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海湾战争-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里”,是“穷国对富国的战争”,并为此制造了种种事端。欲知详情,且看
下文分解。

第四章蓄谋已久
债台高筑民声怨,经济建设步履艰;
蓄谋侵略寻出路,铤而走险临深渊。
1988 年8 月8 日,伊朗一伊拉克战争结束。可谁也未曾预见到,这个日
子将会标志着海湾危机的开始。
这场冲突在8 年当中造成近百万人丧生。仅仅因为德黑兰首先建议停
火,伊拉克俨然成了胜利者。实际上,巴格达打完这场战争已经变得外强中
干。它的军事机器令人生畏,在中东是无与匹敌的:它从1980 年的10 个师
扩大到55 个师,它拥有500 架飞机,5500 辆坦克;但其财政陷入的绝境同
样令人难以置信:战争开始时,伊拉克拥有300 亿美元的外汇储备,8 年后,
国家债务却高达1000 亿美元。
在巴格达市中心总统府威严冷森的客厅里,萨达姆·侯赛因从不放过任
何机会对他接待的外国客人说,这8 年当中,他实际上是“保护阿拉伯兄弟
兔受波斯威胁的真正盾牌”,他期待“他们当中的富有者——沙特、阿拉伯
联合酋长国和科威特——帮我们还清全部债务”。正是在这个时候,伊拉克
再次向科威特提出了领土要求,甚至不惜兵戎相见。
科威特和伊拉克同是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国家,两国人民毗邻而居。半个
多世纪以来,两国就曾多次发生过边界纠纷和武装冲突,每次都是由于伊拉
克要扩张领土、甚至妄图兼并科威特而挑起的。两国边界争端由来已久,有
深远的历史根源和极其复杂的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
长期以来,伊拉克各个时期的统治当局大多喋喋不休地宣称:科威特是
伊拉克领土的一部分,伊拉克有权分割科威特部分领土,甚至兼并科威特。
萨达姆·侯赛因也公然说:“科威特只不过是伊拉克这棵树上分出的一根枝
叉!”然而,历史却是公正的见证人!
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北部的科威特,南面与沙特阿拉伯毗邻,西部和北部
同伊拉克接壤,东濒阿拉伯湾(又称波斯湾)。面积不足1。8 万平方公里,
人口约190 万,是个小国。但考古学家在科威特发掘出来的出土文物表明,
科威特是海湾地区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早在5000 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
衍生息。约公元7 世纪时,这块地方同伊拉克一样都属于阿拉伯帝国的版图。
1710 年,原居住在阿拉伯半岛上的阿奈扎部落中的萨巴赫家族,经长途
游牧迁徙到科威特定居下来,并于1756 年建立了科威特酋长国。科威特是一
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国家元首称埃米尔,只能由萨巴赫家族的后裔继承。
历史学家认为,科威特的近代史是从1756 年萨巴赫·本·贾比尔一世建立科
威特酋长国开始的,迄今已有200 多年的历史,一直由萨巴赫家族中两个家
系贾比尔和萨利姆轮流执掌政权,从未中断过。从近代史来看,科威特也是
由萨巴赫家族统治的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
科威特全境大多是沙漠覆盖的平原。它同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的边界被
称为“沙漠之界”。在相当长的时期中,这片浩瀚的“沙漠之界”并没有引
起人们的重视,人们认为“对部落的忠诚要比对土地的需要重要得多”。在
科威特长期遭受外国入侵势力的统治和控制的情况下,有关国家对科威特这
片“沙漠平原”的边界或它的主权范围,虽召开过一些有关的会议,签订了
某些协定,但对科威特同周边国家的边界并没有完全和明确地划定。
历史上,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版图曾跨欧、亚、非三洲,东部疆域一直

扩张到波斯湾,科威特和伊拉克都曾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1871 年,科威特
成为奥斯曼帝国伊拉克巴士拉省的一个独立县。1923 年,英国同奥斯曼帝国
签定“洛桑条约”。根据条约,分别建立了伊拉克王国和科威特埃米尔国。
1932 年,伊拉克旧王朝首相赛义德与科威特埃米尔萨巴赫在英国殖民当
