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法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就业法宝-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浪漫和快乐对我来说不失是一种奢侈。面临着毕业,我没有后台、没有门路。尽管我在院里还称得上是个优秀人物,但当我一踏入社会,才发现这个世界远不象我想的那么简单,找工作时,我那一大堆的证书并没什么太大的用处,客气的,对我表示遗憾;不客气的,看我的眼神简直象在看乞丐,我四处碰壁,可是我真的不甘心分回那个小地方,如果回去,我还有什么发展呢?我不相信命运对我这么残酷。于是,我依然努力地去寻找机会。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云……那个外文系的女孩儿,她告诉我,她的舅舅在本市一家大公司做总裁,她可以帮我,同时她还告诉我,她喜欢我……听了这些,你知道吗,小雪,我真的不知道该怎样才好。那时我真想找你说一说,可是那时你正忙着考试复习。于是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整整想了两天。我珍惜咱们的情感,但是爱情毕竟不能当作晚餐,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我的父母需要我去赡养,我要留在这个城市,我要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这些,云可以给我而你却不能。也许,我这样的人不配去享受爱情。

    小雪,我想我的行为一定伤害了你,你肯定也认为我是一个自私卑鄙的人,不管怎么想,我只是想告诉你,你是一个我真心爱过的女孩儿。我会在心底默默地为你祝福,愿你平安快乐。同时,也希望你把我从你的记忆中彻底抹去,我是一个不值得你留恋的人。

    赵

    泪水顺着脸颊流到了信纸上,是啊,我是一个平凡的女孩,也许今后我毕业分配自己都不知该去哪里,对赵来说,我们之间的爱情不能做晚餐,他是实际的,虽然这种实际让我感到害怕,但不管怎样,这也许就是生活。

    转眼间,我也离开了学校,我没有找什么留在大城市的机会,而是安安静静地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小城。许久也没有赵的消息了。今天的我,再回想起昨天的故事,总有种隔世之感。也许步入社会的我们成熟了,世故了。但是在深夜一个人呆着的时候,总会不经意地想起赵,想起了那首永远的《黄丝带》,总想问一句,你在城市还好吗?

    

就业法宝 3。路是爬过来的

    ……大学毕业求职手记

    王欣北京商学院

    你们什么都没有,你们怕谁?在大四择业的过程中,我便真正贯彻了〃无产阶级〃原则,走了几个月的〃无产阶级〃道路。

    一位专业课老师,平日多有言辞鼓励同学外出闯『荡』,曰:你们什么都没有你们怕谁?大有无产阶级走遍天下之味。而在大四择业的过程中,我便真正贯彻了〃无产阶级〃原则,走了几个月的〃无产阶级〃道路。

    大四一开学,同学们便都忙碌起米,四处打探消息,通风报信。不同籍贯的便互相交流家乡的情况。几位通过家庭关系迅速解决好一切的同学则整日悠哉乐哉无所事事,看得旁人眼睛冒火。而要户口还是要事业成为二难抉择。女孩子凑到一起便开始叹苦经并相约同租房,构想以后如何生活。打算回原籍的几乎没有。

    过了一段时间,有喜讯传来:南方某大城市一知名公司来校招人,解决户口,待遇也相当可观。于是同学们纷纷去面试,一个班去了一大半。深谙此道的几个同学便请公司人事部约人去吃饭,趁机联络感情。临近寒假,公司打电话来叫两个人过去实习,居然有我,实在令不谙世事的我受宠若惊。于是匆匆上了火车,直奔该市。才下了火车,便被公司叫去上班。直属总裁的该部门云集了从全国各大名校招来的〃高手〃,顿感压力倍增。加之天气炎热,没几天牙便痛得吃不下饭。在此重压下,还好,策划方案被评为最佳,可望实施。但是在实习的过程中,越来越发现自己其实并不喜欢本专业。心里一直渴望的还是去做记者。于是决定改行。实习期结束之日,趁总裁去布置筵请之时,我们这群学生私自召开了座谈会,畅言各自学校找工作的情况,听到了各类招聘时所提的形形『色』『色』的问题。北大一男生说,当一位人事主管问他〃你觉得二月河(作家名,《雍正王朝》作者)怎么样〃时,他答口:〃我没看过这本书。〃听得我们捧腹大笑,也消除了各校的距离感。

