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济学的观点看生活:应该读点经济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以经济学的观点看生活:应该读点经济学-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000年3月,黄金公司发起了“黄金公司挑战赛”,宣布能够提出最优估计和最佳方法的参赛者将获得高达57。5万美元的奖金。有关这55000英亩矿区的一切信息都在黄金公司的网站上发布。比赛的消息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来自50个国家的1000多个虚拟勘探者都在忙于挖掘和利用这些数据。 
几个星期之内,来自全世界的方案雪片般地飞向黄金公司总部。参赛者的来源很奇特,有大学本科生、咨询顾问、数学家和军官,他们都试图一展拳脚。麦克欧文说:“人们应用数学、高等物理、智能系统、电脑绘图以及有机的方法来解决无机问题。很多技能是我在业内闻所未闻的。当我看到电脑绘图时,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 
这次比赛的确为黄金公司和麦克欧文带来了无尽的财富。参赛者在红湖矿床上发现了110个目标,其中50%是公司从来没有发现的。80%多的新目标后来证实确实有大量黄金。自挑战赛开始以来,已经发现了800万盎司的黄金。2006年,黄金公司已经成为北美第三大黄金生产商。 
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却因为一个奇妙的点子而起死回生,也许这样的商业传奇每个人都能讲述几个,因为这种源于财富的梦想激励着无数像麦克欧文这样的企业家,这些都被经济学家称为技术创新。 
但相比技术创新而言,更重要的或许是制度创新。 
瓦特的名字是和蒸汽机联系在一起的,事实上他并不是蒸汽机的发明者,早在公元前二世纪,古希腊人就制造过一种利用蒸汽喷射的反作用的发动机。1690年,法国人巴比首先发明了第一台活塞式蒸汽机,而瓦特的发明被认为推动了世界的革命,这是因为他的发明使高效率的蒸汽机很快取代了旧式的蒸汽机,并成为产业近代化的核心。 
当然,研究蒸汽机并不是本书的使命,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真正促成蒸汽机问世的却不只有瓦特,还有两个鲜为人知的资本家和企业家:约翰?罗巴克和马修?博尔顿。 
约翰?罗巴克原本是位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他得知瓦特的工作以后,独具慧眼地认识到这项研究的价值,当即与瓦特签订合同,赞助瓦特进行新式蒸汽机的试制。然而瓦特的发明进展并不理想,而罗巴克的企业也濒临破产。负责任的罗巴克又把瓦特介绍给了自己的朋友、工程师兼企业家博尔顿,以便瓦特能得到赞助继续进行他的研制工作,博尔顿当时四十多岁,是位能干的工程师和企业家。博尔顿给予了这位发明家巨大的支持,包括资金、设备、材料等等众多方面,最终博尔顿也濒临破产,但他仍然给瓦特以慷慨的赞助。功夫不负有心人。1782年,当瓦特获得了他的第三项专利时,他终于发明了瓦特蒸汽机,使蒸汽机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成为改造世界的动力。 
尽管瓦特走过了二十多年的艰难历程,但如果没有约翰?罗巴克和马修?博尔顿,我们很难预料最终的结局。正是三个杰出的人,发明家和投资家以及企业家,并且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才促进了蒸汽机的诞生。因此,我亲爱的朋友,请您记住这句话吧:发明是一回事,会经营和利用发明物是另一回事。 
  伟大的经济学 
今天,书店里总是堆满了琳琅满目的经营管理书籍,投资、致富的字眼也总是最能吸引我们的眼球。每个人都曾有过自己做小生意的冲动,也有过经商的梦想,本章带给你的便是寻找神秘财富的兴奋之旅。 
其实对于经营的人而言,利润是再简单不过了,不考虑其他复杂的条件,销售收入减去成本就是利润。但在老虎机的游戏中往往投得越多,输得越多。因此,企业家要放弃以小聪明为基础的创新,真正的企业创新应该注重“机遇”的把握,而不是“冒险”的赌注。 
第三部分 政府、商家、消费者的三角博弈 
第七章 世界不是平的 
“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经济史的演绎从不基于真实的剧本,但它铺平了累积巨额财富的道路。” 
——乔治·索罗斯 
(贸易自由和贸易保护) 
本章导读: 
曾经有人发明了更简单的核磁共振分析方法,结果却被当作骗子,这是怎么回事?美国对食糖进口的配额制竟然导致了美国国内糖果生产商的倒闭,这究竟是为什么?在崇尚自由贸易的今天,竟然有公然限制贸易自由的国际条约,并且还在继续执行,你相信吗? 
