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认命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陛下,认命吧-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听到“大将军”三个字,宣帝也从立妃的激动中回过神来。
  他自是比淳于嘉更了解朱煊的为人,也知道他不甘心只做个大将军。可他们之间到底还有自幼的情谊,自己上辈子登基也是他一力扶持,至少这两年间,朱煊还该是可信的。不如先去和朱煊见一面,看看如今的朱煊心意有无改变,肯不肯像前世一样帮他。
  至于成帝那里,这么多天也忍过来了,以后也不过是一样。他又是男子,贞丨操这种东西,要来也无用。若是为一时之恨匆忙起事,一旦事败,下场恐怕更不堪提。
  宣帝下意识地抬手轻掩领口,倚靠在桌上,双肩微颓,似是不堪重负。一双长睫轻轻垂下,映得眼下一片暗影,目光昏昧难辨。双唇亦有些肿胀,烛光映照之下分外丰润艳丽。
  淳于嘉心中有鬼,偏过脸不敢看他,可偏偏眼角余光总能扫到一二,每看一下,心中便叹一声。似这般叹了十七八声,外间远远来更鼓之声,留心听来,竟已交了四更。
  宣帝一下子端坐起来,脸色更白了几分,深深吐了口气道:“天色不早,幼道先回去吧。我入朝以后行事不便,方才所说之事,你可自行主持,我府中钱物印鉴任卿取用,回头再告诉我便是。至于朱煊……我自想法见他,你就不必分心了。”
  淳于嘉看着宣帝惊悸难掩的情态,口中微微泛上一丝苦涩,拱手应喏,心中细细盘算着自己要做的事,退出了门外。他身上还穿着宣帝的衣服,寒风吹过,衣香细细漫入鼻端,令他不由得又想起宣帝倾身过来握着他双手时的情形。
  于是他又深深叹了一声,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谋朝篡位的工作当中。



8、大将军
 
  出乎宣帝的意料,成帝这些日子倒没怎么和他过不去。每日下朝之后不过召他到宫里小坐一会儿,也并不强求欢好,离宫之后,他还有余力去礼部应卯,看看各处事务进度如何。
  腊月二十六便要封玺,元旦朝拜大礼必须要提前演练,绝不能出事故。宣帝亲自查对礼器,和部中官员商议大典细节,还到各馆驿见过了来朝贺的属国与外蕃使节,日日忙得不可开交。
  除了京中各项典礼,上元前后成帝还要巡幸崇明观和还恩寺。宣帝便提出要亲身检察这两处的准备情况,顺便拈香祀福,点了员外郎傅悦同行。他早有心和大将军朱煊见一面,趁着这机会,交待了府中下人通信,约朱煊在还恩寺后山相见。
  到了十九日午后,检视过还恩寺之后,便叫傅悦先行回去,自己则独留在寺中,借口游玩遣退了僧众。
  朱煊就在山后一块背风的大石下等着他,也不知等了多久,身上披风被狂风扫下来的雪珠密密地沾了一层,都有些冻硬了,人却似山松一般笔挺。
  宣帝抄手快步走了过去,朱煊走上来向他身后看了一阵,将怀中一顶雪笠和一件外色披风递给了他:“此处不是讲话之所,我在山中有一处小屋,请王爷过去少坐,也好畅叙心曲。我先带路,王爷慢行。”
  宣帝答应下来,接过衣服换上,便跟在朱煊身后,顺着一条小路往山上走。
  那路虽窄,但因雪下有草,坡也平缓,并不很难走。朱煊走得极慢,一面走一面将路上碎石雪块踢开,玩笑般念了句诗:“伯也持殳,为王前驱。”
  宣帝满心都是谋反,哪来的心思对诗,便随口对了一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朱煊的步子一霎时就停了下来,本来低垂的头也扬了起来,微微向后转了转,却没敢真把目光投到宣帝身上。
  他这么一停步,宣帝脑子里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头才沉寂下来,想起自己方才说的是什么。
  明白过来之后,宣帝简直恨不得直接把脸埋到雪里去。这种时候分明该接“无小无大,从公于迈”,他脑子里想的都是些什么,怎么就能说出那句来?