局策划下,达成了划分两国边界的协议,但一直未正式勘定边界。
1954 年,随着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科威特成立了以阿卜杜拉·萨
巴赫为首的最高委员会,并于1960 年从英国手里接管了司法和货币管理权。
1958 年,伊拉克革命成功,费萨尔王朝被推翻,伊拉克成为共和国。
1961 年,科威特宣布独立。但伊拉克共和国不予承认,井对科威特提出
了领土要求。由于英军的干涉,伊拉克未敢贸然动武。直到1963 年,伊拉克
复兴社会党执政以后,伊拉克才宣布承认科威特独立,并与科建立外交关系。
伊拉克当局对科威特提出领土要求,其借口和所谓历史依据主要有两
点。其一是:1913 年英国和奥斯曼帝国签订的协议中,规定“科威特是奥斯
曼帝国范畴中一个享有独立的县”,奥斯曼帝国崩溃后,伊拉克是其继承国。
但事实上,即使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科威特也一直享有独立处理内部事
务的权力。更何况,当时伊拉克也属于奥斯曼帝国的版图。1913 年,英国同
奥斯曼帝国签订的有关协议中,也明文规定“承认科威特是在英国保护下的
独立国”。其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科威特和臭斯曼的巴士拉省在地图
上的颜色都是相同的。但是,伊拉克“忽略”了叙利亚、埃及、汉治(现今
沙特阿拉伯的一部分)以及阿拉伯半岛的其他地区这些奥斯曼帝国曾经统治
过的地方,在地图上的颜色都同奥斯曼帝国所属的其他地区一样。除伊拉克
外,迄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以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地图颜色相
同”为借口,向邻国提出领土要求。因此这一条也是不能成立的。
人们很难理解:在伊拉克同伊朗长达8 年的战争期间,科威特不仅站在
伊拉克一边,成为政治上的盟友,而且在经济上慷慨解囊相助。这两个阿拉
伯国家可谓患难同舟,休戚与共。但是,战争结束不久,伊拉克即同科威特
反目,最后竟出动大军占领了整个科威特。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中东政治评论家们认为,8 年的两伊战争使伊拉克元气大伤,产油设备
遭到破坏,海上油路中断,石油产量锐减,石油收入竟不及战前的1/5 ,而
战争又使国家的开支猛增,年年入不敷出。伊拉克同伊朗停战后,虽亟待复
兴经济,但是外债负担沉重,资金缺乏,国家财政和国民生活均处于艰难状
态。萨达姆号召要尽快复兴国内经济,但谈何容易!仅重建被战火毁坏的港
口城市巴士拉,就需耗资45 亿美元。因战争而膨胀起来的军队已达百万,装
备亦数倍于以往,为维持这支军队并更新逐渐老化的装备,也需要钱。钱!
钱!钱!对萨达姆来说,已成了最头痛的问题。
然而,战争除了给伊拉克带来几千亿美元的损失以外,还使它欠下了大
量的外债。同伊朗停战后,外债总额不但没有减少,反而直线上升。伊拉克
政府从来没有公布过外债的确切数字,西方观察家估计在800—1000 亿美元
之间。萨达姆为外债烦恼,尤其是他的海湾邻国们替他支付的300 多亿美元
的军火帐。不要说大规模重建,就是为了还债,他的国民也得辛辛苦苦干上
10 年。此外,一向缺少劳力的伊拉克开始出现失业,埃及劳工遇害的事时有
发生。通货膨胀率已达每年40 %,黑市上的第纳尔只值官价的1/12 。不克服
资金短缺这个障碍,他和他的国家休想直起腰板,时间长了还会引起社会动
荡。

当人们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总要挖空心思,寻找出路,以求解脱。萨达
姆当然也不例外。为了摆脱经济和财政困难,伊拉克要千方百计敲诈海湾富
有的产油邻国。它首先看中了富裕弱小的科威特。
伊拉克公开提出,两伊战争中,它是同伊朗打一场“圣战”,是为抵制
伊朗的“伊斯兰革命输出”,是为保卫阿拉伯民族而战,并为此而流血牺牲,
因此应当免除两伊战争期间它欠科威特等阿拉伯国家的债务。伊拉克的这种
“一风吹”的无理要求,没有被科威特等国接受。另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
言报》报道,1990 年6 、7 月间,萨达姆还曾派特使分头到沙特阿拉伯、科
威特和阿联酋,要它们各自给伊拉克100 亿美元现款,也遭到拒绝。
伊拉克入侵并占领科威特,既可以赖债,一笔勾销它所欠科威特的全部
债务,又可以掠夺科威特的大批资金财物,解决自己的财政困难。一举数得,
岂不美哉!
