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用人之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松下幸之助用人之道-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能配合时代的快速脚步,同时更不能容忍部下总是处在被动的地位。

  用他,就要信任他;不信任他,就不要用他,这样才能让属下全力以赴。

  刘邦和项羽争天下的时候,最先,项羽的力量非常强大,刘邦只是屈居关中的一个小诸侯,但由于他的军师阵平善用计谋,所以势力渐渐扩大。可是项羽也有一位多方面的军师范增,陈平为了对付他,就故意放出谣言说:“军师范增和一批重要的部将,都只是在表面上听从项羽的命令,暗中却和刘邦有来往。”

  这些话传到项羽耳中后,他果然中了离间之计,开始怀疑,并派人暗中察探范增等人的言行。而这种不信任部属的作风,使得部将们一个个背叛而投效刘邦,最后项羽终于走上失败自杀的道路。

  刘邦得天下后,曾经分析自己获胜的原因说:“我有萧、张、韩三贤,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但又不肯相信他,让他有充分发挥实力的机会,最后当然是会失败的。”

  用人固然有许多技巧,但是最重要的,就是信任和大胆地委托工作。一般来讲,一个受上司信任、能放手做事的人,都会有较高的责任感,所以无论上司交代什么事,他都全力以赴。相反的,如果上司不信任,动不动就指示这,指示那,使属下觉得他只不过是奉命行事的机器而已,事情成败与他能力的高低无关,如此对于交代的任务也不会全力以赴了。

  领导者都知道信任别人对工作会有所帮助,但却不是都能够做到的。上司在交代部属任务时,心中总会存着许多顾虑,譬如说:“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处理,他能办得了吗?”或者想:“象这种敏感度很高、需要保密的事,会不会泄露出去呢?”所以领导者常会有这种微妙的矛盾心理。

  而更微妙的是,当上司以怀疑的眼光去对待部属时,就好象戴着有色的眼镜,是不会看到真实面目的。也许一件很平常的事也会变得疑团丛生了。相反的,以坦然的态度信任对方,就会发现对方有很多可靠的长处。所以信任与怀疑之间,就是两种天地了。

  因此对待任何人,最重要的就是信赖,并且要抱着宁愿让对方辜负我,我也不愿怀疑他的诚意,如此可能更会赢得别人的效劳,他一定会尽全力,出色地完成交给他的任务。

  现代社会最大的缺点,就是人与人之间普遍缺乏互信互敬的胸怀,因此导致许多意识上的对立,甚至行为上的争执,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领导者如果能培养起信任别人的度量,不但可以提高办事效率,还可以为这个冷漠僵冻的人间,增添许多光明与和谐。

  一个企业领导者,对于下属必须做到充分了解。这样,在做某一件事时,就可以充分运用每个人的优点。

  堀秀政的家臣中有一个人老是哭丧着脸,每个人看到他,都觉得非常晦气,所以就有一些臣子对堀秀政说:“那个人整天皱着眉头,看起来很不吉利,社会上的人也认为他会给你带来霉运,为什么不把他辞退呢?”

  堀秀政说:“你们的话也不无道理,可是,如果派他代我去吊丧,不正是最佳人选吗?可见他还是有用处的。”堀秀政简短的对答,最能表现出一个贤智领导者的正确观点。

  事实上,领导者虽然负有用人的重任。但是,在许多情况下,他所想用的人并不一定能做到任意挑选,所以,关键并不在于用这个人而不用那个人,而往往在于怎样使自己的每个部属都能在恰当的位置,发挥最大的功能。

  人们无论是长相或个性都有所不同,优、缺点也是不完全一样的。领导者如果想找到没有缺点者才予以聘用,那么他恐怕永远都得孤军奋战了。所以也就不得不去容忍部属的缺点,同时也积极地发掘每个人的优点,尽量去发现和了解,试着用长处弥补短处,使每个人都能发挥专长。

  以堀秀政的例子而言,当时正是战国分崩离析的局面,战争随时会发生,所以平时讲究效率,努力积蓄实力,战时则要勇敢、积极。因此,大家都以这种标准来衡量那个老哭丧着脸的部属是没有用的人。

  可是堀秀政却认为纵使处在战乱时代,也不是天天都要进行战争,反而是日常的例行施政更加重要,所以主张要广泛地包罗各种人才,使每人都能因才适用,发挥优点,克服缺点,这也正是身为一个杰出的领导者,深知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才能表现出的兼容并包的思想。

