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家村种田轶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桃家村种田轶事-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潘掌柜眼光一直追随着斌斌,这孩子长得太像他潘家人了,后面生的老二睿睿却是桃家人的模样,老三琪琪是闺女,瞧着也像桃家人多些。潘掌柜完全被外孙勾魂了,这几年住在桃家村,每日里都能见着斌斌,仿佛重生了一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那些早年累积的毛病,也好了很多。
  桃三爷如何不明白潘掌柜的心思,再怎么说也是他老桃家的重孙,多个人疼爱也无可厚非,只要不宠坏孩子就好。
  院坝里欢声笑语,惹来对面大秦氏家的三个重孙,一进院门就朝着汤圆道:“汤圆哥哥,让我们参一个嘛!”
  汤圆是个谦让懂礼的好孩子,赶紧停下来,让新来的小伙伴参进来。小鸡的队伍越发壮大了,鸡婆子四宝不敢跑的太快,尾大不调的后果就是后面的几只小鸡被三宝抓走了。剩下的小鸡尖叫着抱住四宝的手脚,更让四宝寸步难行,三宝贼笑着把小鸡们从四宝身上拔下来,当拔到自家小子君君的时候,君君大眼睛湿漉漉的望向三宝,祈求道:“爹爹,不要抓我!不要抓我!”三宝心一软,放过自家孩子,把四宝家的两小子拔下来,嚣张的大笑而去。两个小子朝着四宝伸手。叫嚷着:“爹爹,快救我!三叔把我们抓走了!”
  四宝只好把三宝的小子和闺女拿来做筹码,把自家两小子换回来。
  四宝的闺女还小,此时正被桃氏照看着呢!桃氏也是人如其名。姓桃名子。多子多福。成亲七年多,连生了三个小子,喜得殷修竹遥望北方。对着故去的爷爷爹娘道喜。
  桃氏如今也体会到二婶张氏当年盼女的心情了,一回娘家,就抱着哥哥家的几个小闺女不放,尤其是四哥的小闺女,两岁不到,最是好玩的时候,一逗弄就露出小米牙,大姑姑大姑姑叫个不停!至于她家的三个小子,根本不用她操心,汤圆也七岁了,带着俩弟弟玩的很好,在家有相公教着认字读书,她只需要把饭菜做好,家务干好就行了。
  小玉儿如今也十五了,出落的婀娜动人,眉眼更是顾盼生情,已经有人家上门提亲了,张氏心疼闺女,想多留几年,慢慢张罗个好人家的好小伙当女婿。
  五宝已经考中童生,是桃长贤众多学生中,最优秀的一个,毕竟是小乡村的族学嘛,教书的先生也才是个童生,就读的学生都是庄户人家的子弟,认几个字而已,主要重心还是在养家赚钱上,如今能出个童生,已经算很优秀了,周围十里八村有闺女的人家都看着呢,都想着早点下手。桃三爷如今重孙满堂,没啥欲求了,对五宝的亲事也不着急,由着他在家专心读书,争取考个秀才,光宗耀祖。
  曾经一棵桃树上的五个青涩小果子,后来增加到七个。其中五个青涩小果子已经瓜熟蒂落生根发芽,散开了各自的枝桠,大宝如今已有两子一女,二宝一女一子,三宝一女一子,四宝后来居上,也是两子一女,妞妞嫁到山腰殷家,育有三子。剩下小玉儿和五宝,正是硕果挂枝的年纪,迟早也会生根发芽,自成一番天地。
  除夕的午饭快做好了,桃三爷带着儿孙重孙去族里坟地祭祖回来,饭厅里已经摆好了满满三桌酒菜,男人们挤着坐一席,女人们要照顾孩子,分成了两席坐。
  桃三爷见家人都坐好聚齐,端着酒杯做了除夕讲话,众人们举着酒杯碰过,各自随量饮下,酒量大的就多喝,酒量小的浅酌,没酒量的以茶代酒,孩子们更是没得说,白开水伺候。桃三爷年纪大了,只喝一杯,李氏更是一杯倒,如今年纪也不小了,端着茶水凑数而已。
  桃三爷举筷,说道:“开动吧!都不要客气!”
