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与现代中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 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① 钱复,《钱复回忆录》(台北:天下出版社,2005),p。80。That the missiles were Matadors is from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Electronic Briefing Book no。197 edited by William But … posted August 18; 2006 at gwu。edu/nsarchiv; doc。7; pp。64…66; accessed September 1; 2008。

  蒋、杜几番会谈之间,双方代表反复商量联合公报草稿。杜勒斯透过美方中间人提议,要国府方面表明:中华民国“绝不会先发动战争”。蒋拒绝。杜勒斯希望两国政府宣布共同安全条约“仅是防御条约”,蒋只同意表示条约是“防御性质”。杜勒斯希望蒋遵循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的模式,承诺“绝不倚赖武力统一”中国,蒋也拒不接受这样的文字。庄莱德、克莱恩和派驻台湾的其他高阶美国官员私底下显然也向国务卿提醒,他这样会招惹祸事。最后,杜勒斯不愿成为“丢掉台湾”的那个人,全面投降。联合公报中,台北方面只说:恢复大陆人民自由的“主要方法”,将是“实行国父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这项使命的根基在于中国人民的心理,不是以使用武力为基础”①。

  ① FRUS (1958…1960); vol。19: China; pp。440…441。

  杜勒斯三天来所有口头上的火力攻击统统没有效果,反倒是蒋“很满意”,还在日记中说杜勒斯“正直、拘谨”。最后一天晚上晚餐之后,蒋提醒杜勒斯解放军空军力量日增,要求协助“克服共匪此一阴谋”。尽管先前对核子武器已经交换过意见,但显然因为杜勒斯实际上已全面投降,使蒋放胆要求“予我一原子重炮毁灭其炮兵阵地”①。杜勒斯对这个要求没有回复,然而同意提供斗牛士飞弹(可装核弹头),已算是做出新的承诺以防御性核武(由美国人操作)维护台湾安全,事实上美国没有因此拿回任何好处。就杜勒斯此次抵台,双方政府的主要具体议题——金门——而言,联合公报已推进美国的公开立场,宣称“在目前情况下,防卫金门、马祖与防卫台湾、澎湖密切相关”②。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October 23; box 67; folder 1。

  ② 公报的定稿同上注,pp。442…443; New York Times; October 28; 1958; p。58。

  杜勒斯的长篇大论虽然没得到效果,却使蒋再次确信,艾森豪政府依然希望有一天能在两个中国的架构下和北京改善关系。晓得毛泽东跟他一样反对此一政策,他和儿子决定试图说服北京结束依然棘手的金门危机——蒋、毛都利用它来图谋自己的盘算。根据中共某位高级官员1994年私底下的说法,当时蒋递话给周恩来,表示解放军若不停止炮击,他(蒋)就必须“做美国人要他做的”——从外岛撤军,长久下来这个动作就会危及到中国领土的不可分割。蒋经国可能是透过香港的中间人曹聚仁传递这个讯息①。

  ① 1995年11月28日,王冀在华盛顿受访。王是一个知名的华裔美国人,当时是国会图书馆中文部主任。他说在1994年12月到北京时,会见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乔石长期担任中国情报和安全组织的首长)。乔告诉王,蒋介石写给周恩来的信。乔石似乎没必要在36年后编造这个故事。相关的解密国务院文件删去蒋介石要求核武的文字。2009年9月,曹聚仁的儿子曹景行在香港公开说他父亲曾为毛泽东和蒋介石传递讯息,他没对金门的主题多做说明,只说毛泽东告诉他父亲“台湾的表现值得赞赏”,只要蒋介石不要和美国亲近,他可以继续管理澎金马,可管许多年。香港和台北有些观察家怀疑曹景行的说法。参见http://big5。chinanews。cn:89/tw…lscq/news/2009/09…28/1891678。shtml。

  多年之后,周恩来证实有此一事,告诉基辛格说,1958年美国要蒋放弃金门,完全切断台湾和大陆的脐带,但是台湾和大陆领导人“合作化解杜勒斯此一努力”。周说,蒋不愿做出杜勒斯要求的事,“我们劝他……不要撤军,(然后开始)单打、双不打……他们了解我们的意向,也就不撤军。”①

  ① FRUS (1969…1976); vol。17: China; pp。765…766。 周恩来说只要改变炮击,蒋介石就会“了解”了,但是据乔石之前的说词,很可能两岸之间确有秘密沟通,在对基辛格之前的谈话中,周恩来试图保护在香港和蒋介石的秘密接触。