  亏得朱煊并未揪着此事,只重新把头正了回去,一语不发地在前头开路。宣帝心中尴尬不已,有心说笑两句,可自己心中一片愁绪,哪能想得出解颐之语,便也沉默地跟在他身后。
  转过几处岔路,便见到朱煊所说的那处茅舍。虽然只是竹木筑成,但十分精美雅致,屋内生了一塘火,腾腾烧着,烤得一室中温暖如春。
  宣帝便解下披风斗笠,朱煊接过来放到熏笼上,带他到桌边坐了,自己也坐到一旁,徐徐斟酒,直视着他问道:“王爷究竟有何要事,这般急着见我?”
  宣帝接过酒杯一口饮尽,起身紧握住朱煊的手:“阿煊,吾欲为大事,你可愿帮我?”
  握了许久,朱煊也没个反应。宣帝的手心都攥得发热了,才终于听到了一句回话:“皇上年后便要封你为皇太弟,这些日子又加恩无数,兄弟之情深厚至此,满朝文武都为之感佩。王爷竟不思感恩,反而要做乱么?”
  宣帝的眼睛慢慢闭上,手也撒了开来,重新坐回椅上。朱煊都能说出这种话来,看来群臣应当也都是一样的心思。就如淳于嘉说的,人心现在不在他这里,就是朱煊助他成了事,他也不是伐无道,而是弑兄自立,名声定然要坏了。
  难不成他只能这么忍下去了?
  可成帝还有两年才能自取灭亡,这两年当中,还不知会出多少事。万一此事泄露出去,他一样是身败名裂,且负着娈宠之名,恐怕更难称帝。倒不如舍着背一个弑君之名,起码不必再受此欺辱,登基之后再修史书……
  他重新睁开眼,直望进朱煊眼中:“阿煊,我将为大事,你要助我。”
  朱煊叹道:“你特地叫人约我在这里,原来就是为了商议谋反之事。王爷,你要我为你出生入死,背负污名,总要给我一句实话。当初七王夺位之时你都能耐得下心韬光养晦,怎地到了新朝没几天,就要谋反了?”
  宣帝不答反问:“阿煊只管说肯不肯帮我。若不肯,你也可以向成帝告发我,我不怪你。”
  朱煊冷笑一声:“你又这样。旁人面前你都温良恭俭让,在我面前就换了这副脸子,我只要稍稍问你一句,你就拿这话来顶我。当初明帝还在时,你几个哥哥都没这么跟我不客气过,只有你事事都要做主,指使得我团团转,我还偏偏跟中了蛊一样,跟你最要好。”
  那是因为他的王霸之气技能满点嘛。想到自己这无敌技能,宣帝心里稍稍舒服了些,态度也放软了几分,起身亲自倒了杯酒敬给朱煊,站在他身旁说道:
  “阿煊不知,成帝立我为储实无好意。将来我一入景福殿,生死便全攥在旁人手上了,若一径忍耐,只怕将来连埋骨之地都没有。成帝性好猜疑,你如今过得也未必如意,倒不如助我起事。大事若成,我必待你比成帝更好。”
  他在那里分析利弊,侃侃而谈,朱煊却并不接话,眯着眼端着酒杯,窝在椅中不知想着什么。宣帝说到了一段落,停下来喝了杯酒,才看出朱煊已是神游天外,便伸手在他肩上拍了一把。
  那手还未碰到朱煊的肩头,便被斜刺里伸来的一只手箝住,拧了半圈,反压在他背后,将他紧紧按在桌上。宣帝猝不及防,疼得几乎落下泪来,一声痛呼没能忍住,从喉中透了出来。
  朱煊被他的声音震醒,手遽然松开,连忙替他捋过胳膊,将骨头推了回去,扶他坐回椅中,连连请罪:“王爷恕罪,末将一时失神,错手伤了王爷,并非有意……”
  宣帝抬了抬胳膊,虽然还有些疼,但不碍行动,也就不多计较,一手扶着胳膊问道:“些许小伤,我又不是女子,哪儿就这么娇贵了。阿煊方才想什么呢,竟这样入神?”