  于是一家人纷纷聚筷,有条不紊的吃着菜,孩子们虽多,但都很拘礼,大一点的孩子都能自己夹菜吃,小一些的还需要娘亲帮着夹菜。
  一顿饭吃罢,女人们收拾完,就忙着包饺子了,男人下棋或者打小牌,孩子们在院坝里玩耍。
  除夕这天太阳很好,晒在身上暖洋洋的,桃三爷继续跟潘掌柜闲聊,大秦氏家三个重孙吃完饭又过来玩了,院子里全是小孩们的嬉闹声。
  自从桃长耀接任族长后,族里每年一次的聚餐又恢复了正常。如今敲锣挨家挨户通知的不再是桃永盛了,换成了他儿子桃清善,桃家村这一辈是清字辈,族里同辈的男子姓名里都带个清字。
  李氏把聚餐要带的酒菜准备好,除了桃三爷长富长贵,大宝二宝三宝四宝也要去的,都是成年男子了,族里的活动不容推脱。李氏特意让大宝从镇上买了一套超小号的酒杯,专门应付除夕聚餐。
  殷修竹和潘掌柜都是外姓人,虽说住在桃家村,这种族里活动还是没资格参加的,晚饭过后,李氏包了两簸箕饺子,让他们各自带回家去了。
  山腰殷家不再是寂寞冷清的小两口,三个小子一条狗一只猫一条猪八只鹅一对灰兔子还有十来只鸡,都成了这个家的一份子,平日里鸡飞狗跳儿子吵闹,甚是欢愉。除夕守夜也是如此,三个小子都齐聚在正房客厅里,由于烧着火炕,屋里暖烘烘的,猫猫狗狗都进了屋,各自蜷窝在一处,桃氏端出早就准备好的点心糖果花生瓜子,挨着相公孩子坐下,一家人说说笑笑,熬到子时,就拿出娘家带回的饺子煮了吃,吃罢,洗漱干净了,各自回炕躺下。
  村口的潘掌柜家就有冷清多了,潘氏不能陪着爹娘守夜,把斌斌派过去,陪着姥姥姥爷守夜。潘掌柜早就准备好了各种吃食,还有白花花的大元宝,给斌斌压岁。斌斌倒是个好孩子,并没有被美食和钱财击垮,真心实意的陪着姥姥姥爷守夜,他跟大宝一样善良,看不得姥姥姥爷孤独无依,子时吃过饺子,在潘家睡下了,第二天一早吃过饭,才回桃家。
  潘掌柜虽然最偏心斌斌,但对潘氏生的老二睿睿和老三琪琪也是相当疼爱的。年前,潘掌柜想请镇上最好的裁缝给桃家几个重孙各做一套新衣,被潘氏劝阻了,说再这样下去,桃家人跟他就不好相处了,潘掌柜只好作罢。
  桃家男人们聚餐完毕,回到家来,身上酒味虽重,但都没有喝多,女人们端出热水让他们洗漱一番,再泡上热茶,围坐在客厅里。小点的孩子已经在娘亲怀里睡过一觉了,被爹爹叔叔们的动静吵醒,顿时来了精神,从娘亲怀里挣扎着下地,跟哥哥姐姐们玩耍起来。
  李氏笑着给他们讲三宝四宝小时候的趣事,特别是除夕守岁,必定扭打到地上去。
  四宝家两小子鹏鹏和壮壮都比三宝家的小子君君大,听着李氏口中的趣事,三个小子笑着上前挨着李氏,同声保证道:“太奶奶,我们不会打的!”
  李氏笑着把三个宝贝重孙楼住,高兴道:“好!好!懂事的好孩子,别跟你们爹爹学!”
  君君点头,告状道:“太奶奶,我爹和四叔中午还在院坝里打呢,把我们当小鸡抓!还扔来扔去的!”