  1958年10月25日杜勒斯离开台北的当天晚上,蒋的日记进一步暗示有此一对话。晚上,北京果真宣布今后单打、双不打的新政策。蒋在同一天晚上的日记写下,北京此一宣布“儿戏可笑,更可断定其内容与内心之矛盾无主矣”①。蒋显然认为北京承诺在双日绝不会炮轰金门。可是,第二天就是双日,解放军仍向金门发射239枚炮弹,不过全部没朝机场或海滩登陆地点开炮。蒋对炮击也不再有任何评论,后来双日也真的完全停火。国军炮兵也如法炮制,停止反炮击。双日停止炮战,使得金门守军有空档可以安全运补②。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October 25; 1958; box 67; folder 1。

  ② New York Times; October 25; 1958。

  金门危机终于过去。国、共双方继续敌对,想方设法挫弱对方;但是在最高阶层,他们彼此有默契——双方皆认同中国的统一,然而他们背后的两大超级盟友只要台海和平——也就是两个中国。第二次金马危机的解决正是另一个例子,让我们看到蒋有能力搞定共和党政府,它们在政治上不敢拂逆他。至于毛在第二次外岛危机的收获,相形之下就比小小。不过,事实上他是出于革命狂热,以及基于意识形态、国内、国际原因而希望制造紧张。他在这方面成功了,也同时震撼全球,让大家了解中国在世界大局举足轻重,也不会听任台湾问题休止冬眠。甚且,毛也在非共产世界掀起了大家质疑美国的对华政策,以及美国竟然随随便便就又大谈要动用核子武器。

  由于这次危机,特别是毛对核子战争的态度,令苏联领导人大大提防了他的轻率,赫鲁晓夫开始犹豫是否该让毛拥有核子武力。可以说,蒋也参与煽动的这个危机,后来也影响了中、苏集团的分裂,不过当然蒋和美国人当时都没有预见到有此发展。而国府和美方对于在东亚区域发展核武也有不同看法。1958年12月,华府终于否决了蒋在1月间要求给他核武的案子。于是乎,蒋批准在台湾建立第一个秘密核武研究实验室①。

  ① FRUS (1958…1960); vol。17: China; pp。509…510。 1975年蒋经国在向立法院做半年度的报告,揭露了这个暗中进行的计划。参见China Quarterly 64 (December 1975):808。

  第十二章:换档

  1959年,因为台湾的国民大会即将在次年选举第三任总统,胡适、王世杰等自由派知识分子开始呼吁蒋遵守宪法,不再争取连任。当年稍早,陈诚也以为蒋不会扩张宪法对总统任期的限制,与一群他熟识多年的将领私下讨论继任问题。但是,蒋经国的手下若非已在陈诚周遭布下眼线,就是在会议室装了窃听器。委员长闻报有此秘密会议之后,立刻设法破坏任何可能的计划,让陈周遭亲信将领退役或改调非主管职位,连参谋总长“王老虎”王叔铭也职位不保①。大约同一时期,他也解除了和蒋经国意见不合的蒋纬国之装甲兵司令职位。蒋纬国担任司令不足一年,又奉派到美国进修。蒋纬国觉得自己是因政治因素被调职;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担任带兵职位②。

  ① 孙宅巍,《陈诚晚年》(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p。151。

  ② Boorman; Biogriphical Dictionary; vol。1; p。364; 1996年6月5日,蒋纬国在台北受访。

  6月间,蒋夫人从美国回来。那一年蒋夫人一直代表委员长在美国奔走,到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众议院亚太小组委员会、美国退伍军人协会、国防大学、全国记者俱乐部及其他数十个组织演讲①。她得到三所大学颁赠的学位,到华府探访病危的陈纳德,也参加了5月间病逝的杜勒斯的告别式。《新闻周刊》赞誉他“有个人魅力、机智以及能言善怠道”。盖洛甫民调则说她是全世界最受钦佩的女性之一。但是,她演讲的音调总是很刺耳,又爱用一些艰涩字词,因而引来批评和讥笑②。回国之前,她在白宫和艾森豪夫妇共进午餐③。当她回国时,委员长和往常一样,到机场接机。她已去国一年多,但这对夫妇仍在外人面前展现出非常不中国式的恩爱。

  ① 陈鹏仁主编,《蒋夫人宋美龄女士画传》(台北:近代中国,1998),pp。181…191。

  ② 引用Laura Tyson Li; Madame Chiang Kai…shek (New York: Atlantic Monthly Press; 2006); pp。374; 376。

  ③ 陈鹏仁,《蒋夫人》,pp。181…191。关于白宫午餐,参见Tyson Li; Madame Chiang; pp。374; 375。

  这些年,蒋夫人住在美国、年龄约在9、10岁到青春期的许多外甥(没有外甥女),都会被前往香港的父母中途送到台北去。暑假期间,他们这位出名的阿姨或姑妈会给他们安排不同的活动,也邀请经国的小孩参加,组成了所谓的“八仙俱乐部”。他们记得她花不少时间绘画,一天抽半包到一包香烟。他们也记得委员长穿长袍在庭院散步,背诵唐诗,并在阳明山家庭野餐时炒了一锅炒饭。(美龄最喜欢的料理是南方炸鸡。)小孩子跑进跑出时,委员长和夫人坐在一旁慈祥地微笑。她会点根烟,插在烟嘴里,静静地看着小辈嬉戏①。