  “我在想……”朱煊的眼还忧心忡忡地盯着他的胳膊,也顾不得说话,抬手按到他肩头揉捻了起来。揉了一会儿,看到他面容舒展开,才想起来答话:“我在想,成帝登基未久,那五位皇子的后人尚在人间,万一有哪家挟怨报复,派了刺客入宫……”
  两人对视一眼,宣帝目光忽然明亮了几分,心中一动,竟是想到了上辈子扮作舞女前来刺杀他,却为他的霸气心折,自愿留在宫中侍奉的绿翘。
  记着就是他登基之后第四年,要对百越用兵时,百越王特地训练了绿翘来行刺他。当年的绿翘丽质天成,能歌擅舞,后来为他的英雄气概心折,死心踏地地留在他身边做了妃子。
  用兵百越那时还多亏了她献计……现在大约能有十岁了不能?宣帝心中一片温柔,嘴角脉脉含情,微微垂下头,目光游移不定,追寻着记忆中美丽的身姿。
  朱煊见他看了自己一眼,便柔情蜜意的低下头,不由得又想起上山之前从他口中听到的那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朱煊倒退两步,心中砰砰乱跳,重新坐回了椅中。他也不敢问宣帝到底是什么意思,只好默然倒着酒喝。那酒已有些冷了,越喝越是凉凉地堵在心里,吞不得吐不得,令人烦恼不已。
  宣帝那里已回忆够了美人,又妄想着另一位美貌刺客能进宫替他办事,最好杀了成帝之后直接投入他怀中。于是他抬手拉了拉朱煊的袖子,满怀期待地问道:“那刺客何时才能入宫?”
  朱煊心神全在他身上,这回倒没再拧了他的胳膊,而是立刻放下杯子,收回手正襟危坐着答道:“刺客又要忠心又要机智,须让成帝不加防备才能成功。只怕还要过一阵子才能物色到合适人选,王爷暂且忍耐一时,我一定尽快做成此事。”
  宣帝得了这个保证,又想着即将得到个美人,心中忧烦消散不少,向着朱煊粲然笑道:“若无阿煊,我真不知该如何是好。日后……但愿你我永不相负。”只要你不造反,我一定和你君臣相得到最后。
  这一句没说出口,朱煊自然无从知晓,但宣帝说出口的那几句,朱煊却是一字不落地印在了心上。他略微想了想宣帝若对他有意,将来该是什么样子,却只有个模模糊糊的影子,不敢细思。
  商量罢了大计,宣帝看天色不早,便要回去。朱煊照旧送他到了那块大石后,还细心替他抿了被雪笠擦乱的头发,目送他转过小径往寺院中走去。
  这一趟会过面,两人已有了默契。宣帝便将见面结果告诉了淳于嘉,由他布置谋反之事,自己仍和无事一般在礼部忙碌。
  直忙到腊月二十六,成帝一早便将他召入宫中,在文德殿见了他:“今日封玺,朕宫中可闲乐几日,阿挚这几日白天便都在宫中陪朕吧。你府中无人,朕可准你今年也入宫与朕一道守岁,再叫画师为你我兄弟画几张图传示天下,使世人皆知,朕对吾弟何等宠爱优容。”
  宣帝如今有了推翻暴君的希望,心底倒也不似平日那么烦躁,平静地跪在成帝脚下应道:“敬唯命。”
  成帝便伸出一只手拉了他起身,趁他还未站稳时一手穿过他腿弯,将人横抱了起来,大步跨入寝殿,侧头在他耳边狎昵地说道:“令吾弟久旷数日,是朕之过。今日朕便如数为你补回来,阿挚觉着可好?”



