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教育心理学- 第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时体验的情感,这种体验在方式、程度以及对个人的意义上都相同。因此,能够移情理解的教师,会使自己在情绪上处于别人的地位。当然,移情理解的作用是短暂的,它并不会使两个人的情感和看法持久地保持一致。第二,发生移情理解的个体能够保持自己的身份,能够清晰意识到自己并非是真正遭遇状况的别人。这是发生移情理解的个体保持理智的根本所在。移情理解使教师能在教学情境中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体验他们的看法和情感,从而给予学生一定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情绪的安全感与自信。教师这一职业是个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常常会碰到意外的对抗。情绪上有安全感的教师能够在讲台上从容地面对众多学生的注视,不担心自己在学生面前的举止和表现;当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问题行为的时候,有安全感的教师能够镇静、客观地解决冲突,并安定学生的情绪。相反,情绪不安的教师常常会和学生个体或群体发生争吵或结下宿怨,从而影响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乃至班级气氛。情绪上的安全感是与自信紧密相连的。自信有助于教师处理日常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使教师能够超越失败与挫折,不因失败而产生自责和自暴自弃,同时也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但不会因为沾沾自喜而丧失正确判断事物重要性的能力。自信的教师能适时地引导学生,其在情绪上的成熟感和安全感常常会感染学生,从而成为学生喜欢且乐意追随的楷模。
家庭和父母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起点,是一个人生命历程中的第一课堂,家庭和父母对于个体学习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本节将从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三个方面阐述家庭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家庭对个体学习能力的影响
  学习能力是指个体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知识、获得进步、保持知识的能力,具体地讲,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西方的一些心理学家,如伯金汉(B.R.Buckingham)、克龙巴赫(L.J.Cronbach)等认为,个体学习的能力就是个体的智力。
  个体的学习能力是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遗传和环境因素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学者收集了前人的52项重要研究结果,经分析归纳出不同血缘关系者智力相关的情况。分析结果表明,遗传关系越接近,智力水平越相似。从这个角度而言,父母本身的智力水平对个体的智力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战国时期的甘罗十二岁就官至上卿,唐代诗人王勃六岁善文辞,李贺七岁开始填词做文章,骆宾王六岁写《咏鹅》,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莫扎特四岁开始作曲,控制论创始人维纳九岁上大学,十一岁的时候就写出了论文。古今中外这些智力超常的儿童无疑都说明了遗传因素在个体智力水平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天才儿童与遗传的关系的确密不可分,但遗传并不是个体学习能力发展的唯一决定因素,在教育的影响下促使个体发挥遗传素质去适应环境是个体学习能力发展的最佳途径。在此过程中,家庭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营养状况。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发育是心理发育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是学习能力的发展直接受到大脑这一物质基础发展状况的影响。因此,要发展孩子良好的学习能力,营养状况必须得到重视。
  第二,早期发育环境中信息刺激的丰富程度。研究表明,单调环境中成长的婴儿与生动环境中成长的婴儿,在情绪、动作、语言等方面的发展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智力水平发展上也存在明显差异。之所以会存在这样的差异,是因为丰富的信息刺激可以促进婴儿大脑皮层神经系统的发育。如果父母能够在孩子成长初期提供信息刺激丰富的环境,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个体在发育的早期长期处于充满过多丰富和新鲜刺激的环境中,对于其注意力稳定性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父母需要把握好婴儿的生活环境中刺激的丰富程度。
  第三,实践、动手机会的多少。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的发展都需要通过一定的练习和实践,在个体发育的早期,实践与练习的作用尤为重要。在实践活动中,儿童可以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各种感觉器官及观察能力,通过有目的、积极地记忆一些游戏规则或情节发展有意记忆的能力,通过积极的思考和解决问题发展思维能力。如果家长一味地重视对孩子营养的加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为儿童提供动手、动脑、动嘴的机会,儿童学习能力的发展就会进入瓶颈状态。父母应该注意为孩子提供各种实践机会,让孩子在多看、多想、多做中发展学习能力。
  第四,早期教育开始的时间。个体在出生时就已经拥有潜在的学习能力,如果得到合理的开发,这种潜在的学习能力将会不断发展,但如果没有得到合理的教育,潜在的学习能力会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衰退。美国的狼孩卡马拉从小就离开人类社会,在狼群中长大,她在八岁后回归人类社会,但到十七岁时也只学会50个词汇,仅知道一些简单的数字概念。卡马拉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错失对个体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机,后期的弥补已不可能使个体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效果达到正常水平。家庭的作用就在于在学校教育之前对儿童的学习能力进行合理和适时的早期开发,这对于儿童今后学习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父母的教育方式对个体学习习惯的影响
  英国哲学家曾经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往往可以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更有效地达到学习的目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通常在幼年就开始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尤为重要。
父母的教育与孩子独立学习的习惯
  现在的家长通常都比较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也在孩子身上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然而,过多时间的投入有时候反而会带来消极作用。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更专心地读书,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担任起“陪读妈妈”或“陪读爸爸”的角色,直接参与孩子学习的全过程。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家长陪在旁边,孩子有了不会的题目,家长第一时间给予解答,孩子做完了作业,家长帮着验算、检查。这样的做法在短时间内的确有可能对孩子成绩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但从更长远角度来看,这样的做法绝对是弊大于利。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不仅仅在于做完了多少道题目,背会了多少单词,更多的应该体现在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学会了独立思考。由于父母把本该孩子自己完成的事情都包办了,孩子会逐渐对父母产生依赖性,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根本就不想动脑筋去思考,没有人监督的时候根本就不想看书。这种不良习惯的养成无疑会对他们以后的学习行为产生消极影响。因此,父母应该为孩子创设独立学习的条件,帮助孩子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父母的教育与孩子思辨的习惯
