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落 宋帝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九落 宋帝江山- 第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瑗道:“我刚刚已经和陈知府商量过了,城中粮草充足,兵马强壮,别说支持个把月,就是半年也没问题。现在是春季,马上就是酷暑,金人不习惯炎热,盛夏之时我军四处勤王的兵马应该能够到来,金人退兵不是问题。”
  
  萧山道:“退了之后还会来,官家现在这个样子,长此以往绝非善事。”
  
  赵瑗微微扭头,看着萧山的双眼:“所以你其实心中还是希望我现在登基?官家就在城中,我若现在答应,等到金兵退却,回到临安之后,会有很大的麻烦。”
  
  萧山道:“殿下不论怎么决定,我都支持。”说毕,过了一会儿又道:“其实我心中的确是希望殿下能够早日登基,重振河山。拖得越久,对大宋越不利。秦桧已经死了这么长时间,可朝政没有任何改变,甚至比他死之前还要糟糕。金人退却固然不是什么问题,但我担心的是金兵再次前来,朝廷依旧没有任何准备,恐怕那时候会引来更大的祸乱。况且,即便是金兵不来,照此下去,收复河山恐怕要等到下辈子了。”
  
  赵瑗道:“你说的这些,我也有想过,只是心中很难决定。”
  
  萧山道:“其实也并非全无好处,若此战得胜,殿下威望势必高涨,如果能够让官家的禅位文书昭告天下,过个一两月,金兵退却后,他也难以改口了。”
  
  赵瑗不语,这件事情的确对他来说是个很大的难题,弊大于利。
  
  萧山见赵瑗拿不定主意,便道:“现在外面有些乱,官家不肯出去见人,殿下若也长时间在这里,恐怕不是很妙。”
  
  赵瑗点头,道:“是,你随我一同去见官家吧,还是劝说他亲率六军为上策。当对他阐明利弊,想来官家应该能够明白。”
  
  萧山便站起身,刚刚蹲得有些久了,腿都发麻,走路的时候姿势有些僵硬。
  
  两人一同前去赵构房中,赵构正在吃东西,见到萧山和赵瑗同来,心中一喜,对萧山笑道:“朕就知道,你不会辜负朕所望。”说毕,又对赵瑗道:“瑗瑗,马上准备一下,朕这便下令禅让。”
  
  赵瑗缓缓跪下,道:“儿臣并不敢做这样的事情,还请陛下改变心意,从长计议。”
  
  赵构一愣,随即脸上有了怒色,转而看向萧山,训斥道:“你怎么办事的?”
  
  赵瑗道:“不关他的事,陛下此刻退位,必然会引来中外震惊,形势只能够更乱,临安朝廷恐怕一时之间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若是引来更大的灾祸,到时候悔之不及。”
  
  赵构听到了赵瑗这句话,便展颜道:“这个容易,此事只在襄阳城知道,别处不通告便是。”
  
  赵瑗和萧山都是十分的讶异,赵瑗不方便说话,萧山开口道:“这种大事,岂能如此儿戏?到时候金人拿着陛下的退位诏书四处招摇,不是要引起更大的祸乱吗?若陛下执意退位,当将其中缘由彰告天下得知,好安民心。”
  
  赵构沉吟不语,房中没有声音的时候,便听见了外面的喧哗声越来越大。
  赵构道:“你们听,外面是什么声音?”
  
  萧山和赵瑗早就听见外面的哗乱之声了,之前还只是普通的吵嚷,此刻隐隐有了兵器相撞的声音,显然是有些士兵控制不住,开始了武装冲突。
  
  赵构的神色有些焦急:“瑗瑗你不肯替朕分忧,那也罢了,拼争襄阳城不要,也要想办法赶回去。城内比城外还要危险,萧山你带上自己的兵马,护送朕离城再说。”
  
  萧山一愣,这赵构是要让自己重演刘錡的老路了!
  
  他回头看着赵瑗,又看看赵构,城外完颜亮定然早就有埋伏,如果赵构再跑,自己死一百次也绝不能保护他的安全,况且如果赵构真的这个时候要跑,必然会引起众人更大的愤怒,自己能不能带着赵构安全离开襄阳城都是问题。
  
  却就在此刻,赵瑗忽然挺直了身子,对着赵构道:“阿爹若执意如此,儿臣愿为君父分忧。萧山现在不能走,且不说外面士兵哗变,就算是没有,他也无法带着百余人护送阿爹安全离开。”
  
  赵构万万想不到赵瑗先前坚持不肯,此刻却会忽然改变主意,他追问了一句:“当真?”
  
  赵瑗躬身:“儿臣当为父分忧。现在天色已暗,官家是准备现在就对外面哗变的士兵通告,还是等到明天?”
  
  赵构终于在心中舒了一口气,忙道:“就现在,让外面的士兵不要闹了。瑗瑗你随朕一同出去吧!”
  
  赵瑗站起身,便跟在赵构的身后,萧山紧紧的跟着赵瑗,低声问:“你怎么忽然,改变主意了?”
  
