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的成材之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开的成材之道-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理。时政的新闻报道,把学习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全球发展战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要用已学过的知识、已掌握的研究方法、已形成的理念来阐释、分析、判断、评价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现实存在的某种地理现象;分析实际的地理问题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此外,要重视地理实践活动,通过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天文观测、气象预测、环境检测、岩体鉴定等活动,增强感『性』活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下面根据对高考综合考试的理解谈地理复习的几点处理对策,供同学们参考。 (一)立足单科,关注综合

    有人认为,〃3+综合〃高考方案中的文科综合是指政、史、地的综合,地理学科的纯地理试题不会占多大比重,因而把教学重点放在跨学科的综合内容上。甚至开设以应付综合能力测试为目标的综合课程。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教育部关于2000年高考试行〃综合科目〃考试的通知中就明文规定:〃综合科目,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跨学科的综合试题占一定比例,其比重将随着普通中学教学改革的深入逐步加大。各中学要按原定教学计划进行正常教学,反对开设以应付综合能力测试为目标的综合课程。〃也就是说,综合能力测试主要是指学科内的综合,哪怕是跨学科的综合也是建立在各学科教学基础上的综合。因此,地理复习应把精力放在本学科,努力培养地理综合能力。只有保证扎实的基本功,运用知识解决综合问题才会有坚定的基础,切勿在跨学科综合上猜题押宝。

    综合能力考试题往往以〃问题立意〃,其试题必然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源于单科知识,却又融合各科(或各部分)知识,这就要求把各学科加以联系,努力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交叉、整合的途径,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地理学科而言,有着丰富的政、史、地学科间的知识交汇点。如环境问题涉及地理环境、历史因素。国家政策等多种因素;人口问题必须从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原因、自然环境等因素人手才能得出正确的分析;长江流域特大洪灾这一事实,需联系历史状况、流域环境、国家政策等要素来分析抗灾防灾的对策;产业结构的变化都有着许多地理、历史、政治原因。因此,在复习中,必须在抓好本学科双基落实的基础上,尽力挖掘各学科知识的渗透点,以某一地理事实为材料,运用政、史、地的相关知识综合分析,从而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把握系统,兼顾区域

    教育部规定:新高考地理只考必修课内容(暂不考高三选修教材内容)。这无疑给中学地理复习增加了一个难题,因为高中地理必修内容为系统地理,而选修教材为区域地理(中国、世界不考选修课内容,是否意味着不用复习区域地理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初中地理必修课内容也是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再加上系统地理是建立在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任何系统地理的知识只有落实到某一区域范围内才能得以分析和解决,丢开区域地理,系统地理只能是空中楼阁。但是如果在高三地理复习中花较大的精力去复习区域地理,一方面时间不允许,另一方面也会加重学习负担。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我们根据高考命题原则,以高中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和近几年上海、广东的高考试题的题型,以区域地理 图表、数据)为材料,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分析、判断、评析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现实存在的某种地理现象,认为目前的高考地理复习应把握系统地理,兼顾区域地理,即复习时把重点和精力放在高中系统地理上,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区域地理时,则适当拓宽补充,特别是人文地理知识,更要注重与区域地理的联系,只有把各种人文地理的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之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复习高中地理〃气候〃 内容时,应从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入手,运用世、界和中国气候分布图,补充复习各大洲和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复习中国四大工业基地时,则要补充复习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图,并从地理位置、资源、能源、农业、交通等区域要素入手,分析评价四大工业基地的特点及发展方向等等。

    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3+综合〃的高考制度改革,就是为了适应素质教育这一要求,将侧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查。

