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现象学句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精神现象学句读-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他后面就讲到了,但这个新世界也正如一个初生儿那样还不是一个完全的现实。

但这个新世界正如一个刚刚诞生的婴儿那样还不具有一个完全的现实性。

不具有完全的现实性,“但这个新世界正如一个刚刚诞生的婴儿那样还不具有一个完全的现实性”,最开始建立起了新世界的形相,这是一个开端,这种开端还不具有完全的现实性,这跟我们刚才讲的、前面黑格尔一起在讲的是吻合的,就是开端你不要把它当成完成了的东西,开端总是不完善的,总是抽象的,开端的抽象的,建立起了新世界的形象,它只是一个观念,只是一个理念,只是一个相,但是它还不是现实,还不具有现实性,你按照这个理念去改变、去改造社会,那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他说,这一点十分要紧,必须牢牢记住。

就是开端总是不完善的,我们讲万事开头难嘛,万事开头总是不完善的,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他说,首先呈现出来的才仅只是它的直接性或者说它的概念。

“它的直接性”,这个黑格尔也不否认开始只能是直接性,他批评雅可比的直接性,只是因为雅可比把直接性当作一切,有了直接性就有了一切,就够了,这个黑格尔是不满意的,他认为雅可比虽然在精神发展的、自觉的精神发展的历史上、阶段上他起了一种推动作用,但是他至此止步,这个是不对的,应该有一种进一步的发展,应该把它当作概念来理解,开端的这种直接性应该概念理解,所以他讲“首先呈现出来的才仅只是它的直接性或者说它的概念”,那么概念,概念呢它开始是抽象概念,但是有了概念,就有希望,因为概念它会自己运动的,它会自我发展的,有概念就有希望,但是它仅仅只是概念,它还不是现实,不是完全的现实,还有待于发展,下面举个例子,他说,我们不能说一个建筑物在奠基的时候就算是已经落成,同样我们也不能把对于一个全体所获得的概念视为是该全体自身。

上帝当然是全体,但是在雅可比的那种直接知识的形态之下,它只是一个全体的概念,它还不是全体自身,它只是一个抽象概念,这个是跟黑格尔前面讲的完全一贯的,一个建筑物在奠基的时候,那你不能说它就是一个建筑物了,一个全体的概念还不是全体自身,下面还举了一个例子,当我们盼望看见一棵身干粗壮枝叶茂密的橡树,而所见到的不是橡树而是一粒橡实的时候,我们是不会满意的。

开端只是一个橡实,还不是一棵橡树,但是它是有可能发展出一株橡树来,希望在里头,但是希望不等于现实,橡实只是一个开端,下面,同样,科学作为一个精神世界的王冠,也决不是一开始就完成了的。

把科学推到非常高,这跟康德是一致的,康德虽然讲,哲学当年是一切科学的女王,后来遭到了冷落,但是康德的这个意思并不是要把哲学否定掉,他是要重建形而上学,所以他还是认为,科学、哲学是精神世界的王冠,人类的精神世界有很多啊,有宗教啊、有艺术啊、有伦理道德啊等等,其中的王冠就是科学,而科学的科学就是哲学,哲学不是一开始就完成了的,精神世界的王冠不是一开始就完成了的,它要经历一个过程,他说,新精神的开端乃是各种文化形式的一个彻底变革的产物,乃是走完各种错综复杂的道路并作出各种艰苦的奋斗努力而后取得的代价。

新精神的开端乃是各种教养形式的一个彻底变革的产物,乃是用尽各种办法并作出各种艰苦的奋斗和努力而后取得的报偿。

“各种文化形式”,这个不太恰当,“各种教养形式”,“ 新精神的开端”,精神的新的开端,精神发展到今天,我们是一个新的时代嘛,“新精神的开端乃是各种教养形式的一个彻底变革的产物”,以往的教养赋予了精神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而今天呢,这各种各样的教养形式要加以彻底的变革,是彻底变革的产物,你才能够使新的精神产生一个开端,不破不立,你不把过去的东西加以彻底的批判,那么新的东西如何能够开端呢?他说“乃是用尽各种办法”,它这里是“走完各种错综复杂的道路”,它这里是意译了,“乃是用尽各种办法并作出各种艰苦的奋斗和努力而后取得的报偿”,这个代价不太,代价是付出去的,报偿是获得的,它是获得的结果,“乃是用尽各种办法并作出各种艰苦的奋斗和努力而后取得的报偿”,什么报偿呢?新的精神的开端,开端本身是直接的,具有直接性,开端,直接开端,但是它已经具有间接性了,已经是用尽了各种办法、作出了各种艰苦奋斗和努力而后才取得的一种报偿,一种回报,所以它是已经,哪怕是开端,但是它已经不是开端的,它已经是一个结果,开端本身就是一个努力的、长期努力的结果,你才能开端,新的精神的开端也是这样,它是得到了回报,经过了各种艰苦的努力、奋斗,那么你就会得到回报,这个回报就是开端,他说,这个开端乃是在继承了过去并扩展了自己以后重返自身的全体,乃是对这全体所形成的单纯概念。