  李氏顿时对三宝甩各种眼刀。
  三宝宠孩子的很,由着儿子告状,笑的一脸享受状。

  ☆、第一八八章旱灾1

  今年春早,村里的桃李早早的冒出了花苞,李花更是急不可待,一夜间全部绽放,浓郁的粉味招来成群的蜂儿蝶儿,无奈,一夜春风春雨过后,李花瓣儿被风吹雨打去,只剩下零星的残瓣挂在枝头。
  这场春雨过后,山头迅速的绿了,杨柳榆钱儿纷纷冒头,粉桃白梨竞相绽放,李树如今花期已过,绿叶疯长,叶片间是密密的青色小果子。
  桃家村人纷纷拿起了锄头,到田间地头忙碌,男人们翻地,女人们播种,到处都是一派春耕农忙的热闹景象。
  殷修竹这悠闲农人,放着镇郊大片的田地不操心,天天伺弄着桃家村的两亩耕地。村里其他农人都是日出而作,他却日出带着儿子练上两套拳,然后督促儿子读上三遍书,留下一些题目让儿子练习,才慢悠悠的扛着锄头翻地去,不到午时,他又扛着锄头回家来,中饭后小睡一会儿,再扛着锄头去地里。别人家几十亩地,他家才两亩,如此悠闲也是必然。镇郊田地很多,但离得远,都是租给农户耕种,每年收的粮食交完赋税,留足存粮,剩下的全部换成银钱。他这个悠闲的伪农夫,日子过得相当惬意,箱子里又增添了不少关于田园耕作的画作,没事的时候,拿出来观摩一番,自是乐趣!
  靠天吃饭的庄稼人,播种时候盼落雨,收获季节盼天晴,这些年,虽说每年小旱小涝不断。但老天爷还算厚道,每年总有粮食进仓,庄稼人节约持家,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今年春耕,遇到透透的一场春雨,连村里最有经验的老人都捋着胡须赞道:“一年之计在于春,瞧这春雨如此及时,今年准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大丰年啊!”
  庄稼人最喜欢风调雨顺四个字,这意味着收获,意味着粮食。意味着满足。这份喜悦心情充溢在庄稼人的胸膛。春耕时节,随处可见笑意融融,随时能听笑语晏晏。
  往年春旱,桃家村人会提前蓄水。今年春雨早。春雨足。蓄水的事谁也没有提及,等到人们发觉再无降雨的时候,赶忙引水蓄水已是晚了。
  沿河的村子都在用水车踩水灌溉。河水眼可见的水位直降,到后来就是挑水背水灌溉地里的庄稼。每天,村民们累的汗如雨下,无奈,一瓢水泼下去,眨眼间消失在干裂的土地上,庄稼日渐一日的蔫萎下去。
  村里的堰塘蓄水不多,连育秧水都不够。族长桃长耀和村里当门立户的当家人商量了一番,决定不育秧了,用堰塘的水保收小麦。
  到了五月里,小麦成熟了,往年金色稠密的麦浪,如今再不可见,麦穗小了一半,麦株稀疏,收回粮仓,何止减产一半,只有往年的三层收入。
  天旱,再遭遇上炎热的夏季,河水很快蒸发干净,河床上只有三尺宽的小水沟,很多村民带着孩子在河岸边捡干涸的鱼儿,回家晒成鱼干。今年粮食无收,村民们都想办法存储粮食,田间地头没有干死的野菜也挖了个干净,山林里能吃的蘑菇树耳也被收罗一空。
  还好,桃家村人人家里都有存粮,虽不担心饿死,但瞧着田地无产出,只能坐吃山空,都愁眉不展!
  桃三爷愁得天天睡不好吃不下,李氏把家里的存粮重新收拾了一番,家里人口翻了一番,一家人的吃喝还得筹划筹划。
  殷修竹抗了两大袋粮食来,说是他家人口少存粮多,要是不够吃,后面再送来!李氏心里自是高兴,说道:“好孩子,咱家存粮也不少,往年的小灾没伤根本,今年的大灾也能应付,而且族里还有公粮,你还是把这些粮食拿回去吧!几个小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不能亏了他们!”
