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财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名人的财富-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冰箱也重要,但不是最根本的。最根本的是真正的效率提高。这就是我们想做的。〃

    〃我们会继续增持科龙的股份,但不会超过30%,那会触发全面收购。我觉得29%也是一个很有安全感的数字了。〃(格林柯尔科技副董事长胡晓辉『插』话说:只要被查到超过30%这条线,不管是大陆还是香港都逃不掉全面收购这一关。在目前中国这个a股市场上,如果要对一个上市公司全面收购,一点意思都没有〃

    服世纪经济报道入〃格林柯尔副总裁刘从梦先生在广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讲,收购科龙时格林柯尔对科龙有'三大承诺',其中之一是企业高管不变。但我们最新得到的信息是11月2日科龙的董事会上,原先的徐铁峰、屈云波等8名董事、独立董事全部辞职,而新的董事候选人里,除了3名独立董事外,另4名全部是格林柯尔的人员,相当于大换血。你怎么解释这个问题叩

    顾雏军:〃我所理解的上市公司,应该是一个所有权跟经营权完全分离的公众公司。我看了科龙人员工资表,在大陆a股上市公司中它给员工工资是最高的,那么说明它的管理层已经职业化了。〃

    〃照我的理解,职业经理人负责公司的具体经营运作,那么股东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跟他关系不大。股东变了,董事会成员跟着有些变化,也许会使公司发展战略有所变化,这变化要通过管理层去实现。如果这个管理层是职业经理人,它应该能够实现董事会的意图。〃〃这在国外是很好理解的事情,比如某一个公司的股东发生了变化,可能公司里很多人都不知道,因为跟自己关系不大。〃

    〃对科龙的基本管理层我们作过详细了解,我们认为科龙的管理层水平是比较高的,很多人也是当年王国端从外面聘过来的,所以我个人理解,这个管理层应该能够职业化,那么如果我们的董事会和战略方向有所变化的话,我相信管理层能够适应和有能力完成新战略。〃

    〃我觉得这个不是太大问题。如果在内地可能有点问题,但广东这边商业气氛很浓,我到那里跟当地『政府』谈的不多,但我感觉到他们很爱护这个公司,不像有的地方拿着捏着要很高的价,顺德方面更看重你想干什么,你进来怎么带科龙往前走,你有没有这个能力,大家都是为了把科龙做得更好而努力。〃

    沈世纪经济报道『乱』〃科龙去年年报亏损6『毛』多,今年中报盈利,但只盈利几分钱。格林柯尔作为一个从来没有涉足过家电的公司,能否煌使科龙重现辉煌叩

    顾雏军:〃我给你讲个故事。我们上个月专门为科龙h股在香港做了推介会,结果科龙的h股价格反而由1名元掉到1。6元,说明很多股东不相信我们能够把科龙做得很好,当然也不是完全不信任,如果是那样,股价应该掉到1元至1。2元。我买的法人股都是2。8元,你股涨到2。2元又有何不可?说老实话我认为香港投资者这次没太给我们面子。〃

    〃收购前我们派了一个专业小组进驻科龙做过一个长达四周的财务核查,了解以后我认为这个公司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公司,它的财务报表水分很少,这在国内上市公司中是少见的。而且我认为科龙比较好的是它的销售模式很好,它的营销系统比较成熟,科龙一直跟它的经销商关系很好。我们认为经过一定调整,科龙盈利的可能是比较大的。〃

    〃如果我成为董事会主要成员的话,首先我想科龙营销政策不会有太大变化,跟经销商的关系更不会有什么变化,因为那是我们比较看重的东西。〃

    〃我们认为科龙的潜力在于一是扩大外销,包括利用我们格林柯尔的国际企业优势帮助它由内向型企业向外向型企业转变。另一条就是降低成本,我们认为这方面科龙还有很大空间。还比如说科龙的销售还有淡季和旺季,而且判别挺大,如果能让淡季不淡,对科龙就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情。此外如优化设计、提高效率,都还有空间。〃

