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处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婚姻处方-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显然,在刘秀的家庭里,这个关系结构是错位的:母子关系成了厚实的底边,夫妻关系成了最弱的腰边。在这个家庭中,儿子的角色是尴尬的,一方面,他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父亲的位置,成为母亲的精神依托,被母亲不断地拉近;另一方面,母亲又将这个儿子不断地往外推,希望他自立;同时,他作为“第三者”,卷入父母矛盾,干扰父母之间的正常沟通,当起到“传声筒”作用的时候,受到欢迎,而有时又被父母当做潜意识的“情敌”,被排斥。这还只是从父母的角度来分析他的尴尬。从他个人的角度看,随着青春期的身心发育,他对自由、自立、自主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但他走不出去,因为他担心父母的关系,他愿意用自己的“问题”来平衡这个家庭的稳定。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处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心理压力下,如何能降成长?
  父亲看似是悠闲,母亲看似是为儿子的事焦头烂额,其实,他们一个是回避,一个是寻找依附,他们用儿子的“问题”来掩饰着他们婚姻的尴尬。所以,儿子其实只是做了他们婚姻危机的一个牺牲品。
  当然,这也可以说是互为因果的。他们的婚姻危机引起家庭结构错乱,造成儿子的“问题”;而儿子的“问题”又影响他们夫妻的正常沟通,带来婚姻危机。
  问题孩子出自于问题家庭。救治孩子从根本上来说必须纠正这个家庭错位的结构。这既是救治孩子,也是救治他们的婚姻。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婚姻问题并不比孩子的问题次要,只是前者是两个大人的事,往往更加隐蔽,更容易“当局者迷”。
  

隐藏在“三角错”中的婚姻危机(3)
2。父母坐到一起,孩子坐到另一边
  我首先调整他们的座位。我说:“来,请爸爸坐到妈妈这一边,男孩子坐到单人沙发上。”年轻人很快就行动了。爸爸犹豫了一下,缓慢起身,坐到了妈妈这一边。
  我在一张纸上划了一个三角形。我说:“家庭是有结构的,这个结构就像一个三角形。夫妻关系是整个家庭关系的基础,它应该是三角形的底边,起着支撑作用;而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应该是腰边,而且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腰边也会越来越弱化。和谐结构才能缔造和谐家庭生活。那我们来看看你们家的结构是怎么样的?”
  夫妻俩面面相觑。男孩手脚麻利,拿出笔,在母子关系的腰边上加了重重的几笔,说:“我们家的三角形转过来了,以母子关系为底边,老师,是这样吗?”
  我点点头,又问夫妻俩:“你们觉得这种结构正常吗?”
  妈妈摇了摇头,爸爸不吱声。
  “知道为什么我要你们调换座位了吧?”我继续说,“夫妻应该是站到一起的,有紧密的关系,而在你们家庭里,儿子替代了爸爸的位置,夫妻反倒疏远了。你们今天本来是来咨询儿子的问题,但我却头痛医脚,调整你们的家庭结构,这既是解决儿子的问题,也是挽救你们的婚姻危机……”
  “唉,我整天忙忙碌碌,还不是为了让这个家更幸福?不过是忙了点,没时间和她说话,哪有什么危机?”爸爸有些敏感。妈妈也说:“我们也没什么大的问题,各忙各的,这么多年了都习惯了。”
  “我相信你们都是忠于对方、忠于家庭的,但是,我认为,夫妻之间除了忠贞,还应该有亲密、融洽、和谐、相亲相爱的感觉,是这样吗?”夫妻俩互望一眼,点点头。
  “现在,你们夫妻俩来谈一谈孩子的问题,好吗?”我又转向晓凯,“你不要打扰他们,我们都来听一听爸爸妈妈的谈话。”
  晓凯点点头。
  董总开口了:“我承认,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也有责任,但是,总还有一个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的问题吧。我主外,忙于挣钱,而她主内,应该将家里的事料理好……”我打断他:“您对太太说。”
  董总犹豫了一下,改换了人称:“你总是怨我没有责任心,那你自己又负了多少贤妻良母的责任呢?”但他的眼睛却望着别处。
  “你这样说,我感觉很委屈……”
  夫妻俩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交谈起来。慢慢的,董总从正身转向侧身,眼睛也从别处转到了妻子身上。刘秀焦急、烦躁的神情也变得柔和了许多,他们都很投入。
  晓凯安静地坐在一旁。
  我问他:“爸爸妈妈这样交谈,你觉得好吗?”
  晓凯点点头。
  “那你将你的感受告诉他们吧?”