关于贸易自由和贸易保护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究竟孰是孰非,本章将为你揭开谜底。 
实现自由贸易就像上天堂,每个人都想去,但都不想去得太早。 
——谚语 
  神奇的发明 
在美国,曾经有人发明了更简单的分析核磁共振(MRI)数据的新方法,它使得医疗成本大大降低。很快,全国各地的核磁共振数据如雪片般地飞来,并用这奇妙的设备进行分析,都获得了正确的结果,人们将这位发明家视为英雄。 
直到有一天,一位记者跟踪调查了这位发明家,发现了其中的奥秘:所谓的发明只不过是一台价值600元能够上网的电脑,这位发明家把这些核磁共振数据通过邮件转发到亚洲,让那里收费很低的放射科专家进行分析,然后这位发明家再将这些分析结果告诉客户。整个美国都震怒了,这个人根本不是发明家,只不过是一个外包者而已,很多人站出来抨击这位发明家。 
然而,当今天的人们渐渐淡忘了这位发明家时,他的工作方式却早已为人们所接受。现在,美国很多种小规模医院的放射科医生将CAT 扫描的读片工作外包给了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医生,并且印度、澳大利亚的白天正好是美国的夜晚,这样,美国医生们白天就能够收到来自海外的分析结果。美国医生将他们的这些印度同行叫做夜鹰(Nighthawks)。印度的医生就如同夜鹰一样,完成了美国医生应该做的分析工作,原因是在印度这样的工作所需要的成本更低,而美国医生能够喝着香槟为病人看病。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美国的那些注册会计师们根本不用呆在办公室里,他们可以坐在加州的海滩上发邮件,因为他们已经不用再报税了,这些最基本的税收申报工作都外包到印度去了,印度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学习美国的税法,并积极地准备这项工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有用的经济学道理:比较优势。斯密最早曾经含糊地表达过这个概念,后来这一思想被大卫·李嘉图发展成了著名的比较优势学说,并成为今天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石。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近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奠基人。李嘉图生于犹太人家庭,从小没受过什么教育,14岁的时候开始跟着父亲从事证券交易,17岁以800英镑独立经营,从此开始他迅速的致富之路。 
在今天看来,李嘉图是个成功的商人,确切地说是个成功的证券投机商,仅通过股票和证券交易,25岁的李嘉图成为英国金融界的富有人物,拥有了200万英镑财产,按今天的标准应该是亿万富翁了,这样的业绩绝不逊于巴菲特。不过两人的投资理念却差别巨大。与巴菲特所秉持的价值投资理念不同,李嘉图是位标准的投机商人,他关心每一条新修的铁路,每一家新开的银行,如果有一个因素能够导致股价上升,他就会买进该股票。他最著名的一次是在英法大战的前四天,预感到英国会获胜,李嘉图于是大量买进英国政府发售的债券,结果很快大赚一笔。 
年轻富有的李嘉图在一次疗养中,无意中看到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从此开始了他那更具传奇般的经济学之路。虽然从未经过什么经济学训练,但是李嘉图先后在劳动价值理论、级差地租理论等领域取得卓越成果,比较优势原理更使他成为国际贸易的奠基人。李嘉图的传奇意义还在于,这个从未受过正规教育的投机商人,却为经济学贡献出了众多创造性的思想,或许他的成功只能用天才来形容。 
不过,尽管今天比较优势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可是很长时间人们都没有真正接受。曾有人建议亚伯拉罕林肯从英国购买便宜的铁轨去建成横跨大陆的铁路,林肯却回答说:“在我看来,如果我们从英国购买铁轨,我们得到铁轨,他们得到钱,如果我们自己制造铁轨,我们得到我们的铁轨,并且我们得到我们的钱。”这里,我们必须找到林肯这段话的谬误。将林肯的话翻译一下就是:如果我们从屠夫那里买肉,我们得到肉,而屠夫得到了我们的钱。但是如果我在后院自己养一头猪,那么我们将得到肉,并且得到我们的钱。 
对此,李嘉图曾经深刻的指出,贸易的基础并不是绝对优势,而是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售自己比较有优势的产品或劳务,购买自己不具有优势的产品或劳务,各方都可以获益,这就是贸易的双赢原则。李嘉图是位坚定的自由贸易论者,他进一步提出,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的利益,只有在实行自由贸易的条件下,才能最有效地实现。正如李嘉图曾经说过的:“在一个具有充分商业自由的体制下,每个国家把它的资本和劳动置于对自己最有利的用途”。 
经济学家戴维·弗里德曼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向我们说明了国际贸易是多么有趣。据说,在美国有两个汽车生产基地,一个在底特律,另一个在艾奥瓦。底特律的产业工人们使用熟练的流水线技术,这里一辆辆性能卓越的轿车就如同玩具一样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这似乎并不神奇。 
艾奥瓦的汽车就如同是从一个神秘的盒子里变出来的。在这里,人们首先将生产汽车的原料——小麦装进机器中,按动机器表盘上的开关,啪的一声!崭新的轿车就从巨大的箱子中生产出来了。这个机器甚至能将水果、蔬菜、纺织品等等这些原料统统加工成汽车,是不是很神奇呢? 
