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100位首富人物发迹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100位首富人物发迹史-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偷募鄹翊罅柯蚪鳯VMH公司股票。他利用该公司管理层之间的权力斗争,经过一场颇为艰苦的官司后,终于如愿以偿地把LVMH这家已成功的公司纳入掌中。阿尔诺的精品帝国至此已初具规模,他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让LVMH的版图不断地扩大、扩大、再扩大……他的目标是要构建一个庞大的精品帝国,不仅包括精品时装,而且还有名牌手表、高档葡萄酒等等。说句大白话,他要赚有钱人的钱。

   LVMH所属的路易斯…弗伊顿公司(Louis Vuitton)及酒类业务如Dom Perignon和轩尼诗等的强劲现金流让他获得足够的财力收购各种精品品牌:手表公司、香水制造公司、免税商品连锁店、百货公司,甚至还有精品拍卖行。建立LVMH帝国过程中,阿尔诺以难于对付、严酷、冷静和机警而著称,一如别人封给他的外号“狼”。在英国黑啤公司吉尼斯公司(Guinness)和大都会公司(Grand Metropolitan)要合并成新的大都会公司(Diageo)时,他极力反对。他的反对是有理由的,LVMH在吉尼斯公司持有重要股份。后来,在阿尔诺获得一笔数目可观的补偿金后,合并才得以顺利进行。

  对号称世界上最好的白葡萄酒公司——伊奎姆公司(Chateau d'Yquem)的控制之战也充分体现了他的个性。这场争夺战爆发于1996年,至今仍未了断,成为阿尔诺和伊奎姆支持者之间的一场苦战。

  1997年以来,该公司开设或收购了500余家商店,从化妆品连锁店到销售太阳镜和手表的专业商店等。2000年,这些业务销售收入约为24亿美元左右。精品行业是高利润率行业,像路易斯…弗伊顿酒的利润率就高达40%。零售业的利润率要远低于这个数。阿尔诺要想从零售业中大赚一把恐怕很难。

  不过,好像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止阿尔诺不断的攫取。不久前他表示,LVMH公司的收购季节又到了。他说:“精品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不像造汽车或其它工业品。你得有勇于成功的激情。我想,最起码在未来10年,我还能继续玩得很开心。”

  2003年,LVMH又收购了巴黎的La Samaritaine百货商店,持有这家130年历史的百货公司2亿美元股份。他希望将它改造成一家精品商场,专门销售各种高档商品。阿尔诺的胃口已不满足于精品制造, 他要进入零售业,使LVMH锦上添花。

  古弛——阿尔诺的心痛

  阿尔诺精于收购之道,但在与其他公司的对奕中,他并非招招领先。实际上,他也曾下过一些“臭棋”。多年来,意大利古弛公司一直是LVMH的劲敌。阿尔诺也早就有“收编”古弛之意,但他似乎比别人多了个心眼——他要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

  1999年1月,LVMH公司饿狼扑食般地扑向古弛,收购了后者34%的股份,成为古弛的大股东。古弛顿时失去了自由,受制于LVMH。面对这种情况,古弛CEO德索尔提出要求,让LVMH全盘收购古弛。阿尔诺拒绝了。道理自然很简单——全部收购要花很多资金。阿尔诺希望通过控股古弛,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一方面以较小的代价控制古弛,从而抑制住古弛强有力的竞争,另一方面从这笔投资中获取可观的收益。

  阿尔诺这次失算了。遭到LVMH拒绝后,古弛管理层决定使出杀手锏:扩充股本,并将总股本的42%以3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阿尔诺的法国同胞公司PPR公司。扩股后,PPR公司成为古弛的最大股东,而LVMH公司在古弛的股份则从34%稀释至20%。不仅如此,古弛还与PPR达成一项战略协议,保证古弛公司的独立性,继续发展多品牌战略。

  古弛的举措惹恼了阿尔诺。于是他向一家荷兰法庭提出起诉,要求就此进行调查(古弛虽是意大利公司,但总部分别设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和英国伦敦,注册地则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阿尔诺称,德索尔言行不一,没有要求PPR公司100%收购古弛,但却将古弛置于PPR的控制之下,损害了古弛公司股东的利益。LVMH公司甚至还暗示,德索尔之所以会改变主意,是因为他和PPR公司订有一项秘密的君子协议:同意PPR作为古弛的大股东后,德索尔和古弛设计师汤姆·福特(Tom Ford)将获得一笔巨额股票期权。

  2004年4月份,一家荷兰法院批准LVMH提出的要求,对古弛公司CEO德索尔2年多前的增资扩股行为进行调查。至今这场官司仍悬而未决。古弛也因此成为阿尔诺的心头之痛。不过,在外人看来,这起旷日持久的官司倒不失精彩。