这个开端乃是在继承了过去并扩展了自己以后返回到了自身的全体,乃是对这全体所形成的单纯概念。

这个开端是什么呢?“这个开端乃是在继承了过去”,批判过去并不是要完全抛弃过去,要继承了过去并扩展了自己以后返回到了自身的一个全体,返回到了自身,谁的自身?就是全体的自身,全体返回到了自身,这个开端乃是全体在继承了过去,全体并且扩展了自己以后,全体返回到了自身的那个全体,开端本来已经是全体了,我们要新世界的形相嘛,就是我们整个新世界、这个新的时代它有个全体的概念,已经很清晰了,通过一次日出,象闪电一样的,整个我们将来要向何处去已经非常清晰了,它已经是个全体,当然这个全体它并不是一下子就实现出来的,“用尽各种办法并作出各种艰苦的奋斗和努力而后取得的报偿”,它是以往的、继承了过去并扩展了自己以后返回到了自身的全体,你把过去,全体并不是说,新的、新世界的形相的全体并不是说把以前都抛弃了,而是继承了过去并扩展了自己,在过去的基础之上,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奋斗,扩展了自身以后,返回到了自身,过去和未来是一个全体,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整体的过程,新的时代并不是说一刀两切、一刀两断,跟过去一刀两断,跟过去没有关系,不是的,而是在继承了过去并扩展了自己以后的那个全体,这个全体已经返回到了自身,本来也就是一个全体,它的新世界的这个形相本来就是一个全体,那么在这个继承过去扩展自身以后,返回到的这个全体才是具体的,才是真正的全体,乃是对这全体所形成的单纯概念,单纯概念打了着重号,就是说开端的时候它里面包含着全体,但是对这个全体它形成了一个单纯的概念,这个就是作为开端,开端是一个全体的概念,但是呢这个概念还不具有现实性,它的现实性必须在更艰苦的努力和奋斗中才能够实现出来,一个是要继承过去,另一个是要扩展自身,承前启后,承前启后才能够构成现实的全体,而在这个节骨眼上,只有一个全体的概念,我对全体形成了一个概念,我知道我的开端是怎么来的,过去我继承了,我也知道将来我要怎么做,把过去和将来全部统一起来,变成一个历史的过程,这样一个概念,我现在有了,但还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这个历史的概念还是一个单纯的概念,还没有真正地完成,它在过程之中,所以他下面接着讲,但这个单纯的全体,只在现在已变成环节了的那些以前的形态,在它们新的原素中以已经形成了的意义而重新获得发展并取得新形态时,才达到它的现实。