    农历年刚过,得知青岛的人才招聘会开始,于是匆匆赶往青岛。一来才大吃一惊:从外省赶到的学生竞有几万,令青岛的旅馆房价大涨。预售的门票几小时便售空,大批人在街上干着急。而我竟在长长的队伍中看到好几位家乡远在几千里外的同学。令我暗自吃惊低估了青岛的吸引力。第二天的招聘会九点钟开始。凌晨五点,同一旅馆的外省学生便吵吵嚷嚷地起身,赶去会场排队等票。早晨六点多,会场所在地香港路上的人排队已排到也山东路。『政府』不得不出动大批警察维持秩序。我估计得较准,十点钟赶到会场,顺利入场,递出了十几份简历。几家报社看了我的简历表作品,都很满意,进一步增强了我改行当记者的决心。

    从青岛赶回,又得知某知名电视台的一栏目正缺记者型主持人,又匆匆赶去面试。面试基本通过,开始在那里实习。由于没有住处,暂住在某大学的招待所里,条件很差。每晚入睡前都要对自己说:忍一忍,一切都会好的。实习期间,没任务的时候就在图书室查资料,自学电视节目制作方面的书。接触一个全新的领域,一切都要从头学起,对我而言是种极有压力的刺激,激励我不断学习。或者泡在机房里看同事如何打字幕、剪片子、配解说词。有任务时,上午知道选题,下午就得上火车。在上海采访一次全国『性』会议时,整个会议期工作都排得满满的。既没时间逛街景也没时间休息,常常写解说词写到凌晨。第二天还得顶着两个黑眼圈继续拍片。临返程的前一天晚上十点才把最后的片子拍完,人也几乎累散了架。喝完了庆功的啤酒,一觉竟睡到第二天十点。经历了这段紧张的日子,明白了记者的艰辛,胃病也总犯。但是栏目组对我的重用及任务完成之艰苦更加深了我对这行的热爱。我喜欢这种不知明天要到哪儿去、做什么的感觉,也喜欢用笔来完成工作。

    在这段实习期间,北京的朋友帮我在国展的交流会上递了十几份简历,于是诸多单位呼我去面试,呼机整日响个不停。因为一时赶不回去,白扔了许多机会。提前结束了实习,〃杀〃回北京。自己又在人才市场报上找了几个与电视节目制作相关的文化公司递了简历,陆续面试了几次。多数公司都是约定面试、填表、谈话的程序。一个公司同我谈了许久后,当下拿出几十页的策划方案叫我点评。时值中午,公司的人都去吃饭了,剩我一人在挥笔疾书,不争气的胃又开始作痛。一边做一边骂公司不近情理。交完答卷,那位人事主管以职业『性』的微笑向我道别,我也微笑告辞,心里曰:见鬼去吧。

    而后系里打电话问我的工作怎样,此时才知自己的留京指标已被排名在后的人捷足先登。只有死了这条心,心想以户口换得喜欢的工作也不错。到此为止,那个为之争得头破血流的大城市的户口指标都被我白白放弃了。人人都说可惜,自己也有些心疼。但是转念一想,只要单位好,什么户口、地域对我都是无所谓的。反正我也习惯了漂泊,没有任何水土不服之病。于是继续抱着找着玩的态度参加各类面试,一面打算毕业后回实习的电视台工作。屡屡的面试给了我不少应变能力的训练,也让我体会到同人打交道的乐趣,尤其是面试时主管总提各类稀奇古怪的问题让你答,实在是双方斗智斗勇的过程。也学会了在事实的基础上巧妙地推销自己。然而有时说过了火,几家小公司便直言相告:你不是在我们这里久呆的人。遂将简历退还。自己只有尴尬的份儿。

    大学的最后时间便以这样的形式逝去:面试、查资料写论文、泡学校舞厅。一晚在舞厅闲坐,一男土过来聊天,问曰:你顶多大二吧?笑答:然也。那男士再多看两眼,忽然改口:你肯定是大四的。惊问:怎么知道?答曰:找过工作的人眼里透出的都是圆滑。呜呼!实乃人生一大悲剧。我知道我的小市民生活即将开始了。

    

就业法宝 4。人才市场,

    我只是一条无人知道的小狗

    余勋伟湘潭大学

    当我提笔写下这个题目时,我很奇怪自己笨拙的笔怎么会〃班门弄斧〃起文字来。我没有什么写作的天赋和功底,只因一个个人才市场供需见面会的历程刺激着我一定要写下点东西来,这使我想起了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句至理名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只可惜,我这算不上什么文章,充其量是一位九九届毕业生的一点感慨而已。

    作为我校首届并轨毕业生中的一员,从去年下半年起,到如今,我跑了一个又一个人才市场,参加了一个又一个供需见会:杭州、宁波、广州、顺德、福州、长沙……生怕错过了一次机会,到头来还是〃过尽千帆皆不是〃,空空如也。回想起求职的历程,我真是感慨万千,其中的滋味一言难尽。还未走出校门便经历着改革的阵痛,我想与我有过同样经历和同种感受的一定大有人在,为什么我们在人才市场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面对闹哄哄的人才市场和依然平静如水的学校,我不能不对过去作些反思,也算是对走过历程的一点理『性』思考和对未来者聊备一些借鉴吧!