  在拒绝屈服的同时,阿尔诺又玩了个花招:要求PPR公司全部收购古弛的其他股份,包括LVMH公司在古弛的20%。显然,阿尔诺要逼迫PPR出手。如果PPR不全部收购,而且法院判决古弛的增资扩股行为无效,PPR将不得不从古弛退出,LVMH又会成为古弛的最大股东。如果PPR公司整体收购古弛,以阿尔诺提出的每股100美元的价格,LVMH公司在古弛的投资将获得6亿美元的收益!当然,也存在另一种可能:如果法院不认为古弛的扩股无效, PPR在古弛仍将稳坐钓鱼台,阿尔诺则将输掉其生意场上的第一场恶战。 

  梦断因特网

  收购古弛受挫后,许多人怀疑阿尔诺是否还有斗志。 阿尔诺的行动再次打破了人们的怀疑。1999年夏,正当网络风头正劲之时,阿尔诺成立了当时欧洲最大的因特网投资基金,希望藉此建立一个强大的网上精品帝国。通过收购数十家网络初创公司,他建立了一个名为Europ@web的公司。他要与软银等公司一争高低。

  仅从个人而言,阿尔诺在网络的投资堪称最大。他把个人财富中的近5亿美元投入了Europ@web;在其他网络公司还投资有3亿美元。当时,有人甚至说,阿尔诺的投资成了欧洲网络经济的一个晴雨表。今天看来,阿尔诺的梦想实现起来会有不少困难。Europ@web所属的几个主要的网络公司均未能达到阿尔诺的预期。为此,去年6月底,阿尔诺不得不刹车。他说,他要考虑“战略调整”。

  阿尔诺曾说过,他做生意的原则是要选好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在对网络的投资上,他似乎破戒了。他所收购的时装零售网站Boocom和音像制品公司博斯曼公司(Boxman)已相继倒闭。1999年收购 “拍卖场”网站(Aucland)时,他曾说过:“一两年内,我们在全世界的对手将只剩下电子湾公司一个。”实际情况是,直到现在,“拍卖场”网站在法国以外还没有赢得立足之地,即便是在法国,它也只能排在第二,市场份额远不及排在第一的iBazarcom网站。阿尔诺建构一个全欧网上银行——Zebank的计划也难以操作。europ@web在该项目上至少已投入8000万美元,但迄今其收益仍如同镜中花,水中月。据说,与2003年年初时相比,Europ@web已从30亿美元缩水至18亿美元。 

  尽管如此,阿尔诺还是赚钱了。他投入Europ@web只有5亿美元,光从账面上,他已赚了十几个亿。他投资另一个网络公司——LibertySurf网站仅花了5700万美元,而据Europ@web公司经理声称,现在他在LibertySurf网站的股份价值已达到10亿美元。

  风景这边独好

  高盛公司曾预测,从2004年第二季度开始,精品行业将陷入低迷。这一预言放在LVMH公司身上却不灵验。第二季度,LVMH公司收入增长了12%,达29亿欧元(25亿美元)。2004年上半年,虽然主要市场增长缓慢,但LVMH公司的营业收入仍增长可观。 

  与2003年同期相比,2004年上半年LVMH营业收入增长了12%,达56亿欧元(47美元)。这主要得益于LVMH的时装和皮革制品分公司销售的强劲增长。上半年,LVMH时装和皮革分公司总收入增长18%,达17亿欧元。香水和化妆品分公司收入10亿欧元,增长15% ,其中J'Adore分公司的香水销售额首次达到1亿欧元,是十多年来第一家获得如此巨大销售额的香水公司。零售业务收入也增长了15%。轩尼诗酒则是LVMH的另一个明星。得益于2003年推出的轩尼诗纯白葡萄酒,2004年上半年轩尼诗酒总营业收入增长了23%。

  该公司预测,全年的总收入及营业收入增长不低于10%。而在精品行业排在第三位的古弛公司却降低了全年的销售和利润预期值。面对大好形势,最高兴的莫过于阿尔诺了。不过,业内专家越来越担心,由于阿尔诺的手伸得太长,进入了一些利润率远低于精品行业的领域,LVMH的前景可能会受到影响。

  路易·威登惟一的女董事

  

  德尔菲娜身材细瘦纤巧,是路易·威登集团总裁伯纳德·阿尔诺的掌上明珠。她继承了父亲的商业头脑,从伦敦经济学院毕业后,一直在集团内部担任部门领导。2001年,她负责开发推广迪奥香水的新品种,成功地为自己在集团领导层赢得了声望。29岁时,德尔菲娜成为董事会里唯一的女性成员。 