但这个单纯的全体的现实性,只在于:现在已变成环节了的那些形态,在它们新的原素中以已经形成了的意义而重新获得发展并提供出新的形态。

“但这个单纯的全体的现实性”,这个地方原来的译文掉了,“但这个单纯的全体的现实性,只在于现在已变成环节了的那些形态,在它们新的原素中以已经形成了的意义而重新获得发展并提供出新形态”,原来这个译本掉了现实,它把现实调到最后去了,“才达到它的现实”,我们这样译呢更加明确一点,“但这个单纯的全体的现实性,只在于”,只在于后面打逗号也可以,打冒号也可以,只在于什么呢?“现在已变成环节了的那些形态,在它们新的原素中以已经形成了的意义而重新获得发展并提供出新的形态”,现实性在什么地方?现实性只是在这里,这个单纯的全体的现实性只在于下面这一点,也就是说这个单纯的全体的概念要获得它的现实性,必须要做什么呢?必须要做到下面这一点,“现在已变成环节了的那些形态”,那些形态也就是那些以前的形态了,意思就是指那些以前的形态,现在已经变成了全体中的一个环节,比如说我们的传统,我们的传统只是全体中的一个环节,我们的传统还要扩展自身哪,不是说过去的东西就是传统了,就是全部传统了,不是的,我们先秦的传统、宋明理学的传统、这个这个1840年以来的传统、五四的传统,五四也是传统啊,文革也是传统,我们今天还在传统之中,还在扩展传统,八十年代也是传统,我们现在还在延续我们的传统,所以当下的所有的以前的东西都是我们的传统,所有这些传统构成一个一个的环节,在当下它还不是环节,一旦成为了传统,它就成为了传统中的一个环节,现在已经变成环节了的那些形态,比如说先秦,比如说宋明等等,这些东西都是一些传统中的环节,那些东西都是传统中的环节,“在它们新的原素中以已经形成了的意义而重新获得发展”,在新的原素中,我们今天来看以前那些东西,我们今天有我们今天的原素、新的原素,比如说改革开放,比如说这个农民进城、打工仔、打工妹进城,这都是新的原素,过去的老的原素解体了,自然经济解体了,在它的新的原素中,以已经形成了的意义,比如说,今天我们的意义――民主、自由、人权,这些意义,比如在这些意义中重新获得发展,你要树立起新的意义,使之、使以前的那些传统、各个环节重新获得发展,并提供出新的形态,发展过去的那些传统中间的那些环节,并且呢,通过这样一种发展给出新的形态,我们今天讲民主、法治、走向人权,这都是新的形态,我们以前没有的,德国也是这样,当时以前没有,但是通过在新的原素中已经形成了的意义、已经普及了的普世价值,来发展过去传统中的环节,使它重新获得意义,我们今天把这些普世的东西树立起来,我们就能够真正地拯救我们的传统文化,把我们传统文化中的那些,在新的条件下加以发展,以产生出新的形态来,你如果把这些新的意义完全拒之于门外,那就是腐朽,那就要发展、你要从里面开出现代来,那是做梦,那是开不出来的,“在它们新的原素中以已经形成了的意义而重新获得发展并提供出新的形态”,这样,才能使它的单纯全体获得它的现实性,单纯的全体,你要走向现代化,这是一个全体,这是一个历史过程,观念你有了,它的现实性怎么实现?就要这样来实现,上面一段读完了,今天就读到这里。

(是不是还可以提点问题?还有一刻嘛,学生:一个就是第6页的这个、第6页的第11行“正如它回避那据说只居于有限世界之中的反思一样”,这个是不是说对绝对的反思呢?邓晓芒答:就是说以前的反思都还是在有限世界中的,“据说只居于有限世界之中的反思”,就是说以往的反思,比如说批判,比如说这个怀疑,怀疑现有的东西,然后我们呢可以上升到一个比如说我思故我在,上升到对上帝的另外一个层次等等,但是在雅可比这些人看起来呢,它还是居于有限世界之中,因为它不是通过直接知识直接达到上帝,而是通过对现实事物的反思去达到上帝,那是达不到的,你再怎么反思、再怎么怀疑,你还在有限世界之中,你怀疑一个,未必就能找出另外一个的正确,就象康德的二律悖反一样,你否定了一个,未必另外一个就是对的,可能两个都是错的,所以现实世界的反思只是一种无限的、无穷的追逐,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你追来追去,你还是在转圈子,转不出有限世界,而直接知识的这些人呢,他们就认为呢,我们可以回避我们可以摆脱这样一种反思,我们凭直接知识,不要反思,那才是真正无限的,我们通过感觉可以感觉到无限,那就是一种无条件的信仰,不需要证明。学生问:。。。(与无实体有关的问题)。邓晓芒答:对,雅可比他们就是这样认为的,就是说这个,他们讲的感觉绝对不是那种日常讲的感觉、经验的感觉,它们是一种特殊的、神秘的感觉,每个人内心都有的,你要讲经验的感觉,那原始人他没有科学知识他就没有那种东西,他就从任何感觉上面看到神圣的东西,看到看见那种迷信的东西,所以你讲经验的感觉,那也是有限的,没有一种感觉是无限的、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不管你是有没有文化,不管你是野蛮人还是东方人、西方人,那就是一种对神秘的东西、对神圣的东西,所以他的感觉不是一般讲的感觉,而是一种直觉、直觉的知识,对神圣的东西的直觉的知识。学生问:是不是要通过我们以往的生活经验、体验?邓晓芒答:不需要,就是一个小孩子都能感觉到,他没有什么生活经验,他也能感觉到,这是雅可比的一种观点。学生问:我也能感觉到,他前面这个地方,就是涉及实体这个词啊,我也看了一下,这个词能不能改为另外一种译法,实体海德格尔也在用,能不能改为另外一种,这个词实际上指的是一种本体,就是说这些直接知识论者他也是讲,我们对本体、本来的那个东西、上帝的那个直接的感觉、直接知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