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中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代的中医-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在想着,只觉得有人牵自己衣服两下,一看,原来是许叔微。
  “啊?许先生找我何事?”
  许叔微:“你先出来,来,我教给你一段歌谣吧!”
  医生:“啊?歌谣?老大,刚才我已经很难堪了,难道,你真的觉得我的智商很低吗?”
  许叔微:“哪里,只是我编的歌谣而已,我读,你听听。”

  医生困惑中:难道这是一种最新出炉的羞辱方法吗?
  许叔微:“蓄血如狂脉沉微,但欲嗽水不咽入,小腹满硬小便利,不发寒热大便黑。怎么样?能记住吗?”
  医生:“啊?这是什么?”
  许叔微:“这是蓄血证的辨证要点啊,你只要背下来了,下次可以有个提醒作用啊。”
  医生恍然大悟:“哎呀许先生,我明白了,您可真是高啊!多谢指点了!”

  许叔微:“没有关系,这个是我抄写的《伤寒百证歌》,你拿去吧,仔细读读,会有收获的。”
  医生:“许先生真是宅心仁厚啊。”
  许叔微诚恳地望着这个医生,说出了告别的话:“哪里,我只是希望,你以后做一个好医生,再见了。”
  这个医生手中捧着《伤寒百证歌》,目送许叔微远去,心中充满了温暖。
  他很好奇,在这个充满了竞争的世界里,能够如此无私地帮助别人的人,他有着怎样的一颗心呢?

  江南三月,莺飞草长。
  到处都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许叔微一路走去,心境开朗。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此刻,许叔微的心里也非常的愉快。

  其实他的心里想得很简单,他只是希望这个世界上出现千万个好医生,去救助更多的患者,如此而已。
  那些世人眼中的互相倾轧的事情,在他的心中,连一丝一毫都不曾存在过。
  其心胸宽阔如此,又怎么能放不下那么多的学问呢?
  世人的心中杂念太多,又如何能够放得下学问呢?
  就在许叔微为患者诊病的时候,国家的局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北宋政府倒台了。
  倒台的原因当然我不用说,地球人都知道了,是大金国攻破了汴梁,把北宋皇上的老巢给一窝端了,连徽宗、钦宗带后宫嫔妃公主全给掳走了,惨烈之极。
  这事儿对当时的读书人影响,不能说是影响,应该说是刺激,简直太大了,自己的皇上被人家给抓走了,这,这算是什么事儿啊?!这简直是饱读孔孟之道的学子们的奇耻大辱。
  随即,南宋政权建立了,举国上下皆寄希望于新皇帝赵构,盼望早日恢复中原。
  这一年,许叔微四十七岁了。

  但是,爱国之心是不分年龄的,大家应该记得,陆游临老了还让子孙“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呢!
  许叔微也不例外,他的心情激愤不已,总觉得该为国家做点儿什么。
  老天爷仿佛是觉得这样还不够乱,又加上了流寇的骚扰。
  侵扰许叔微家乡的流寇是以一个叫张遇的人为首的队伍。
  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定位这个张遇团伙,宋朝官方记载当然是叫做“贼”,但是队伍里面显然有农民起义的色彩,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就是有这样的特点,那就是成份复杂,溃军和农民起义者混在一起,张遇这个人本来是河北真定(就是李东垣的家乡)的一个马军,估计属于军棍一类的人物,后来看到时局较乱,就趁势起兵,带着队伍一路辗转,就来到了许叔微的家乡,他的队伍号称有两万余人,军纪很差,攻陷了哪个地方就开始烧杀劫掠,单从这点上来看,我宁愿把他定位成“流寇”。后来这支队伍在接受招安后,由于继续抢劫,被韩世忠给收拾了一下,把众将官杀了几十人,老实了,从此收编入韩世忠的队伍。

  南宋政权刚建立的时候,张遇还没被收编呢,还是一个规模很大的流寇,他们从北方一路杀来,直奔许叔微的家乡真州。
  老百姓紧张极了,因为这个时候的宋军几乎没有什么战斗力了,大家估计,城池是估计守不住的了,但是又能够往哪里逃呢?你能保证刚逃到那里,贼人就不会马上攻打那里吗?