  今天的社会,表面上是风平浪静,但实际上却是变化莫测,多变的风云也不下于昔日的战国时代。各种团体或企业组织更需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所以现代的领导者,胸怀应该要比堀秀政还要有容人的雅量,应该更主动积极地去寻访各种人才。只要多费心思,知人善任,就不难创造出一个充满朝气的人事环境。“朝气”并不一定是把笑容或严肃写在脸上,这点我们应该赞同堀秀政的看法。

  人事的选择不是领导者的专利,部属同时也以领导者的道德、才干在作选择。

  北条氏康是早云的儿子,他继承祖先的遗产,平定关八州,是日本战国早期有名的武将,除了战场上百战百胜以外,治理国家也很有一套,可以说是文武兼备。退隐后,他把政事全部移交给儿子氏政。有一天,他对氏政说:

  “你现在受托治理一个国家,拿什么当娱乐?”

  氏政说:“我以选择部下、判断其能力为乐。”

  氏康说:“好极了。可是你必须还得记住一点,身为大将选择部下虽然很正常,但这种关系不是单向的选择,换句话说,部下也在选择大将。如果身为大将平日不知道爱护部属,施恩给百姓,部下一定会疏远他,临事时也不会为他尽心卖命了。我想,象你这种生长于富贵之家,在优裕环境中长大的人,尤其要特别留意。”

  很可惜的是,氏政对他父亲这番训示显然无法深切地领悟要旨,所以从氏康传位氏政,再从氏政传位给氏直后,终于在小田原战役中,由于优柔寡断的错误,坐失胜利的良机,只好向丰臣秀吉的军队投降了。

  但尽管如此,当氏直被秀吉的大军围困在城中的时候,部下不但没背叛他,同时在氏直被贬谪到高野山时,志愿跟随他吃苦。这些人都是在早云或氏康时代就刻意培养的人才,可见氏康的领导观念确实非常杰出。可惜这些优秀的部下没有被后来的领导者充分运用,所以无法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氏康的论点是精辟的,表面上看来,好象是领导者在选择人才,可是从另一角度来看,领导者又何尝不是再被选择呢?所以领导者可以说:“喂,你去做这、你去做那。”但内心的想法则应该是:“拜托你啦,请多多帮忙。”如果没有这种谦逊的态度,以为只要发出命令,部下就得按命令去完成,那就大错特错了。领导者想让部下信服,除了用人,还得随时有“被用”的心理准备。尤其是庞大的组织或集团的领导者,更不能缺少这种胸怀;中国有句古谚说得好:“良禽择木而栖,忠臣择主而事”,值得领导者再三思考。

  聚集智慧相等的人,不一定能使工作顺利进行,往往只有分工合作,才会有辉煌的成果。

  武田信玄当政的时候,从来不在自己的领土内建筑城池。他相信:“人心就是最好的围墙,也是最坚固的城池。如果民心不稳固,再高的城墙都没有用。”这种观念确实难能可贵。也正因为如此,武田信玄比别人更能使部下发挥工作能力,他在用人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让部下互相配合,取长补短。例如,马场信房是一个沉默而人格高尚的人,要和喜欢夸口而做事敏捷的内藤昌信互相配合;而山县昌景性子很急,做事很冲动,象他这样的人应该和遇事皆能三思而行的高坂昌信互相配合。如此一来,事情必可圆满解决。”

  总而言之,在用人时,必须考虑员工之间的相互配合,如此才能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这也是人事管理上的金科玉律。一般所说的适才适用,就是把一个人适当地安排在最合适的位置,使他能完全发挥自己的才能。然而,更进一层地分析,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所以若能取长补短,就要在分工合作时,考虑双方的优点及缺点,然后再鼓励他们,同心协力地把事情做好。

  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经常可以见到彼此之间存有排斥对方的嫉妨心理。例如三个非常优秀的人共同做一件事,却往往无法顺利完成。原因就是不能协调。此时,如果把其中的一个人调走,结果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超过三个人一起做的成果。同时,调至新工作的人,也会有非常的表现。大家都有这种经验,这就是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道理。

  把智慧相等的人聚在一起,不一定就能顺利地进行工作。反而一群能分工合作,各自发挥自己聪明才干的人,更会有辉煌的成果。这就是人与人要相互配合的一个有力佐证,身为一个领导者应该了解这一点。

  优秀人才很难“捡到”,也很难“控制”,最好自己用心去培养。

  水户光国在幼年时,所住的诸侯官邸附近,有一个刑场。有一天,处决一个罪犯,头颅被砍下以后,高挂在树上示众。当天晚上,光国的父亲对他说:“你去刑场把那个罪犯的头取回来。”