  作为全球最大的精品公司,路易·威登集团(LVMH)总资产高达330亿欧元。德尔菲娜出生于1975年4月4日,在巴黎EDHEC商业学院毕业后,她到伦敦经济学院深造,毕业后加入全球最著名的战略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成为一名国际管理顾问。 德尔菲娜在麦肯锡工作了3年,逐渐积累起一定的管理经验,这也给了她染指家族企业的信心。4年前,她正式加入路易·威登集团,担任部门领导。德尔菲娜一直致力于新产品的开发。




世界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 
027签署支付的款项 不要超过盈余的储备

  ——世界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

  这是老一代富豪的故事,当年是位移民美国的少年,他以卧薪尝胆姿态获一技之长,用几十年的时间,创造了人类历史上钢铁发展的奇迹。他的成功告诉我们:获一技之长有用,渴求一日暴富不可取,急功近利者反会加大风险系数……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十大财阀之一卡内基的钢铁公司,拥有2万多名员工及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它的年产量超过了英国全国的钢铁产量,年收益额达4000万美元,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企业。卡内基是公司的最大股东,但他并不担任董事长、总经理之类的职务——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任用了一批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

  时至今日,人们还常常引用他的一句名言:“如果把我的厂房设备、材料全部烧毁,但只要保住我的全班人马,几年以后,我仍将是一个钢铁大王。”

  用一技之长打开财富之道

  

  1835年11月25日,安德鲁·卡内基出生于苏格兰古都丹弗姆林。父亲威尔·卡内基以手工纺织亚麻格子布为生,母亲玛琪则以缝鞋为副业。父母虽穷,却为人正直,始终充满着积极进取的精神。这是一个继承了自豪、自立、自尊光荣传统的家族。

  小卡内基的祖父是个性情开朗、机智幽默,而又具有不屈不挠精神的人。小卡内基作为长孙,以祖父的名字——安德鲁·卡内基——命名。他从小就以有这样的祖父为荣,同时也以终生拥有他的名字自豪。他的外祖父是个天生的雄辩家,也是个富有才智的政治家,是当地颇为活跃的政治领袖。或许是祖辈遗传基因的作用,卡内基自小就乐观进取,能言善辩,这对他一生的影响极大。

  在卡内基出生的第二年,父亲用积攒的钱添置了3台纺织机,并雇佣了几名工人。家中境况有所好转,全家搬进了一幢有小阁楼的平房里。

  卡内基从小就帮家里做事。由于没有自来水,他每天一大早就起来,挑上一副大水桶,去附近的一口井边排队打水。挑了几担水后,才吃早饭、上学。晚上回来总要帮正忙于缝鞋的母亲穿针引线,同时心里还需默诵着在学校学到的诗和文章。

  1843年,卡内基8岁,英国工业革命的巨浪席卷了丹弗姆林。这座古老的城镇上出现了第一架蒸汽带动的亚麻织布机。不久,经过改良的蒸汽机就彻底改变了小镇的面貌。丹弗姆林的手工纺织业不堪蒸汽机的冲击,日渐衰颓,纷纷破产。卡内基一家的生活也每况愈下,帮工被解雇,织机被变卖。母亲只有开一间小铺子,以维持生计。然而,致命的打击又接踵而来,那就是1846年的欧洲大饥荒和1847年的英国经济危机。卡内基一家实在混不下去了,不得不写信给早几年移居美国匹兹堡的两位姨妈,表示也要举家前往美国。两位姨妈回信说,眼下正是赴美的良机,就业机会很多,希望他们快去。 

  1848年7月15日清晨,这位少年与新移民们一起拥上甲板,迎着朝阳,远眺这片梦寐以求的希望之地,心中充满着憧憬。正是这个13岁少年,在来到美国后的半个世纪里,从一文不名的移民变成了美国的钢铁大王、世界首富,创造了被人们称为“美国梦”的奇迹。他就是美国十大财阀之一的安德鲁·卡内基。

  在美国,卡内基在纺织厂当过童工,烧过锅炉,在油池里浸过纱管,送过信。由于在送信期间,他苦练出了高超的电报技术,所以被宾夕法尼亚州铁路公司聘为职员。

  在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工作的十余年中,由于卡内基的聪明勤勉,他晋升很快,24岁就升任该公司西部管区主任,年薪1500美元,他还逐步掌握了现代化大企业的管理技巧。同时,卡内基也抓住时机参与投资,牛刀小试即频频得手,慢慢积累到小有资产,这为他以后开办钢铁企业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1856年,他的朋友斯考特劝说他买下10股亚当斯快运公司的股票,共计600美元。当时,卡内基的全部积蓄不过60美元,但他下决心无论如何要凑足这笔钱。他与母亲商量,母亲提出以房屋作抵押来贷款。不久,一张亚当斯公司10美元红利的支票就送到了卡内基的手里。这是卡内基第一次参与股票投资,随后,卡内基又充当“伯乐”,将卧铺车的发明者伍德拉夫引荐给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建立了一家火车卧铺车厢制造公司。卡内基通过借贷投资买下了该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