  殷修竹坚持己见,放下粮食,就告辞了。
  李氏随后又让三宝把粮食送了回去,殷修竹无奈,三宝劝道:“大哥,咱家粮仓存粮可不少,爷奶小时候挨过饿,对粮食看的极重,存粮够吃三年。”
  殷修竹笑了笑,只好把两袋粮食丢回粮仓。
  今年的旱情五十年难遇,河床裂开的口子足有半尺宽,仅有的那点河沟水早没了踪影。
  桃家村家家有存粮,心里还算稳定,可是村东村西两口井,已经见了底。族长桃长耀再次把村民召集到一起,挑了些壮劳力在东山和西山脚下寻找水脉,众人齐努力,挖了两口新的水井,并宣布:因井水有限,井水纳入管制,按人口算,一天一人分一瓢水。
  村民都嘀咕起来,有人道:“家里的牲口咋办?猪一天都要喝一大桶水。”
  桃长耀道:“谁家没养猪,也不看看今年是啥情况,新井每天渗的水有限,真要把畜牲养上,咱们等着被渴死吧!”
  村民都安静下来,是啊,人都喝不上水了,还管什么畜牲啊。
  大多数村民养的小猪崽都是开春后买的,如今也才几个月大,宰了吃肉不够肥,卖又卖不上价。
  桃三爷家今年养了四只小猪崽,花了七两多银子,如今狠下心,把四只半大的猪连同三十只鸡全部拖到镇上卖去。
  谁想到,镇上卖猪鸡的人太多了,都是受了旱灾的影响,想把本钱赚回去。有些猪贩子和鸡贩子趁机压价,贩一车猪鸡其他县城或蜀州府去卖。
  桃三爷气的不行,非要让长富和长贵把猪和鸡拖回家去。
  长富道:“爹,你老别生气,咱不卖就是了,这里人多,贩子嚷的厉害,咱去大宝那歇歇脚!”
  桃三爷骑在驴上,生着气,跟长富长贵去了悦来饭馆。
  往日人来人往的悦来饭馆如今门可落雀,大宝和店里的帮工都闲坐着,拿着扇子祛暑,瞧见家人到来,大宝赶忙引出去,扶着爷爷进店歇息。
  桃三爷还在气头上,嘴里抱怨道:“这群黑心肠的贩子,半大的猪给我一两银子,连本钱都卖不回来,更别说粮食了。鸡价就更低了,白送他不如!”
  大宝道:“爷,把猪和鸡放店上吧,正好店里要用。”
  桃三爷道:“店里连个人影儿也没有,你拿去卖谁去?你这孩子,少糊弄你爷,旱灾严重,还不赶紧关门回桃家村呆着!”
  大宝点头道:“爷,孙儿正有此意,回头跟岳父商量商量,暂时关门吧!”
  桃三爷喝了几口凉茶,心里的火气消了不少,对长富道:“长富,你把猪卖给那些贩子去吧!半大的猪宰了也没几两肉,卖一点算一点吧!鸡咱就不卖了,买些咸盐全部做成腌鸡!留着自己吃!”
  长富点头,把四只猪背出去卖给猪贩子,又买了些盐才回来。
  桃三爷父子三人歇息片刻,也不多留,出了悦来饭馆,往桃家村去了。
  一路上碰见好些村民,都是来镇上卖猪和鸡的,本钱都没卖够,都气的骂骂咧咧。桃三爷心头的气被勾了起来,也跟着骂起来,说这些黑心肠的贩子,趁灾年行这烂心肺的事,迟早有报应,云云!
  回到家,桃三爷又气鼓鼓的说了一遍黑心商贩的事,李氏道:“能卖一点是一点吧!灾年咱也没办法,只是你买这么多盐回来干啥?”
  桃三爷道:“鸡价太低,我没卖,买些咸盐回来,做腌鸡!”
  李氏皱眉:“这么热的天,咋做腌鸡?又不是冬腊月!”
  桃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