第63节

  在那些动乱年代,那些枭雄们金戈铁马、指挥江山,可实际上最倒霉的是老百姓。
  那些枭雄们得到了后世的盲目崇拜,很多人说一看到他们的故事就血脉喷涌、兴奋异常,实际上,乱世真的来了,可能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他,到时候要带着老婆孩子跑路啊。
  许叔微此时在做什么呢?还能做什么?还是给大家看病呗,只不过,这时来看病的人群中多了很多宋军军士。

  古代医案中记载治疗军士的并不多见,机会难得,让我们来欣赏一下,顺便也分析一下宋军的军力吧。
  这个时候乱得很,真是好人心惶惶,每个家里都在打包袱,把值钱的东西收拾起来,准备藏到难以找到的地方。路上官军的马队跑来跑去,这是守备官军在调动,大家都从门缝里向外张望,想得到点前线的消息,实际上,此时张遇距离这个还有些距离,但是进兵的方向却是这里。
  一天,有人拍打许叔微家的门板,许叔微打开门,看见几个人抬着一个官兵,忙问是怎么回事?
  来人告诉他,这是从前线宣化镇(这不是河北的宣化,而是真州边上的一个小镇)部队撤下来一个病号,是个军士,患了伤寒五六天了,宣化镇上没有医生,就跑到真州来找许叔微了。
  许叔微请大家进了屋子,随便问了问前线怎么样了?张遇打过来了吗?然后诊了脉,脉象洪大而长,再问了问患者的症状,是大便多日不通,身上发热,没有汗。

  许叔微说:“这是个阳明证啊,需要使用泻下的办法!”
  患者家属听了吓一跳,说:“这位患者都七十多岁了,使用泻下的方法不合适吧。”
  看看吧,连七十多岁的人都当兵去防御敌人了,可见宋军队伍的质量不怎么样。
  许叔微说:“恐怕只有这样的办法了,现在‘热邪毒气并蓄于阳明’,不管多大年龄,不泻下不行啊。”
  患者家属只好答应了,于是许叔微给开了大承气汤。

  过了半天,患者什么反应没有(半日,殊未知)。
  许叔微这个纳闷啊,不对啊,看他这个体质,该泻下了,怎么还没反应呢?
  于是又诊了脉,问了病证,居然病情一点儿也没改变。
  想个片刻,许叔微突然明白了,问患者家属:“药都喝了吗?”
  家属:“报告许先生,我怕他的身体受不了,只给他喝了半副。”

  好嘛,许叔微一看果然如我所料啊:“马上再服一副,这样吧,这次我亲自监督,喝下去为止。”
  这回可逃不掉了,在许叔微的眼皮底下,就把这一副药灌了下去。
  没多久,患者就喊着要去厕所,然后就开始泻下了。
  泻了以后,全身微微出汗,一摸,温度已经降下来了,其它痛苦的症状也消失了。
  第二天的时候,还想跟许叔微要补药补补呢,许叔微告诉他,这个时候不能补,怕邪热未清啊,只需要喝些粥调理一下就可以了。

  这位七十多岁的军士好了以后,又回到宣化去守备去了。
  第二年,就是公元1128年,戊申年,在正月的时候,张遇的队伍直奔真州杀来,在城外就和宋军交战上了,打得不可开交,一时间城内也乱了,百姓有的帮助宋军守城,有的运送物资,总之你看街道上都是来回奔跑的人群,和一张张慌乱的脸,往日宁静的生活状态被彻底打破。
  到许叔微这里来寻求救治的人更多了,很多都是从前线下来的。
  这个时候,有一个宋军军士被张遇的部队俘虏了,很倒霉,张遇这帮人安置俘虏的地方很特别,是把俘虏给塞在小船的甲板下面(置于舟艎板下),这绝对不是人呆的地方,估计就是平时打上来鱼放鱼的地方,这位老兄被塞在这个甲板下面就没人管了,窝在那里,这份遭罪。
  好在这位老兄是个机灵人,后来看到个机会,居然从那里跑了出来,逃回到了真州城内。

  自由万岁!这位老兄终于体会到了自由的快乐,于是开始狂吃——估计已经饿晕了,然后脱下衣服找虱子,估计在甲板底下被这帮寄生虫给咬惨了。
  结果第二天,开始发烧了。
  先请了位医生,这位医生一分析,饿了几天,然后狂吃了一顿,甭问啊,这是有食积啊,使用泻下之法吧,于是开始开了泻下的方子。
  结果泻是泻了,病没好,罪白遭了。
  又请了位医生,一听说患者曾经脱衣服找虱子,好嘛,这可是正月里啊,甭问啊,这是外感风寒啊,应该发汗。于是就开了发汗的方子。

  汗也发了,病还是没好。可是再经过这两位医生的治疗后,患者开始感觉精神困顿,而且还开始喘上了,呼吸很费力,可把两位医生吓坏了。
  没办法,只好请来了许叔微。
  许叔微诊断结束,没说别的,只是背了段《伤寒论》的条文:“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两位医生愣了,心想:什么意思?不说是什么病,口中念念有词的,这是干什么啊?好像是在背诵《伤寒论》条文呢吧?
  一位稍机灵点儿的马上反应过来了,噢,这是说这个病该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呢(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伤寒论》中的方子,用来治疗风寒引起的肺气上逆之证)。

  另外一个也反应过来了,可是仍有些疑虑:“这个桂枝我可没有用过,这味药是不是太热啊,能治疗喘症吗?”
  许叔微也不客气,直说了:“各位来看看仲景方子的疗效吧。”
  于是抓了药,熬好给这位老兄喝了,只喝了一副,就不喘了(一投而喘定)。
  再喝了第二副以后,患者开始微微地出汗,到了晚上,身上热就退了,再一诊脉,脉象已经平和了。
  两位医生傻了,张了半天的嘴,最后由衷地感慨到:“不知仲景之法,其神如此!”