    十六年的求学生涯,是从一个学校跨入另一个学校,平常而又自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日子虽然平淡,却让我满足。上大学时,正好碰上高校并轨改革,说实话,当初〃并轨〃这个词对我来说完全是个新鲜的玩艺儿。只知道毕业之后学校不再包分配,要自己找工作。我来自农村,根本没什么关系,我找工作要全靠自己。我深知〃大学生是'天之骄子',上了大学就意味着捧金饭碗,就一定会有一份稳定舒适的工作的时代〃已离我们远去。因此,一进校门我就背上了一种包袱,或者说是一种忧患意识吧。读高中时就想象大学是怎样的瑰丽,怎样的舒适好玩。没想到,一进大学,才知道大学自有它的威严,它也存在着残酷的竞争。于是,我用从命的态度对待着自己的青春,整日背着书包进教室,进图书馆。听从师兄师姐们的建议,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工作,竞选班干部,学生会,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现在我手头的各种证件也不少:拿了多次甲等奖学金;评了多次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外语通过六级,计算机获得初级程序员资格……然而,在择业面前,这一切似乎不足以支撑我成年的身体和思想,暴『露』着我内在的无知和空虚。特别是一次次人才交流会上,当我面对着无处投推荐表的残酷现实时,我才真正从规规矩矩的学生生活中清醒过来。我开始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的过去,思索未来的生活。

    实践告诉我,在人才市场上,用人单位是挑剔的买方,自己只不过是一种记载〃信息〃的'〃商品〃。用一句时行的话说来就是:〃你是大爷,我是孙子!〃

    由于当今实行双向选择,用人单位位十分注重人员实用『性』,这样大部分文科生便少了几分竞争力。道理很简单,现在毕业生统一走向市场,那么我们在人才市场上怎样向用人单位证明自己?这就需要他具有一技之长,这是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而学校目前的教育模式仍然停留在以前的方式,尤其是对文科生的培养,没有培养出明显的一技之长来,这就必然造成大部分文科生在人才市场上〃门前冷落鞍马稀〃。我是名文科生,对这点是深有体会的。从大一到大四,虽然学过多门电脑课程,以basu到c语言,到那时十分流行的wps,而如今,几乎没有人在使用这些软件了,系里原先红极一时的386早已布满了灰尘;虽然通过了初级程序员资格考试,可我从未正儿八经上过网,不会熟练地应用层出不穷的软件;虽然通过了六级考试,可我至今无法熟练地应用外语进行写作与对话;虽然学习了多门专业课,可我所有的知识都不过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操』作经验……的确,按学校的标准,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自己是优秀的,而当我面临择业,我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会,其实又什么都不会,我想这大概也是目前大部分文科生的一种悲哀。虽然不可否认四年的大学教育提高了我的个人素质和学习的能力,但同样不可否认直到现在我们无一技之长。我开始羡慕起理工科的学生,甚至职业专科学校毕业的学生。

    长长的思索加上求职的历程和浓重的悲哀,打破了我的生活学习习惯。专业书籍似乎一下子离工作十分遥远了,我感觉到自己就象个发育不良的婴儿。我发现除了专业书外还有那么多的知识需要我认真学习和掌握;发现除了老师和同学外,还有那么多形形『色』『色』的人需要认识和交往;发现除了在图书馆和教室外,还有更多的空间需要填满和了解。我惊讶于社会和我的想象是如此的不同,更惊讶于自己是如此的幼稚和无知。

    转眼间,大学四年生涯即将接近尾声了。我唯一能够庆幸的是自己还年轻,我知道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必须做出更多的努力来纠正自己的偏差。不管未来会怎样,我只是明白自己会面对现实。进入社会大学,还有漫长的学习历程,我将以自己的努力和热情踏踏实实地走下去。

    〃进入大学就是进了就业保险箱〃,那仿佛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们毕业生都有一个共同疑问,那就是谁肯要我,为什么要我?相信大多数在校的大学生都对就业形势有所了解。学校是个小社会,校园内的莘莘学子无时无刻不在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与冲击。面对毕业生就业艰难,每一位在校大学生都应该意识到,自己就站在了〃就业的起跑线〃上。这不是夸大其辞,〃良禽择木而栖〃,为了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每一位在校大学生都必须抓紧在校的短短几年时间,从各方面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