  大家听到光国的父亲居然下这道命令,都免不了为他担忧。因为刑场四周的树木长得很茂盛,十分阴森。可是光国却毫不畏惧,马上回答说:“知道了,我这就去。”他匆匆地赶到刑场,在黑夜里摸索,终于找到了人头,把它拿回了家。当他父亲看到这种情形,觉得自己的儿子有胆量,十分高兴。

  以一位父亲用这种方法来试探儿子的胆量,似乎不太合乎情理。古时的诸侯,就是经常用这种方法来训练自己的继承人。

  每一个人都要经过训练,才能成为优秀的选手,譬如在运动场上驰骋的健儿们,一个个大显身手,但他们之所以有惊人的体能和技术,并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严格训练的成果。不只在生理上,甚至在精神方面也要接受严格地训练。又如,禅宗的戒律非常严格,一般人都吃不消。可是修行很好的和尚,却一点也不以为苦,仍然能够处之泰然。

  所以,只有在人心甘情愿接受严格训练时,才能达到理想与目标。相反的,若一个人有再好的天赋资质,但不肯接受训练,那么他的天资也就会慢慢地消失。

  所以,一个领导者想使自己的部下发挥与生俱来的良好素质,就必须实施严格地训练。并且还要注意训练的方法,如果把古时候的训练方法,运用到现在,恐怕就会遭到反效果。再者,训练的方法也得因人而异。因此,考虑到方法的适当与否,也是领导者的重大责任。

  培育人才,不只包括知识的灌输和技艺的传授,同时,也要教导部属了解做人的尊严。

  吉田松阴在二十三岁那年,因为偷渡而被捕入狱。那时,监狱里共有十一个犯人,松阴很快就和大家打成一片,并把监狱当作是互相教育的场所。他非常得意地为同囚的犯人讲授四书五经,同时也要求擅长诗歌的、书法的,也都出来教导大家,自己也专心学习。如此一来,使原本充满绝望气氛的监狱,因他的到来,出现了活泼的朝气,也使犯人产生了生存的信心。这件事后来被诸侯知道了,就把他们给释放了。

  这些人被关在监狱里,不但没有丧失志气,反而找机会教育自己,这绝不是常能见到的情形。而松阴就是不愿看到伙伴们垂头丧气、毫无朝气的表情,所以希望能献出自己的力量,使他们再度认清做人的价值和尊严。他的这种作为,深受世人的赞赏。

  松阴在出狱之后,创办了一所私塾,在明治维新时培育了许多有志之士,创下了轰轰烈烈的事业。从这一点看来,松阴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

  在他的私塾里,并不是只培育如高杉晋作那样的名门子弟,也有伊藤博文和山县有明这种低阶级的武士。在封建时代,这种武士是不被重视的,可是后来他们都能成为国家的栋梁,对国家做出了贡献。固然是他们的素质好,但最主要的还是松阴的教育方法得当,才使他们的潜力得以发挥。

  松阴在监狱时,曾说过一句话:“在做一件事之前,虽然可以预知其失败的后果,但仍勉强去做,这是人类高尚精神的表现。”由于他的爱心,不论是对犯人,或身分低微的人,他都分别给予指导,同等相待,使他们能悟出做人的价值。

  领导者培育人才,教导他们了解做人的尊严,应该优先于知识的灌输或其它技艺的传授,这一点是领导者必须铭记在心的。

  员工某方面的能力强过自己,领导者才有成功的希望。如果都用比自己差的人,事业就不会兴旺发达。

  中国汉朝开国始祖刘邦和他的部下韩信,曾经有过这么一段对话:

  “如果我亲自领兵,你认为我能带多少士兵呢?”

  “陛下最多只能率领十万大军。”

  “那么,你能带多少兵马呢?”

  “我是愈多愈好。”

  “那象你这样能干的人,又为什么要做我的部下呢?”“因为陛下善将,而我善兵。”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在指挥军队和征战沙场方面,韩信的才能确是胜过刘邦。可是刘邦有办法运用韩信的才能。关于这一点,汉高祖曾对部下说:“我的智谋诡计比不上张良,在行政管理上又不如萧何,指挥军队更不如韩信。我能得到这三位杰出的人才为我出力,这是我得天下的主要原因。”汉高祖的话,十分引人深思。如果单以才智而论,汉初三杰都是比他杰出的人。但以他平凡的才能所建立的王朝,却能统治广大的中国达好几百年之久,那么,他能成功的秘诀就是能知人善任。

  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而项羽也是一位英雄人物,无论才能和力量,都远在刘邦之上。可是项羽不善于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