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让自己可持续发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实践--让自己可持续发展-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德、处事的根本。

    古往今来,“诚实”便是英雄们惺惺相惜,成就大业的根本。无论儒法,还是老庄,“诚实”总是作为君子最重要的美德出现的。古书上处处写着君王以诚治国,诸侯以诚得士的故事。信陵君正因诚实得到侯君,抗秦救赵,名扬四海,刘皇叔正因诚信打动了诸葛孔明,三分天下,成就霸业。而梁山上,那些英雄好汉,一诺千金,为诚实两肋『插』刀的豪情,更被写进了才子名著,感动着千百万读书人。诚实是基石,诚实是资源,诚实更是迈向成功的阶梯。

    一个诚实的人首先是一个诚实待己的人,一个敢于面对自我真实面目的人。这样的人能全面客观的审视自我,既不妄自尊大、自欺欺人,也不妄自菲薄、自我贬低。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自己的情况了然于心,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只有那些全面把握自己优点和缺点的人,才能真正了解自我成功的可能『性』和局限『性』,既不会因为他人的赞誉或阿谀奉承忘乎所以,也不会因为别人的否定或自己的一次失败就气馁。这样的人往往会在别人惊奇的目光中从小成功走向大成功。这就是诚实所具有的特殊人格力量。

    中学生,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切记: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心种下,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

    子曰:“人而无信,未知其可也。”诚信既是为人处事的根本,又是成就事业,安邦治国的根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通览历史,社稷之兴衰,足以证明诚信乃成功之道,乃做人之根本。

    “曾参杀猪”的故事,没有人不知道。曾参是孔子的弟子。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出门,儿子就哭着要跟着他去,曾妻安慰儿子说:“你别去,也别哭妈妈回来给你杀猪吃。”她从街上回来以后,见曾参正准备杀猪,制止到:“我不过是哄孩子,何必当真呢?”曾参却说:“如果不杀猪就欺骗了孩子,也就是教孩子说谎”。曾参坚持自己的看法,把猪杀了。

    他的这种诚信品质不仅体现了自己做人的原则,还教育了孩子做人要讲诚信。自古以来,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早已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中。诚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小到为人诚实不说谎,大到对事业,对祖国的忠诚,诚信二字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次里面。我们为了处事,与人交往,就要讲究诚信,即诚实守信。一个诚实的人,不论他有多少缺点,同他接触时,心神会感到清爽。这样的人,一定能找到幸福,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这是因为以诚待人,别人也会以诚相见。

    “诚”就是诚实无欺、诚实做人,实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不虚假。

    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曾就诚实的品格谈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我希望拥有坚强和美德,以保持我那诚实的品格,这种品格我认为是最令人羡慕的头衔。”褒扬和支持诚实行为,并身体力行,是我们最大的利益之所在。只有诚实地生活,我们才能够彼此和谐,问心无愧,才能有一个清平祥和的生存环境。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而在中国有一句“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说法,人在理智状态下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忠实的履行承诺。无数的事实都告诉我们交往中不兑现自己的诺言,失信于人,就会产生信任危机。殊不知,“凡轻诺者必寡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生活中,很多经验在告诉人们,不讲信用的人可以欺人一时,但不能欺人一世,一旦被识破,他就难以立足于社会,其结果既伤害了别人,也伤害自己。为人诚实,言而有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

    中学生在做人处事方面,最重要的就要从诚信做起。

    诚信是一种力量,它让卑鄙伪劣者退缩,让正直善良者强大。诚信无形,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无数有形之身,永不褪『色』。诚信以卓然挺立的风姿和独树一帜的道德,高度赢得众人的信任和爱戴。诚信作为一种传统美德,是现代人交往的“信用卡”,也是维系人与人感情的“信誉链”。有了诚信,人际交往才会变得有序和有效。

    2。谦虚——灵魂的净化器

    伟大的人是决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的,他们看出他们超过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他们的过人之处越多,他们越认识到他们的不足。