  晓凯很快照做了:“你们这样不争不吵、平心静气地说话,我觉得很好。只要安安静静地坐下来谈,什么事情都能商量的。”晓凯倒有点小大人的口气。
  “好了,儿子已经认可你们的这种交谈。那你们各自是怎么想的呢?将你们的感受告诉对方。”
  夫妻俩都有些腼腆。
  “说吧!”我催促他们,“拉着手说,怎么样?习惯拉手吗?”
  董总摇摇头,笑道:“不习惯!”
  “夫妻之间拉拉手是表现爱的一种方式。丈夫主动一点啊,像从前一样拉着太太的手,从前有过吧?不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拉手吧?”
  “结婚前拉过手的。”董总笑了,伸出手来,很僵硬地拉住了刘秀的手。刘秀本能地将手往后缩了一下,但很快就顺从地将手放到丈夫宽厚的大手里。
  “这样好了!夫妻俩以后就拉着手说话,你们儿子说得好,只要安安静静坐下来,什么事情都可以商量的。妻子俩不要唠叨、抱怨,要多体谅丈夫工作的辛劳;丈夫也不要老是一副冷冰冰的面孔,回到家里就要放松下来,融入到家庭气氛中……”夫妻俩不住地点头。
  我问晓凯:“你看,爸爸妈妈两个人已经能很好地交谈了,不需要你再做传声筒了,那你怎么办?”
  “那我就不管他们了呗。”
  “不仅是不管他们,”我请晓凯站起来,将他带到窗前:“你看,外面的世界多精彩,你不想走出去吗?你是一个非常聪明、活泼的男孩子,只要你大胆地走出去,创造自己的生活圈子,去追求自己的快乐,你一定能变得非常优秀、卓越,能成为爸爸妈妈的骄傲。”
  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隐藏在“三角错”中的婚姻危机(4)
晓凯一脸憧憬。
  我回头问夫妻俩:“爸爸妈妈,愿意放飞这只扑棱着翅膀的鸟儿吗?”
  夫妻俩手拉着手,相视一笑,点点头。
  我想,这可能是所有的家庭治疗师都渴望看到的最美妙的一副家庭情景画。
  婚姻处方
  如果我们做一个公众调查:“一家三口中,谁是中心?”可能有85%以上的人都会回答:“孩子。”这个答案没有错。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仍然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但是,对于那些名义上“为了孩子”,而实际上却伤害、阻碍了孩子成长的行为,我们却要打出“stop!”的指令牌。
  让孩子卷入夫妻矛盾,让孩子替代配偶承担大人的精神负担,这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不公平的。问题孩子往往就源于问题家庭,孩子其实只是做了婚姻危机的牺牲品。拯救孩子、拯救婚姻,必须从纠正错乱的家庭结构入手。那么,如何建立正确、和谐的家庭结构?我们提几点建议:
  1。给配偶优先权
  夫妻关系是整个家庭关系的基础,先有夫妻,然后才有家庭的繁衍。夫妻关系好坏也是决定这个家庭幸福与否或存在与否的关键。所以,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有孩子还是没孩子、有矛盾还是没矛盾,配偶都享有优先权。有什么事,要首先和配偶商量;没什么事,也要时时巩固夫妻感情。一个三角形的稳固与否,底边始终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2。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亲子教育是很多家教专家所倡导的,但是“亲子”并不等于侵犯孩子的成长空间,这也不等于将孩子拉入大人的生活空间。对于孩子来说,如果强行将大人的烦恼倾注到孩子身上,孩子会在重压之下发生心理错位、性格扭曲、行为异常的状况。因此,要放手让孩子成长,让孩子专注于自己的空间。孩子是家庭三角形中的顶点,他的视角是向上延伸的。为“顶点”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底边支撑,即使它延伸再高,三角形的基地仍然稳如磐石,这才是父母最应该做的事。
  3。引导孩子尊重父母的爱情
  “爸爸最喜欢谁?”——“最喜欢我!”;“妈妈最喜欢谁”——“也最喜欢我!”这是很多孩子引以为豪的。当三个人同行时,孩子会理所当然地插入父母中间;当父母亲密谈话时,孩子会耍赖:“你们为什么不理我?”于是乎,父母马上会醒悟:“就是,不能冷落了孩子。”“不能让孩子看见我们怎么怎么,那影响多不好!”
  他们认为:只有父子(女)之爱、母子(女)之爱才是光明正大的,而夫妻之爱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这种思想是导致家庭结构错乱的诱因。
  夫妻之爱是积极、降的一种关系,为什么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现?这其实是给孩子上的第一堂关于“爱”的课。父母要有一种正确的爱的观念(在感情上,配偶也优先),然后教育、引导孩子尊重父母的爱情。
  

婚姻不是PK场,小两口何必斗斗斗(1)
诊疗档案
  姓名:陈晓燕    年龄:29岁    职业:公司职员
  姓名:李  力    年龄:32岁    职业:档案馆资料员
  自述:两个人都争强好胜,什么事都要都要一比高低,一争输赢,感觉很累。
  诊断:婚姻不是PK场,夫妻要手牵手向前走。要有团队意识,以“我们”的视角来解决问题。
  先是妻子一个人来的。一刻钟后,丈夫气喘吁吁地跑进来。
  妻子站起身,很不高兴地说:“不是说好了吗?你在家照顾雅雅,我一个人来就可以了,你怎么又来了?”