    〃我跟科龙的管理层接触过了,发现管理层也有很多很好的想法,我们会帮助他们去实施这些想法。〃

    用世纪经济报道入〃格林柯尔作为冰箱上游产业,现在既然进入了冰箱这个下游产业,我们不相信会在科龙这里停步。你们还会继续并购吗外。

    顾雏军:〃科龙一直在收购,从来没有停下来过。我们也一直没有停下来过,1996年就开始收购之路。我最痛苦的经历就是那年我想收购一家美国冰箱公司,结果因为道琼斯指数从6000点涨到9000点,那个公司的身价也由1。8亿元涨到2。6亿元,当时我的钱不够。如果当时并购成功,天津格林柯尔当年产量可能就突破3万吨。事实上天津厂去年全年产量才1。2万吨。此外,格林柯尔上市后,就委托一个国外著名的投资行在帮助物『色』收购对象。我们还会继续收购,有一天我们会把我们的国内国外联起来。〃

    〃格林柯尔所从事的制冷剂行业也是竞争激烈。我认为对我们最有用的是科龙连续九年一直位居中国空调冰箱老大,它销售出去那么多空调冰箱,很多是含cfc的,必须要换制冷剂。这部分销售量对于科龙来说一点用也没有,但对于格林柯尔来说却是很大的市场,我如果能借科龙将我的制冷剂和制冷机捆绑出去,这一块市场将是稳固非常的。〃

    〃这样,我的制冷剂经营现在虽然仍然排在世界第三,但这个排名不是永久的。〃

    人生而有理想,远大抱负,这为迈向成功提供强大精神动力。顾雏军很自倍,正因他带普这种必胜的楷念,踏实苦干,才取召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借〃科〃赢术

    通过优化设计,杜绝浪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空调运作效率及采购、销售等环节的努力,以至在巩固国内市场基础上不断扩大外销比例。力求淡季不淡,尽快实现赢利。

    200年11月5日,格林柯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顾雏军在深圳与华南媒体记者见面时说,现在股市低『迷』,这为格林柯尔的整个并购活动带来机遇,收购科龙的行动是一次真正的企业意义上的收购,这个行动还会持续,直至格林柯尔拥有科龙股份的比率临界30%。顾说自己真金实银地拿出五六个亿来收购科龙,惟一的目的就是营利:〃科龙的问题大都是行业的问题,而不是企业个别的问题,我相信通过此次调整,科龙营利有很大的可能『性』。〃顾为此开出的『药』方是以制冷技术带动科龙整体成本的降低,同时扩大外销,减少淡季。成本降低后,科龙的空调或是冰箱会否降价?对此顾没有正面回答记者的问题,只是说格林柯尔的制冷剂通常卖得比同行贵20%,而且至今没有降过价。

    但与格林柯尔向来不降价的作风并不太一致的是,科龙(容声)牌的空调和冰箱却是在中国市场引领或是参与了多次价格大战,两者的经营理念会不会产生冲突?出乎意料的是,顾雏军高度赞扬了科龙现有的营销模式,顾说:〃我当初看上科龙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有一个成功的营销模式,及与经销商们稳定的合作关系。〃顾说他只会让格林柯尔的人参与并争取控制科龙股份公司的董事会,但他不会派人加入科龙股份公司或是集团的管理层,哪怕以后有需要也会出钱在内地聘请职业经理人。顾说自己相信广东这个商业气氛,相信广东的经理人已实现很高的职业化,其敬业精神和效忠企业的理念不会因为董事会人员的变化而变动。

    格林柯尔集团是世界三大无氟制冷剂生产商之一,其无氟环保制冷剂在全球市场独占鳌头。据称,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以5百亿元的价钱,从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92)第一大股东一广东科龙(容声、集团有限公司手中购得204775755股法人股,成为科龙电器第一大股东。

    谈起这笔〃买卖〃的动因,顾雏军说,一是顺德市『政府』不控制企业、零持股与零负债的理念;二是科龙电器良好的壳资源。据他介绍,在签署转让协议前,格林柯尔主要管理及财务人员对科龙电器进行了长达4周的考察和调研,一致认为科龙是一家好公司。他们认为,尽管该公司去年报出巨额亏损,但今年中报已实现微利,而且没有〃水分〃。

    更为关键的是,科龙电器与经销商一直保持融洽关系,销售模式颇为成功。这是格林柯尔非常看中的。顾雏军说,科龙过去售出的空调和冰箱,对科龙来说并不十分重要。

    顾雏军还表示,科龙追求质量、技术的纵向发展策略,与格林柯尔的经营思路极为吻合,这是双方合作的良好前提。

    对入主后的经营策略,顾雏军表示,首先是利用格林柯尔的制冷剂技术,降低科龙的生产成本,提高空调运作效率,尽快实现赢利。格林柯尔进驻后,有足够的技术实力来帮助科龙实现技术进步,达到空调效能和效率的优化提高,使科龙在竞争中取得主动。同时,通过优化设计、杜绝浪费、提高空调效率及采购、销售等环节的努力,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外销比例,力求淡季不淡。