    综合考试强调〃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于教学大纲。〃并不是说综合考试是超纲考试,它所反对的是对大纲知识点的死记硬背,提倡的是对大纲所规定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因此,地理复习应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去联系实际,去与其它学科综合、渗透。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上,应重视基础知识的及时梳理、归纳,使之系统化,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在培养能力上,应强地理科特点。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综合『性』特征,决定了运用图表、数据说明问题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地理试题的设计,要用各种形式的图表及文字、数据材料等来表现地理事实、概念或规律,要求合理运用已学的知识、掌握的研究方法、形成的观念去阐释、分析、判断、评析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现实存在的某种地理现象,分析实际的地理问题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要求在复习中不断强化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控制难度,拓宽视野

    有不少人认为地理复习必须〃拓宽加深〃,以适应新的高考形势。但从1998年、1999年保送生的综合能力测试题看,地理知识往往作为命题的切入点,照顾到大部分学生的承受能力,命题不会过多地偏离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1999年广东省的高考地理试卷信息量大。但难度却不高。因此,加深难度并不可取,但是拓宽视野却十分必要。因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已伸展到所有的自然界和社会现象,而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永远是地理高考试题的主旋律。1999年上海市和广东省的地理高考试卷以及1998年、1999年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卷都充分反映了这一特点。所以,在高考地理复习中要时刻关注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及时收集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上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不断获得新知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当今社会关注的三大热点问题:人口、资源和环境,以及由此问题引出的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1998年和1999年的焦点问题: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的特大洪灾、〃科索沃问题〃 和〃台湾问题〃等等,都需要从历史、政治、地理综合的角度去分析、评判。通过这些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的分析,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视野,而且从中还可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南开的成材之道 第一部分南开学子自述成功之道积跬步而至千里(3)

    常用的复习技巧

    除了要处理好上述四个方面的关系外,考生还应掌握下面一些地理复习技巧:

    1。把三大地理知识功能系统即教材系统、图像系统。作业系统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抓复习根本问题的重要方法。在复习中努力做到图文结合,把地理的基本要求融为一个整体。

    2。在〃搏〃的基础上要求〃活〃,在掌握必要的地理事实材料的基础上用滚雪球的方式把书〃读厚〃。例如,复习到气团问题时就可以和气温、降水、气压、风、等压线、高压脊、低压槽、大气环流、冬夏世界特别是我国气压分布的总格局以及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冷锋(包括快行冷锋、慢行冷锋、静止锋)在我国的表现等一系列问题挂钩进行综合练习,然后抓住精髓的东西去深刻理解和验证。上述问题就是气候要素在不同气候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产生的复杂变化,这样又把书〃读薄〃,落实到一个〃活〃字上了。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理事件的发展有它的共同规律,也有它的特殊规律,有共『性』也有特『性』,复习地理材料时要有意识地分辨和掌握它们。这是对能力考查的基本要求之一。例如,中、低纬度的垂直高度的气温变化,总的来讲是高度每升高1000米,温度下降6c,但是到了具体地点却因纬度、阴坡与阳坡、迎风面与背风面等条件的不同而在同一海拔、高度的各地点气温并不一致,喜马拉雅山和阿尔卑斯山就是突出的例子。以上的例子如果不具体分析它们形成的具体自然条件,掌握其共『性』和特『性』,是不可能掌握地理事物的本质的,当然就不可能灵活运用了。

    4。看目录想纲目,看标题想要点。在复习一遍的基础上对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是十分必要的,用看目录想纲目、看标题想要点的办法可以促使自己去思索、回忆,发现薄弱环节及时弥补,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检验自己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5。每天〃过电影〃。在计划复习的基础上,每天离开书本、地图和其他资料的情况下,用回忆的办法使掌握的知识和图像在脑海中复现。凡掌握了的、理解了的就算〃验收〃合格,没有掌握和理解的再〃回笼〃。

    6。用空白图巩固地理知识。由于地理学科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所以把地理知识巩固在地图上的学习方法已经为学习地理的考生所重视。亲手画一画,不要注记,在画图及复习时,知道图的内容,把应该掌握的重点图,例如中国地理的中国地形、各大自然区图等用空白方式边复习、边画、边分界,最后在总复习或临考前脱开书和彩图,用自己画的空白图去验收。这对应该掌握的知识熟练运用等方面都有良好的效果。轻轻松松进考场