  许叔微告诉他们:“仲景之法,岂诳惑后世也哉!”
  然后勉励两位医生,等战乱过去了,二位好好研究一下《伤寒论》吧,这里面可以汲取的东西很多呢,如果研究中遇到了问题,还可以看一看这本歌谣集《伤寒百证歌》,来,这本书,送给你们了。
  两位医生的嘴张得更大了。
  从上面的医案我们也看出些端倪了,那就是宋军的战斗力不怎么样,估计占不了什么优势。
  果然,没有多久,真州就被攻破了,张遇的军队进入了真州,开始了大肆烧杀抢劫。

  抢劫的过程我就没法儿说了,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历朝历代下来,中国的老百姓可能已经经历过以千万计数的抢劫了,每次这些军队打来打去,无非就是为了占有老百姓家里的那点可怜的财产,一旦攻下了一个地方,没说的,就是撒开人马,进入各家各户,值钱的东西拿走,能吃的家畜带走,年轻的妇女掳走,就是这些事儿。
  还是那句话,老百姓总是那个最倒霉的角色。
  许叔微呢?可以想见,在这样的动乱中,许叔微只是一个读书人,一点回天之力都没有。




第64节

  他只是这些遭难的成千上万的百姓中的一个。
  许叔微为此悲愤不已。

  劫掠过去了,张遇的抢劫队伍如同蝗虫一般,直奔镇江府而去,他们的下一个抢劫目标是镇江,在若干天后,他们攻陷了镇江,又进行了一次规模类似的抢劫。
  此时,整个真州如同地狱一般,往日繁华的场面不见了,街上满目疮痍,到处可见被烧毁的房屋和无家可归的百姓。
  有的家里粮食被抢走了,全家已经很多天挨饿了;有的家里房子被烧了,一家人在露天的房子里忍受冬天的寒冷。
  被杀死的人也很多,每天都可以见到大批的送葬队伍,有的尸体无人认领,就堆放在露天位置。
  以上都是导致瘟疫爆发的致病因素,正所谓:“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果然,没出多久,一场大规模的瘟疫,席卷而来。
  许叔微目睹这一切的发生,心急如焚,因为这些致病因素,他一个都清除不了,此时,他突然感到了做为一个老百姓的无奈,你的医术纵有通天的本事,可是面对那么多的百姓在露天的寒冬里挨冻,你也无能为力。
  我们完全可以想见,以许叔微那样的慈悲心肠,面对如此人间惨剧的时候,他的内心一定在经历着痛苦的煎熬。
  怎么办?没有办法,许叔微痛定思痛,擦干了眼泪,挽起衣袖:做为一个医生,我能尽力做点儿什么就做点儿什么吧!
  他先找到了药铺的老板,还好,劫匪并没有认为中药值钱,只是抢走了钱,却留下了药。

  许叔微对老板说:“此时瘟疫大行,老板请施舍些药来救人吧。”
  老板:“许先生您一向免费给百姓诊病,我们已经佩服不已了,现在您有这等请求,我们哪里能拒绝呢?”
  于是派了店员:“许先生前面给灾民诊病,你们后面就回店里抓药送去。”
  许叔微在谈了几家药铺后,就开始行动了。
  他开始挨家挨户地敲门(估计很多家都没有门了),对每家的瘟疫患者进行救治,大家一开始比较吃惊,咦?我们家没有请医生啊?我们已经没有钱付药费了!

  可是,当大家看到是许叔微来了的时候,都明白了,而且当听说草药也会免费送来的时候,大家都感激得流出了眼泪。
  在寒风里,从早晨到夜晚,从白天到黑夜,许叔微一直在忙碌着,身后药铺的店员已经轮换过几批了,可是许叔微却只有忍受着疲倦,咬牙坚持着。
  他在心里告诉自己:再多坚持一会儿吧,没有时间了,随时都在有人死去啊,要快啊!一定要快啊!
  王先生患瘟疫已经几天了,家里人虽然忧心如焚,却无计可施。
  这时,许叔微前来询问了:“你们家里有人患瘟疫吗?”

  大家都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马上回答:“有啊,在这里躺着呢?”
  许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