相亲、订婚的那一套,感觉真有些摆布人,明明他们如今光明正大的了,两个人这几天被各种程序、规矩摆布着,都没机会单独见见面、说说话。
    三个人挤一辆摩托,喜欢的姑娘必然离他那么近,杨北京一路上心荡神怡,感觉简直要飞起来了。
    姚三三自然不傻,她哪能当电灯泡!到了镇上,她便叫杨北京停下,利落地从摩托车上下来,冲着那两人挥挥手:“没工夫陪你们去,你俩自己去吧,我找地方玩去了。”
    看着姚三三摇晃着马尾辫跑远了,杨北京回头对姚小疼说:“看来,我得要好好感谢一下三三了,今天要多她买点什么好吃的。”
    本打算到镇上坐班车的,现在三三跑掉了,只剩下那一对人儿,杨北京忽然觉着,其实骑摩托比坐班车好多了,索性车头一转,直接上了大路。
    “哎,我骑快点儿,你靠近些,抓牢我啊!”
    ******************
    杨北京带着姚小疼,美滋滋地在埝城玩了一天,按风俗给姚小疼买了里外齐全的两身衣裳,包括鞋袜。回来后又在镇上买了十六包馃子(当地一种面粉和白糖做的点心),十六斤糖块,这些都是当地订亲要有的东西。
    他们回到姚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姚连发才吃了晚饭,坐在饭桌旁边还没动窝。见到他们回来,便招呼杨北京进来坐着说话。
    “我过两天就打算回天津,我离开都有十多天了,你婶儿她一个人在那边不行。我走了以后,家里就只有她几个丫头,家里活儿也多,有空你也来给照应着。”
    杨北京赶忙说:“叔,你放心吧,我肯定勤来照应。就是过一阵子打算叫亲,你不在家的话……”
    姚连发接口说:“我不在家,你叫亲该怎着就怎着,不用等我。”
    过了“小启”,男方就可以挑个日子把姑娘叫去家中,熟悉家人,见见亲友什么的,这叫做“叫亲”,叫亲之后,整个订亲程序才算完成,男女双方就被周围的人认可为未婚夫妇,可以大大方方地自由往来了。
    一般订亲之后要过一段时间,少则半年,多则两三年,男女双方处的熟悉了,感情成熟了,就可以定下婚期,结婚前男方要再给姑娘传“大启”,送给姑娘一笔更多了彩礼,才能成功娶到媳妇回家。
    好在大部分人家,都会把彩礼给姑娘买成嫁妆,带回婆家去了,家境好的,还会在彩礼之外,多陪送些嫁妆。不过姚家的情况自然另当别论了。
    杨北京稍稍坐了坐,就告辞了要走。姚小疼起身送杨北京出去,三个妹妹彼此挤眉弄眼地笑,都不跟着去送,自然是让那两个人有机会粘糊啦。送到门口,杨北京回身轻声说:
    “你回去吧,天黑。我反正往后就能常来了,过两天来叫亲。”
    “嗯。”姚小疼低低地答应了一声,嘱咐道:“你骑车慢点!”
    杨北京嘴里说着要走,却没动弹,他不走,姚小疼也不催,两个人就在大门口面对面站住了。杨北京鼓了半天的劲,终于悄悄伸出手,拉住了姚小疼的手。
    “你……做什么呀!”姚小疼似乎觉得那只大手会烫人,似乎……烫到她了。她不由得扭头看了一眼院内,要是叫谁看见了怎么办?
    “怕什么!你现在是我没过门的媳妇!”
    拉拉小手,白天他想了一天呢,然而去埝城买东西,街上人多,居然都没好意思。杨北京握着姚小疼的手,大拇指不由自主地在她手背上摩挲,那种软软的、暖暖的感觉顺着大拇指,飞快地传到了他全身每个地方。
    这是他没过门的媳妇哎,订亲的感觉真好!
    门外粘粘糊糊,屋里三个做妹妹的便嘻嘻哈哈去翻大姐带回来的东西,一个订亲专用的红色大提包,里面鼓鼓的。好看的衣裳,时兴的鞋子,杨北京用心地给未来媳妇儿买这些东西,眼光居然十分好。
    要知道,在当地人的观念中,打扮媳妇儿,那就是男人的责任。男人走出门,穿着媳妇两只手,衣物鞋袜都是媳妇打理的;而媳妇走出门,穿的则是男人的脸面了。
    三个小丫头把这些衣裳拿起来看,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大姐穿上一定很好看。包里还装满了糖块,至于那一大堆馃子,则专门装了一个大大的袋子。姚小改就先打开了一包馃子,送去给姚连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