事实上,这种奇妙的机器早就存在了,它叫国际贸易!艾奥瓦的农民们将小麦运到船上,再将货船驶往太平洋,停泊在日本的码头上,回来的时候,船上就载满了他们想要的日本汽车了。 
关于贸易,用现代经济学家的解释就是,贸易能够把东西从认为价值较小的人那里转移到认为其价值更大的人手里,不同的资源在不同的人手中会发挥不同的价值。贸易使更高水平的产量和消费成为可能,并使企业能够通过大规模的生产来降低成本。 
  别往自己的港口扔石头 
尽管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相信自由贸易应该是公平的,但几乎所有国家的法律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尽管自由贸易是每个国家挂在嘴边的东西,但实际上每个国家都想控制本国的贸易,用一句话就能完美诠释自由贸易的尴尬处境:实现自由贸易就像上天堂,每个人都想去,但都不想去得太早。 
今天,几乎所有国家都实行某种形式的保护,常有的手段包括关税、配额以及其他非关税壁垒。 
关税就是国与国之间往来商品附加的税金,关税的征收显然直接提高了进口商品的价格,因此通常会使国外商品在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配额,它的效果与关税类似,通过对进口商品的限制,能够限制市场上商品的数量,而随着商品供给偏低,生产企业就可以索取更高的价格,从而保护企业的利益。其他的,相对比较隐蔽的贸易壁垒措施,比如补贴,政府可以给某些行业税收减免或部分支付的方式降低成本,这些行业的公司因此赢得了更好的竞争地位。 
不过这些都过于明显,人们想出很多“看起来不那么刺眼”的保护措施,比如常用的进口限制制度,欧洲针对中国的打火机就制定过这样奇特的限制,“禁止2欧元以下的打火机”,“禁止各类为吸引儿童好奇心而设计的各种形状的打火机”。不仅如此,为了堂而皇之地实施贸易壁垒,人们还找出了很多堂而皇之的理由,比如说反倾销。 
倾销,是指在国外以低于成本和国内价格的价格出售商品。正常情况下,消费者会热情地欢迎打折出售。但是,如果俄罗斯要低价向美国出售铝,美国人为什么会拒绝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担心掠夺性定价,可能俄罗斯希望通过低于成本的价格把美国企业赶出市场,而一旦确立了垄断地位,俄罗斯商人就能够提高价格。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消费者只能获得短期收益。在今天的市场上,掠夺性定价已经成为贸易保护主义者最理想的自我开脱借口,他们一旦声称发现了对方的倾销行为,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实施各种贸易壁垒措施。 
贸易保护究竟保护了谁的利益呢? 
贸易保护首先伤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拉美的便宜香蕉被欧盟拒之门外,结果每个喜欢吃香蕉的欧洲居民都不知不觉多付了钞票,但普通的消费者毕竟太分散,各自损失毕竟太小,所以他们顶多会去购买较便宜的走私香蕉,而不可能联手争取贸易自由。相反,那些受益的香蕉商们数目少,容易团结,有能力左右政府政策,并积极宣扬“民族产业”、“失业”、“国情”以及“外国产品其实不好”等陈词滥调,以利用普通大众的爱国心。因此,受害者和受益者间信息和得失的不对称,是贸易壁垒挥之不去的主要原因。 
贸易壁垒不仅限制了进口,同时也限制了出口。美国曾经对食糖征收配额,这使得美国食糖价格攀升到世界平均价格的三倍多,也迫使美国糖果生产商到其他国家寻求更低价格的食糖。实际上,当我们一个国家通过关税、配额等限制国外商品进入的时候,其实也限制了本国购买外国产品的数量。因为贸易是双方的,经济学家阿巴·勒纳经过严格的证明得出了惊人的结论:禁止进口禁止出口,这就是著名的勒纳定理。美国对食糖的配额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国内的糖价攀升到世界平均价格的三倍多,结果糖果生产商纷纷将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以糖为原料生产的工厂大大减少了他们雇佣的员工。 
美国政府2002年对钢材采取的进口配额就生动地印证了这一点:配额使得钢材进口额急剧下降,同时供给的下降使得美国钢材的价格上升了30%,在这一高价格调价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