    借助外界的东西,使一点〃歪〃这也不妨是一神经营之邀。

    有意增持科龙股份不超30%

    科龙的品牌价值在于制造业,而格林柯尔为智能工程,两者只能一补利用,股份增持只为科并其他股东作表率,让他们对科龙有信心。再者,以避免a股上市公司规定的全面收购触发点。

    200年6月5日,中国从事无氟环保冷冻剂替换工程的格林柯尔控股有限公司比056。hk)董事局『主席』顾雏军表示,他以私人身份收购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92)20。64%股权后,有意进一步增持至不多于30%,但强调不会将此项资产转让予上市公司。此外,他强调个人并无资金压力,短期内亦不会减持格林柯尔股权。

    从事冰箱及空调生产的科龙稍早表示,持有公司34。06%股权的大股东广东科龙(容声)集团有限公司,以总代价5石亿元人民币,出售共2。048亿股科龙法人股子顺德格林柯尔。以此计算,每股作价2。73元人民币(约2。58港元人交易完成后,顺德格林柯尔将成为科龙单一最大股东,而原大股东广东科龙(容声)的持股量将降至13。42o。

    顺德格林柯尔从事新型环保无氟制冷剂的研究及制造,并由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格林柯尔『主席』兼控股股东顾雏军全资拥有,惟两公司并无其它关连。

    然而,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呢?

    200年7月12日,顾雏军在记者会上表示,他以个人名义进行是次收购,主要考虑到格林柯尔的股东可能对科龙没太大信心,而且,由于不流通的法人股不能售予外资,故在法规上亦不容许由上市公司收购。有意增持至少于30%,避免全面收购。

    他又称,有意增持科龙至不多于30%股权,以避兔a股上市公司规定的全面收购触发点。

    此外,他表示无意将科龙股份转让子格林柯尔,因前者的品牌价值在于制造业,而后者则为智能工程,两者并不相同。

    事实上,他200年8月被问到格林柯尔会否发展空调及冰箱业务时表示,空调及冰箱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他不会让上市公司承担这风险,若要投资的话,亦会由母公司负责。虽然格林柯尔不涉及是次收购,但公司与科龙日后在业务上亦会产生协同作用。两公司独立发展,但有互补作用。顾雏军说,目前科龙旗下的维修能力尚未充分发挥,格林柯尔可加以利用,为客户提供工程替换服务,故两家公司虽然独立发展,但却有互补作用。

    受到内地家电行业减价战影响,科龙2000年度获得巨额亏损达6。88亿元人民币。不过,今年上半年业绩好转,录得净利1,570万元人民币。

    顾雏军表示,拟与科龙管理层讨论如何在短期内使科龙盈利大幅弹升,并希望科龙全年能录得盈利。

    科龙曾发出的声明指出,引入顺德格林柯尔作股东后,将在发展环保科技与全球营销网络方面为公司注入新的活力。

    科龙董事长兼总裁徐铁峰在声明中表示,根据各方达成的相关协议,科龙既定的经营战略方向不会改变,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路与措施不变。

    科龙复牌后最高曾报2刀25港元,但收市微跌055%,报1。sl港元;格林柯尔则升4。76%,报3。3港元。

    智者善于抓住机会,从而开拓未来,顾雏军不但善于把握机遇,他还明察秋毫,逢时出手,尽最大能力上去赢得企业的发展。创富历程

    196o年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

    198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其后又获南开大学硕士学位。

    顾雏军于南开大学研究生毕业后,1990年,带着自己的制冷新科技前往英国,其技术被当地的投资商看中后,遂于当年在英国注册了格林柯尔这一品牌。随后在中国北京等城市建立了8个分公司。

    1998年,随着格林柯尔在中国天津建立了无cfc制冷剂生产基地,顾雏军开始了重返中国市场长征。

    顾雏军是格林柯尔集团的创办人。格林柯尔集团属下格林柯尔科技曾于2000年7月在香港创业板成功上市。

    200年10月,顾的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已获得《福布斯》排名的全球中小企业200强的称号,而顾雏军的名字也排在了《福布斯》中国百名首富中的第20位。

    

==========================================================================================================================
【申明:本书由 久久小说(WwW。87book。com)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更多精彩好书,更多原创TXT手机电子书,我们因你而专业,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请登陆 久久小说……www。87book。com 】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