众所周知,科威恃和伊拉克都是世界著名的产油大国,石油是这两国的
经济支柱。据两国官方公布的材料,科威特石油储量为134。8 亿吨,伊拉克
石油储量为142。8 亿吨。然而,科威特的实际储量远远大于已经公布的数字。
科威特石油勘探结果显示,科威特全境至少有3 个特大型的含油构造层。这
些沙漠上的油田同周围邻国的油田沟通,整个油层构造呈锅状。科威特的地
理位置正好在锅底。科威特的油田,除埋藏浅和易开采外,还有油层厚、石
油质量好的特点。
在两伊战争期间,科威特向伊拉克提供的财政援助,主要是靠原油收入。
伊拉克认为,科威特这种财政资助很大一部分靠“偷采”伊拉克的石油而来。
伊拉克就利用尚未划定边界这件事大做文章,指责科威特在伊拉克领土上“偷
采”石油,并强烈要求科威特拿出24 亿美元的赔偿费,宣布鲁迈拉油田、其
中包括在科威特的部分均属于伊拉克所有,并为此调兵遣将。如果伊拉克吞
并科威特得逞,它就可以重新分配中东的石油财富,夺得更多的石油利益,
增强作为石油大国的地位。
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前,科威特埃米尔曾批准增加布比延岛上的居民
临时住所。该岛周围的海域是科威特海上油田的重点开发区。当时伊拉克总
统萨达姆立即同科威特埃米尔通话,要求取消这项决定,并称布比延岛是伊
拉克的领土。在伊科领土争端中,伊拉克一直垂涎科威特的布比延岛和沃尔
拜岛。
伊拉克人为何对布比延岛和沃尔拜岛如此感兴趣?因为布比延岛和沃尔
拜岛正好位于伊拉克法奥地区和乌姆卡斯尔港的出海口,它有着重要的军事
和经济价值。通过两伊战争,伊拉克更加体会到占据科威特这两个岛的重要
性。伊拉克面积为44 万平方公里,但沿波斯湾的海岸线只有50 公里。两伊
战争期间,伊朗对巴士拉港实行海上封锁,伊拉克只能耗费巨资通过阿拉伯
邻国进出口物资。伊拉克意识到,如不控制波斯湾北端,它的石油出口会始
终受制于人。因此,伊拉克要想尽一切办法控制这一战略要地。
萨达姆政府要求与科威特政府划定边界,割让布比延和沃尔拜两岛,或
者向伊拉克租让这两个岛屿,目的都是为控制波斯湾北端,掌握直通海湾深
水水道的主动权,这样就能大大改变伊拉克在海湾不利的地理位置。正因如
此,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不仅仅是要鲸吞科威特的丰富石油资源和财富,扩
张领土,而且还有更大的政治野心,就是想通过占领科威特,控制海湾阿拉
伯国家,使这些国家听从伊拉克的指挥,从而增强伊拉克在海湾、进而在中

东地区的争霸地位。
因此,可以这样说,1990年8月2日,伊拉克突然入侵科威特,是经过
长期准备的,是蓄谋已久的。在入侵之前,伊拉克不仅做好了军事、物质和
思想准备,而且还做好了外交准备。
1989年3月,巴格达迫使沙特阿拉伯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1990年又要
求巴林签订同样的条约。然而,伊拉克却未向邻近的科威特提出这样的要求。
1989年,伊拉克拒绝与科威特就共同边界问题进行任何谈判,使争端久
拖不决。对伊拉克说,这个富有的君主制小国是必须马上摘取的熟透的苹果。
1990年5月30日,伊拉克外长阿齐兹不点名地激烈批评石油输出国组
织内造成石油生产过剩的国家,科威特就属于被伊拉克批评的国家之列。当
时,欧佩克监督委员会在日内瓦举行会议。
6月末,伊拉克副总理萨杜姆·哈马迪对海湾国家作了一次巡回访问。
哈马迪60岁,什叶派经济学家,曾在贝鲁特的美国大学里受过教育。他此
次访问是在欧佩克一次重要会议的前一月进行的,目的是要求其对话者接受
更低的生产配额并且遵守它,以便使正在下降的石油价格回升。6月25日他
在利雅得停留,他恳请法赫德国王支持伊拉克这一游说活动。沙特王国是唯
一能使这种战略得以实施的国家。
法赫德国王在王官里长时间地接见了伊拉克特使,注意听取了他的要
求。法赫德身材魁梧,圆脸,留一撮小胡子,他立即用稳重和客气的语气说,
不必匆忙行事,下月底石油部长们在日内瓦开会时可以讨论这个问题,目前
最好维持现状。同动作和语言都慢条斯理的国王在一起,时间似乎是无穷尽
的。但是,伊拉克人最缺乏的正是时间。他们认为法赫德的回答难以接受。
哈马迪在科威特的访问更不顺利。他曾向埃米尔贾比尔反复提出要科威
特捐助100亿美元,贾比尔不客气地回答说:“这是发疯!我们手头没这么
多钱。”他答应可在3年内向巴格达提供5亿美元。然后接着说:“我们先
就划定边界达成协议,把它批准,然后我们就可以谈其他事情了。”
哈马迪刚返回巴格达,便得知科威特石油大臣发表了一项声明,宣布他
的国家在10月以前将一直维持其超产配额。这个决定和沙特拒绝立即举行欧
佩克特别会议的态度,使萨达姆·侯赛因确信存在“一个要伊拉克下跪屈服
的企图”。他踉一位助手就是这样说的。
7月17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在庆祝伊拉克复兴社会党执政22
周年的集会上,严厉指责海湾国家不负责任的石油政策。他说,从1980年以
来,由于海湾国家不遵守欧佩克的生产配额,肆意超产,致使世界石油市场
的油价大幅度下跌。仅从1989年下半年以来,伊拉克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