    叶永国/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在考场上,沉着冷静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进入最佳状态。尤其时间不多又碰到难题,更需要这种心理素质。

    通览全卷,沉着应战

    当你踏进考场时,应想到我努力复习了,即使有不会的地方,也是人皆有之。保持了这样积极自信的应考心态,就会正常发挥。

    当拿到试卷以后,不要匆匆忙忙地提笔就写,而是应在正式答题之前将全卷通览一遍,了解试卷的分量。先看该试卷是不是本堂考试的试卷,再清点试卷页码是否齐全,检查试卷有无破损或漏印、重印、字迹模糊不清等情况,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监考人员处理,然后根据监考人员指令,在试卷规定的地方写上本人姓名和考号,第2卷还要在卷面右上角的〃座位号〃栏里填写自己的座位号。在开考铃响之前如有时间,可测览试卷,大致估计哪些题熟悉易做,哪些题生疏难做。也就是说,试题的类型,所考的内容,试题的难易和各题的比分等,做到心中有数,沉着应战。对于题多、量大、题型新、题目难的试卷,更要注意这一点。答题一定要在开考铃响了之后开始 门提前答题将以违纪论处)。

    考试的心理活动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

    (1)审题,理解题目条件和要求;

    (2)回忆和重现有关知识;

    (3)在知识和题目的要求之间建立知识结构;

    (4)表达解题过程、呈现题目答案。

    简单地说,就是审题和解题两个环节。审题是解答问题的首要步骤。正确的审题是成功的一半,而错误的审题则意味着全军覆没。审题的基本目的就是弄清题意,了解题目所给出的条件和要求。对不同的题型,考查的能力不同,解题的策略不同,评分方式也不同,你尤其要特别注意认真审题后再解题。

    认真审题,至关重要。有些考生,接到试卷后便匆忙作答,当解不下去了,才发现看错了题,只好涂掉,重新再做一遍。此乃〃欲速则不达〃。有人甚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题目做出来了,交卷后,和别人一对答案,才发现自己把题看错了,追悔莫及,劳而无功。因此,在答题之前,必须将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求解要求〃等全部内容逐字看清楚,方可作答。对于有些〃似曾相识〃 的题目,更不可掉以轻心,不能凭〃想当然〃作答。要将考题与平时做过的题目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细微末节〃上的区别。如有,把这些〃区别〃看出来,准确作答,就有了把握。

    审题具有一定的程序。首先,要翻阅一下全部试卷,注意试题的时间及分数的分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确实弄清楚每道题的题意,搞清楚题目所给予的条件和问题,明确题目要求。因为考试要求可能与自己习惯的答题要求有所不同,所以一定要按题意和要求去回答。第三,要特别注意题目中比较隐蔽的条件。一般而言,条件隐蔽的问题难度较大,考生必须看清有关的线索,找出隐蔽条件,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审题的基本要求是看准与看懂:

    1。看准。看题目要〃准〃:(1)大题小题,有多少题,背面有没有题,全部题目要看〃准〃,一个也不漏;(2)文字题,要注意分辨,如一个大题包括三个小题,题目先后排印办起,让考生逐一回答,但假如一、二小题,文字一样多,又恰好到右侧卷边,这时往往会在匆忙中,有可能误看成一道题,结果漏掉一道,因此要特别细心看〃准〃;(3)每一个文字、数字、字母、符号都要看准,不要把b角看成d角,不要把acb角看成abc角。

    2。看懂。在〃看准〃 的基础上,进而要〃看懂〃题民要真〃懂〃。题目的题意是什么,问什么,要求回答什么,给的条件(或材料)是什么,求的〃解〃是什么,最好想清出题者要考察考生什么等等。看一遍,没有理解,就看第二遍、第三遍,直到真正把握题意为止。只有看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