    ——卢梭

    在每一个人追求成功的人生道路上,谦虚是他们必备的一种品质。谦虚是一个人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的重要道德要求。谦虚不是软弱而是自知,是一种广阔的胸怀,是一种虚怀若谷的情『操』,是一种难得的品质,是一种对知识、真理追求的真诚态度。只有谦虚的人才有智慧的头脑。

    伟人『毛』泽东说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青少年朋友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应该以此作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时刻以这句话来激励自己,在以后的人生中可以更好地茁长。

    谦虚是人类的美德,一种难能可贵的美德。

    中国有句古话:满招损,谦受益。它从正反两方面对其进行了精辟的总结。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它告诉人们骄傲自满有害,谦虚谨慎有益的道理。一个人如果自满了,那么他的智慧便到了尽头,不可能有任何发展;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谦虚,他的智慧便能不断的发展。

    事实正是如此,在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够拥有骄傲的资本,因为任何一个人,即使他在某一方面的造诣很深,也不能够说他已经彻底精通,彻底研究全了。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任何一门学问都是无穷无尽的海洋,都是无边无际的天空……没有人能够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而停步不前。若是这样,结果只能是被后人很快追上,甚至于淘汰。

    常人道: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不管一个人是怎样的聪明博学,他的知识永远是人类整体知识里的沧海一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凡才识越高的人,越是明白这个道理,因而越是虚心好学,严以律己,持之以恒,就越能成就大事业。谦虚的人,言谈举止谦恭有礼,不专断、不傲慢、不自以为是,在交往中比较容易获得别人的好感,容易得到忠告、帮助和真诚的合作。作为青少年的你们,懂得了这些,拥有了这些,那将是一笔财富,终身受用。

    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渺小的,所知道的也总是很有限,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颗最谦虚的心,像大海接纳百川一样,虚心地向所有的人学习,这样才能增强我们的知识与技能,才能使我们广结朋友、受人尊敬。古代的贤名之人多是谦虚的,他们并不因为自己有本事而沾沾自喜。他们懂得自满会给自己灾难。他们多是默默地等待伯乐的出现,发现他们身上的价值,然后为知己者劳,为知己者死。

    谦虚是一种良好的品质。在我们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有这种美德。只是很多人美而不『露』,隐藏于心灵的深处,等待着人们去挖掘,去发现。

    别林斯基曾说过:“一切真正伟大的东西,都是淳朴而谦逊的。”世上凡是有真才实学的人,凡是真正的伟人俊杰,无一不是虚怀若谷,谦逊谨慎的。谦虚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不管人们把你们评价的多么高,但你们永远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所知的人。

    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只有谦虚谨慎,不骄傲自大的人才能获得成功,一步一步向人生的顶峰攀登。它是人生成功的奠基石,是黑暗中指引方向的路标,是乘风破浪前行的有力武器。

    正在接受知识的青少年们,要时常保持着“谦虚”的心态去学习,要抱着“不满足”的心理去接受新的世界。谦虚可以使人进步,而骄傲使人颓废。谦虚得荣,自满则自毁前程。自满会遭到别人的嫉妒,自然也会遭到别人的陷害。如果一个人骄傲自满,狂妄自大,即使是最亲近他的人,也会厌恶之而远去。古代像孔子、老子这样道德高尚的人,尚怀自满招损的恐惧,那么我们这些普通人更应该时刻铭记古训,克制自己的骄傲、自满之心。魏徵也曾对唐太宗说:“自满者,人损之;自谦者,人益之。”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一生中曾创作过很多作品,名声大振。可他仍然不忘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在一次演出前,临时将一句台词进行更换。这并不是没事找事做,而是在原优秀作品上镀上一层金,味道更浓了。但是,有些人并不是这样,他们一直自认为自己很优秀,很了不起,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总是一意孤行,任凭自己的做法胡『乱』『操』作下去,结果可想而知。