  ① 2002年5月、2003年4月,蒋家成员在台北受访;2006年8月30日,曾参加过“八仙俱乐部”的一位成员给我的电子邮件。

  如果蒋看起来很高兴,那也是很合理的。1950年代末期是他迄今最快乐、最满足的时期。毛泽东则陷入重大麻烦。中国的“大跃进”最终成了一场灾祸,大陆上的人民再度死于饥荒。12月,刘少奇取代毛泽东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蒋开始相信在可预见的将来,大陆终将出现反共抗争。可是,周恩来表现得一副大陆越来越适合养老的模样,公开呼吁委员长回归祖国,可以替他及其僚属安排适当的职位。据中央情报局的报告,北京自1959年起传递了超过一次的秘密信息给台北。1958年10月杜勒斯对蒋说教之后,蒋曾和周通讯,这或许让周相信,委员长说不定有兴趣与北京交涉协议。1964年,中情局表示,没有证据显示中共对蒋氏父子的提议有得到任何回应①。即令如此,蒋氏父子还是决定不让他们的好朋友(中情局台北站站长克莱恩)知道最近的这些接触。

  ① National Intelligence Estimate no。43…64; March 11; 1964; p。5; FOI request to the CIA。

  1959年3月中国大陆果真爆发大型叛乱,不过事发地点在遥远的西藏。中情局驻印度、泰国人员以及蒋经国的特种部队,分别秘密向反共的康巴族藏人及西藏其他团体提供训练和支持①。大家都在传说汉人预备把达赖喇嘛送到北京时,大规模起事就开始了(谣言或许出自中情局支持的游击队)。达赖喇嘛支持起义,率领大群喇嘛及贵族藏民逃往印度。蒋氏父子力促美方允许国军参与中情局现已大幅扩张的行动。但是,由于国民政府也主张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它在藏人分裂主义群中并不孚人望;印度也不欢迎国府介入。因此,中情局起先避免和台北当局在西藏进行联和秘密行动,结果蒋就扬言要自行空投补给品和伞兵进入该区,中情局于是同意与蒋合作②。

  ① 1996年6月,一位当时派驻南亚的中情局官员在华盛顿受访。

  ② 1995年5月3日,蒋抱怨美国拒绝配合利用这次暴动。FRUS (1958…1960); vol。19: China; p。562; 1996年6月,中情局官员的访问。

  这一个首度真正反毛的暴动,对蒋而言相当重要;他几乎承认西藏的独立,宣称西藏人民应该“有权利决定自己的未来”①。在台北,陈诚和其他人公开预言乱事会蔓延到西北和西南,甚至华中各省②。然而,4月底,杜勒斯(Allen W。Dulles,时任中情局局长)向国家安全会议报告,表示乱事“已经被粉碎得差不多”③。

  ① FRUS (1958…1960); vol。19: China; pp。756…757。

  ② 同上注。

  ③ 同上注,p。755。

  中情局的行动依旧未停止。1960年2月,当中情局寻求延长行动时,艾森豪抱怨说起义既已无望,这么做只会“让共产党对西藏人民的镇压更为残暴”。即令如此,他还是批准延长行动2年。和一切针对中国的秘密准军事行动一样,这一次也没有达成任何目标①。

  ① 这个计划的进度报告,请见FRUS (1964…1968); vol。30: China; pp。739…742; FRUS (1958…1960); vol。19: China; p。808。

  然而,西藏事件有深远的政治影响。乱事使中印关系生变,一年之内导致两国沿喜玛拉雅边界发生冲突,这些冲突最后演变成1962年的中印战争。可是在1959年,多年来一直在西藏抗暴事件上作文章的蒋或华府领导人,却没能预见这出戏码。对毛来讲,这个事件也颇有好处——棘手的达赖喇嘛已带着一批喇嘛领袖以及“农奴主”逃往印度,为毛省去抓他们坐牢的麻烦①。

  ① 苏联驻北京大使馆代办安东若夫(S。F。Antonov)1959年10月21日的日记“Summary of a Conversation with the Chairman of the CC CPC (Central Committee Coommunist Party of China) Mao Zedong on 14 October 1959。” 见the 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Project网站:mtholyoke。edu/adad/intrel/maoconv。htm; accessed August 28; 2008。

  1959年10月,赫鲁晓夫成功访问美国之后,再度来到紫禁城和毛泽东会谈。根本上的歧异,尤其是核子时代的战争与和平、中印边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