  “我反复考虑了,我还得亲自来讲问题,你的一面之词会将我说得一无是处,这必然影响咨询师的判断。”
  “你咋这么不信任我?”
  “信任?我能够信任一个敌人吗?”丈夫鼻子里哼了一下。
  “你咋这么说话,真不像一家人!”
  “那你做的事像一家人吗?为了不让我玩电脑游戏,你竟然引进病毒,将我的整个电脑程序全破坏了!”……
 〈来,这对夫妻不仅仅是言语上的超级辩论手,而且也是行动上的优秀拳击手,出拳都是有力的。
  陈晓燕自述:针锋相对地斗,太累了
  都说“不是冤家不聚头”,我和他从一开始就注定是结冤的。
  大学毕业后,我刚上班,单位的阿姨们就张罗着要给我介绍对象,我开出的条件是:一是人要长得高大英俊,二是工作单位要好,三是家庭条件要好。
  不久,有位阿姨告诉我,说有个男孩子一定要见我。见到李力,我不禁大失所望:他只有米的个头,在市档案馆工作,十足的清水衙门;家在农村,兄妹4个。
  我毫不客气地对他说:“我还以为是一颗钻石呢,原来不过是一块粗糙的石头。”
  ····李力将我上上下下打量一番后,说:“呵,我还以为要配钻石的是金枝玉叶呢!原来不过如此。”
  我气得牙齿咯咯响。
  俗话说“不打不相识”。我和李力这两个喜欢“斗”的人竟然一拍即合,相爱并结婚了。
  从搭伙过日子的第一天起,我们那30多平方米的小屋就充满了火药味。不管什么事夫妻都要一比高低,一争输赢:争谁干的家务活多,谁干的家务活少;争当初到底是谁追谁;争孩子像谁不像谁;争两人结合,到底是谁占了便宜,谁吃了大亏。我口齿伶俐,可李力嗓门大,我们的势力不相上下。朋友们戏称我们的婚姻是激烈角逐的PK台,说再练三五年,我们家一定能诞生一个“国嘴”,可以去参加国际辩论赛。真是看戏不怕台高!
  上个周末,我带女儿去参加朋友聚会。聚会上有很多小朋友,我让女儿和他们去玩,女儿却像一只害羞的小猫蜷在我身边。一位学心理学的朋友听说我女儿在全托幼儿园,立即对我提出了批评,说全托不利于孩子的人格发育,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好的影响。
  李力的父母是农村人,要忙农活,不能给我们带孩子;我们俩的工资加起来才刚刚够生活,没钱请保姆,让孩子入全托也是迫不得已的事。
  朋友的话让我心里很难受,回到家,我将怨恨全撒到李力身上。
  李力却振振有词,历数我的不是,他说女儿性格孤僻是因为我平时对她太严厉;送女儿入全托是我因为怕劳累,不想每天接送她;他还说,他的父母不能带孩子,我的父母在城里,为什么不能帮个忙?
  李力的言语激怒了我,我们俩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吵了一夜。女儿用哭声给我们“助阵”。
  第二天,我带着女儿回娘家了。李力既不来接我们,也不给我们打电话。后来,还是我父母到他单位强行将他拽来的。
  现在我们表面上虽然和好了,但我心里仍然有疙瘩。女儿性格上出了问题,我们应该共同想办法,怎么能互相推责任呢?争来吵去,谁也没有赢,问题依然是问题,矛盾依然是矛盾。我不知道人家夫妻是怎么过的,反正我就觉得这日子过的太累了!
  李力自述:什么事她都和我对着干,哪像一家人?
  柴米油盐的生活是很枯燥无味的,我原想,两个人没事斗斗嘴,那也是一种乐趣。可现在,我觉得老是这样针锋相对地斗,会很伤感情。两个瓶子,再坚固,老是碰撞,也终会留下伤痕吧。
  我对宝贝女儿雅雅很疼爱。晓燕却总是离间我们父女的感情。她经常问雅雅:“你是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我因为经常给女儿做玩具,陪她做游戏,女儿因此会回答:“喜欢爸爸!”晓燕便对雅雅循循善诱:“爸爸从来不给你买花衣服,不买好吃的东西,爸爸做的玩具也是水货……妈妈最喜欢雅雅了,看见什么都想着雅雅……”4岁的小孩子没有主见,很快会变换立场:“我最喜欢妈妈!”我也会不客气地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