9、嫉妒
 
  到了除夕之夜,宫中照常盛筵。
  上辈子明帝未驾崩时,他们这些皇子都要一同赴宴。虽说大皇子与三皇子早早因罪被戮了,剩下的几个皇子却都携着女眷,显得家宴上一团和气,十分热闹。
  这回筵宴,殿里却只剩下了他一个皇亲,身边也没个妃妾,空空荡荡只得几个太监相陪,颇有几分孤清之感。
  他的座位自然还是在成帝肩下。成帝做彭城王时王妃便不幸早亡,又登基不久,并未立后,因此众妃嫔都只能坐在殿下。从位次上看来,他这个临川王坐的几乎倒像是皇后之位了。
  成帝在宴上也频频照顾他,将自己觉着好的菜肴都赐与他品尝。宣帝心中恹恹,对珍馔毫无兴趣,目光倒是不时溜到下方,偷看那些花容月貌的皇嫂——他的目的还是很纯洁的,只是想找出上辈子救了他的那位小皇嫂,登基以后好回报于她而已。
  可惜他目光撒遍全场,却还是没找着记忆中那位佳人。
  酒过三巡,乐工奏乐,下头便上来一队舞姬,众星捧乐般捧着一位衣衫轻薄的美女。只轻轻举手顿足,身姿便美妙难言,引得满室目光都落到了她手上。
  宣帝也不由得注目到那女子身上,一只手却忽然落到了他手上,借着衣袖掩饰紧紧握住了他的手。宣帝心下一惊,往后抽了抽手,那手便又紧了几分,成帝的声音已低低响在他耳旁:“那女子姿态虽佳,吾弟在帷幄间时,风姿却更远胜于她。”
  宣帝又惊又怒,先扫了一眼下方,见无人注意他们,才带着几分恳求之色看向成帝,手也轻轻挣动了几下。成帝虽然话语轻佻、动作暧昧,面上却是纯然一片关怀之色,提起几分声音向下方说道:“临川王性情高洁,一向不爱歌舞。今晚宴会既是家宴,可免了这些俗物,只叫人抚琴助兴便罢。”
  宣帝心中几乎流下血泪来,却也只能任由那美人辞阶而去。
  但乐舞下去后,又几个宫妃凑趣说话,宣帝的心就又活了几分,听得频频微笑。成帝眼角余光不时扫向他,见得他容光焕发,灯烛映照之下,倒比往常更形昳丽,便有些呆不下去,只道:“天色不早,朕先回文德殿休息了,汝等可自便。”说罢起身施施然而退。
  他这么一走,只剩下满殿嫔妃,宣帝却是不能再留了,连忙也起了身告退。出得门外,成帝便自行乘辇而去,李德却带几个小太监抬了暖轿,叫宣帝坐着跟了过去。
  那轿子在宫中左弯右拐,走了许久,宣帝并未掀开轿帘看,也觉着此行不似是去文德殿。等暖轿终于落下,有太监替他拨开轿帘,殷勤地说道:“殿下,圣人吩咐,今后你便宿在这景福殿里。”
  景福殿……宣帝上辈子嫌这宫殿偏僻,并没怎么用着它,扶着太监的手踏入殿中才吓了一跳——殿中装得比文德殿竟也不差几分,四周香气氛氲,重重绡毂隔于其中,架上摆着前朝珍玩,犹如天宫一般。
  这样奢糜的昏君怎么现在还没人来推翻呢?
  宣帝越想越觉不忿,斥退内侍,也不看周围装潢,直接踏入内室,合衣卧倒在床上。今夜成帝既说要宿在文德殿,他总算能平安过一夜。也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