    姜尚石番溪边垂钓待圣贤,他没有因为自己是昆仑弟子而自夸门第大炫自己是多么厉害,而是默默地在石番溪旁直钩垂钓周文王。最终为姬氏家族挣得殷家天下。

    孔老夫子,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弟子万千,有名的就有72人,他可以被称为是最聪明的人了,他可以自满一下,他也有这个条件,他自满了没有?他没有,他只是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的弟子遍天下,他的老师也不少。

    还有受世人崇敬的周恩来总理,一生谦虚谨慎,平易近人,身为总理虽日理万机,公务繁忙,但每到一处都要深入群众,了解情况。一次,他到上海考察,与电影演员们会面,在亲切交谈中,有个小同志热情地想他建议,说:“总理,您给我们写一本书吧!”可他却回答说:“如果我写书,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让活着的人们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众多的事例在告诉我们,谦虚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激励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力量。谦心更能显示人的智慧。人人都希望自己充满智慧,变成聪明人;只有谦虚地去学习,在成功中不断进取,一步一个脚印,才能产生更多的智慧。

    谦虚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修养。谦虚者可以包容别人、善待别人,学习和吸取别人有益的经验和知识,从而提高自己,避免浅薄无知。常怀谦虚之心,会多一分清醒,少一分陶醉;常怀谦虚之心,会多一分合作,少一分孤立;常怀谦虚之心,会多一分警惕,少一分危险。

    3。积极——乐观的好心态

    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

    ——高尔基

    有人说:积极乐观的就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很温暖,无论走到哪里都给别人带来希望、带来快乐!

    生活不是没有阳光,是因为你总低着头;不是没有绿洲,是因为你心中一片沙漠。永远的积极心态,就会拥有永恒的快乐!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应该用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并且要勇于挑战自我。健康是每一个人的梦想,对于我们来说健康的定义就是:“用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并且要勇于挑战自我。”

    在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要去面对不同的困难和挫折。而这些阻碍人们前进的绊脚石,谁也能不让它存在,最好方法就是学会搬走它,用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正视它的存在。众所周知,每一个成功人士的心态都是积极的、乐观的。如果一个人能够积极的面对人生,乐观的接受挑战和应付困难,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青少年在学习的过程中,或是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都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些困难和挫折对于他们来说,能够正确地面对,显得尤为重要。挫折也是人生旅途上的一块巨石,利用它,你可在砥砺精神的刀锋,开掘生命的金矿,从自信、乐观、勇敢、诚实、坚韧之中找到人生的方向。

    在人生中,遇到挫折就像大自然中的刮风下雨,谁都无法避免。有的人,被风雨击倒了,被挫折征服了,被困难吓倒了,他的人生从此就变得灰暗了。而有的人,接受了风雨的洗礼,经历了挫折的磨炼,战败了困难的挑战,他的人生从此便一片光明。

    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一生中充满着痛苦:父亲的酗酒和母亲的早逝,使他从小失去了童年的幸福;正当他步入创造力鼎盛的中年时,他又患耳疾,双耳失聪。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无非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每次经历挫折磨难时,他总是大声呼喊:“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推到。”贝多芬一生历经无数挫折磨难,但是,每一次痛苦和哀伤在经过他的搏击和战斗后,都化为欢乐的音符,谱写成壮丽的乐章。

    常人说:谁想收获欢乐,那就得播种眼泪。的确,贝多芬的一生,本身就是一部同世界、同命运、同自己的灵魂进行不懈斗争的雄浑宏伟的交响曲。其实,在这个世界,确实存在太多问题,也许有太多不如意,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无论面临什么样的挫折,都可以看作是上帝给予的恩赐,目的是要锻炼自己。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心里充满阳光,世界也会充满阳光。也就是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困难和挫折;唯有抱着积极的态度,才能战胜挫折。

    做为青少年,绝不能低头,而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理智、客观地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恰当的方法来克服挫折。感谢挫折,生活才会因此而丰富,人生的体验因此而深刻,生命也因此而更趋完美。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其实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