  赵瑗回头看了萧山一眼,咬了唇,过了一会儿,用着几不可闻的声音道:“我若不答应,你就要去送死……我……不想看见你就这样死了。”
  
  
  102、今天的二更
  
  赵瑗用着几不可闻的声音道:“我虽不愿意,可……可也不愿看你去送死啊。”
  
  赵瑗的声音太小了;萧山根本没听清;问道:“什么?”
  
  赵瑗瞪了萧山一眼,也不愿再重复第二遍了。
  
  赵构;赵瑗;萧山;以及知府陈规,和城中其它的大小官员一起陪同赵构,来到府衙前,萧山所带来的一百余名士兵;手持长枪警戒在外;赵构亲眼见到一名士兵被另外愤怒的士兵砍了一刀;肩膀上还在流血都不还手;忍不住赞叹道:“萧卿,朕往日只听说你作战勇猛,没想到你带出来的兵竟有纪律。”
  
  萧山心中腹诽:你这不废话么?
  
  他当即也顾不得这样多,刘錡死后,城中将领也乱成一团,更有些对赵构心怀不满,纵容手下闹事,此刻没有一个愿意出来弹压形势,赵构只躲在众人身后不肯冒头,赵瑗马上就要接替皇位显然也不适合出去。他便上前一步,大声道:“金人就在城外,尔等食朝廷俸禄,不去上阵杀敌,却要来难为自己兄弟,是什么道理?”
  
  襄阳城士兵认得萧山的人并不多,只以为他是赵构身边的走狗,根本不搭理他,甚至有人还在辱骂萧山,“滚你奶奶的蛋!”
  
  萧山厉声道:“吾冒死将刘相公的尸首从金人手中抢回来,却不想竟让他见到死后这种哗变!早知如此,倒不如让金人夺取,以免他死不瞑目!”
  
  这句话一说,众人即刻安静下来,有被萧山救回来的士兵趁机向它人低语:“这是信阳的守将萧山萧将军。”
  
  便有人高声朝着萧山叫道:“萧将军,相公死的冤枉!朝廷只顾自己,却不管我们的死活,并非要闹事哗变,我等只是想讨个说法!”
  
  萧山转头,看着赵构,躬身道:“陛下。”
  
  赵构双腿有些哆嗦,陈规在他背后推了他一把,赵构只得上前,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道:“刘錡之死,最为痛心的就是朕。他跟随朕多年,却因朕之失策而战死,真是闻者落泪。”说道这里的时候,赵构终于挤出几滴眼泪,换来了众人的安静。
  
  赵构顿了一顿,环顾周围,府衙前的广场上,站满了士兵,各个神情悲愤。刘錡是怎么死的,早就有人传开了,此刻即便是赵构如此说又垂泪,依旧难以平息众怒。
  
  赵构亦看到了这个情况,机会稍纵即逝,他清了清嗓子,道:“朕在位多年,自知失德。今日刘卿战死,朕心悲痛,无心担当大任,决定禅位于太子,自己闭门思过,不再过问它事。”
  
  喧哗声顿时大起,赵构回头道:“瑗瑗,你过来。”
  
  赵瑗走了上去,跪在赵构面前,向着赵构叩拜。
  
  赵构将自己所带的冕冠取下,双手捧着,给赵瑗戴上,将他拉起来,道:“老朽年迈,心中又悲痛,实在是无力应付金人。日后之事,就要劳烦你了。”
  
  赵瑗缓缓的起身,朝着赵构行礼,岂料一个礼尚未行完,赵构便匆匆的道:“实在是因为刘錡之死,心中悲痛,我先走了。”说毕便慌不迭的跑到了后院,再也不肯出来。
  
  众人万万想不到,这就是赵构禅让的礼仪,全然好似儿戏,大家都愣在原地,目瞪口呆。
  
  萧山见状,率先单膝跪下,朝着赵瑗叩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陈规等人也被赵构搞懵了,此刻反应过来,也跟着一起叩拜。
  
  府衙外的军士这些天都听从赵瑗的安排,此刻见他接替了皇位,虽然觉得儿戏仓促,但也都觉得比赵构好多了,也都纷纷下拜。
  
  吾皇万岁万万岁,这呼喊声一声比一声大,赵构躲在自己的房中,听到这震天的呼喊声,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只有在自己十九岁那年,赵宋皇室尽数被抓,自己在危难之中登基,发誓要夺回故土的时候,才听到过这样的呼喊。
  
  现在,这种呼喊声又出现了,但却不是对着自己。他原本以为自己不在乎,但是在这一刻,一种前所未有的失落感,充满了他的内心。
  
  不知过了多久,呼喊声才渐渐的停止,赵瑗虚抬双手,朗声道:“平身吧。”
  