  善于思辨、质疑的人往往是会学习的人,具有创造力的人,而孩子是否具有思辨的习惯与家庭的氛围及父母的教育方式密切相关。有些父母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总是采用敷衍态度,不给予认真解答,有些父母忽视孩子的心理活动规律,直接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会逐渐丧失提问的能力,习惯于接受现成的知识。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养成思辨与质疑的习惯。
  第一,引导孩子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多问孩子“为什么”,引导他们对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现象进行思考。
  第二,鼓励孩子提问。在父母对孩子提问的同时,也要鼓励孩子提出他们心里的疑问,要允许他们“异想天开”,在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给予他们赞许和肯定。
  第三,宽容而耐心地对待孩子的问题。由于认知水平发展的限制,孩子提出的问题在成人眼里往往比较幼稚,甚至比较可笑,家长应该耐心地对待和解答这些问题,切不可敷衍了事。
  第四,让孩子自己发现答案。面对孩子的问题,可以给予适度的启发和点拨,帮他们理清思路,让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解除疑惑,切不可把自己的主观想法直接强加给孩子。
父母的教育与孩子专心学习的习惯
  要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需要人们具有注意的稳定性,能够将自己的精力较长时间地指向某个对象。人的注意稳定性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注意力稳定性强的人往往具有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注意力稳定性的培养与专心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样受到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
  个体注意力的稳定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得到发展,在每个年龄阶段其发展速度是不同的。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发展速度最快,幼儿阶段和中学阶段的发展速度较慢。在注意力稳定性发展的关键时间,不良的教育方式会使个体形成注意力易分散、难以专心学习的不良习惯。例如,当儿童集中注意学习的时候,父母用其他活动来转移他的注意,和他进行与学习无关的谈话,或者要他完成其他和学习无关的任务,这样多次重复就会使儿童形成容易分散注意的习惯。
  为了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养成专心学习的好习惯,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尽量避免无关刺激。同时,也应注意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带孩子从事一些放松的游戏,有张有弛,可以帮助孩子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更好地集中精力,提高学习效率。
家庭对个体学习兴趣的影响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学是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这种对某类知识或某门学科的喜爱和偏好就是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可以促进一个人发挥整个身心的积极性,积极思考,大胆探索。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付出更多的努力,自觉地排除障碍、克服困难,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父母的职业和专业兴趣可能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对某个特定学科的兴趣。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被人们誉为“生理学无冕之王”,他的父亲是个教士,但非常喜欢自然科学的知识,他经常从父亲的破书架上找到各种此类著作。十五岁那年,他从书架上翻到一本英国生理学家路易士的著作《日常生活的生理学》,就是这本书激起了他对生理学的极大兴趣,也使他最终和生理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同时,父母的教育方式与家庭的学习氛围也会影响孩子对于学习本身的兴趣。成功的家长可以激发孩子积极学习、获取知识的兴趣,并将孩子对学习的热情一直保持下去,对其今后的学习行为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父母可以通过以下几种行为方式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促进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
  第一, 与孩子共同学习,由父母变成同学。孩子学习的同时,父母可以坐在旁边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孩子同时学习;学习结束后,各自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这种“陪读”不同于前面讲到的包办和监督的陪读,而是让父母用以身作则的方式鼓励孩子学习,同时也可以通过分享达到知识与亲情的交流。
  第二,拓展学习的场所,增加学习的机会。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学习不应该仅仅囿于书本上知识的吸取与获得,还应该包括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而学习的场所也不应仅仅局限于家中的写字台前,还可以扩展到室外。带孩子到博物馆看文物了解历史,到郊外踏青了解自然,在这些活动中同时获得知识和乐趣,可以使孩子对学习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更深厚的兴趣。
  第三,多与孩子交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收获。当孩子能够感觉到自己从学习活动中收获了有价值的东西时,他们会拥有更大的动力和热情。家长如果可以经常和孩子针对他的所学进行交流与探讨,可以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知识的增长。特别是当孩子掌握了一些家长不知道的知识时,他们会拥有更大的成就感。这些成就感将使他们对读书保持浓厚的兴趣并付出更多的努力。
  第四,让孩子在学习中发挥更多的主动性。通常情况下,当人们在从事某一项活动的过程中有充分的自由和自主决策的权利时,会具有更多积极性。处在学龄阶段的孩子通常把学习当成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把学习过程当成一个被动完成任务的过程,没有自由可言。家长应该在有限的范围内尽量让孩子拥有自主决策的权利,例如让他们自己决定学习和娱乐的顺序安排,让他们自己选择在某个时间段内学习的内容等。这样的做法可以让孩子在学习中发挥更多的主动性,引发他们的积极性。
网络媒体的影响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互联网以其神话般的触角延伸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给予人们全新的学习观念,通过互联网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本节将主要阐述互联网对于学习的影响。
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网络同电视、电话一样,已经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交流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它以其便捷的方式和丰富的内容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环境,从空间和时间上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社会信息获得渠道与交流的方式,也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更丰富、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传统的教育和学习过程始终离不开家庭和学校这两个空间,青少年通过教师的讲解、对书籍的阅读以及家长的传授获得知识,取得进步,完成学习过程。互联网的出现突破了这种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它整合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