  依旧是萧山率先站起来,赵瑗现在已经是皇帝,虽然仪式仓促,也很不正规,礼部的官员都没有一个,但说出的话已经是圣旨,不能违抗,也不想违抗。
  
  众人亦跟着缓缓的站起身,赵瑗道:“金人围城并不可怕,襄阳城坚固无比,粮草充足,各处大军正在往襄阳调派,完颜亮此次趁虚而来,准备仓促必然不能持久。诸君各司其位,万众一心,定能够破敌制胜。刘相公的尸首就地安葬,等金人退兵,襄阳转危为安之后,再行大葬。其余诸将,各领所部人马回原地驻守,不得私自乱走。萧卿,陈卿,你们二人随我来。”
  
  赵瑗安排得当,不大片刻众多军士便已经散去,但他刚刚登基,尚且不习惯自称“朕”,一时也没改过来。
  
  三人再次回到府衙中,赵构坐在正位上,在想着自己的心事,见到赵瑗来了也没动。
  
  赵瑗便上前道:“阿爹,他们已经散了,不用再担心了。”
  
  赵构点了点头,也没说自己要走,赵瑗自然不好刚刚登基商量事情就绕过赵构。萧山和陈规也不好开口他们父子二人之间的事情。
  
  赵构首先道:“朕刚刚想了……老朽刚刚想了很长时间,现在刘錡死了,城中群龙无首,当找个可靠的人弹压众人!”他也没习惯自己当太上皇,说了一半才想起来还是应该给赵瑗面子,生生的将一个“朕”字改成了“老朽”。
  
  陈规道:“太上皇此言极是,但刘錡手下两位大将许清、阎充互相不服,曹成虽征战多年,但才能有限,恐怕也难以担当大任。若是万一处理不当,将帅不和是大忌。”
  
  赵构点头,他的目光就不停的在萧山身上扫来扫去,萧山被赵构看的浑身发毛,朝着赵瑗看去,只见赵瑗目不斜视,面无表情。
  
  赵构隔了一会儿,道:“萧山,你现在是什么职位?”
  
  萧山道:“回太上官家,臣现为五品定远将军,信阳军正将。”
  
  赵构道:“你先前救驾有功,当升一级,为四品忠武将军,又夺回刘錡尸首,且拥立新帝,又是大功一件。你本不在襄阳,与他们也没有什么瓜葛,朕看让你暂代刘錡,充任襄阳镇抚使正合适。”
  
  萧山吓了一跳,万万想不到赵构来这么一发。自己显然是赵构口中的可靠之人,可这样越级连跳,恐怕会引来其余人的不满,那时候不是更难说话?
  
  萧山道:“这……臣无功,不敢就任。”
  
  赵构歪着头想了一会儿,道:“老朽那日被围,你曾来救,见你用兵作战有度,倒是个人才。就这么定了,朕的眼光不会错,当年岳……”说道这里赵构止住话头,他是很不愿提及岳飞的。襄阳本来就是以前岳飞的防区,如果岳飞在,他根本不用吓得到处跑。
  
  但话一出口,人人都知道他想要说什么,收回去也来不及了,便道:“岳飞也是朕越级提拔,没见处什么篓子。萧卿只要以后别想他那样,谋逆叛国违诏抗旨就行了。”
  
  萧山,赵瑗和陈规三人内心都是捏了一把汗,赵构这个弯子转的竟然能够自然,当真是坐久了皇帝脸皮厚的可以。
  
  萧山听到赵构这样说,刚想要答应下来,忽然想起一事,便道:“臣不敢私下妄为,如陛下有命,臣当万死不辞。”
  
  赵构刚要看口说“没问题,我看好你”,却忽然意识到,萧山口中的陛下根本不是自己!
  
  赵瑗刚刚一直没说话,此刻才终于开口:“萧山,你自己多加小心。遇事要谦虚谨慎,多听听城中其它三位将领的意见。”
  
  萧山点头道:“是!”
  
  赵构心中有点不是滋味,只觉得自己给萧山升官,怎么萧山不来向自己表忠心,却跑去和赵瑗套近乎?
  
  他皱着眉头看着赵瑗,用着责备的口气道:“萧卿现是国家重臣,你岂可直呼其名姓?没半点做官家的样子!”说毕,又对着萧山露出温和的笑容,问道:“萧卿家可有字么?”
  
  萧山道:“家父是商人,不怎么读书,臣常年在军中,也不讲究这个,还没有。”
  
  赵构终于找到了自己可以用武的地方,道:“即是这样,老朽赐你一个。你单名一个山,前朝孟郊曾有诗云:‘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你现在受命于危难之际,当人正心平,比能够化险为夷,就叫萧正平吧。”
  
  萧山心中暗骂:这都什么难听的名字,坑爹呢这是!但还是行礼谢恩:“谢太上官家赐字。”
  
  赵构见了之后,便颇为满意的点头,又问道:“如今城中局势如此,完颜亮十万大军围城,卿等有什么号的建议,快些破敌方为上策。”
  
  萧山实在是难以忍受赵构退位了还要不停的在这里指手画脚,他和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